考功員外郎是什麽職司?簡單來說,就是專門給朝廷官員的表現評級的。
比如當初,崔耕那兩個“上上”考評為何難得?就是因為,縱然有封疆大吏力薦,朝廷親王撐腰,吏部仍然有可能駁迴來。在吏部中主管這事兒的,就是考功員外郎。
說得再嚴重一點,當初在揚州說一不二的老張潛,每年也得接受考功員外郎的考評。
另外,與後世的科舉考試由禮部侍郎主持不同,在大唐(武周)年間,按照慣例,每年的科舉考試,就是由考功員外郎主持的。
這年頭的科舉考試,連糊名都沒有。能否考中,名次如何,完全就是考功員外郎的一句話。
這個官職如此重要,以至於被人們稱之為“小天官”,暗示其實際權力,比吏部尚書也小不了多少。
也正是因為如此,考功員外郎成了各方勢力的必爭之職。自從上一位考功員外郎故去之後,狄仁傑和張昌宗為了這個職司,已經不知爭了多少次了。
如今被張昌宗得了這個空子,他能不吐血嗎?
武則天見狀,甚至有些兔死狐悲之感名滿天下的狄仁傑,竟被才能一般的張昌宗逼到如此地步,看來他真是老了。朕如今也年近八十,恐怕用不了多久……也會和他一樣,頭腦大不如前吧?
想到這裏,女皇陛下歎了口氣,道:“若狄相實在不願,這考官員外郎也可以……”
“不!”
狄仁傑吐了一口血之後,反而更精神了,道:“男子漢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微臣既然說了不幹涉崔英擔任五品以下任何官職,那就不幹涉。不過……”
“怎樣?”
狄老頭道:“張常侍薦才,微臣也要薦才。其人的才能雖然不如崔英,但擔任一個七品的考功主事當無問題。”
“哦?但不知狄愛卿要舉薦何人啊?”
“外舉不避親,內舉不避仇,微臣舉薦之人正是微臣的兒子,叫狄景暉,如今正在微臣的府中。”
狄景暉?
人們麵麵相覷,沒聽過這個名字啊!誰不知道,狄仁傑有三子,長子光嗣,次子光遠,三子光昭,這個狄景暉又是從哪冒出來的?莫非是狄仁傑年少風流,有過私生子?
武則天道:“國老當初曾經推薦狄光嗣為地官員外郎,非常稱職。這次推薦狄景暉,想必也不例外。不如現在就宣他進宮,由朕與眾愛卿考驗一番?”
“多謝陛下!”
女皇陛下有旨,功夫不大,狄景暉就走進了大殿。
不過,眾宰相一看,好懸鼻子都被氣歪了。
原來,這個所謂的狄景暉,非是旁人,正是狄仁傑親自下公文革除一切職司,聲稱永不敘用的狄光昭。
他們紛紛心中暗想,反正你狄仁傑的資曆在那擺著,狄光昭也是進士出身。你要自打自臉,讓狄光昭任職考功主事,也不是不行。但是,改名換姓的這麽幹,也太侮辱大家的智商了吧?
武則天的心中,卻是同病相憐之意更重狄仁傑這是在安排後事,為子孫鋪路啊!朕為了自己百年之後,武李兩家和平相處,操碎了心。人家狄仁傑為朝廷辛勞了一輩子,臨死前為自己的兒子求個官,過分嗎?
想到這裏,她揣著明白當糊塗,把眼前的狄光昭當成狄景暉,隨便問了幾個問題,就任命為天官(吏部)考功主事。
然後就是杜審言和杜並的問題。
杜審言是被誣陷的,這個毫無爭議。武則天本來想讓他官複原職,繼續去吉州做司戶參軍。
不過,崔耕憐其之才,提議讓他做《歡喜詩》一首,感謝女皇陛下為其平反。
杜審言的文才真不是蓋的,馬上就作詩一首,稱讚武則天英明神武亞克西,張氏兄弟英俊多情好好滴。
武則天龍顏大悅,改了主意,任命杜審言為著作郎。杜並為父報仇,其心可嘉,讓他到成均監讀書,日後必有重用。
議事已畢,崔耕與諸位宰相出了大殿,各迴各家各找各媽。女皇陛下武則天呢?則和二張兄弟以及一幫無恥文人尋!歡作樂。
當天晚上,張易之陪武則天迴宮。
張昌宗大排筵宴,一是為“崔英”接風,二是慶祝“崔英”得官,三是為他引薦自己的諸位心腹。
別看“崔英”和他之前連麵都沒見過,但在這年頭的道德觀念裏,張昌宗幫崔英的官,就是崔英的再生父母。所以,張昌宗對崔英的忠心毫無懷疑。
啪!啪!啪!
張昌宗連拍了三下手,侍女穿梭不停,諸般珍饈佳肴流水價般擺在了幾案之上。
他指著一個四十來歲,身著紫色官袍的官員道:“崔兄弟,知道這位是誰嗎?”
“下官不知。”
“其人姓張名錫,現在官居天官侍郎。”
崔耕趕緊抱拳拱手,道:“下官拜見張侍郎,以後下官也在天官任職,還請張侍郎多多關照。”
“不用請他關照。”張昌宗微微擺了擺手,略帶得意道:“張錫馬上就要經由本官舉薦,升任鳳閣舍人、鸞台閣平章事了。離著太遠,他想關照你,也關照不著。”
“啊?”崔耕當然是認識張錫的,但是張錫升任宰相的事兒,還真不知道,忍不住驚唿出聲。
張昌宗隻以為是崔耕震驚於自己的權勢,更加得意了,道:“其實這也不算什麽,當初的吉頊升任宰相,本官也幫了不少忙。崔兄弟,你記住了,隻要真心為我的效力,我虧待不了他。就拿這張侍郎來說吧……”
然後,張昌宗讓崔耕和張錫都坐下,慢慢講述了張錫的一個故事。
前不久,張昌宗的弟弟張昌儀為洛陽令,求他辦事之人,隻要送上足夠的錢財,沒有不答應的。
有一次,有個姓薛的官員,拿著五十兩金子和要求任職的文書攔住張昌儀的坐騎,要賄賂他。
張昌儀收下金子,把文書交給天官侍郎張錫。
幾天後,張錫不小心,把那個文書丟了,便問張昌儀:“你讓我升官的那個人到底叫啥名啊?”
張昌儀撓了撓腦袋,說:“我也記不得了,但咱們收了人家的錢,總不能不辦事吧?那不就砸了招牌嗎?這樣吧,你看看有多少待提拔的薛姓京官,每個人給他們提一級,也就是了。”
張錫後來一查,姓薛的京官,總共有六十多人,就都提升了一級。
這事兒最終沒瞞住,朝野上下皆知,張錫的名聲一落千丈。不過,張昌宗確是因為此事,對張錫甚為欣賞,倚為心腹。
如今宰相李嶠體弱多病,不斷乞骸骨。張昌宗就準備讓張錫任宰相,李嶠退為成均監祭酒。
崔耕聽完了,故作敬仰之色,道:“那下官為張常侍效力,豈不是日後也有望升任宰相一職?”
“那是自然。”張昌宗道:“你別看表麵上,本官對付起魏元忠來縛手縛腳,其實這裏麵大有隱情。要不是一個意外,魏元忠早就完蛋了!”
“啊?”
崔耕做臥底,到底是為啥來的啊?不就是魏元忠一案嗎?現在,張昌宗終於說到此案,他馬上心中一緊,稍露質疑之色,道:“意外?什麽意外?”
張昌宗喝了一杯酒,道:“當時,張說都已經被我說服了,要攀誣魏元忠。可是,就在他臨近通天宮的時候,遇見了三個人:一個是本官的老仇敵宋,一個是殿中侍禦史張廷,一個是左史劉知己。”
頓了頓,繼續道:“宋說:“名義至重,鬼神難欺,不可黨邪陷正以求苟免!若獲罪流竄,其榮多矣。若事有不測,當叩閣力爭,與子同死。努力為之,萬代瞻仰,在此舉也!”,張廷說:“朝聞道,夕死可矣!”左史劉知幾說:“無汙青史,為子孫累!”張說被這三個人這麽一通忽悠,才背叛了本官。”
又是宋的手筆,不愧是史上有名的宰相啊!
崔耕心中對宋一陣稱讚,嘴裏卻道:“這宋實在可惡,下官必定想辦法,將他除去,為張常侍出氣。”
“宋的事兒不忙。”張昌宗擺了擺手,道:“現在的當務之急,還是魏元忠的案子,不知崔英你有什麽破局之策沒有?”
崔耕搖頭,道:“呃……下官倉促之間,還真沒什麽好辦法。可否容下官思量一番,再報知張常侍?”
張昌宗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道:“不必了。你沒有好法子……我有!”
比如當初,崔耕那兩個“上上”考評為何難得?就是因為,縱然有封疆大吏力薦,朝廷親王撐腰,吏部仍然有可能駁迴來。在吏部中主管這事兒的,就是考功員外郎。
說得再嚴重一點,當初在揚州說一不二的老張潛,每年也得接受考功員外郎的考評。
另外,與後世的科舉考試由禮部侍郎主持不同,在大唐(武周)年間,按照慣例,每年的科舉考試,就是由考功員外郎主持的。
這年頭的科舉考試,連糊名都沒有。能否考中,名次如何,完全就是考功員外郎的一句話。
這個官職如此重要,以至於被人們稱之為“小天官”,暗示其實際權力,比吏部尚書也小不了多少。
也正是因為如此,考功員外郎成了各方勢力的必爭之職。自從上一位考功員外郎故去之後,狄仁傑和張昌宗為了這個職司,已經不知爭了多少次了。
如今被張昌宗得了這個空子,他能不吐血嗎?
武則天見狀,甚至有些兔死狐悲之感名滿天下的狄仁傑,竟被才能一般的張昌宗逼到如此地步,看來他真是老了。朕如今也年近八十,恐怕用不了多久……也會和他一樣,頭腦大不如前吧?
想到這裏,女皇陛下歎了口氣,道:“若狄相實在不願,這考官員外郎也可以……”
“不!”
狄仁傑吐了一口血之後,反而更精神了,道:“男子漢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微臣既然說了不幹涉崔英擔任五品以下任何官職,那就不幹涉。不過……”
“怎樣?”
狄老頭道:“張常侍薦才,微臣也要薦才。其人的才能雖然不如崔英,但擔任一個七品的考功主事當無問題。”
“哦?但不知狄愛卿要舉薦何人啊?”
“外舉不避親,內舉不避仇,微臣舉薦之人正是微臣的兒子,叫狄景暉,如今正在微臣的府中。”
狄景暉?
人們麵麵相覷,沒聽過這個名字啊!誰不知道,狄仁傑有三子,長子光嗣,次子光遠,三子光昭,這個狄景暉又是從哪冒出來的?莫非是狄仁傑年少風流,有過私生子?
武則天道:“國老當初曾經推薦狄光嗣為地官員外郎,非常稱職。這次推薦狄景暉,想必也不例外。不如現在就宣他進宮,由朕與眾愛卿考驗一番?”
“多謝陛下!”
女皇陛下有旨,功夫不大,狄景暉就走進了大殿。
不過,眾宰相一看,好懸鼻子都被氣歪了。
原來,這個所謂的狄景暉,非是旁人,正是狄仁傑親自下公文革除一切職司,聲稱永不敘用的狄光昭。
他們紛紛心中暗想,反正你狄仁傑的資曆在那擺著,狄光昭也是進士出身。你要自打自臉,讓狄光昭任職考功主事,也不是不行。但是,改名換姓的這麽幹,也太侮辱大家的智商了吧?
武則天的心中,卻是同病相憐之意更重狄仁傑這是在安排後事,為子孫鋪路啊!朕為了自己百年之後,武李兩家和平相處,操碎了心。人家狄仁傑為朝廷辛勞了一輩子,臨死前為自己的兒子求個官,過分嗎?
想到這裏,她揣著明白當糊塗,把眼前的狄光昭當成狄景暉,隨便問了幾個問題,就任命為天官(吏部)考功主事。
然後就是杜審言和杜並的問題。
杜審言是被誣陷的,這個毫無爭議。武則天本來想讓他官複原職,繼續去吉州做司戶參軍。
不過,崔耕憐其之才,提議讓他做《歡喜詩》一首,感謝女皇陛下為其平反。
杜審言的文才真不是蓋的,馬上就作詩一首,稱讚武則天英明神武亞克西,張氏兄弟英俊多情好好滴。
武則天龍顏大悅,改了主意,任命杜審言為著作郎。杜並為父報仇,其心可嘉,讓他到成均監讀書,日後必有重用。
議事已畢,崔耕與諸位宰相出了大殿,各迴各家各找各媽。女皇陛下武則天呢?則和二張兄弟以及一幫無恥文人尋!歡作樂。
當天晚上,張易之陪武則天迴宮。
張昌宗大排筵宴,一是為“崔英”接風,二是慶祝“崔英”得官,三是為他引薦自己的諸位心腹。
別看“崔英”和他之前連麵都沒見過,但在這年頭的道德觀念裏,張昌宗幫崔英的官,就是崔英的再生父母。所以,張昌宗對崔英的忠心毫無懷疑。
啪!啪!啪!
張昌宗連拍了三下手,侍女穿梭不停,諸般珍饈佳肴流水價般擺在了幾案之上。
他指著一個四十來歲,身著紫色官袍的官員道:“崔兄弟,知道這位是誰嗎?”
“下官不知。”
“其人姓張名錫,現在官居天官侍郎。”
崔耕趕緊抱拳拱手,道:“下官拜見張侍郎,以後下官也在天官任職,還請張侍郎多多關照。”
“不用請他關照。”張昌宗微微擺了擺手,略帶得意道:“張錫馬上就要經由本官舉薦,升任鳳閣舍人、鸞台閣平章事了。離著太遠,他想關照你,也關照不著。”
“啊?”崔耕當然是認識張錫的,但是張錫升任宰相的事兒,還真不知道,忍不住驚唿出聲。
張昌宗隻以為是崔耕震驚於自己的權勢,更加得意了,道:“其實這也不算什麽,當初的吉頊升任宰相,本官也幫了不少忙。崔兄弟,你記住了,隻要真心為我的效力,我虧待不了他。就拿這張侍郎來說吧……”
然後,張昌宗讓崔耕和張錫都坐下,慢慢講述了張錫的一個故事。
前不久,張昌宗的弟弟張昌儀為洛陽令,求他辦事之人,隻要送上足夠的錢財,沒有不答應的。
有一次,有個姓薛的官員,拿著五十兩金子和要求任職的文書攔住張昌儀的坐騎,要賄賂他。
張昌儀收下金子,把文書交給天官侍郎張錫。
幾天後,張錫不小心,把那個文書丟了,便問張昌儀:“你讓我升官的那個人到底叫啥名啊?”
張昌儀撓了撓腦袋,說:“我也記不得了,但咱們收了人家的錢,總不能不辦事吧?那不就砸了招牌嗎?這樣吧,你看看有多少待提拔的薛姓京官,每個人給他們提一級,也就是了。”
張錫後來一查,姓薛的京官,總共有六十多人,就都提升了一級。
這事兒最終沒瞞住,朝野上下皆知,張錫的名聲一落千丈。不過,張昌宗確是因為此事,對張錫甚為欣賞,倚為心腹。
如今宰相李嶠體弱多病,不斷乞骸骨。張昌宗就準備讓張錫任宰相,李嶠退為成均監祭酒。
崔耕聽完了,故作敬仰之色,道:“那下官為張常侍效力,豈不是日後也有望升任宰相一職?”
“那是自然。”張昌宗道:“你別看表麵上,本官對付起魏元忠來縛手縛腳,其實這裏麵大有隱情。要不是一個意外,魏元忠早就完蛋了!”
“啊?”
崔耕做臥底,到底是為啥來的啊?不就是魏元忠一案嗎?現在,張昌宗終於說到此案,他馬上心中一緊,稍露質疑之色,道:“意外?什麽意外?”
張昌宗喝了一杯酒,道:“當時,張說都已經被我說服了,要攀誣魏元忠。可是,就在他臨近通天宮的時候,遇見了三個人:一個是本官的老仇敵宋,一個是殿中侍禦史張廷,一個是左史劉知己。”
頓了頓,繼續道:“宋說:“名義至重,鬼神難欺,不可黨邪陷正以求苟免!若獲罪流竄,其榮多矣。若事有不測,當叩閣力爭,與子同死。努力為之,萬代瞻仰,在此舉也!”,張廷說:“朝聞道,夕死可矣!”左史劉知幾說:“無汙青史,為子孫累!”張說被這三個人這麽一通忽悠,才背叛了本官。”
又是宋的手筆,不愧是史上有名的宰相啊!
崔耕心中對宋一陣稱讚,嘴裏卻道:“這宋實在可惡,下官必定想辦法,將他除去,為張常侍出氣。”
“宋的事兒不忙。”張昌宗擺了擺手,道:“現在的當務之急,還是魏元忠的案子,不知崔英你有什麽破局之策沒有?”
崔耕搖頭,道:“呃……下官倉促之間,還真沒什麽好辦法。可否容下官思量一番,再報知張常侍?”
張昌宗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道:“不必了。你沒有好法子……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