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崇訓和袁立誠則現在完全傻眼了。


    袁立誠還準備借機殺了這兩個胡人呢,現在人家整日跟在廬陵王的身邊,他還有什麽機會?


    武崇訓本來還想借機擠兌李顯和韋後呢,現在非但沒擠兌成,還讓老丈人杆子和丈母娘對自己有了看法,真是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


    最後,無奈之下,袁立誠選擇告辭,並且加派人手,圍住廬陵王府,繼續執行許出不許進的政策。


    武崇訓則表示,自己要留在廬陵王府,陪著裹兒妹妹。


    其實李顯對自己能否當上太子,也沒什麽把握。他雖然看不上武崇訓,但為了女兒的幸福著想,倒是不介意二人交往,點頭允了。


    至於崔耕和韋什方,則領了一身淺青色的九品官袍,開始在廬陵王府內上班了。


    韋什方還要裝模作樣地製百鳥裙,崔耕可沒啥認任務,就是跟在李顯身邊而已。


    身邊多了這麽個生人,李顯也渾身不自在啊。第二天,他就趁著四下無人的時候,微微一使勁兒,拽下了幾根胡子。


    隨後,歎了口氣,道:“唉,孤王年老體衰,胡須自落,真是令人傷感啊。不過,這對你崔立倒是件好事,快把這幾根胡須拿去,給你那老管家治病吧。”


    崔耕往四下裏看了一眼,壓低了聲音道:“多謝王爺!隻是現在,您既不是皇帝,也不是太子,恐怕藥效不夠。不如……過些日子,您再賜龍須給微臣?”


    “嗯?”


    李顯聞聽此言,心頭大震,目中精光一閃,沉聲道:“你到底是什麽人?”


    崔耕跪倒在地,正色道:“微臣乃著作郎崔耕是也,特奉陛下之命,前來房州,請廬陵王迴京!”


    “著作郎崔耕?”李顯聞聽此言,麵色陰沉不定,道:“你可隨身帶著印信,以及陛下的旨意?哼,先是波斯人崔立,後是著作郎崔耕,讓本王如何信你?”


    崔耕苦笑道:“王爺您這不是強人所難嗎?微臣要進廬陵王府,得經過袁立誠手下的嚴密搜查,我就是有印信和陛下的旨意,也不可能帶在身上啊!”


    “這樣啊……”李顯沉吟半晌,道:“那你剛才的話,孤王就當沒聽見,退下吧!”


    “我……”


    崔耕萬沒想到,七十二拜都拜了,竟然倒在最後這麽一哆嗦上,好懸沒鬱悶得一口血沒噴出來。


    不過,他轉念一想,這也不怪人家李顯多疑。李顯身份敏感之極,衝著他的各種陰謀詭計多了去了,要是隨便來個人說什麽他都信的話,早就不知道被陰死多少次了。


    關鍵在於,自己到底該如何證明自己的真實身份呢?


    崔耕心思電轉,直急了個抓耳撓腮,可還是一籌莫展。


    “嗬嗬,王爺,你不信任崔著作,還不信任貧道嗎?”正在這時,簾櫳一挑,老騙子韋什方走了進來。


    李顯微微皺眉,道:“你是何人?”


    “廬陵王別著急,貧道的身份,您馬上就明白了。說實話,咱們可是老熟人呢。”


    隨後,韋什方又對崔耕道:“還請崔著作暫且出去一下。貧道有些私房話,要對廬陵王一言。”


    對我還保密?這老騙子的真實身份究竟是啥?


    盡管崔耕心中好奇無比,還是依言照做。


    約摸過了一刻鍾內,屋內忽然傳來一陣爽朗的大笑聲。


    緊跟著,韋什方和廬陵王聯袂而出,廬陵王衝著崔耕微微一抱拳,道:“方才本王對崔著作多有失禮之處,萬望恕罪!”


    雖然不知老騙子韋什方究竟用了什麽手段,但隻要廬陵王相信了就好,崔耕明白自己尋根究底也問不出什麽來,索性十分光棍地道:“哪裏,有道是君不密則使其臣,臣不秘則失其身,王爺的所作所為,大有明君之風,又何錯之有?”


    “難為崔著作如此深明大義,若孤王有朝一日重歸大寶,定與崔著作……富貴共享之!”


    這就是封官許願了。


    崔耕明白,別的皇帝,大都是可共患難不可共富貴的。在他上位之前,解衣推食,口甜如蜜,但上位之後,功臣稍有小錯,恐怕就有性命之憂。


    但李顯這個人不同。也許是當初從雲端跌落地獄的經曆,他分外珍視落難時候的友情。


    登基之後,凡是給過他幫助的恩人,都給予高~官厚祿。哪怕當事人死了,也要重賞此人的子女。


    雖然說這對國家來說不是什麽好事,但對跟隨李顯的臣子來說,簡直再好不過了。


    可以說,李顯此言一出,至少在他當政的五年內,崔耕就可以橫著走了。


    崔耕趕緊跪倒在地,道:“願為王爺效死!”


    ……


    ……


    當天晚上,廬陵王李顯、王後韋氏、老騙子韋什方和崔耕團團圍坐,開了一個小會。


    崔耕明白,因為當初共患難的經曆,韋後可以當李顯一半的家,


    所以,他剛一落座,就道歉道:“當初九公子之事,實在是各種陰差陽錯,事急從權,還望王後見諒。”


    韋後小聰明有餘,大智慧不足,哼了一聲道:“崔著作是不是以為,有了迎迴廬陵王的大功,你害死韋昭的事兒,就可以揭過去了?”


    “呃……微臣以為,我不隻有迎迴廬陵王的大功。害死九公子的事兒嘛……我足以用其他的事兒彌補。”


    韋後不以為然地道:“哦?這可奇了,你崔耕除了平了契丹之亂,壞了廬陵王的大事之外,還有什麽功勞?


    “微臣的功勞,不是在現在,而是在未來!”


    “未來?”


    “不錯?王後,您可忘了父兄之仇?微臣無論殺九公子還是迎廬陵王迴洛陽,都是為了有朝一日,他能重登大寶!到了那時候,微臣固然高~官得坐駿馬得騎,而您……不是也有機會報那深仇大恨了嗎?”


    “父兄之仇……”


    韋後口中緩緩吐出這四個字,眼角一陣濕潤,腦海中,泛起幾年聽過的一個消息。


    當初,李顯被貶為廬陵王,自己的父親韋玄貞,以及四個哥哥,兩個妹妹妹,都吃了掛落兒,貶到容州。


    當時,容州當地的蠻人統領寧承兄弟,看上了自己的兩個妹妹。父親堅決不從,被活活氣死。


    母親不從,被寧承兄弟所殺,四個哥哥也被砍了腦袋!唯有兩個妹妹委屈求全,嫁給了寧承兄弟。結果,卻被他們活活折磨死!


    每每想到此事,自己都真恨不得生食寧承兄弟之肉,渴飲這倆畜生之血!


    崔耕察言觀色,趁機建言道:“現在廬陵王僅僅是一個閑散王爺,地方官當然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是,若廬陵王身登大寶,不用他老人家下旨,就有的是人殫精竭慮,想盡辦法,將二賊的首級,獻到您的麵前。難道為您的父兄之仇,還及不上九公子的一條命嗎?”


    “這……”韋後遲疑道:“你崔耕敢肯定,陛下讓夫君迴京,是有意立他為太子?甚至……廬陵王有機會重登大寶?”


    這時候不表忠心,什麽時候表忠心?


    崔耕跪倒在地,道:“微臣敢以性命擔保!”


    韋後道:“假如你猜錯了,就給九公子抵償兌命?”


    “不!假如微臣猜錯了,就……”崔耕堅定地道:“就讓微臣用這條命,讓臣的這個猜測變正確!”


    “好,崔著作說得好!”韋什方看向李顯,道:“有崔著作這等忠臣輔佐,王爺何愁大事不成?”


    李顯也打圓場道:“崔著作當時也一片忠心,蓮兒,你莫多作苛責了。”


    “好吧,那本宮就對你崔耕聽其言觀其行了。”


    “多謝王後娘娘海涵!”


    其實崔耕也不是怕韋後,畢竟李顯的人品還是相當好過硬的。現在把話挑明,隻要她在迴京的路途中,顧全大局,不出什麽幺蛾子就好。


    見說服了韋後,崔耕輕咳了一聲,開啟了正題,道:“外麵有房州刺史衙門大軍圍困,不知王爺,可有什麽脫困的預案沒有?”


    李顯苦笑道:“袁立誠頗有手段,本王的一些小手段早已失效。對了……崔著作你甘冒奇險,進入王府,應該有什麽後招吧?”


    崔耕和韋什方對視一眼,微微一笑,道:“當然。如果王爺沒有什麽意見的話,且聽微臣說說自己的一個淺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鬥在盛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牛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牛凳並收藏奮鬥在盛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