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說,兩天前有人給他兒子李邕報信,稱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真跡現世了,而且就在某個道士手中。


    當時李邕第一反應是不信,因為縱所周知,太宗皇帝李世民生前最愛的一件物品便是《蘭亭集序》,所以太宗皇帝龍禦歸天之後,這件王羲之的真跡也隨之殉葬了。這個早已不是秘密。


    李善說到這兒,崔耕也不由自主地點了點頭,也覺得這報信的人著實荒唐。後世史上也的確記載著,《蘭亭集序》隨太宗皇帝殉葬,後來唐末五代十國時的軍閥溫韜,盜掘了唐十八座皇陵,其中就有唐太宗和長孫皇後合葬的昭陵。從那以後,《蘭亭集序》真跡便自此下落不明,千年以來成了未解之謎。


    那現如今,離唐末軍閥溫韜出世還有兩百多年呢,《蘭亭集序》的真跡肯定還是乖乖躺在昭陵裏唄。


    李善繼續說,當李邕表示不信時,那報信的人卻說,世人所知的這些不過是皮毛,事實上當年太宗皇帝下葬之時,這件稀世珍寶就被淮南公主李澄霞用偽本換了出來。


    又過了幾年,淮南公主手下有個格外寵信的侍女,因為與府中的侍衛私奔,就將《蘭亭集序》偷盜出以備將來不時之需。自此,《蘭亭集序》流落到了民間,也多經輾轉頻頻易主,最終落到了一個叫觀塵子的道士手裏。


    李邕見他說得如此有鼻子有眼,竟也信了,更是興奮地整宿睡不著覺。


    對李邕激動的表現,崔耕也是一點都不意外。因為李善這個兒子,史上也是有記載的,跟他爹李善一樣,也是史上留名之輩。別看李善現在墮落成揚州城黑社會老大,但李善當年可是當過崇賢館直學士,還是沛王侍讀。所以他兒子李邕又豈是泛泛之輩?


    李邕少時便好學問,尤其是對書法一道悟性極高,自幼研習書法便是從“二王”入手。二王就是王羲之、王獻之父子。


    如今他雖十七八歲的年紀,但他的書法造詣在淮南道早就名聲遐邇。故李善對他的期望很高。崔耕知道,如果史上記載所實的話,再過幾年他的行書將會揚名長安,終成一代書法大家。後李邕入仕為官,累遷至戶部員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人稱“李北海”。論將來成就,李邕可比他爹李善強了不知多少倍。


    就連兩百多年後的南唐後主李煜,都對李邕的書法點評:“李邕得右將軍之氣而失於體格!”


    他口中的右將軍是誰?正是《蘭亭集序》真跡的主人,書聖王羲之!


    王羲之,曾官至右軍將軍,世人又稱其王右軍,或直唿其官秩:右將軍。


    簡單粗~暴地說,李邕就是王羲之的腦殘粉,所以一旦《蘭亭集序》真跡現世,崔耕絕對相信這小子是誌在必得的,不惜敗光他爹李善的家業。


    果然如他猜測一般,李善說第二天天一亮,李邕便著火急火燎地要隨那報信之人去拜見觀塵子,意圖鑒賞一番《蘭亭集序》真跡。如果有可能,更希望不惜一切代價得到此物。


    很快,李邕便隨報信之人見到了觀塵子。這觀塵子一開始,還是死活不承認真跡在他手中。後來李邕盡情揮霍著他爹的家當,觀塵子最終倒在了銀錢攻勢下,小氣吧啦地同意讓李邕看一眼,就看一眼。


    不過觀塵子提出來,可以讓李邕看,但李邕隻能一個人進道觀看,與他隨行而來的李家扈從必須在三十丈外等著。


    那些扈從自然不肯,萬一公子爺出點啥事兒咋辦?


    但觀塵子堅持己見,說你們家老爺李善可是出了名的坐地分贓大賊頭,萬一你們黑吃黑咋辦?


    李邕想想也是,《蘭亭集序》真跡乃曠世奇珍,這道士如此小心謹慎的確是應該的。而且對於這份王羲之真跡,他已經神往已久,哪怕看上一眼他也滿足,最後架不住扈從們勸阻,依言與觀塵子進了道觀。


    李家扈從們在道觀外左等右等,足足等四五個時辰,太陽都快下山了,還是不見自家公子不出來。


    他們預感不妙,衝進了道觀。一進去大家夥傻眼了,因為公子李邕不見了!


    在道觀裏仔細搜索查探,才發現這道觀裏竟然有處密道,徑直通向外麵。


    顯然,李邕被人劫持了!


    他們哪敢耽誤啊,第一時間趕迴揚州城,將此事迴稟了李善。


    李善一聽當場懵圈,這才著急忙慌地跑來找崔耕求救!


    ……


    ……


    崔耕了解完整件案子的來龍去脈之後,問道:“老李,那些人處心積慮地劫持了令郎,總得有個目的吧?你就沒有收到什麽敲詐勒索的書信?”


    “沒有,完全沒有。”李善道。


    “唔,難道不是綁入勒索錢財?那你有沒有什麽仇家?”崔耕又問。


    李善一聽這個,當即苦笑道:“崔縣令,幹我這行的,仇家還能少得了嗎?我隨隨便便一舉就能有幾十個。造孽啊,我這仇家估摸著排成隊,能將整個揚州城繞上一圈!”


    崔耕:“……”


    看來,像樣一點的線索都沒有啊。


    崔耕眼下能做的,也隻有將江都縣衙的精幹人手全網撒出去,由刑曹吏周興來主抓此案。


    接著安慰了李善幾句之後,先將他勸說迴了家中,讓他且靜等消息。


    誰知連著幾天過去,周興非但沒將李邕失蹤案給告破,江都縣境內反而多了幾樁新案子。這些案子還是清一色,統統都是人口失蹤案。


    在周興匯總的報案記錄裏,崔耕發現這些失蹤的人口裏,既有十二三歲的少年郎,也有三五歲的小男孩。


    相比較起來,李善的兒子李邕,他的年紀倒算是大的。


    這下事情就大條了,普通人口失蹤案,變成了連環人口失蹤案。崔耕也不得不親自上馬,自己來主抓此案。


    他不禁納悶,到底是什麽人在幕後操縱這連環失蹤案?目的又是什麽?


    他第一個想到的是老冤家麗競門。但他委實想不出麗競門抓走這些人的理由。


    或者說是黑道團夥,綠林土匪?但如果真是這些人,應該就是為了錢財啊。但這麽久,也沒見一家事主收到敲詐勒索送銀子贖肉票的書信啊!


    崔耕甚至想到了人口販賣?呃……年紀小的倒是可以,像李邕這都十七八歲了,賣給誰?誰要啊!


    ……


    這還沒完,接下來的日子,揚州城中每天都有人口失蹤案在不斷發生,儼然搞得全城上下人心惶惶。


    身為江都縣令,更是兼管揚州城治安的父母官,崔耕亞曆山大啊。


    就連刺史張潛都坐不住了,一天至少差人過來三趟,詢問破案的進展。


    幕後操縱者天天犯案,明明知道江都縣衙已經開始徹查此案,對方還沒收手的意思。崔耕都覺得這孫子尼瑪是不是在故意挑釁江都縣衙,挑戰他這個江都父母官啊!


    最後,還是周興老成持國,提了一個建議,說既然幕後賊人不斷犯案,看對方這架勢暫時是不會收手,那不如我們設下一個誘餌,待其自投落網。


    縣尉雍光也是點頭稱道:“大人,下官也讚成周刑曹的提議。”


    說完,他不忘補充了一句:“而且通過我們對之前所有失蹤少年的了解,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宋根海問:“什麽特點?”


    雍光道:“他們的特點就是,天資聰穎,不是揚州城中有名的才子,便是各個私塾和我們縣學中拔尖兒的童生。所以,我們下得這個誘餌,最好也找一個有神童之稱的人。”


    宋根海經他這麽一點醒,連連點頭道:“還真是這麽迴事兒啊!”


    崔耕搖頭道:“雍縣尉與我推測得一致,但既然是神通,這麽好的孩子,你覺得哪家的大人會願意?哪裏舍得讓他給我們做誘餌?”


    宋根海第一時間想到了慧明小和尚,提議了這個人選。


    崔耕卻否決道:“他倒是挺合適的,以本縣與他的關係,他也應該不會推辭。但恰恰就是本縣與他的關係人盡皆知,恐怕賊人不會上當啊。”


    幾人聽罷也覺得是這個理兒,賊人如果那麽傻,就不會犯下如此累累連環案子,讓整個縣衙幹著急了。


    一時間,大家夥都麵露可惜,白瞎了慧明小和尚這麽好的誘餌了。


    “呃,有了!”


    周興忽然撫額說道:“卑職倒是想到了一個極為合適的誘餌人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鬥在盛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牛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牛凳並收藏奮鬥在盛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