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山,崔耕大概明白了“半徑山”名字的來曆這條山路實在是太難走,能不能稱為“徑”實在可疑,故稱才有了半徑之說吧?
沒上這半徑山之前,他還奇怪,世間孝子賢孫多了,為祖母守墓三年有什麽了不起的?世人至於如此吹捧陳元光嗎?
等上了山才算明白過來了,在這等地方守墓,生活物資很難運得上去,恐怕陳將軍這守墓的日子過得很不容易啊。“半徑將軍”的名號,人家的確當之無愧!
山路不算長,但是狹窄陡峭,又多苔蘚濕滑,一直走了將近兩個時辰,眾人才來到一處較為平坦的高台。
但見一條瀑布直瀉而下,形成一汪碧潭,清澈見底。潭裏還有數尾活魚遊來遊去,好不快活。
楊柳依依倒映入潭,更顯風景如畫。
潭邊不遠就是魏氏老太太的墓地所在,陳元光就在旁邊結廬而居。
早在三天前,崔耕便已經派人通知過陳元光自己不日到訪。
所以,等他剛一踏上平台,陳元光便帶著手下們迎了出來,道:“草民陳元光參見……”
崔耕趕緊迎上前去,以手相攔道:“陳將軍快快免禮,在下可當不得您如此大禮。”
這話可不是謙虛客套的話,陳元光雖然今年不過三十五歲,但人家十五歲就從軍了,憑著疆場上一刀一槍殺出來的功勞,當上了漳州刺史。
再者,陳元光的祖父陳犢乃是隋朝將領陳果仁之子,高祖皇帝李淵起兵時,陳犢便說服他父親陳果仁降唐,陳犢更是追隨李淵平定天下,功拜玉鈐衛翊府中郎將,封開國元勳濟美嘉慶侯。
陳元光之父陳政,青年時隨其父陳犢攻克臨汾等郡,唐太宗任其為左郎將。後陳政奉高宗皇帝之命,率諸衛將軍戍閩出為嶺南行軍總管,平廣寇,創漳州,以左郎將領州事。最後,陳政更是戰歿於陣,漳人至今思之。
到了陳元光這一代,將門世家,忠臣之後!他不僅蒙受祖蔭,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陳家部署及故舊門生遍及嶺南道,尤其福閩一地,更是紮根甚深。
現在陳元光丁憂才無官無職,等三年孝滿,朝廷就算不讓他官複原職,一州刺史總是免不了的,論品秩絕對是在崔耕之上,根本不是他這種官場新嫩可以比擬的。
陳元光自然不會真的拜下去,不過是做做樣子罷了,好歹崔耕是朝廷欽封的嶺南道肅政使,如今他又是丁憂白身,總不能見欽差禦史而不拜吧?
不過崔耕真的敢受他一拜的話,那接下來就真的不能愉快地聊天了。
見著崔耕如此知趣,陳元光顯然熱情了許多,邀請道:“此地並非講話之所,還請崔禦史入內奉茶。”
“陳將軍請。”崔耕緊隨其後。
茅廬之內,陳設非常簡單,也就是一床,一個石桌,十幾個石凳而已。
崔耕隻帶了宋根海進來茅廬,陳元光則向其介紹了隨自己丁憂守墓的六位部將,分別叫:李伯瑤、沈世紀、許天正、馬仁、張伯紀、歐哲。
這些人在軍中不過八品校尉,但崔耕卻知道,這六個人在後世有個特別響亮的尊稱,即“平閩六將軍”。
現在不咋地,但好歹也是曆史上有點戲份的龍套,他沒打算怠慢,站起來身來衝六將抱拳客套了一番。
這六人見狀,卻有些懵了,因為他們不過八品的宣節校尉,眼前的這位嶺南道肅政使居然對他們也格外禮遇,要知道他們見過不少朝廷下來的上差,哪怕是一個小小的九品官,都是眼高於頂。
這位崔禦史,倒是禮賢下士的很呐。
一時間,崔耕竟也博了六將的第一麵好感。
其中一名校尉叫許天正,今年四十二歲,身材高大,皮膚黝黑,平日裏性情暴烈。
他瞅著堂堂禦史對他們幾人這幫客氣,心裏就覺著有些蹊蹺,後越想越不對勁,怪眼圓翻徑直問道:“崔禦史,俺是個粗人,隻懂得戰場上用腦袋博富貴,沒你們文人那麽多花花場子,咱們能不能打開天窗說亮話?”
崔耕聽出對方話裏的敵意,不禁愕然,問道:“許校尉這是說得哪門子不相幹的話?本禦史又怎麽花花腸子了?實不相瞞,本禦史雖然現在做的是文職事,卻也並非什麽文人。一年前,崔某還不過是清源城裏有名的浮浪子弟呢!還有幾個月前,清源城被山匪夜襲,本官也算是帶過兵抗擊過……”
啪~~
不等崔耕講完,許天正猛地一拍石桌,黝黑的臉龐上透著激動,叫道:“崔禦史不用費盡心機的套近乎,你為什麽來的,咱們心知肚明!”
“嗯?”崔耕被這廝鬧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哥們不過是來拜訪一下曆史上傳說中的人物罷了,你這麽激動嫩啥嘞?
身為主人的陳元光對崔耕印象頗好,自然不會任由部將胡鬧怠慢了客人,當即沉下臉來,喝叱道:“放肆,遠來是客,你這黑廝怎能對崔禦史如此無禮?還不快快道歉!”
陳元光的訓斥好使,剛才還一臉激動異常的許天正剛霜打了的鉗子似的,唔了一聲,如奉綸音般衝崔耕致歉。
崔耕自然不會與他計較,畢竟武將多為粗人,不過對許天正突如其來的敵意卻是深感莫名奇妙,疑惑道:“許校尉,咱們倆之前未曾見過麵吧?你剛才說對我今日來意心知肚明,莫不是其中有什麽誤會?”
“哼!你……”
許天正又要嗷嗷一嗓子,卻被陳元光一瞪眼,隻得咽了下去,甕聲道:“你真不是賈仁義那廝請來的?”
崔耕愕然,問道:“賈仁義是誰?本官從未聽過。”
這下不單是許天正和其他五名部將,便是陳元光本人都愣住了,不禁奇怪道:“崔禦史,你沒開玩笑吧?現在的漳州刺史就是賈仁義,你沒聽說過?”
“呃……”
崔耕不由尷尬,自己光顧著追星來看曆史名人陳元光了,都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忘了,竟然沒查過現任漳州刺史姓甚名誰。
當然,崔耕身為嶺南道肅政使,總不能說不知道現任漳州刺史是誰吧?
於是乎,耍了滑頭說道:“崔某身為閩人,隻知漳州刺史乃陳將軍,至於其他人,真不知道!”
“哈哈哈,你說這話我愛聽。”
許天正是個沒什麽心機的漢子,頓時眉開眼笑,樂道:“俺就說嘛,漳州大部分百姓都是陳家的部屬,這刺史當然也得陳將軍來坐,賈仁義算什麽東西?想不到崔禦史也認這理兒……”
隨後,大嘴巴的許天正才將這場誤會的根由慢慢道了出來。
原來三年前,陳元光為了給祖母守孝,辭去了漳州刺史一職,繼任者就是賈仁義。
此人乃是文進士出身,認為陳家那些廝殺漢,在福建平定僚人之亂中有用,但用來建設漳州就很不夠看了。所以,趁著接管漳州府之機,罷免了一些人的官職。這些人基本都是陳元光一手扶持出來的舊屬,賈仁義這麽心急的排除異己,自然引起了陳元光舊部的不滿,其中就包括許天正。
這也就罷了,關鍵是陳元光的丁憂守孝期馬上就要滿了。
賈仁義眼高手低壓根兒不會治理地方,三年來把漳州弄得烏煙瘴氣,在吏部考評很差。一旦陳元光迴來接手漳州刺史位置,他肯定要下崗待業。運氣好的話,還能撈一個毫無權力的閑散官職,運氣不好就得迴家吃自己,等吏部看哪裏還有什麽合適的小坑,再安排他去蹲坑。。
於是乎,為了保住自己的官職,賈仁義就大下本錢,派出好幾個心腹打探陳元光的違法事,準備告上一個刁狀。
因為隻要陳元光出了事兒,就沒人跟他搶漳州刺史之位了嘛。
不過陳元光是漳州最大的地頭蛇,賈仁義這個計劃剛一開始,就被有心人告了密,結果是狗屁證據都沒有搜集到。
不過,這件事卻成了陳元光等人一塊大大的心病,他們都明白這事兒沒完,指不定賈仁義以後會出什麽幺蛾子呢。
好死不死的是,在這個敏感時候,三天前又收到了崔耕親自拜訪的通知。
崔耕是幹啥的?禦史啊,專門給官員挑錯打報告的。
崔耕和陳元光一不沾親,二不帶故,更關鍵的是陳元光還在丁憂期,崔耕這麽上趕著要拜望,讓陳元光這邊的人怎麽想?
再加上一見麵,崔耕的表現跟以往見到的禦史言官們不一樣,人家是眼高於頂冷冰冰,而這位崔禦史呢?態度太過熱情啦。這也就不怪一向沒什麽城府的許天正忍不住發飆。
聽完來龍去脈之後,崔耕總算是明白了,哭笑不得道:“陳將軍誤會了,本官之所以來拜望將軍,純屬仰慕陳氏威名,陳家四代忠良名將,還有令祖母已故魏太母之事,在嶺南道早已傳揚令人稱頌。故,崔某才有今日上山拜望祭奠一番的心思。”
好話自然誰都愛聽,尤其是涉及到祖上先人的褒揚之話,更是令陳元光嘴角微抿,含苞欲笑,顯然被崔耕說到心坎兒山過來。
崔耕見狀,又添了一把火,稱早已經有一些山野小縣的戲班子,將當年陳元光開漳的事跡唱成了戲文。
當然,這個戲文就是他在荒唐大夢中,聽到的楊文廣平閩十八洞的故事,隻不過將主角改為了陳元光。這個故事自然是真實存在的,史上以陳元光平閩開漳為藍本,的確編撰過楊文廣平民十八洞的故事。被崔耕說得有鼻子有眼的,某些情節也確實是陳元光自己的親身經曆。
當事人就在跟前,雖略帶誇張,但大體上能夠說得這般翔實,由不得陳元光和其部將們不信啊!
說完了戲文,崔耕又盜用後人對陳元光的評價,尤其著重敘述了他對漳州發展的重大意義。
除了“開漳聖王”這四個字兒沒提,其他的都提了。
說好話討人歡,講究的就是細微處見功夫。
一個人長得胖,你誇人家身材好,那是找罵。但要誇他有內涵,他就會欣然接受了。
更何況崔耕後來說的話,也算不上拍馬屁,誰聽了仔細一琢磨,都得承認確實是這個理!
一時間,平閩六部將聽得搖頭晃腦,深感與有榮。
陳元光想著自己當年年紀輕輕,一時氣盛之下奉了高宗皇帝之命來平閩開漳,隨著高宗皇帝駕崩之後,新主繼位,武後臨朝,這麽些年朝廷一直對自己沒有公論,更別提褒獎。
這麽多年在閩地受了不少苦楚與委屈,本是很沮喪的。
如今突然發現,原來在這個世界上,竟然還有人,不,還有很多百姓念著自己的好,竟然還改成了戲文傳唱在鄉野間。
還有眼前這位崔禦史,居然能將自己和祖母的事跡如數家珍,比自己更了解自己。
一時間,陳元光真是百感交集,喉嚨不斷蠕動著,仿佛一種叫做知己知音的東西在胸腔中不斷共鳴著。
他由衷歎道:“知我者,崔禦史也!”
性子粗獷的部將許天正更是哈哈大笑,道:“我就說嘛,崔禦史這個人不賴,知道俺們的艱辛不易,你這交朋友值得交,哈哈!”
前嫌盡釋,崔耕趁機提起祭拜魏氏老夫人,陳元光欣然同意。
香燭紙錢都是事先便準備好了的,崔耕跪在魏太母的墓前默默悼念,陳元光等人皆在後麵相陪。
就在這莊重肅穆無比之時,忽然傳來了一陣喊殺之聲:“衝啊!殺啊!取了陳元光的腦袋,莫讓那廝溜了!”
沒上這半徑山之前,他還奇怪,世間孝子賢孫多了,為祖母守墓三年有什麽了不起的?世人至於如此吹捧陳元光嗎?
等上了山才算明白過來了,在這等地方守墓,生活物資很難運得上去,恐怕陳將軍這守墓的日子過得很不容易啊。“半徑將軍”的名號,人家的確當之無愧!
山路不算長,但是狹窄陡峭,又多苔蘚濕滑,一直走了將近兩個時辰,眾人才來到一處較為平坦的高台。
但見一條瀑布直瀉而下,形成一汪碧潭,清澈見底。潭裏還有數尾活魚遊來遊去,好不快活。
楊柳依依倒映入潭,更顯風景如畫。
潭邊不遠就是魏氏老太太的墓地所在,陳元光就在旁邊結廬而居。
早在三天前,崔耕便已經派人通知過陳元光自己不日到訪。
所以,等他剛一踏上平台,陳元光便帶著手下們迎了出來,道:“草民陳元光參見……”
崔耕趕緊迎上前去,以手相攔道:“陳將軍快快免禮,在下可當不得您如此大禮。”
這話可不是謙虛客套的話,陳元光雖然今年不過三十五歲,但人家十五歲就從軍了,憑著疆場上一刀一槍殺出來的功勞,當上了漳州刺史。
再者,陳元光的祖父陳犢乃是隋朝將領陳果仁之子,高祖皇帝李淵起兵時,陳犢便說服他父親陳果仁降唐,陳犢更是追隨李淵平定天下,功拜玉鈐衛翊府中郎將,封開國元勳濟美嘉慶侯。
陳元光之父陳政,青年時隨其父陳犢攻克臨汾等郡,唐太宗任其為左郎將。後陳政奉高宗皇帝之命,率諸衛將軍戍閩出為嶺南行軍總管,平廣寇,創漳州,以左郎將領州事。最後,陳政更是戰歿於陣,漳人至今思之。
到了陳元光這一代,將門世家,忠臣之後!他不僅蒙受祖蔭,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陳家部署及故舊門生遍及嶺南道,尤其福閩一地,更是紮根甚深。
現在陳元光丁憂才無官無職,等三年孝滿,朝廷就算不讓他官複原職,一州刺史總是免不了的,論品秩絕對是在崔耕之上,根本不是他這種官場新嫩可以比擬的。
陳元光自然不會真的拜下去,不過是做做樣子罷了,好歹崔耕是朝廷欽封的嶺南道肅政使,如今他又是丁憂白身,總不能見欽差禦史而不拜吧?
不過崔耕真的敢受他一拜的話,那接下來就真的不能愉快地聊天了。
見著崔耕如此知趣,陳元光顯然熱情了許多,邀請道:“此地並非講話之所,還請崔禦史入內奉茶。”
“陳將軍請。”崔耕緊隨其後。
茅廬之內,陳設非常簡單,也就是一床,一個石桌,十幾個石凳而已。
崔耕隻帶了宋根海進來茅廬,陳元光則向其介紹了隨自己丁憂守墓的六位部將,分別叫:李伯瑤、沈世紀、許天正、馬仁、張伯紀、歐哲。
這些人在軍中不過八品校尉,但崔耕卻知道,這六個人在後世有個特別響亮的尊稱,即“平閩六將軍”。
現在不咋地,但好歹也是曆史上有點戲份的龍套,他沒打算怠慢,站起來身來衝六將抱拳客套了一番。
這六人見狀,卻有些懵了,因為他們不過八品的宣節校尉,眼前的這位嶺南道肅政使居然對他們也格外禮遇,要知道他們見過不少朝廷下來的上差,哪怕是一個小小的九品官,都是眼高於頂。
這位崔禦史,倒是禮賢下士的很呐。
一時間,崔耕竟也博了六將的第一麵好感。
其中一名校尉叫許天正,今年四十二歲,身材高大,皮膚黝黑,平日裏性情暴烈。
他瞅著堂堂禦史對他們幾人這幫客氣,心裏就覺著有些蹊蹺,後越想越不對勁,怪眼圓翻徑直問道:“崔禦史,俺是個粗人,隻懂得戰場上用腦袋博富貴,沒你們文人那麽多花花場子,咱們能不能打開天窗說亮話?”
崔耕聽出對方話裏的敵意,不禁愕然,問道:“許校尉這是說得哪門子不相幹的話?本禦史又怎麽花花腸子了?實不相瞞,本禦史雖然現在做的是文職事,卻也並非什麽文人。一年前,崔某還不過是清源城裏有名的浮浪子弟呢!還有幾個月前,清源城被山匪夜襲,本官也算是帶過兵抗擊過……”
啪~~
不等崔耕講完,許天正猛地一拍石桌,黝黑的臉龐上透著激動,叫道:“崔禦史不用費盡心機的套近乎,你為什麽來的,咱們心知肚明!”
“嗯?”崔耕被這廝鬧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哥們不過是來拜訪一下曆史上傳說中的人物罷了,你這麽激動嫩啥嘞?
身為主人的陳元光對崔耕印象頗好,自然不會任由部將胡鬧怠慢了客人,當即沉下臉來,喝叱道:“放肆,遠來是客,你這黑廝怎能對崔禦史如此無禮?還不快快道歉!”
陳元光的訓斥好使,剛才還一臉激動異常的許天正剛霜打了的鉗子似的,唔了一聲,如奉綸音般衝崔耕致歉。
崔耕自然不會與他計較,畢竟武將多為粗人,不過對許天正突如其來的敵意卻是深感莫名奇妙,疑惑道:“許校尉,咱們倆之前未曾見過麵吧?你剛才說對我今日來意心知肚明,莫不是其中有什麽誤會?”
“哼!你……”
許天正又要嗷嗷一嗓子,卻被陳元光一瞪眼,隻得咽了下去,甕聲道:“你真不是賈仁義那廝請來的?”
崔耕愕然,問道:“賈仁義是誰?本官從未聽過。”
這下不單是許天正和其他五名部將,便是陳元光本人都愣住了,不禁奇怪道:“崔禦史,你沒開玩笑吧?現在的漳州刺史就是賈仁義,你沒聽說過?”
“呃……”
崔耕不由尷尬,自己光顧著追星來看曆史名人陳元光了,都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忘了,竟然沒查過現任漳州刺史姓甚名誰。
當然,崔耕身為嶺南道肅政使,總不能說不知道現任漳州刺史是誰吧?
於是乎,耍了滑頭說道:“崔某身為閩人,隻知漳州刺史乃陳將軍,至於其他人,真不知道!”
“哈哈哈,你說這話我愛聽。”
許天正是個沒什麽心機的漢子,頓時眉開眼笑,樂道:“俺就說嘛,漳州大部分百姓都是陳家的部屬,這刺史當然也得陳將軍來坐,賈仁義算什麽東西?想不到崔禦史也認這理兒……”
隨後,大嘴巴的許天正才將這場誤會的根由慢慢道了出來。
原來三年前,陳元光為了給祖母守孝,辭去了漳州刺史一職,繼任者就是賈仁義。
此人乃是文進士出身,認為陳家那些廝殺漢,在福建平定僚人之亂中有用,但用來建設漳州就很不夠看了。所以,趁著接管漳州府之機,罷免了一些人的官職。這些人基本都是陳元光一手扶持出來的舊屬,賈仁義這麽心急的排除異己,自然引起了陳元光舊部的不滿,其中就包括許天正。
這也就罷了,關鍵是陳元光的丁憂守孝期馬上就要滿了。
賈仁義眼高手低壓根兒不會治理地方,三年來把漳州弄得烏煙瘴氣,在吏部考評很差。一旦陳元光迴來接手漳州刺史位置,他肯定要下崗待業。運氣好的話,還能撈一個毫無權力的閑散官職,運氣不好就得迴家吃自己,等吏部看哪裏還有什麽合適的小坑,再安排他去蹲坑。。
於是乎,為了保住自己的官職,賈仁義就大下本錢,派出好幾個心腹打探陳元光的違法事,準備告上一個刁狀。
因為隻要陳元光出了事兒,就沒人跟他搶漳州刺史之位了嘛。
不過陳元光是漳州最大的地頭蛇,賈仁義這個計劃剛一開始,就被有心人告了密,結果是狗屁證據都沒有搜集到。
不過,這件事卻成了陳元光等人一塊大大的心病,他們都明白這事兒沒完,指不定賈仁義以後會出什麽幺蛾子呢。
好死不死的是,在這個敏感時候,三天前又收到了崔耕親自拜訪的通知。
崔耕是幹啥的?禦史啊,專門給官員挑錯打報告的。
崔耕和陳元光一不沾親,二不帶故,更關鍵的是陳元光還在丁憂期,崔耕這麽上趕著要拜望,讓陳元光這邊的人怎麽想?
再加上一見麵,崔耕的表現跟以往見到的禦史言官們不一樣,人家是眼高於頂冷冰冰,而這位崔禦史呢?態度太過熱情啦。這也就不怪一向沒什麽城府的許天正忍不住發飆。
聽完來龍去脈之後,崔耕總算是明白了,哭笑不得道:“陳將軍誤會了,本官之所以來拜望將軍,純屬仰慕陳氏威名,陳家四代忠良名將,還有令祖母已故魏太母之事,在嶺南道早已傳揚令人稱頌。故,崔某才有今日上山拜望祭奠一番的心思。”
好話自然誰都愛聽,尤其是涉及到祖上先人的褒揚之話,更是令陳元光嘴角微抿,含苞欲笑,顯然被崔耕說到心坎兒山過來。
崔耕見狀,又添了一把火,稱早已經有一些山野小縣的戲班子,將當年陳元光開漳的事跡唱成了戲文。
當然,這個戲文就是他在荒唐大夢中,聽到的楊文廣平閩十八洞的故事,隻不過將主角改為了陳元光。這個故事自然是真實存在的,史上以陳元光平閩開漳為藍本,的確編撰過楊文廣平民十八洞的故事。被崔耕說得有鼻子有眼的,某些情節也確實是陳元光自己的親身經曆。
當事人就在跟前,雖略帶誇張,但大體上能夠說得這般翔實,由不得陳元光和其部將們不信啊!
說完了戲文,崔耕又盜用後人對陳元光的評價,尤其著重敘述了他對漳州發展的重大意義。
除了“開漳聖王”這四個字兒沒提,其他的都提了。
說好話討人歡,講究的就是細微處見功夫。
一個人長得胖,你誇人家身材好,那是找罵。但要誇他有內涵,他就會欣然接受了。
更何況崔耕後來說的話,也算不上拍馬屁,誰聽了仔細一琢磨,都得承認確實是這個理!
一時間,平閩六部將聽得搖頭晃腦,深感與有榮。
陳元光想著自己當年年紀輕輕,一時氣盛之下奉了高宗皇帝之命來平閩開漳,隨著高宗皇帝駕崩之後,新主繼位,武後臨朝,這麽些年朝廷一直對自己沒有公論,更別提褒獎。
這麽多年在閩地受了不少苦楚與委屈,本是很沮喪的。
如今突然發現,原來在這個世界上,竟然還有人,不,還有很多百姓念著自己的好,竟然還改成了戲文傳唱在鄉野間。
還有眼前這位崔禦史,居然能將自己和祖母的事跡如數家珍,比自己更了解自己。
一時間,陳元光真是百感交集,喉嚨不斷蠕動著,仿佛一種叫做知己知音的東西在胸腔中不斷共鳴著。
他由衷歎道:“知我者,崔禦史也!”
性子粗獷的部將許天正更是哈哈大笑,道:“我就說嘛,崔禦史這個人不賴,知道俺們的艱辛不易,你這交朋友值得交,哈哈!”
前嫌盡釋,崔耕趁機提起祭拜魏氏老夫人,陳元光欣然同意。
香燭紙錢都是事先便準備好了的,崔耕跪在魏太母的墓前默默悼念,陳元光等人皆在後麵相陪。
就在這莊重肅穆無比之時,忽然傳來了一陣喊殺之聲:“衝啊!殺啊!取了陳元光的腦袋,莫讓那廝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