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臨時換防,刺史府連夜派書,足見軍情緊急。


    為了能在天黑前抵達泉州城,郭恪決定這次折衝府走水路。


    好在姚度主持的木蘭溪碼頭已經竣工,從此地順風而下,自三江口入海,順著海岸而行,先往東再往南,最後往西一繞,泉州灣刺桐港便曆曆在目了。


    來往泉州港做生意的船隻,大多是在四五月份隨著西南風而至,又在冬至前後憑借東北風而去。


    所以,此時的刺桐港內,停泊的大大小小貨運帆船數以千計,把整個港口擠得滿滿當當的,水路極為狹窄。


    多虧了折衝府所乘乃是官船,才能在港口官員的引領下優先入港,否則就要等上個一兩天了。


    按照大唐律令,重兵未得上命不得入城,違者視為叛逆。折衝府一路急行軍來到泉州城外,四百府兵就地駐紮。


    郭恪則帶著崔耕一起,引著一隊人馬,從南門入城,前往刺史府麵見馮樸。


    此時還是初更天,宵禁的時刻未到,街上遊人甚多,手執著各式各樣的燈籠照明。


    這些燈籠或圓或方,上噴彩繪,甚至做成各種鳥獸的模樣,令人目不暇接,歎為觀止。


    靠近街邊的買賣鋪戶,乃至普通民居,也都在自己房子的入口處和庭院中點了燈,照得四下裏甚為明亮。


    處處皆燈光,仿佛整個城市都在閃爍。


    又有陣陣絲竹管弦,乃至妙齡少女的歌聲隱隱傳來,溫暖親切,如夢似幻。


    這是崔耕大夢初醒後第一次重返泉州城,望著熟悉的燈火,瞥過自己住過的那座青磚紅瓦的小院,再想想自己為追尋公孫大家所做的荒唐事,不由得心中五味雜陳,暗暗唏噓不已。


    郭恪卻興致甚高,讚歎道:“人說泉州城可稱光明之城,真是一點都不過分。此地著實是個好地方啊!”


    郭恪能在崔耕麵前表現出如此真性情的一麵,殊為難得,崔耕也是第一次見到,不由得微微一愣,問道:“郭都尉來自天子腳下帝都長安,是見過大世麵的。難道說此地比長安還要繁華?”


    郭恪微微搖頭道:“不一樣,不一樣。論繁華當屬長安為最,但這泉州城卻別有一番味道,本都尉很喜歡。”


    “別有一番味道?什麽味道?”


    “呃……具體的,本官也說不上來。”郭恪仰頭思索,“嘖”了一下,道:“可以這麽說吧,長安城多了幾分貴氣,而泉州城則多了幾分人氣。”


    崔耕抿嘴一樂,促狹道:“怪不得大人一到這裏就改了那副鐵皮臉高冷範兒呢,原來是沾染到了這裏的人氣。”


    郭恪能卸下麵具,崔耕自然也是本性流露。這是兩人第一次如此的走心。


    不過此話一出,郭恪又開始裝逼上了,眉頭微皺道:“什麽意思?鐵皮臉高冷範兒?崔長史這是戲弄本都尉嗎?”


    “呃……”崔耕見勢不妙,趕緊轉移話題道:“郭都尉,你可知這泉州城除了被稱為光明之城,還被稱做刺桐之城?”


    “當然。”郭恪隨手一指,道:“你看這街邊種的不就是刺桐嗎?可惜現在是秋天,若是春夏之交,刺桐樹梢簇簇鮮花,不讓烈火欺壓木槿,燦若紅霞。若能在暑天賞紅花,才是一樁美事哩。”


    呀嗬,知道的還挺多!


    崔耕又道:“都尉大人聽沒聽說過,用刺桐可以算卦。”


    這迴還真讓郭恪來興趣了,訝異地哦了一聲,連問怎麽迴事,怎麽個說頭。


    不怪郭恪不知道這個說法,因為在如今的大唐年間,的確還沒有“刺桐預豐年”的傳說,但在崔耕的那場荒唐大夢中卻有。


    崔耕眼珠一轉,道:“每年的初春時節,人們會仔細觀察刺桐的長勢。若是先發芽後開花,那就說明今年是個豐年,皆大歡喜。若是先開花後發芽,那就說明是個災年,得準備救災了。所以,刺桐又被稱為瑞桐,泉州父老過日子全靠它。”


    郭恪頓覺有趣,笑道:“還有這事兒?真是大千世界無奇不有。那要是天下各地遍植刺桐,官府及時調度餘糧,那我大唐豈不是年年豐收,天下無災了嗎?呃…我們到了!”


    說話間,二人已經到了刺史府門前。


    拍門遞送名刺這種事兒,自然是由崔耕上前交涉。


    不消一會兒,有一個門人便把大門開了半扇,恭恭敬敬地道:“我家大人有請郭都尉和崔長史,兩位大人請隨小的來。”


    從大門直入刺史府。


    按說以郭恪和崔耕的職司,拜見刺史隻能走角門。崔耕明白,這次能得到如此禮遇,又是沾了郭恪這個官二代的光了。


    很快便入了府。


    刺史府,議事堂。


    有一精神矍鑠,頭發花白的緋袍老者居中而坐,看來這位就是刺史馮樸了。整個泉州地界兒,也隻有他才有資格穿上這身淺緋色的官袍。


    在他下首位坐著的人,看年紀不超過三十歲,相貌周正,雙目有神,身著一身淺綠色官袍,正是錄事參軍沈拓。


    崔耕見狀,不由得暗自奇怪。


    按照官場規矩,坐在刺史下首不應該是長史宋廉嗎?沈拓不過是一個七品官,論品秩連郭恪都不如,他安敢坐上屬於長史的位置?


    再者說,最近也沒接到錄事參軍沈拓升遷長史一職的宣文啊。


    正在猶疑之際,沈拓已經站起身來,給兩人引薦起馮樸來。


    郭恪和崔耕趕緊鄭重地行了一個軍禮,道:“卑職郭恪(崔耕)見過馮刺史!”


    馮樸微笑著點了點頭,道:“郭都尉乃是將門虎子,崔長史也是年少有為,都是我大唐棟梁之材啊,老夫一見甚是歡喜。都快起來吧,坐!”


    “謝大人!”


    待二人坐穩,馮樸使了個眼色,沈拓輕咳一聲,開口道:“武司馬奉命去了長安,今天,就由本官向郭都尉交接駐紮泉州港諸事。首先,是駐紮場地……”


    郭恪似乎沒察覺到絲毫異狀,凝神細聽軍令,不住頷首。而崔耕的心裏,此時則早已經翻起了驚濤駭浪。


    府衙的司馬竟然姓武?而遠在長安,馬上就要身登大位的那位也姓武,不會這巧吧?莫不是長安那位的家族後輩子弟?


    還有更詭異的是,沈拓話裏話外,都沒有提到長史宋廉的去向,實在是令人好生費解!


    曆來國之大事,在戎與祀。


    刺史府,就相當於一個具體而微的小朝廷,按說府兵換防這麽大的事兒,刺史府所有的官員均應到場。由刺史做堂,長史宣布交換防事宜,而司馬和錄事參軍等官員則應肅穆旁聽。


    怎麽這麽大事兒,宋廉都不露麵?難道說,若是跟那位武司馬一樣,離開泉州去哪兒公幹,沈拓應該會提上一嘴。可偏偏這廝從頭到尾,隻字未提,這不合規矩啊!


    一念至此,他不由暗忖,宋廉好歹也是堂堂一州長史,說除名就除名,說消失就消失,莫非也跟長安城那場即將到來的政變,有著一絲一縷的關係?


    一朝天子一朝臣!


    忽地,崔耕心中冒出這幾個字兒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鬥在盛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牛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牛凳並收藏奮鬥在盛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