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去過最繁華的地就是源州了,如此都比不過,京城該是個什麽樣的的地啊?
官老爺穿的那麽好,尋常的百姓都穿成那樣了,京城定然是一個很好的地方。
方子晨能去這麽遠,本來以為這這樣已經夠厲害了,結果人還更厲害,比著縣令都厲害,能天天的見到皇上。
這事兒不出一下午就傳開了,方子晨的厲害一下就有了實感。個個的與有榮焉,可也有人想,他厲害,他住京城享福去了,和我有啥子關係,我還是住的泥坯房,還是天天的天不亮就去地裏刨食。
剛這般想,隔天之前去鎮上做活兒的人就迴來了。
個個的鼻青臉腫,有些還瘸著腿,狼狽得不行,一進村有人瞧見了,趕忙的問怎麽了?
一漢子說了,就是先頭幫鎮上一老爺做活兒,那老爺在鎮外頭有些地,喊他們過去開墾,結果連著做了四天活兒,做完了人不認賬了,先頭談好的一天十八文,不想給了,說他們做的慢,隻給一天十二文。
少個一兩文的大家也就忍忍了,人到底是鎮上的,不敢招惹,可一下的少了六文,三個肉包子了,大家哪裏還願,就吵起來了,那老爺喊了家丁打了他們一頓,後來一商老爺看不過眼,過來問了,曉得他們是小河村的,當即就朝那老爺道:
“你是活膩了還是膽子大了?人小河村的你也敢去占便宜。”
“咋滴了嗎?村裏來的,泥腿子一個,老夫還怕他們不成。”
“人是泥腿子不錯,可今年那狀元郎就是咱們鎮小河村的人,你曉得這裏麵有沒有同狀元郎交過好的?即使沒有,人一個村的,能看著他們被你這般欺辱啊?”
“這······這······”
“這狀元郎是個講義氣的,聽說先頭他村裏一家姓劉的幫過他夫郎,人記著恩,把人帶去源州做活兒了,還給那家孩子尋了個書院,做的生意用的那辣椒也是同村裏買的,這辣椒哪裏買不是買?人這是什麽意思你還不懂?這狀元郎你以為好欺負?前些年孫家被砸的稀巴爛,孫家那畜生動了他兒子,最後被抬進城的事兒你還記不記得?現在人在京城是遠了一些,可若是他們去信一說,狀元郎派個人迴來,你怕是都直接見鬼。”
這話有道理。
都是一個村兒,狀元郎雖說是外來的,可在那地兒住了兩三年,定是有些交好的人家,村裏都是沾親帶故的,打了一個,都相當是不給人狀元郎臉。
當初孫尚城被抬進城的時候,這老爺是見過的,沒個人樣,簡直慘不忍睹。
他至今想起來都忍不住哆嗦,這事兒他也站不住理,趕忙的道歉,又賠了好些銀子。
村裏幾漢子全程都聽著呢!
他們看見鎮上的老爺一改先頭的高傲樣,朝著他們不住道歉,曉得了,村裏還是有個出息的人好,先頭還想著這人不是自家的,飛黃騰達了帶挈不了自己,同自己沒啥子關係,可如今······若是沒方子晨那名聲壓著,他們這一趟白幹四天活兒也就算,還白白的挨一頓打,受欺了找理兒都不曉得去哪裏找。
村裏有個出息的還是好啊!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這會兒幾個漢子一說,先頭那麽想的便不說話了。
她家漢子在其中呢!
之後去鎮上賣菜賣柴,之前去早了占得好位置還會被人趕,沒辦法啊,人在鎮上有門路,不敢惹,後來這種事兒就沒再發生了,常去鎮上賣菜的,都同旁兒攤販聊過嘴,你哪兒人大家都曉得。
小河村的人,不要去惹,人村裏出了大人物呢!你去惹幹啥?嫌命長了?
這好處體現出來了。
村長出來敲打一番,說這算是庇佑,但你們也別仗這方小子的名兒出去為非作歹,若是被我曉得了,將你們驅逐出村。
大家哪裏敢啊?方子晨同村裏人什麽關係,外頭人不知情,可大家心裏門清兒,壓根就啥子關係都沒有,真仗著名去惹了事,人一查下來曉得事兒真相,還不得收拾死他們。
村裏除了幾戶人家,大多都種了辣椒、蒜頭,這些年陸陸續續的也賺了不少。
不說能發家致富,但都能吃飽飯了,能時不時的割斤肉迴來添個菜。不像得之前,一年到頭要見葷腥,也就過年那兩天。
大家都是記著恩的。
周哥兒迴來,大家問了一嘴,曉得趙哥兒有了,還是兩個,大家聽著都高興,勸著周哥兒多住兩天,他們準備些禮。
村裏人送禮都是實在的,不是一把子青菜,就是一些飴糖幹果,再不就是雞蛋、肉、布,或者直接給銀子。
銀子給多了沒有,給少了趙哥兒如今怕是也不缺,雞蛋肉這些也送不到京城,便想著去扯些布迴來給他肚子裏兩孩子做些衣裳。
柳阿叔曉得趙哥兒不會針線,就多做了些,還想給乖仔也做一身,可幾年不見了,也不曉得人多高,思來想去就沒做。
之前方子晨把免稅的名額分給了村裏幾戶窮苦人,大家都念著恩呢!聽周哥兒說方子晨有些喜歡吃這一口,大家便把家裏的臘肉幹菜打包來了,也不讓周哥兒白寄,村裏人湊了銀兩的。
誰家送了啥子,周哥兒都讓溜溜在信上寫清楚了,這樣趙哥兒要是想迴禮,可以比照著來,誰家送得厚些,迴的禮就重些。
信的最後,周哥兒想了想,還是把馬家的事兒說了。
作者有話要說:
嗯~問個意見,要交代馬家的事兒了,然後這就涉及到之前爭議很大的那幾章,趙哥兒說的‘內疚’(大概就是後悔生下乖仔這一事兒進行解釋)當時沒細寫,原是想打算放到這裏,不過寫了肯定要寫到以前一些事兒,怕大家說囉嗦,就一千來兩千字吧,問一下小可耐們,不行我就一句話過去。
(^w^)
第357章
村裏人不知事兒,可周哥兒在源州做了近兩年生意,一些事兒也清楚。
馬家除了馬老太婆和馬老太爺,外加幾個小子,全部抓了。
說是犯了事,可具體犯了啥事兒村裏人也不清楚,就曉得那天午後一幫官兵湧進馬家,把馬家人抓走了,馬老太婆要去阻攔,還被官兵踹了一腳。
之後村長去打聽,也沒打聽個啥子來,反正就是說犯了事兒,被判流放,馬老大和馬老二聽說剛出扶安鎮,在去往西北的路上就死了。
這兩人不過四十多,身子強壯硬朗,馬家幾媳婦都沒涼,他們卻是先後了出事兒,怎麽想都覺有問題。
馬家人是在趙哥兒入京後才出的事兒,趙哥兒又曾說他是京城人,在村裏人看來,能住在京城的都是大人物,輕易得罪不起,周哥兒便多想了。
馬老太聽說後頭一直病著,家裏幾個小子,最大的也就馬老二的兒子,十一歲了,這年紀照說應該已經可以撐起一個家,馬家十幾二十畝地,勤快點,照顧好底下的弟弟妹妹不是問題,可偏的馬小順是個嬌慣的,活兒懶得做,脾氣也大還不聽話,馬老頭隻能拄著拐杖自己下地去,結果農忙那會兒去割莊稼,一去就沒再迴來,馬老太婆出去喊人,村裏人幫著去找,發現時馬老頭已經倒在田裏沒了氣兒。
彼時大熱天的,蒼蠅圍著他一頓飛,應是死了好些時候了。
到底是上了年紀,先頭又十幾年兒都不曾做活兒了,農忙那會又悶又熱,強壯的漢子連著做幾天都受不了,何況是個老人
馬家一朝落魄了,幾孩子也小,不知是懶的還是不懂事兒,一身的邋遢,小乞丐一樣,瞧著是怪可憐,可村裏人不敢去照應,一是先頭同馬家就有怨,二是覺得馬小順不行,但其他幾孩子也是六七歲往上了,能做活兒,再有一個,便是大家都知道,方子晨同馬家不合,幫了馬家怕被方子晨惦記上。
趙哥兒看完了信,隻臉色微變。
他知道是趙嵩出手了。
趙家自趙爺爺那一代才從河陽遷入京城,趙嵩無權無勢的還能爬到如今這個位置,其中艱辛不足為外人道。
侯家世代紮根京城不好動,鄭曉燕雖隻給李家誕下一嫡長女,但李原還是看重她,要說先頭是看在趙家麵上才待她好,後頭便是鄭曉燕自個兒有本事了。
知曉鄭曉燕做的事時,趙嵩是恨不得砍了她的,但直接動手,便是同李家結仇,道出真相,李家也隻會怨——如此‘心腸歹毒’,鄭佩瑤不僅瞞了下來,還把這麽個人嫁他李府,趙家實在欺人太甚。
怎麽的都是要結怨,趙嵩不好下手,可馬家不一樣,他整治馬家就如捏死一隻螞蟻,不需要任何莫須有的罪名,隻虐待官家哥兒這一點,就夠他們吃不了兜著走了。
方子晨將信折好,將趙哥兒從地上抱了起來,腳步穩當的迴了房。
趙哥兒坐在床沿邊,一直垂著頭,他自看完信後就沒說話,方子晨歎了口氣。
他做不到感同身受,但也能猜到。
趙哥兒說不出是什麽感覺,如今時過境遷,當初那種絕望無助,戰戰兢兢,又如履薄冰的日子似乎已經變得很遙遠,不去仔細想,都想不起來了,可其實那些記憶隻是被他關在一個小盒子裏,一打開,他便能清晰的看見,當初那個年幼的自己,是如何在一片灰暗的絕望中苦苦掙紮。
馬家人見鬼了,他該高興的,可這會兒,他腦子卻好像處於一種混沌的狀態。
像被驚喜砸懵了,卻又不像,因為他沒感覺到有多高興,他隻是覺得做夢一樣。他無數次希望馬家人死,但這麽些年,馬家人卻都好好的,執念太重,有朝一日成了真,他卻無法對這一事進行有效的認知。
“夫君。”他顫著聲喊方子晨。
方子晨將他攬進懷裏:“在呢!”
“馬老大死了。”趙哥兒說。
別人他都不在意,打他最狠的馬老大死了,他心頭暢快淋漓,又不敢相信。
“嗯。”
“他以前打我,揪著我的頭發,一巴掌一巴掌的往我臉上扇,他想灌我喝墮胎藥,他還把乖仔按在水缸裏······”趙哥兒說到最後,眼眶陡然紅了,鼻子泛上一陣酸意,幾句話都有點兒抖,他哽咽著:“他死了,終於死了。”
方子晨緊緊的將他摟緊,一手環著他的腰,一手按著他的後腦勺,趙哥兒埋在他脖頸處,嗚嗚咽咽的聲音傳來,脖頸處變得濕熱。
方子晨心裏酸澀,覺得手腳冰涼,馬老大死了也不足以發泄他的心頭之恨。他沉默了片刻,才捧著趙哥兒的臉,拇指揩去他滿臉的淚,他緊盯著他的眼睛,突然問:“後悔嗎?”
沒頭沒尾的三個字,趙哥兒卻是讀懂了,他雙眼赤紅的看著他:“後悔把孩子生下來嗎?”
這段時間趙哥兒有多難受辛苦,方子晨都一清二楚,他在身邊,使了渾身解數都尚且不能讓他好過一點,那當初自己沒在,就他一個人承受著······
他有過片刻的後悔嗎?
他緊緊的盯著趙哥兒,在趙哥兒想垂下頭去的時候,方子晨伸出顫抖的手,輕輕的捏住他的下巴,強迫著他同自己對視。
方子晨啞著聲音重複:“後悔嗎?”
趙哥兒抓住他的手,僵硬的點點頭,卻說不出話來。
他是後悔的。
他曾無數次後悔生下乖仔。
當初方子晨質問他為什麽不早說,他說他怕方子晨愧疚,他對乖仔有愧疚,因為被那份愧疚所折磨過,所以他知道那滋味有多難受,這話不是說說為自己找借口。
……
十六歲的時候,他是孤獨的,寂寞的,懷孕的時候,他並不知事,還懵懵懂懂,他的生活構成很簡單,就是幹活,幹活,沒日沒夜的幹活。
村裏人懼怕馬家,剛開始那會兒一些善心的大娘夫郎因為幫他說過話被馬家恐嚇過後,大家就很少靠近他了,而且同齡人嫌棄他,加上他自個陀螺一樣,連軸轉,遊離在人群外,沒人教他也沒人告訴他,懷孕時是個什麽樣。
那晚過去好長一段時間後,他突然吃東西沒有胃口,吐的厲害,一開始他沒當迴事,隻以為是累到了,或者是野菜沒洗幹淨,吃壞了肚子,直到後來這些症狀越來越嚴重,他才開始慌亂不已。
沒有人是不怕死的。
即使過得卑微如螻蟻。
趙哥兒害怕,想找個人問他這是怎麽了,可在偌大的小河村裏,他舉目四望,竟找不到一個人。
劉家待他好,可劉家過的不富裕,他‘病’得這麽嚴重,要是得治,肯定要花很多銀子,何必麻煩人家,劉家人皆心善,肯定要為他擔憂。
於是他忍著,恐懼著,擔憂著,獨自蜷縮在潮濕陰暗的柴房裏。
後來瘦得實在厲害,先時是吃了東西,才會想著吐,後來給馬家煮飯時,聞著那油煙味,竟也是頂不住了。
他跪趴在地上,吐得不成人樣,肚裏翻卷痙攣,沒什麽東西,嘔的都是一些胃水。
馬大娘聽了動靜,進來二話不說就拿腳踹他,他下意識的蜷起來護著肚子,咬著牙沒吭半句。
晚上忙完,迴到柴房,門剛關上,他便倒到了稻草垛上。
渾身都疼。
脊背似乎被踹斷了般,鑽心的疼,利刃捅般。
實在難受。
他磕著眼,突然覺得好累好累,累得有那麽一瞬間,他突然覺得,其實死,也挺好的。
官老爺穿的那麽好,尋常的百姓都穿成那樣了,京城定然是一個很好的地方。
方子晨能去這麽遠,本來以為這這樣已經夠厲害了,結果人還更厲害,比著縣令都厲害,能天天的見到皇上。
這事兒不出一下午就傳開了,方子晨的厲害一下就有了實感。個個的與有榮焉,可也有人想,他厲害,他住京城享福去了,和我有啥子關係,我還是住的泥坯房,還是天天的天不亮就去地裏刨食。
剛這般想,隔天之前去鎮上做活兒的人就迴來了。
個個的鼻青臉腫,有些還瘸著腿,狼狽得不行,一進村有人瞧見了,趕忙的問怎麽了?
一漢子說了,就是先頭幫鎮上一老爺做活兒,那老爺在鎮外頭有些地,喊他們過去開墾,結果連著做了四天活兒,做完了人不認賬了,先頭談好的一天十八文,不想給了,說他們做的慢,隻給一天十二文。
少個一兩文的大家也就忍忍了,人到底是鎮上的,不敢招惹,可一下的少了六文,三個肉包子了,大家哪裏還願,就吵起來了,那老爺喊了家丁打了他們一頓,後來一商老爺看不過眼,過來問了,曉得他們是小河村的,當即就朝那老爺道:
“你是活膩了還是膽子大了?人小河村的你也敢去占便宜。”
“咋滴了嗎?村裏來的,泥腿子一個,老夫還怕他們不成。”
“人是泥腿子不錯,可今年那狀元郎就是咱們鎮小河村的人,你曉得這裏麵有沒有同狀元郎交過好的?即使沒有,人一個村的,能看著他們被你這般欺辱啊?”
“這······這······”
“這狀元郎是個講義氣的,聽說先頭他村裏一家姓劉的幫過他夫郎,人記著恩,把人帶去源州做活兒了,還給那家孩子尋了個書院,做的生意用的那辣椒也是同村裏買的,這辣椒哪裏買不是買?人這是什麽意思你還不懂?這狀元郎你以為好欺負?前些年孫家被砸的稀巴爛,孫家那畜生動了他兒子,最後被抬進城的事兒你還記不記得?現在人在京城是遠了一些,可若是他們去信一說,狀元郎派個人迴來,你怕是都直接見鬼。”
這話有道理。
都是一個村兒,狀元郎雖說是外來的,可在那地兒住了兩三年,定是有些交好的人家,村裏都是沾親帶故的,打了一個,都相當是不給人狀元郎臉。
當初孫尚城被抬進城的時候,這老爺是見過的,沒個人樣,簡直慘不忍睹。
他至今想起來都忍不住哆嗦,這事兒他也站不住理,趕忙的道歉,又賠了好些銀子。
村裏幾漢子全程都聽著呢!
他們看見鎮上的老爺一改先頭的高傲樣,朝著他們不住道歉,曉得了,村裏還是有個出息的人好,先頭還想著這人不是自家的,飛黃騰達了帶挈不了自己,同自己沒啥子關係,可如今······若是沒方子晨那名聲壓著,他們這一趟白幹四天活兒也就算,還白白的挨一頓打,受欺了找理兒都不曉得去哪裏找。
村裏有個出息的還是好啊!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這會兒幾個漢子一說,先頭那麽想的便不說話了。
她家漢子在其中呢!
之後去鎮上賣菜賣柴,之前去早了占得好位置還會被人趕,沒辦法啊,人在鎮上有門路,不敢惹,後來這種事兒就沒再發生了,常去鎮上賣菜的,都同旁兒攤販聊過嘴,你哪兒人大家都曉得。
小河村的人,不要去惹,人村裏出了大人物呢!你去惹幹啥?嫌命長了?
這好處體現出來了。
村長出來敲打一番,說這算是庇佑,但你們也別仗這方小子的名兒出去為非作歹,若是被我曉得了,將你們驅逐出村。
大家哪裏敢啊?方子晨同村裏人什麽關係,外頭人不知情,可大家心裏門清兒,壓根就啥子關係都沒有,真仗著名去惹了事,人一查下來曉得事兒真相,還不得收拾死他們。
村裏除了幾戶人家,大多都種了辣椒、蒜頭,這些年陸陸續續的也賺了不少。
不說能發家致富,但都能吃飽飯了,能時不時的割斤肉迴來添個菜。不像得之前,一年到頭要見葷腥,也就過年那兩天。
大家都是記著恩的。
周哥兒迴來,大家問了一嘴,曉得趙哥兒有了,還是兩個,大家聽著都高興,勸著周哥兒多住兩天,他們準備些禮。
村裏人送禮都是實在的,不是一把子青菜,就是一些飴糖幹果,再不就是雞蛋、肉、布,或者直接給銀子。
銀子給多了沒有,給少了趙哥兒如今怕是也不缺,雞蛋肉這些也送不到京城,便想著去扯些布迴來給他肚子裏兩孩子做些衣裳。
柳阿叔曉得趙哥兒不會針線,就多做了些,還想給乖仔也做一身,可幾年不見了,也不曉得人多高,思來想去就沒做。
之前方子晨把免稅的名額分給了村裏幾戶窮苦人,大家都念著恩呢!聽周哥兒說方子晨有些喜歡吃這一口,大家便把家裏的臘肉幹菜打包來了,也不讓周哥兒白寄,村裏人湊了銀兩的。
誰家送了啥子,周哥兒都讓溜溜在信上寫清楚了,這樣趙哥兒要是想迴禮,可以比照著來,誰家送得厚些,迴的禮就重些。
信的最後,周哥兒想了想,還是把馬家的事兒說了。
作者有話要說:
嗯~問個意見,要交代馬家的事兒了,然後這就涉及到之前爭議很大的那幾章,趙哥兒說的‘內疚’(大概就是後悔生下乖仔這一事兒進行解釋)當時沒細寫,原是想打算放到這裏,不過寫了肯定要寫到以前一些事兒,怕大家說囉嗦,就一千來兩千字吧,問一下小可耐們,不行我就一句話過去。
(^w^)
第357章
村裏人不知事兒,可周哥兒在源州做了近兩年生意,一些事兒也清楚。
馬家除了馬老太婆和馬老太爺,外加幾個小子,全部抓了。
說是犯了事,可具體犯了啥事兒村裏人也不清楚,就曉得那天午後一幫官兵湧進馬家,把馬家人抓走了,馬老太婆要去阻攔,還被官兵踹了一腳。
之後村長去打聽,也沒打聽個啥子來,反正就是說犯了事兒,被判流放,馬老大和馬老二聽說剛出扶安鎮,在去往西北的路上就死了。
這兩人不過四十多,身子強壯硬朗,馬家幾媳婦都沒涼,他們卻是先後了出事兒,怎麽想都覺有問題。
馬家人是在趙哥兒入京後才出的事兒,趙哥兒又曾說他是京城人,在村裏人看來,能住在京城的都是大人物,輕易得罪不起,周哥兒便多想了。
馬老太聽說後頭一直病著,家裏幾個小子,最大的也就馬老二的兒子,十一歲了,這年紀照說應該已經可以撐起一個家,馬家十幾二十畝地,勤快點,照顧好底下的弟弟妹妹不是問題,可偏的馬小順是個嬌慣的,活兒懶得做,脾氣也大還不聽話,馬老頭隻能拄著拐杖自己下地去,結果農忙那會兒去割莊稼,一去就沒再迴來,馬老太婆出去喊人,村裏人幫著去找,發現時馬老頭已經倒在田裏沒了氣兒。
彼時大熱天的,蒼蠅圍著他一頓飛,應是死了好些時候了。
到底是上了年紀,先頭又十幾年兒都不曾做活兒了,農忙那會又悶又熱,強壯的漢子連著做幾天都受不了,何況是個老人
馬家一朝落魄了,幾孩子也小,不知是懶的還是不懂事兒,一身的邋遢,小乞丐一樣,瞧著是怪可憐,可村裏人不敢去照應,一是先頭同馬家就有怨,二是覺得馬小順不行,但其他幾孩子也是六七歲往上了,能做活兒,再有一個,便是大家都知道,方子晨同馬家不合,幫了馬家怕被方子晨惦記上。
趙哥兒看完了信,隻臉色微變。
他知道是趙嵩出手了。
趙家自趙爺爺那一代才從河陽遷入京城,趙嵩無權無勢的還能爬到如今這個位置,其中艱辛不足為外人道。
侯家世代紮根京城不好動,鄭曉燕雖隻給李家誕下一嫡長女,但李原還是看重她,要說先頭是看在趙家麵上才待她好,後頭便是鄭曉燕自個兒有本事了。
知曉鄭曉燕做的事時,趙嵩是恨不得砍了她的,但直接動手,便是同李家結仇,道出真相,李家也隻會怨——如此‘心腸歹毒’,鄭佩瑤不僅瞞了下來,還把這麽個人嫁他李府,趙家實在欺人太甚。
怎麽的都是要結怨,趙嵩不好下手,可馬家不一樣,他整治馬家就如捏死一隻螞蟻,不需要任何莫須有的罪名,隻虐待官家哥兒這一點,就夠他們吃不了兜著走了。
方子晨將信折好,將趙哥兒從地上抱了起來,腳步穩當的迴了房。
趙哥兒坐在床沿邊,一直垂著頭,他自看完信後就沒說話,方子晨歎了口氣。
他做不到感同身受,但也能猜到。
趙哥兒說不出是什麽感覺,如今時過境遷,當初那種絕望無助,戰戰兢兢,又如履薄冰的日子似乎已經變得很遙遠,不去仔細想,都想不起來了,可其實那些記憶隻是被他關在一個小盒子裏,一打開,他便能清晰的看見,當初那個年幼的自己,是如何在一片灰暗的絕望中苦苦掙紮。
馬家人見鬼了,他該高興的,可這會兒,他腦子卻好像處於一種混沌的狀態。
像被驚喜砸懵了,卻又不像,因為他沒感覺到有多高興,他隻是覺得做夢一樣。他無數次希望馬家人死,但這麽些年,馬家人卻都好好的,執念太重,有朝一日成了真,他卻無法對這一事進行有效的認知。
“夫君。”他顫著聲喊方子晨。
方子晨將他攬進懷裏:“在呢!”
“馬老大死了。”趙哥兒說。
別人他都不在意,打他最狠的馬老大死了,他心頭暢快淋漓,又不敢相信。
“嗯。”
“他以前打我,揪著我的頭發,一巴掌一巴掌的往我臉上扇,他想灌我喝墮胎藥,他還把乖仔按在水缸裏······”趙哥兒說到最後,眼眶陡然紅了,鼻子泛上一陣酸意,幾句話都有點兒抖,他哽咽著:“他死了,終於死了。”
方子晨緊緊的將他摟緊,一手環著他的腰,一手按著他的後腦勺,趙哥兒埋在他脖頸處,嗚嗚咽咽的聲音傳來,脖頸處變得濕熱。
方子晨心裏酸澀,覺得手腳冰涼,馬老大死了也不足以發泄他的心頭之恨。他沉默了片刻,才捧著趙哥兒的臉,拇指揩去他滿臉的淚,他緊盯著他的眼睛,突然問:“後悔嗎?”
沒頭沒尾的三個字,趙哥兒卻是讀懂了,他雙眼赤紅的看著他:“後悔把孩子生下來嗎?”
這段時間趙哥兒有多難受辛苦,方子晨都一清二楚,他在身邊,使了渾身解數都尚且不能讓他好過一點,那當初自己沒在,就他一個人承受著······
他有過片刻的後悔嗎?
他緊緊的盯著趙哥兒,在趙哥兒想垂下頭去的時候,方子晨伸出顫抖的手,輕輕的捏住他的下巴,強迫著他同自己對視。
方子晨啞著聲音重複:“後悔嗎?”
趙哥兒抓住他的手,僵硬的點點頭,卻說不出話來。
他是後悔的。
他曾無數次後悔生下乖仔。
當初方子晨質問他為什麽不早說,他說他怕方子晨愧疚,他對乖仔有愧疚,因為被那份愧疚所折磨過,所以他知道那滋味有多難受,這話不是說說為自己找借口。
……
十六歲的時候,他是孤獨的,寂寞的,懷孕的時候,他並不知事,還懵懵懂懂,他的生活構成很簡單,就是幹活,幹活,沒日沒夜的幹活。
村裏人懼怕馬家,剛開始那會兒一些善心的大娘夫郎因為幫他說過話被馬家恐嚇過後,大家就很少靠近他了,而且同齡人嫌棄他,加上他自個陀螺一樣,連軸轉,遊離在人群外,沒人教他也沒人告訴他,懷孕時是個什麽樣。
那晚過去好長一段時間後,他突然吃東西沒有胃口,吐的厲害,一開始他沒當迴事,隻以為是累到了,或者是野菜沒洗幹淨,吃壞了肚子,直到後來這些症狀越來越嚴重,他才開始慌亂不已。
沒有人是不怕死的。
即使過得卑微如螻蟻。
趙哥兒害怕,想找個人問他這是怎麽了,可在偌大的小河村裏,他舉目四望,竟找不到一個人。
劉家待他好,可劉家過的不富裕,他‘病’得這麽嚴重,要是得治,肯定要花很多銀子,何必麻煩人家,劉家人皆心善,肯定要為他擔憂。
於是他忍著,恐懼著,擔憂著,獨自蜷縮在潮濕陰暗的柴房裏。
後來瘦得實在厲害,先時是吃了東西,才會想著吐,後來給馬家煮飯時,聞著那油煙味,竟也是頂不住了。
他跪趴在地上,吐得不成人樣,肚裏翻卷痙攣,沒什麽東西,嘔的都是一些胃水。
馬大娘聽了動靜,進來二話不說就拿腳踹他,他下意識的蜷起來護著肚子,咬著牙沒吭半句。
晚上忙完,迴到柴房,門剛關上,他便倒到了稻草垛上。
渾身都疼。
脊背似乎被踹斷了般,鑽心的疼,利刃捅般。
實在難受。
他磕著眼,突然覺得好累好累,累得有那麽一瞬間,他突然覺得,其實死,也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