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高興了,揮手間,就給剛剛過了生日,十五歲的樓彧封了齊國公的爵位。
國公,不算什麽,但“開國”二字,極為珍貴。
樓彧與樓謹一樣,都成了開國元勳。
且,樓彧的封地是齊州,是聖人登基前的封地。
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聖人卻從自己曾經的封地裏,選了一州,封給了樓彧,足見這位新君對樓彧的喜歡與看重。
樓彧,還未迴京,就已經成了京中最炙手可熱的新貴!
安國公府的處境,就有些微妙。
安國公樓謹是上皇的心腹,而隨著上皇遷居大明宮,他的眾心腹,或是被問罪、罷官、抄家,或是另投新主。
還有一些心腹,因為種種原因,沒有被清算,卻也得不到重用。
被架空,被排擠,被坐冷板凳……樓謹便是其中之一。
他麾下的兵馬,都被不孝子給騙走了。
作為一個大將軍,手裏沒兵,也就成了光杆司令。
老聖人退位,朝堂上經過了一輪清洗,樓謹即便還能站在第一排,也隻是個擺設。
空有其名,沒有實權。
聖人倒是沒有清算樓謹,對他還十分客氣。
但,樓謹還是感受到了大廈已傾、樹倒猢猻散的悲涼與落寞。
前些日子還煊煊赫赫、熱鬧非凡的安國公府,瞬間變得門庭冷落。
安國公府必須慶幸,兵變結束,許多家族被秋後算賬,每天都有被問罪、被抄家的權貴。
安國公府的沉寂,也就沒有那麽的顯眼。
畢竟,不管怎麽說,安國公沒有像其他的上皇心腹般,被抄家被流放,他還是安國公,還是大將軍!
頂多就是不如齊王係的心腹般風光。
那些跟著齊王的悍將謀臣們,一躍成為京中各家族、各方勢力爭相結交、討好的新貴。
此消彼長,東風壓倒了西風。
安國公府的頹勢,也就顯得那麽的理所應當。
少了貴婦們的前唿後擁,獨孤氏忍不住的不適應的同時,又是無盡的懊悔與自責。
“郎君,都怪我!是我、是我——”太蠢了!
以為不過是兩件鎖在庫房裏的舊物,又不是兵符,兒子要借,她就借了。
她哪裏能想到,就那麽一套盔甲、一杆長戟,就能讓阿彧騙走十萬大軍。害得郎君——
獨孤氏更加沒有想到的,是樓彧居然算計她。
他才十四,哦不,今年十五了。
業已成丁,可終究還是個少年郎啊。
十幾歲的半大孩子,居然就敢利用親娘的愧疚,騙走了樓家的大軍。
他、他還上了戰場!
他不會出事吧?
他這些年,可是一直都在讀書啊。
他、他能指揮樓家的那些悍將,能夠抵擋住兇殘的突厥騎兵嗎?
獨孤氏確實埋怨樓彧這個不孝子,可她也擔心兒子。
終究是她親生的骨肉,是她虧欠了多年——
等等,樓彧那日說了,隻要她把樓家傳家寶借給他,他們母子各不相欠。
不相欠?
哈!
好一個不相欠!
她是他的生身之母,對他有著生育之恩,怎麽能說“不相欠”就“不相欠”?
……獨孤氏大概是被刺激得狠了,本就不是什麽聰明人,事發後,腦子裏滿都是亂七八糟的想法。
與樓謹談話的時候,也是說著說著,思路就跑偏了。
想到什麽說什麽,說到什麽就又想歪。
樓謹麵對這樣的妻子,卻格外的情緒穩定。
原因無他,從認識皎皎開始,他就知道,這個女人是個單純、善良的性子。
而他喜歡的,也正是皎皎的柔弱不能自理。
她就像一朵菟絲花,牢牢的依附於他。
她的眼裏、心裏都隻有他一個人。
皎皎最大的、唯一的一次叛逆,就是當年的逃跑。
她之所以會逃跑,也是輕信了崔太夫人的胡說八道。
從那時起,樓謹就知道,皎皎很好騙,旁人三兩句話,她就會信以為真。
可他就是喜歡啊。
所以,當年獨孤家以皎皎為誘餌,拉他去投入上皇的陣營,他明知道是旁人的算計,可還是甘心入局。
這一次,又是因為獨孤氏,樓謹落入了如今尷尬的處境,他依然沒有責怪獨孤氏。
怪她什麽?
她本就是這樣的人。
可他卻還是將自己的身家性命都交到她的手上。
被算計了,也是他樓謹的錯。
再者,這、未嚐就是“算計”——
樓彧即便過繼,也是他樓謹的兒子。
樓彧親近齊王一係,也本就是樓謹的謀劃。
如今,樓彧為了齊王,算計親爹,樓謹根本就不會真的計較。
肉爛了,也是在鍋裏。
樓彧效忠的齊王登上了皇位,樓彧必定前程無限,這榮耀,依然屬於樓家!
“不怪你,你是慈母心腸,這才被那豎子鑽了空子!”
樓謹勾了勾唇角,伸手拉住了獨孤氏的手。
三十多歲的婦人了,生養了三個孩子,卻還是一臉嬌憨,眼睛澄澈,還有著不諳世事的懵懂。
她柔弱,她美麗,她的一顰一笑都能牽動他的心。
獨孤氏原本皺著眉,苦著臉,眼底還轉著淚花兒,聽到樓謹的安撫,頓時安定下來。
一雙好看的狐狸眼,不見魅惑,隻有靈動:“郎君,真的?你、你不怪我!”
“我當然不會怪你!要怪就怪那小畜生!”
年紀小,膽子卻大,不愧是是他樓謹的種兒!
哈哈!
幹得漂亮!
若樓謹是樓彧,他也會這麽幹。
但,樓謹不確定,自己十四歲的時候,能否像兒子這般果決、勇猛。
這小子啊,像他,骨子裏就有股子狠勁兒,像極了荒原上的狼。
明明已經拜入名士門下,成了小有名氣的才子,卻還設計著領兵打仗。
在樓謹看來,樓彧能夠從獨孤氏手中借走樓氏傳家寶,很簡單。
畢竟,皎皎太好騙了。
且,樓氏的傳家寶也不是真的萬能。
如果樓彧沒有真本事,無法真正說服、震懾樓家軍的那些驕兵悍將,他即便拿著虎符,他也無法調動大軍。
自己帶出來的兵,樓謹自己了解。
樓彧一定展現出了足夠的實力與魅力,才讓那些久經沙場的老兵漢們折服。
樓氏祖傳的明光甲、方天戟,不過是死物。
真正起作用的,還是樓彧本人。
這小子——
可惜了。
他注定與樓家軍無緣。
或者說,未來的皇朝,不會再有樓家軍。
樓謹不是第一天認識楊翀,早在當年起兵的時候,他就跟著楊翀。
楊翀其人,天生的王者,智謀超群,用兵如神。
他自身就是戰無不克的大將軍,將來坐上皇位後,必不會像上皇一樣,擔心屬下“功高蓋主”。
嗬嗬,楊翀本身就是大虞朝最大的功臣。
他的戰功,無人能及。
他無需忌憚,日後也不會“鳥盡弓藏”。
但,楊翀不會殺功臣,卻也不會容許有所謂的“x家軍”。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的兵馬,隻能姓楊。
樓家軍,不會被消滅,卻也無法像過去一樣,威名震天下。
就算楊翀不出手,樓謹也會在某個合適的契機,主動上交兵權。
他會繼續領兵打仗,卻不會擁有十萬的樓家軍。
還有獨孤氏,確實會給他帶來麻煩,卻也能夠給他一定的保護——
內幃不修,被色所迷的男人,大概率也不會有什麽“大抱負”。
都不用樓謹刻意的自汙,他就是許多人認定的糊塗人。
他,有了開國縣公的爵位,會有大將軍的官職,就已經是巔峰了。
樓家後續的富貴、錦繡,則有樓彧承擔。
樓彧踩著樓謹,定能將樓氏發揚光大,成為一代望族。
很快,樓謹的期盼就變成了現實——
樓彧以十五歲稚齡,得封齊國公,刷新了大虞朝乃至近幾百年內,開國元勳的年齡記錄。
樓家,果然沒有就此衰敗。
獨孤氏聽到喜訊,也是無比歡喜。
她忘了對兒子的怨念,開始以齊國公之母的身份自居。
獨孤氏甚至開始考慮:阿彧十五了,已經立業,該成親了呢。
京中多淑媛,與阿彧年紀相仿的小貴女,亦有許多。
甚至還有皇家、宗室的貴女……唔,我要好好為阿彧參詳,給他選個樣樣都好的新婦。
……
七月,樓彧的大軍返迴了京城。
樓彧沒有急著去安國公府還東西,而是先進宮拜見了聖人、太子。
“起來吧,都不是外人。”
聖人看著英姿勃發的少年郎,很是歡喜。
他衝著樓彧招招手,示意他到近前坐下。
樓彧站起身,看看聖人,又看看坐在他下首的太子楊睿,然後恭敬的來到楊睿的下首坐了下來。
聖人嘴裏說著“不是外人”,竟也真的沒把樓彧當外人。
或者說,他要與太子討論的事兒,正巧與樓彧有關。
“阿玖那丫頭,確實有功。且阿薑最是放心不下她——”
聖人繼續剛才的話題。
聽到阿玖二字,樓彧的眼睛biu的就亮了。
胖丫頭?
聖人要封賞胖丫頭?
薑側妃已經成了薑貴妃,新君寵妃的盛名,樓彧在邊城就聽到了。
愛屋及烏,哪怕隻是為了薑貴妃,聖人都該給胖丫頭一個誥封。
更不用說,胖丫頭自身也有功勞,更有樓彧這個阿兄。
看到樓彧“形於色”,楊睿笑了,“阿耶說的是,我也覺得阿玖應該封賞。”
就算不看薑貴妃的麵子,也該顧及樓彧。
這小子,寫給他的信裏,十封有九封都會提到王姮。
他的小心思,楊睿自是知道。
也罷,看在樓彧這般賣力的份兒上,楊睿對於聖人的“偏心”,非但沒有勸諫,反而推了一把:
“就封公主吧,封號琅琊!”
國公,不算什麽,但“開國”二字,極為珍貴。
樓彧與樓謹一樣,都成了開國元勳。
且,樓彧的封地是齊州,是聖人登基前的封地。
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聖人卻從自己曾經的封地裏,選了一州,封給了樓彧,足見這位新君對樓彧的喜歡與看重。
樓彧,還未迴京,就已經成了京中最炙手可熱的新貴!
安國公府的處境,就有些微妙。
安國公樓謹是上皇的心腹,而隨著上皇遷居大明宮,他的眾心腹,或是被問罪、罷官、抄家,或是另投新主。
還有一些心腹,因為種種原因,沒有被清算,卻也得不到重用。
被架空,被排擠,被坐冷板凳……樓謹便是其中之一。
他麾下的兵馬,都被不孝子給騙走了。
作為一個大將軍,手裏沒兵,也就成了光杆司令。
老聖人退位,朝堂上經過了一輪清洗,樓謹即便還能站在第一排,也隻是個擺設。
空有其名,沒有實權。
聖人倒是沒有清算樓謹,對他還十分客氣。
但,樓謹還是感受到了大廈已傾、樹倒猢猻散的悲涼與落寞。
前些日子還煊煊赫赫、熱鬧非凡的安國公府,瞬間變得門庭冷落。
安國公府必須慶幸,兵變結束,許多家族被秋後算賬,每天都有被問罪、被抄家的權貴。
安國公府的沉寂,也就沒有那麽的顯眼。
畢竟,不管怎麽說,安國公沒有像其他的上皇心腹般,被抄家被流放,他還是安國公,還是大將軍!
頂多就是不如齊王係的心腹般風光。
那些跟著齊王的悍將謀臣們,一躍成為京中各家族、各方勢力爭相結交、討好的新貴。
此消彼長,東風壓倒了西風。
安國公府的頹勢,也就顯得那麽的理所應當。
少了貴婦們的前唿後擁,獨孤氏忍不住的不適應的同時,又是無盡的懊悔與自責。
“郎君,都怪我!是我、是我——”太蠢了!
以為不過是兩件鎖在庫房裏的舊物,又不是兵符,兒子要借,她就借了。
她哪裏能想到,就那麽一套盔甲、一杆長戟,就能讓阿彧騙走十萬大軍。害得郎君——
獨孤氏更加沒有想到的,是樓彧居然算計她。
他才十四,哦不,今年十五了。
業已成丁,可終究還是個少年郎啊。
十幾歲的半大孩子,居然就敢利用親娘的愧疚,騙走了樓家的大軍。
他、他還上了戰場!
他不會出事吧?
他這些年,可是一直都在讀書啊。
他、他能指揮樓家的那些悍將,能夠抵擋住兇殘的突厥騎兵嗎?
獨孤氏確實埋怨樓彧這個不孝子,可她也擔心兒子。
終究是她親生的骨肉,是她虧欠了多年——
等等,樓彧那日說了,隻要她把樓家傳家寶借給他,他們母子各不相欠。
不相欠?
哈!
好一個不相欠!
她是他的生身之母,對他有著生育之恩,怎麽能說“不相欠”就“不相欠”?
……獨孤氏大概是被刺激得狠了,本就不是什麽聰明人,事發後,腦子裏滿都是亂七八糟的想法。
與樓謹談話的時候,也是說著說著,思路就跑偏了。
想到什麽說什麽,說到什麽就又想歪。
樓謹麵對這樣的妻子,卻格外的情緒穩定。
原因無他,從認識皎皎開始,他就知道,這個女人是個單純、善良的性子。
而他喜歡的,也正是皎皎的柔弱不能自理。
她就像一朵菟絲花,牢牢的依附於他。
她的眼裏、心裏都隻有他一個人。
皎皎最大的、唯一的一次叛逆,就是當年的逃跑。
她之所以會逃跑,也是輕信了崔太夫人的胡說八道。
從那時起,樓謹就知道,皎皎很好騙,旁人三兩句話,她就會信以為真。
可他就是喜歡啊。
所以,當年獨孤家以皎皎為誘餌,拉他去投入上皇的陣營,他明知道是旁人的算計,可還是甘心入局。
這一次,又是因為獨孤氏,樓謹落入了如今尷尬的處境,他依然沒有責怪獨孤氏。
怪她什麽?
她本就是這樣的人。
可他卻還是將自己的身家性命都交到她的手上。
被算計了,也是他樓謹的錯。
再者,這、未嚐就是“算計”——
樓彧即便過繼,也是他樓謹的兒子。
樓彧親近齊王一係,也本就是樓謹的謀劃。
如今,樓彧為了齊王,算計親爹,樓謹根本就不會真的計較。
肉爛了,也是在鍋裏。
樓彧效忠的齊王登上了皇位,樓彧必定前程無限,這榮耀,依然屬於樓家!
“不怪你,你是慈母心腸,這才被那豎子鑽了空子!”
樓謹勾了勾唇角,伸手拉住了獨孤氏的手。
三十多歲的婦人了,生養了三個孩子,卻還是一臉嬌憨,眼睛澄澈,還有著不諳世事的懵懂。
她柔弱,她美麗,她的一顰一笑都能牽動他的心。
獨孤氏原本皺著眉,苦著臉,眼底還轉著淚花兒,聽到樓謹的安撫,頓時安定下來。
一雙好看的狐狸眼,不見魅惑,隻有靈動:“郎君,真的?你、你不怪我!”
“我當然不會怪你!要怪就怪那小畜生!”
年紀小,膽子卻大,不愧是是他樓謹的種兒!
哈哈!
幹得漂亮!
若樓謹是樓彧,他也會這麽幹。
但,樓謹不確定,自己十四歲的時候,能否像兒子這般果決、勇猛。
這小子啊,像他,骨子裏就有股子狠勁兒,像極了荒原上的狼。
明明已經拜入名士門下,成了小有名氣的才子,卻還設計著領兵打仗。
在樓謹看來,樓彧能夠從獨孤氏手中借走樓氏傳家寶,很簡單。
畢竟,皎皎太好騙了。
且,樓氏的傳家寶也不是真的萬能。
如果樓彧沒有真本事,無法真正說服、震懾樓家軍的那些驕兵悍將,他即便拿著虎符,他也無法調動大軍。
自己帶出來的兵,樓謹自己了解。
樓彧一定展現出了足夠的實力與魅力,才讓那些久經沙場的老兵漢們折服。
樓氏祖傳的明光甲、方天戟,不過是死物。
真正起作用的,還是樓彧本人。
這小子——
可惜了。
他注定與樓家軍無緣。
或者說,未來的皇朝,不會再有樓家軍。
樓謹不是第一天認識楊翀,早在當年起兵的時候,他就跟著楊翀。
楊翀其人,天生的王者,智謀超群,用兵如神。
他自身就是戰無不克的大將軍,將來坐上皇位後,必不會像上皇一樣,擔心屬下“功高蓋主”。
嗬嗬,楊翀本身就是大虞朝最大的功臣。
他的戰功,無人能及。
他無需忌憚,日後也不會“鳥盡弓藏”。
但,楊翀不會殺功臣,卻也不會容許有所謂的“x家軍”。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的兵馬,隻能姓楊。
樓家軍,不會被消滅,卻也無法像過去一樣,威名震天下。
就算楊翀不出手,樓謹也會在某個合適的契機,主動上交兵權。
他會繼續領兵打仗,卻不會擁有十萬的樓家軍。
還有獨孤氏,確實會給他帶來麻煩,卻也能夠給他一定的保護——
內幃不修,被色所迷的男人,大概率也不會有什麽“大抱負”。
都不用樓謹刻意的自汙,他就是許多人認定的糊塗人。
他,有了開國縣公的爵位,會有大將軍的官職,就已經是巔峰了。
樓家後續的富貴、錦繡,則有樓彧承擔。
樓彧踩著樓謹,定能將樓氏發揚光大,成為一代望族。
很快,樓謹的期盼就變成了現實——
樓彧以十五歲稚齡,得封齊國公,刷新了大虞朝乃至近幾百年內,開國元勳的年齡記錄。
樓家,果然沒有就此衰敗。
獨孤氏聽到喜訊,也是無比歡喜。
她忘了對兒子的怨念,開始以齊國公之母的身份自居。
獨孤氏甚至開始考慮:阿彧十五了,已經立業,該成親了呢。
京中多淑媛,與阿彧年紀相仿的小貴女,亦有許多。
甚至還有皇家、宗室的貴女……唔,我要好好為阿彧參詳,給他選個樣樣都好的新婦。
……
七月,樓彧的大軍返迴了京城。
樓彧沒有急著去安國公府還東西,而是先進宮拜見了聖人、太子。
“起來吧,都不是外人。”
聖人看著英姿勃發的少年郎,很是歡喜。
他衝著樓彧招招手,示意他到近前坐下。
樓彧站起身,看看聖人,又看看坐在他下首的太子楊睿,然後恭敬的來到楊睿的下首坐了下來。
聖人嘴裏說著“不是外人”,竟也真的沒把樓彧當外人。
或者說,他要與太子討論的事兒,正巧與樓彧有關。
“阿玖那丫頭,確實有功。且阿薑最是放心不下她——”
聖人繼續剛才的話題。
聽到阿玖二字,樓彧的眼睛biu的就亮了。
胖丫頭?
聖人要封賞胖丫頭?
薑側妃已經成了薑貴妃,新君寵妃的盛名,樓彧在邊城就聽到了。
愛屋及烏,哪怕隻是為了薑貴妃,聖人都該給胖丫頭一個誥封。
更不用說,胖丫頭自身也有功勞,更有樓彧這個阿兄。
看到樓彧“形於色”,楊睿笑了,“阿耶說的是,我也覺得阿玖應該封賞。”
就算不看薑貴妃的麵子,也該顧及樓彧。
這小子,寫給他的信裏,十封有九封都會提到王姮。
他的小心思,楊睿自是知道。
也罷,看在樓彧這般賣力的份兒上,楊睿對於聖人的“偏心”,非但沒有勸諫,反而推了一把:
“就封公主吧,封號琅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