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知道你從《麥田上的烏鴉》這幅畫裏,看到的是什麽。
你看到的,是我和劉申新婚之夜時,你徹夜騎馬飛奔時所見的世界。
你什麽都說對了,就是有一件事情對應錯了。
你當時受到這幅畫的名字影響,一直認為那片金黃色是麥浪。但是那並不是凡高的麥浪,那是金風寨的花海。
那就是我們一起在那個小站下車後,一起進入和停留的那片花海。
你記起了你當夜心裏的痛楚和你的劇烈暈眩。你也記起了當夜始終浮現在你心裏的那個名字。
你和你前生的心在那天連通了。你握住了今生的我的手,你記起了前生愛情的痛苦。
我目睹了你在我前生的新婚之夜,所獨自經曆的身心痛苦。
我感同身受,深為憐惜,但卻依然,無能為力。
比起前生,我所能多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緊緊地握住你的手。
(二)
從那次畫展以後,凡高就成為我們之間的某個特殊的符號。
每次說起凡高的時候,我們心裏就會同時產生某種共同的悸動。
後來,我們還在一起看過很多的凡高。
每次看到凡高在阿爾、在聖雷米,特別是在奧維爾時期的那些光線和漩渦時,你都會湧起那種不可解釋的身心難過。
所以,後來我雖然一直非同尋常地喜歡著凡高,但卻一直隻喜歡他的巴黎時期。
因為隻有那個時期的凡高,是平靜而理性的。
因為隻有那個時期的凡高,既沒有紐南和安特衛普時期的陰暗昏沉,也沒有那種令你難過不已的漩渦。
隻有那個時期的凡高,像一麵平靜的、倒映著五光十色的風景的湖。
從此以後,《星月夜》和《麥田上的烏鴉》這兩幅畫,就成為對我的生命具有特別意義的一個象征。
我經常把它們隨身放在錢包裏,或者掛在居所的牆上。
在別人看來,那隻是一些畫,但在我心裏,它卻是銘心刻骨的兩世迴憶。
它們,是你的照片。
是隻有我知道的,你的照片。
(三)
和你一起看的那次畫展,因為你發生了事情,我沒有看到第6區的最後,我沒有看到凡高在畫裏的死亡。
你離開我8年半之後,在那個城市,又舉辦了一次凡高的畫展。
那次,我一個人去看了。
因為凡高早已經死去了,永遠不會再有新作,所以展出的,大部分還是上次同樣的東西,還是按照上次的順序排列分布。
這次去看展覽的人比上次多了很多。
很多的人在畫作前流連忘返。
但在那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卻永遠都不會再有你了。
我一個人看完了最後一塊展板。
我目睹了凡高的死亡。
我看到他在畫布的漩渦裏麵,對準自己開了一槍。但他沒有立刻死掉。他還受了時間不短的煎熬。他還在被擊穿的痛苦當中,和他的兄弟談論了藝術。
1890年7月29日淩晨,凡高終於不能支撐而停止了唿吸。
在他死去之前,他說了一句令我潸然淚下的遺言。他說:“悲傷永不停止。”
(四)
凡高死亡的時候,年滿37歲。
你從來沒有能夠活到這個歲數過。
你在很多的一生裏麵,都沒有能夠活到過這個歲數。
這就是命運為那15萬死去的勿吉人問你索要的償還。
它那麽多年以後,都沒有放過你。
你早知道它不會就此放過你。但你知道這一點之後,還是義無反顧地去做了。因為你不知道舍此之外,怎樣才能讓更多的人活著。
(五)
後來,我去過荷蘭王國。
當天下午,阿姆斯特丹的天氣陰沉,天空中還飄著零星的小雨。
我獨自騎了一部自行車,前往凡高的故居參觀他的紀念館。
我沿著地下室新開放的展區,一幅一幅地看完了第一次展出的那些早期畫作。
我坐著電梯來到樓上的展室。
我長久地停留在《星月夜》和《麥田上的烏鴉》這兩幅畫麵前。
我感覺到強烈的孤單,還有內部的無限空虛。
我一直待在那裏,看著這兩幅畫,直到閉館的時間到了,保安向我走了過來,問我是否需要什麽幫助。
是的,我需要幫助。可我需要的幫助,是他身為凡人,給予不了的。
我站在那裏,看著身邊的人流,誰能給予那樣的幫助呢?
我想成為那樣的幫助者。
我從紀念館裏出來,歸還了租來的自行車。
我撐著一把傘,慢慢地沿著城市裏的河流岸邊散步,穿過了很多的房子、小船、橋梁,穿越了這個城市的紅燈區,看著那些沒有穿衣服的女人,風情萬種地站在玻璃櫥窗裏招唿外麵的客人。
是否隻有我一個人,在生死的湍流中倍感孤獨呢。
不是。他們全都同樣的孤獨。
隻是,很多人沒有勇氣,去麵對那樣的孤獨。更沒有勇氣,去破除那樣的孤獨。
(六)
那天,我沿著小河的岸邊走了很久,最後進了一間咖啡館。
穿過咖啡館裏竊竊私語的那些人群,我在一張桌子邊見到了高雄。
他穿著防雨的風衣,端著一杯紅酒坐在那裏。他已經在那裏等我有一會兒了。
他看見我走過來,說:“我一接到電話,就從巴黎專程驅車前來見你,請你吃飯,就不能給我一個稍微明顯一點的笑臉嗎?”
我在他對麵坐了下來。我說:“陰雨天麵帶微笑不那麽容易。”
他說:“你怎麽過來的?怎麽不讓我去接你。”
我說:“從凡高紀念館那邊走過來的。我想要一個人沿著河走走。”
他說:“人生的路很長。總是一個人走,你不會覺得孤獨嗎?”
我說:“我沒有一個人走啊。我和遊客的人流在一起走。人多,就能不孤獨了嗎?”
他說:“跟合適的人在一起走,至少,一起走的時候,不會覺得那麽孤獨。”
我說:“誰是合適的人?”
他說:“反正永遠不會是我,對吧。”
我說:“你是另外的人。”
他說:“另外的哪種人?”
我說:“適合一起吃飯,並且為吃飯付賬的那種人。”
高雄咧開嘴笑了一下。
他說:“什麽時候變得這麽現實了?”
我說:“你不是一直希望我變得更現實嗎?”
他說:“無所謂你怎麽說。你畢竟來了,沒有讓我在這裏空等。不管你嘴上怎麽說,心裏怎麽拒絕,我知道,你並不討厭我。”
他把餐單推到我的麵前,他說:“看看想吃點什麽吧。好的食物能讓人心裏暖和。特別是有人為之付賬的那種食物。”
就是在那一天,高雄說:“心心,總有一天,你會想念我的,會想念這樣的時刻。”
他說:“因為,我不會永遠坐在你的對麵。”
我知道你從《麥田上的烏鴉》這幅畫裏,看到的是什麽。
你看到的,是我和劉申新婚之夜時,你徹夜騎馬飛奔時所見的世界。
你什麽都說對了,就是有一件事情對應錯了。
你當時受到這幅畫的名字影響,一直認為那片金黃色是麥浪。但是那並不是凡高的麥浪,那是金風寨的花海。
那就是我們一起在那個小站下車後,一起進入和停留的那片花海。
你記起了你當夜心裏的痛楚和你的劇烈暈眩。你也記起了當夜始終浮現在你心裏的那個名字。
你和你前生的心在那天連通了。你握住了今生的我的手,你記起了前生愛情的痛苦。
我目睹了你在我前生的新婚之夜,所獨自經曆的身心痛苦。
我感同身受,深為憐惜,但卻依然,無能為力。
比起前生,我所能多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緊緊地握住你的手。
(二)
從那次畫展以後,凡高就成為我們之間的某個特殊的符號。
每次說起凡高的時候,我們心裏就會同時產生某種共同的悸動。
後來,我們還在一起看過很多的凡高。
每次看到凡高在阿爾、在聖雷米,特別是在奧維爾時期的那些光線和漩渦時,你都會湧起那種不可解釋的身心難過。
所以,後來我雖然一直非同尋常地喜歡著凡高,但卻一直隻喜歡他的巴黎時期。
因為隻有那個時期的凡高,是平靜而理性的。
因為隻有那個時期的凡高,既沒有紐南和安特衛普時期的陰暗昏沉,也沒有那種令你難過不已的漩渦。
隻有那個時期的凡高,像一麵平靜的、倒映著五光十色的風景的湖。
從此以後,《星月夜》和《麥田上的烏鴉》這兩幅畫,就成為對我的生命具有特別意義的一個象征。
我經常把它們隨身放在錢包裏,或者掛在居所的牆上。
在別人看來,那隻是一些畫,但在我心裏,它卻是銘心刻骨的兩世迴憶。
它們,是你的照片。
是隻有我知道的,你的照片。
(三)
和你一起看的那次畫展,因為你發生了事情,我沒有看到第6區的最後,我沒有看到凡高在畫裏的死亡。
你離開我8年半之後,在那個城市,又舉辦了一次凡高的畫展。
那次,我一個人去看了。
因為凡高早已經死去了,永遠不會再有新作,所以展出的,大部分還是上次同樣的東西,還是按照上次的順序排列分布。
這次去看展覽的人比上次多了很多。
很多的人在畫作前流連忘返。
但在那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卻永遠都不會再有你了。
我一個人看完了最後一塊展板。
我目睹了凡高的死亡。
我看到他在畫布的漩渦裏麵,對準自己開了一槍。但他沒有立刻死掉。他還受了時間不短的煎熬。他還在被擊穿的痛苦當中,和他的兄弟談論了藝術。
1890年7月29日淩晨,凡高終於不能支撐而停止了唿吸。
在他死去之前,他說了一句令我潸然淚下的遺言。他說:“悲傷永不停止。”
(四)
凡高死亡的時候,年滿37歲。
你從來沒有能夠活到這個歲數過。
你在很多的一生裏麵,都沒有能夠活到過這個歲數。
這就是命運為那15萬死去的勿吉人問你索要的償還。
它那麽多年以後,都沒有放過你。
你早知道它不會就此放過你。但你知道這一點之後,還是義無反顧地去做了。因為你不知道舍此之外,怎樣才能讓更多的人活著。
(五)
後來,我去過荷蘭王國。
當天下午,阿姆斯特丹的天氣陰沉,天空中還飄著零星的小雨。
我獨自騎了一部自行車,前往凡高的故居參觀他的紀念館。
我沿著地下室新開放的展區,一幅一幅地看完了第一次展出的那些早期畫作。
我坐著電梯來到樓上的展室。
我長久地停留在《星月夜》和《麥田上的烏鴉》這兩幅畫麵前。
我感覺到強烈的孤單,還有內部的無限空虛。
我一直待在那裏,看著這兩幅畫,直到閉館的時間到了,保安向我走了過來,問我是否需要什麽幫助。
是的,我需要幫助。可我需要的幫助,是他身為凡人,給予不了的。
我站在那裏,看著身邊的人流,誰能給予那樣的幫助呢?
我想成為那樣的幫助者。
我從紀念館裏出來,歸還了租來的自行車。
我撐著一把傘,慢慢地沿著城市裏的河流岸邊散步,穿過了很多的房子、小船、橋梁,穿越了這個城市的紅燈區,看著那些沒有穿衣服的女人,風情萬種地站在玻璃櫥窗裏招唿外麵的客人。
是否隻有我一個人,在生死的湍流中倍感孤獨呢。
不是。他們全都同樣的孤獨。
隻是,很多人沒有勇氣,去麵對那樣的孤獨。更沒有勇氣,去破除那樣的孤獨。
(六)
那天,我沿著小河的岸邊走了很久,最後進了一間咖啡館。
穿過咖啡館裏竊竊私語的那些人群,我在一張桌子邊見到了高雄。
他穿著防雨的風衣,端著一杯紅酒坐在那裏。他已經在那裏等我有一會兒了。
他看見我走過來,說:“我一接到電話,就從巴黎專程驅車前來見你,請你吃飯,就不能給我一個稍微明顯一點的笑臉嗎?”
我在他對麵坐了下來。我說:“陰雨天麵帶微笑不那麽容易。”
他說:“你怎麽過來的?怎麽不讓我去接你。”
我說:“從凡高紀念館那邊走過來的。我想要一個人沿著河走走。”
他說:“人生的路很長。總是一個人走,你不會覺得孤獨嗎?”
我說:“我沒有一個人走啊。我和遊客的人流在一起走。人多,就能不孤獨了嗎?”
他說:“跟合適的人在一起走,至少,一起走的時候,不會覺得那麽孤獨。”
我說:“誰是合適的人?”
他說:“反正永遠不會是我,對吧。”
我說:“你是另外的人。”
他說:“另外的哪種人?”
我說:“適合一起吃飯,並且為吃飯付賬的那種人。”
高雄咧開嘴笑了一下。
他說:“什麽時候變得這麽現實了?”
我說:“你不是一直希望我變得更現實嗎?”
他說:“無所謂你怎麽說。你畢竟來了,沒有讓我在這裏空等。不管你嘴上怎麽說,心裏怎麽拒絕,我知道,你並不討厭我。”
他把餐單推到我的麵前,他說:“看看想吃點什麽吧。好的食物能讓人心裏暖和。特別是有人為之付賬的那種食物。”
就是在那一天,高雄說:“心心,總有一天,你會想念我的,會想念這樣的時刻。”
他說:“因為,我不會永遠坐在你的對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