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穿過歲月的滄桑,時隔40年多年之久,我終於迴來了。
作為一個年老的寡婦,我終於迴到了燕塘關。這座我父母結婚並且孕育了我的地方。這座我父親管轄過與護衛過的城池。這座臣服於你,愛戴過你的城池。這座我們彼此相愛過的城池。這座你曾讓我傷心過的城池。這座我與劉申相識相遇的城池。
這城池對我來說,滿載著太多的青春記憶,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意義。
在這裏,我度過了一生中最快樂的日子。永生難忘。
馬車在以前的總兵府前停了下來。在我兒子嶺南王崔承誌的攙扶下,我踩著放下的車蹬,慢慢地從馬車上下來。
熟悉的感覺如潮水般洶湧而來。
我站在這座外觀保持著與之前完全相同的建築麵前,忍不住熱淚盈眶。
“太後?”崔承誌在我耳邊輕聲地說。
我說:“一切都是原來的樣子,就好像一步踏入了從前。幾十年的時光仿佛沒有流動。”
我看著那扇打開的大門,門裏麵充滿了你的氣息,仿佛一走進去,就能看見你站在書房的台階上等著我。
可是,那個青春美貌,對愛情充滿期待的我,到哪裏去了呢?
此刻,站在這裏的,是一個頭發灰白、滿臉皺紋的老婦人。
過去的時光,它們都流逝到哪裏去了呢?
前塵往事,恍然如夢。
“太後,臣恭請太後先進去安頓下來,旅途鞍馬勞頓,您先休息一下吧。懷州節度使和燕塘關的知府、總兵,已經在裏麵迎駕了。”
兒子的話,讓我從往事中蘇醒過來。
是啊,我已經不再是以前的那個琴兒了,我現在是這個國家的皇太後。
我已經是別人家的女人。
我已經永遠都是別人的女人了。
而你,也永遠不會再出現在書房的台階上。
(二)
我躺在自己以前的臥室裏,睡在以前自己睡過的雕花大床上。
歲月流逝,這張大床的木色已經更加發黃了,泛著一層金色的光暈。
這是我父母結婚的婚床。我就是在這張床上被孕育出來的。
我上一次躺在上麵的時候,還隻有18歲。
最後一次送我進入這房間的人,是你。
那一天,我們一起在父母們的小靈堂裏跪拜,向燕塘關告別。然後我跟著你一起,穿過了孫湛明為你修建的長廊,迴到了與總兵府連通的舅舅的宅邸裏。你送我到門口,跟我一起走上台階,在我臥室的門前,你用力握握我的手,然後鬆開。你說:“好好睡一覺,明天我們還要走很遠的路。”然後,你和我道了安,轉身離開了我的臥房。我看著你的身影消失在牆的那邊,心裏百感交集。
第二天,你就要帶著我去金風寨,把我送進劉申的生活,那個不再有你存在,你也不打算再次出現的宮廷生活。
最後一次離開這個房間的時候,我不知道你將永遠不會再迴到這裏來。
而我,也需要再過40年之久,才能重新迴來。
我無法入睡。
我透過窗欞,看到天上的月亮,還有總兵府那邊的重重飛簷。
一輩子,過得真快啊。上一次我這樣看著這些飛簷的夜晚,你和劉申正在總兵府談論結盟之事,縱論天下大勢。
現在,你們都不在了。隻剩下我。
而這,也是我最後一次迴來了吧。
(三)
第二天,我見到了丁友仁舅舅的兩個嫁在附近的女兒。
三個白發蒼蒼的婦人,見麵彼此已經不認得了。我們都在對方的麵容上尋找著以前的痕跡。然後,我們彼此緊緊地擁抱在一起,老淚縱橫。
舅舅、舅媽,還有舅舅的姨娘們,都已經先後作古了。
舅舅、舅媽的墳塋,就在燕塘關的法華經寺內,陪伴著我們兩家列祖列宗的祠堂。丁友仁在年老致仕後,一直長期擔任祠堂的祭酒,代我和你,主持春秋兩季的祭奠,直到他病逝的那一年。舅舅的姨娘們死後則葬入了臨水的丁家祖墳,在那裏陪侍著丁家的先祖。聽現任的祭酒,丁氏近支的子侄說,這是舅舅的心願,也是劉申的安排。
劉申寫信對舅舅說,丁氏一族,雖然丁友仁沒有兒子,但是旁支所出甚豐,丁家的祖墳不愁沒有人打理,然而,崔氏一脈,卻身後淒涼,劉申希望丁氏夫婦,能夠留在燕塘關,為你看護好祖先的靈堂,並代不能經常迴來的我,照拂好我父母的故地和靈魂。
劉申沒有對我說過這件事情。他為我們兄妹想得這樣周到細致,讓我聽了,又是慚愧、又是感動。我問新任的祭酒,劉申的旨意是否還在。他連連點頭,小心地將書信捧了出來,呈送給我看。
我看著劉申的筆跡和落款的日期。
那是在現任皇帝滿周歲的時候,劉申迴複丁友仁的賀信時寫的。
那時候,劉申完全知道了我們之間的事情。但他依然寫了這樣的信給丁友仁,而且,不求迴報地沒有讓我知道。
他臨終也沒有對我說起這件事情。他關愛我、追念你的事情太多了,可能,這一件事情,就連他自己,也早已經忘記了吧。
我跪拜在舅舅舅媽的墓廬前,想起我懷著現在的皇帝時,舅舅大病初愈,趕來運京陪伴和寬慰我的情形,不由得淚如泉湧,哽咽失聲。兩位妹妹也悲從中來,和我一起哭拜在父母的靈前。場麵悲切,就連這些年一向謹慎持重的崔承誌,也忍不住跟著,一邊勸說我們老姐妹,一邊頻頻拭淚。
(四)
從祠堂和丁氏夫婦的墓園裏出來,我們重新拜謁了法華經寺。
法華寺的建製規模,比我住在這裏時已經擴大了五六倍還不止。住持和尚抱歉地說,我之前在裏麵抄經的尼僧下院抄經堂已經在擴建中拆除了。現在那裏是一座巍峨的藏經閣,收藏著劉申頒賜的一部大藏經。藏經樓,就是那個年代的公共圖書館。慶祥年間,劉申下令印製了840部大藏經,分賜全國重要的寺院收藏,供全國學子和廣大信眾免費學習,所有藏有大藏經的寺院,都要奉旨定期舉辦講經活動,開釋儒釋道三家重要經典,開啟民智,教化一方的社會風氣。全國考取了童生以上資格的讀書人,都可以到這些寺院裏來閱讀經典,寺院開有許多客房,供這些讀書人學習期間居住,食宿都是免費的,或由當地民眾供養,或由國家經費負擔。隻要你願意學,學習條件,是非常優越的,所以,常有家境貧寒的讀書人,長期居住在寺廟的客房中挑燈苦讀,但求能明了道理,將來能為國家社稷貢獻一己之力,為自己及後代謀一個好的出身。
住持和尚說,眼下,還有80多名青年學子居住在寺院內讀書閱藏。我連連點頭稱讚,說希望國家多一些勤勉好學,力求上進的年輕人。我吩咐內侍,讓他們從我的私人用度裏麵拿出了一筆可觀的銀子,供奉寺院,改善一下這些學子還有寺內僧眾的生活。住持和尚合什稱善。
在觀音殿內,我看到當年我抄寫的《妙法蓮華經》被供奉在殿前的長明琉璃燈座後。住持和尚說,因為這裏供奉了當今皇太後親筆抄寫的經卷,吸引了大量的女性信眾前來參觀供養,使得這座觀音殿的香火格外興盛。
我看著自己抄寫的金色經卷,眼前不由得浮現出你帶著額頭上長長的刀痕出現在抄經堂門口的那個瞬間。
我朝著觀世音菩薩的塑像,深深地跪拜了下去。
在清脆的磬聲中,我默然祈禱,願我來世能得無邊身,具有像觀世音菩薩那樣的深厚廣大的救度之力,救拔一切眾生於無邊苦海之中。
我至誠祈願,願我也成為觀世音菩薩。
一個人要經曆多少苦難,才會發下這樣的心願,才會立下這樣的誌向!(未完待續。)
穿過歲月的滄桑,時隔40年多年之久,我終於迴來了。
作為一個年老的寡婦,我終於迴到了燕塘關。這座我父母結婚並且孕育了我的地方。這座我父親管轄過與護衛過的城池。這座臣服於你,愛戴過你的城池。這座我們彼此相愛過的城池。這座你曾讓我傷心過的城池。這座我與劉申相識相遇的城池。
這城池對我來說,滿載著太多的青春記憶,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意義。
在這裏,我度過了一生中最快樂的日子。永生難忘。
馬車在以前的總兵府前停了下來。在我兒子嶺南王崔承誌的攙扶下,我踩著放下的車蹬,慢慢地從馬車上下來。
熟悉的感覺如潮水般洶湧而來。
我站在這座外觀保持著與之前完全相同的建築麵前,忍不住熱淚盈眶。
“太後?”崔承誌在我耳邊輕聲地說。
我說:“一切都是原來的樣子,就好像一步踏入了從前。幾十年的時光仿佛沒有流動。”
我看著那扇打開的大門,門裏麵充滿了你的氣息,仿佛一走進去,就能看見你站在書房的台階上等著我。
可是,那個青春美貌,對愛情充滿期待的我,到哪裏去了呢?
此刻,站在這裏的,是一個頭發灰白、滿臉皺紋的老婦人。
過去的時光,它們都流逝到哪裏去了呢?
前塵往事,恍然如夢。
“太後,臣恭請太後先進去安頓下來,旅途鞍馬勞頓,您先休息一下吧。懷州節度使和燕塘關的知府、總兵,已經在裏麵迎駕了。”
兒子的話,讓我從往事中蘇醒過來。
是啊,我已經不再是以前的那個琴兒了,我現在是這個國家的皇太後。
我已經是別人家的女人。
我已經永遠都是別人的女人了。
而你,也永遠不會再出現在書房的台階上。
(二)
我躺在自己以前的臥室裏,睡在以前自己睡過的雕花大床上。
歲月流逝,這張大床的木色已經更加發黃了,泛著一層金色的光暈。
這是我父母結婚的婚床。我就是在這張床上被孕育出來的。
我上一次躺在上麵的時候,還隻有18歲。
最後一次送我進入這房間的人,是你。
那一天,我們一起在父母們的小靈堂裏跪拜,向燕塘關告別。然後我跟著你一起,穿過了孫湛明為你修建的長廊,迴到了與總兵府連通的舅舅的宅邸裏。你送我到門口,跟我一起走上台階,在我臥室的門前,你用力握握我的手,然後鬆開。你說:“好好睡一覺,明天我們還要走很遠的路。”然後,你和我道了安,轉身離開了我的臥房。我看著你的身影消失在牆的那邊,心裏百感交集。
第二天,你就要帶著我去金風寨,把我送進劉申的生活,那個不再有你存在,你也不打算再次出現的宮廷生活。
最後一次離開這個房間的時候,我不知道你將永遠不會再迴到這裏來。
而我,也需要再過40年之久,才能重新迴來。
我無法入睡。
我透過窗欞,看到天上的月亮,還有總兵府那邊的重重飛簷。
一輩子,過得真快啊。上一次我這樣看著這些飛簷的夜晚,你和劉申正在總兵府談論結盟之事,縱論天下大勢。
現在,你們都不在了。隻剩下我。
而這,也是我最後一次迴來了吧。
(三)
第二天,我見到了丁友仁舅舅的兩個嫁在附近的女兒。
三個白發蒼蒼的婦人,見麵彼此已經不認得了。我們都在對方的麵容上尋找著以前的痕跡。然後,我們彼此緊緊地擁抱在一起,老淚縱橫。
舅舅、舅媽,還有舅舅的姨娘們,都已經先後作古了。
舅舅、舅媽的墳塋,就在燕塘關的法華經寺內,陪伴著我們兩家列祖列宗的祠堂。丁友仁在年老致仕後,一直長期擔任祠堂的祭酒,代我和你,主持春秋兩季的祭奠,直到他病逝的那一年。舅舅的姨娘們死後則葬入了臨水的丁家祖墳,在那裏陪侍著丁家的先祖。聽現任的祭酒,丁氏近支的子侄說,這是舅舅的心願,也是劉申的安排。
劉申寫信對舅舅說,丁氏一族,雖然丁友仁沒有兒子,但是旁支所出甚豐,丁家的祖墳不愁沒有人打理,然而,崔氏一脈,卻身後淒涼,劉申希望丁氏夫婦,能夠留在燕塘關,為你看護好祖先的靈堂,並代不能經常迴來的我,照拂好我父母的故地和靈魂。
劉申沒有對我說過這件事情。他為我們兄妹想得這樣周到細致,讓我聽了,又是慚愧、又是感動。我問新任的祭酒,劉申的旨意是否還在。他連連點頭,小心地將書信捧了出來,呈送給我看。
我看著劉申的筆跡和落款的日期。
那是在現任皇帝滿周歲的時候,劉申迴複丁友仁的賀信時寫的。
那時候,劉申完全知道了我們之間的事情。但他依然寫了這樣的信給丁友仁,而且,不求迴報地沒有讓我知道。
他臨終也沒有對我說起這件事情。他關愛我、追念你的事情太多了,可能,這一件事情,就連他自己,也早已經忘記了吧。
我跪拜在舅舅舅媽的墓廬前,想起我懷著現在的皇帝時,舅舅大病初愈,趕來運京陪伴和寬慰我的情形,不由得淚如泉湧,哽咽失聲。兩位妹妹也悲從中來,和我一起哭拜在父母的靈前。場麵悲切,就連這些年一向謹慎持重的崔承誌,也忍不住跟著,一邊勸說我們老姐妹,一邊頻頻拭淚。
(四)
從祠堂和丁氏夫婦的墓園裏出來,我們重新拜謁了法華經寺。
法華寺的建製規模,比我住在這裏時已經擴大了五六倍還不止。住持和尚抱歉地說,我之前在裏麵抄經的尼僧下院抄經堂已經在擴建中拆除了。現在那裏是一座巍峨的藏經閣,收藏著劉申頒賜的一部大藏經。藏經樓,就是那個年代的公共圖書館。慶祥年間,劉申下令印製了840部大藏經,分賜全國重要的寺院收藏,供全國學子和廣大信眾免費學習,所有藏有大藏經的寺院,都要奉旨定期舉辦講經活動,開釋儒釋道三家重要經典,開啟民智,教化一方的社會風氣。全國考取了童生以上資格的讀書人,都可以到這些寺院裏來閱讀經典,寺院開有許多客房,供這些讀書人學習期間居住,食宿都是免費的,或由當地民眾供養,或由國家經費負擔。隻要你願意學,學習條件,是非常優越的,所以,常有家境貧寒的讀書人,長期居住在寺廟的客房中挑燈苦讀,但求能明了道理,將來能為國家社稷貢獻一己之力,為自己及後代謀一個好的出身。
住持和尚說,眼下,還有80多名青年學子居住在寺院內讀書閱藏。我連連點頭稱讚,說希望國家多一些勤勉好學,力求上進的年輕人。我吩咐內侍,讓他們從我的私人用度裏麵拿出了一筆可觀的銀子,供奉寺院,改善一下這些學子還有寺內僧眾的生活。住持和尚合什稱善。
在觀音殿內,我看到當年我抄寫的《妙法蓮華經》被供奉在殿前的長明琉璃燈座後。住持和尚說,因為這裏供奉了當今皇太後親筆抄寫的經卷,吸引了大量的女性信眾前來參觀供養,使得這座觀音殿的香火格外興盛。
我看著自己抄寫的金色經卷,眼前不由得浮現出你帶著額頭上長長的刀痕出現在抄經堂門口的那個瞬間。
我朝著觀世音菩薩的塑像,深深地跪拜了下去。
在清脆的磬聲中,我默然祈禱,願我來世能得無邊身,具有像觀世音菩薩那樣的深厚廣大的救度之力,救拔一切眾生於無邊苦海之中。
我至誠祈願,願我也成為觀世音菩薩。
一個人要經曆多少苦難,才會發下這樣的心願,才會立下這樣的誌向!(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