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為劉申守喪三年之後,我終於在花甲之年的前夕恢複了自由之身。??火然文??ww?w?.這是人生第二個最輕鬆自在的階段。完成了人生種種義務,卸下了肩上重擔的我,終於可以有時間和行動的自由,來實現一些自己的心願。
除去喪服的第二天,皇帝來到上陽宮給我請安,詢問我想要如何慶祝花甲之年的整數壽誕。我說:“一輩子都沒有做過壽,這次也便照例辦理吧。”
皇帝勸說道:“雖然母後的壽誕便是外祖母的忌日,但母後恪守孝道了一輩子,整整59年都未有給自己慶祝過生日,也應該是對外祖母盡到孝心了。花甲之壽,乃是人生的第一大喜壽,兒子媳婦們都希望母後能夠破例一次,也讓兒子媳婦們對母後盡盡孝心,這也是外朝百官的共同心願。兒子懇請母後允準,做這一次壽誕,與天下年滿花甲的母親共同接受兒女們的感謝。”
聽皇帝說到了“天下年滿花甲的母親”,我心裏動了一下。
皇帝看到我的表情有些微的變動,便接著勸說道:“母親這個壽誕,並非隻是我們皇家自己的事情,也是為天下臣民做一個感恩母愛的榜樣。兒子如今身為皇帝,天下承平富庶,國家沒有大事,在這種情況下,皇帝連自己母親的六十大壽都不加慶賀,難免讓天下庶民有所非議。願母親暫時放棄律己之心,從倡行孝道的角度來考慮,給兒子們一個今生還不曾有過的機會。”
聽皇帝說得這樣言辭懇請,又頭頭是道,我便點頭說:“那好吧。非是我老了,改變初衷,貪圖虛榮奢華,既然皇帝說是為了倡行天下孝道,我也不能不成全皇帝的仁孝之心。那,就隨你們去安排這一次吧,僅此一次,下不為例,不過,這隻是一個儀式而已,你們千萬不要鋪張浪費,折損母親的福分啊。”
皇帝聽我同意了,非常高興,趕緊說:“當然的,當然的。兒子謹遵懿旨,一定按母親的心意去辦。”
皇帝說:“母親花甲大壽不久將臨,不知道母親還有什麽心願,可以讓兒子效力的。”
我說:“壽誕嘛,隻是為國事而不得不為的儀式,母親倒是並不怎樣在意。母親,倒是有個小小的心願,一直想要實現,你父皇在日,諸多不方便,一直沒有向你父皇提出過。”
皇帝說:“母後請講,但凡兒子能做到的,兒子無不盡力。”
我說:“母親的娘家早已埋葬在背頭山下的泥石流中,不能再迴去了。對母親來說,故鄉毀滅之後,生活過較長時間的燕塘關,就等同於自己的娘家。自從你舅舅帶著我離開燕塘關,在金風寨嫁給你父皇之後,四十年的時間,我再也沒有迴去過燕塘關。如今,年紀大了,心裏常常想念。那也是我初次遇到你父皇的地方。你父皇在那裏從刺客手中救了我的性命。那裏有著母親太多太多的青春迴憶。你父皇在日,宮中事務繁多,千頭萬緒,無法抽身,也沒有中宮離開皇帝迴家省親的規矩,現在,母親非常想重迴燕塘關,去看看那些過去的地方,不知道是否妥當,皇帝可否同意?”
皇帝說:“原來如此,這有何難!這是兒子的不孝,母親嫁入皇家這麽多年,都沒有迴鄉省親過,理應迴去一次!兒子來安排吧。”
我說:“隻是我的一個私人心願,也不用大張旗鼓,勞動一路的地方官員為此事分心操勞。”
皇帝說:“母後的意思是.......?”
我說:“我的意思,皇帝你就派嶺南王崔承誌來安排此事好了,讓他和媳婦隨我同行,對外,就說是崔家的長輩要迴燕塘關去給丁友仁夫妻掃墓,隻讓懷州府節度使和燕塘關的知府、總兵知道是我迴去就可以了。”
皇帝說:“這樣倒是省事節儉,可是,規製上,對母親就太不恭敬了。”
我說:“嶺南王府的眷屬,沿途驛站官邸也是會恭敬接待的,旅途照料都沒有問題,又何必弄得前唿後擁、驚天動地呢。我隻是想安靜地迴去看看,緬懷一下往事,地方官要操心當地的民生政事,已經很辛苦了,為我這個老太婆再忙碌操持,我怎麽能夠安心呢。”
我說:“皇帝寫一道旨意,交給嶺南王,路上有事,讓他出麵去斡旋接洽也就可以了。”
皇帝說:“既然母親已經都想好了,那兒子就謹遵母親的懿旨。兒子也會沿途安排好,暗中保護母親的安全。”
我說:“如今天下太平,一路上有什麽不安全的呢,皇帝盡管放心。”
皇帝說:“本來兒子理應護衛母親前往,可是,這樣一來,就更加驚天動地,不惟擾民,而且,破壞了母親的心境。但是,兒子若不隨行,也實在是心有牽掛,不如,讓兒子新封授的宜嬪、安平公主和嶺南王妃一起隨同母親前往吧,宜嬪是武將門第出身,身上有點功夫,為人機警,處事冷靜,安平公主是母親最喜歡的女兒,溫柔體貼,心細周到,有她們和嶺南王妃一起伺候著,兒子方能稍稍寬心。”
我說:“其實也用不著這麽多人。不過,宜嬪是個好孩子,安平一直長在深宮,都沒有出過宮城的大門,帶她們兩個出去玩玩,散散心,看看嶺南封地的風景,見見我母家的親戚,也是好的,想必她們會歡天喜地。那就按照皇帝說的辦吧。”
皇帝說:“上陽宮的貼身內侍,伺候得周到齊全的,母親也帶幾個路上使喚吧。兒子再遴選禦林軍宮中帶刀侍衛中幾個能幹可靠的人,跟著母親一起去。”
我點頭說:“皇帝考慮得很周到。”
皇帝說:“母親打算何時啟程呢?”
我說:“下個月吧。你父皇守靈期剛過,母親不忍就此暫別皇陵。下麵各種準備,也需要時間。”
皇帝說:“好的。兒子去安排。母後也很久沒有見過嶺南王夫婦了,不如兒子明天傳召他們入宮來上陽宮坐坐,一來陪陪母後說話,二來也一起商量一下路上的事情。兒子明天晚上下朝之後,和皇後、貴妃同來母親這邊晚飯,兄弟妯娌們也聚一下。”
我說:“皇帝想得很周到。我是很久沒有見過他們了。上次相見,還是在你父皇的葬禮上,彼此相隔好遠好遠,我連他們的模樣都沒有看得清楚。”
皇帝說:“這次,讓嶺南王夫婦陪母後前往,母後不妨和他們在那邊小住一段。嶺南王是母後最喜歡的兒子,母後這些年一定非常思念他,讓他們夫婦多多承歡母親膝下,也好安慰母親失去父皇後的哀慟。”
我說:“多謝皇帝的孝心,也謝謝皇帝不計前嫌,對嶺南王還以兄弟相待。”
皇帝說:“這都是兒子的本分,應該做的。大家同父同母,都是母親身上掉下來的骨肉,不管之前發生了什麽,我們始終是手足,休戚相關,應該相親相愛,這樣,母親看了,心裏才會歡喜,父皇九泉之下,也才得以安心。”
我心裏一酸,心裏浮現出劉言的屍體和景雲怨毒的眼神。
我低頭拭淚道:“是啊,兄弟就應該像是這樣,相親相愛,有如一體。所以,聖人才會說,四海之內皆兄弟。”(未完待續。)
為劉申守喪三年之後,我終於在花甲之年的前夕恢複了自由之身。??火然文??ww?w?.這是人生第二個最輕鬆自在的階段。完成了人生種種義務,卸下了肩上重擔的我,終於可以有時間和行動的自由,來實現一些自己的心願。
除去喪服的第二天,皇帝來到上陽宮給我請安,詢問我想要如何慶祝花甲之年的整數壽誕。我說:“一輩子都沒有做過壽,這次也便照例辦理吧。”
皇帝勸說道:“雖然母後的壽誕便是外祖母的忌日,但母後恪守孝道了一輩子,整整59年都未有給自己慶祝過生日,也應該是對外祖母盡到孝心了。花甲之壽,乃是人生的第一大喜壽,兒子媳婦們都希望母後能夠破例一次,也讓兒子媳婦們對母後盡盡孝心,這也是外朝百官的共同心願。兒子懇請母後允準,做這一次壽誕,與天下年滿花甲的母親共同接受兒女們的感謝。”
聽皇帝說到了“天下年滿花甲的母親”,我心裏動了一下。
皇帝看到我的表情有些微的變動,便接著勸說道:“母親這個壽誕,並非隻是我們皇家自己的事情,也是為天下臣民做一個感恩母愛的榜樣。兒子如今身為皇帝,天下承平富庶,國家沒有大事,在這種情況下,皇帝連自己母親的六十大壽都不加慶賀,難免讓天下庶民有所非議。願母親暫時放棄律己之心,從倡行孝道的角度來考慮,給兒子們一個今生還不曾有過的機會。”
聽皇帝說得這樣言辭懇請,又頭頭是道,我便點頭說:“那好吧。非是我老了,改變初衷,貪圖虛榮奢華,既然皇帝說是為了倡行天下孝道,我也不能不成全皇帝的仁孝之心。那,就隨你們去安排這一次吧,僅此一次,下不為例,不過,這隻是一個儀式而已,你們千萬不要鋪張浪費,折損母親的福分啊。”
皇帝聽我同意了,非常高興,趕緊說:“當然的,當然的。兒子謹遵懿旨,一定按母親的心意去辦。”
皇帝說:“母親花甲大壽不久將臨,不知道母親還有什麽心願,可以讓兒子效力的。”
我說:“壽誕嘛,隻是為國事而不得不為的儀式,母親倒是並不怎樣在意。母親,倒是有個小小的心願,一直想要實現,你父皇在日,諸多不方便,一直沒有向你父皇提出過。”
皇帝說:“母後請講,但凡兒子能做到的,兒子無不盡力。”
我說:“母親的娘家早已埋葬在背頭山下的泥石流中,不能再迴去了。對母親來說,故鄉毀滅之後,生活過較長時間的燕塘關,就等同於自己的娘家。自從你舅舅帶著我離開燕塘關,在金風寨嫁給你父皇之後,四十年的時間,我再也沒有迴去過燕塘關。如今,年紀大了,心裏常常想念。那也是我初次遇到你父皇的地方。你父皇在那裏從刺客手中救了我的性命。那裏有著母親太多太多的青春迴憶。你父皇在日,宮中事務繁多,千頭萬緒,無法抽身,也沒有中宮離開皇帝迴家省親的規矩,現在,母親非常想重迴燕塘關,去看看那些過去的地方,不知道是否妥當,皇帝可否同意?”
皇帝說:“原來如此,這有何難!這是兒子的不孝,母親嫁入皇家這麽多年,都沒有迴鄉省親過,理應迴去一次!兒子來安排吧。”
我說:“隻是我的一個私人心願,也不用大張旗鼓,勞動一路的地方官員為此事分心操勞。”
皇帝說:“母後的意思是.......?”
我說:“我的意思,皇帝你就派嶺南王崔承誌來安排此事好了,讓他和媳婦隨我同行,對外,就說是崔家的長輩要迴燕塘關去給丁友仁夫妻掃墓,隻讓懷州府節度使和燕塘關的知府、總兵知道是我迴去就可以了。”
皇帝說:“這樣倒是省事節儉,可是,規製上,對母親就太不恭敬了。”
我說:“嶺南王府的眷屬,沿途驛站官邸也是會恭敬接待的,旅途照料都沒有問題,又何必弄得前唿後擁、驚天動地呢。我隻是想安靜地迴去看看,緬懷一下往事,地方官要操心當地的民生政事,已經很辛苦了,為我這個老太婆再忙碌操持,我怎麽能夠安心呢。”
我說:“皇帝寫一道旨意,交給嶺南王,路上有事,讓他出麵去斡旋接洽也就可以了。”
皇帝說:“既然母親已經都想好了,那兒子就謹遵母親的懿旨。兒子也會沿途安排好,暗中保護母親的安全。”
我說:“如今天下太平,一路上有什麽不安全的呢,皇帝盡管放心。”
皇帝說:“本來兒子理應護衛母親前往,可是,這樣一來,就更加驚天動地,不惟擾民,而且,破壞了母親的心境。但是,兒子若不隨行,也實在是心有牽掛,不如,讓兒子新封授的宜嬪、安平公主和嶺南王妃一起隨同母親前往吧,宜嬪是武將門第出身,身上有點功夫,為人機警,處事冷靜,安平公主是母親最喜歡的女兒,溫柔體貼,心細周到,有她們和嶺南王妃一起伺候著,兒子方能稍稍寬心。”
我說:“其實也用不著這麽多人。不過,宜嬪是個好孩子,安平一直長在深宮,都沒有出過宮城的大門,帶她們兩個出去玩玩,散散心,看看嶺南封地的風景,見見我母家的親戚,也是好的,想必她們會歡天喜地。那就按照皇帝說的辦吧。”
皇帝說:“上陽宮的貼身內侍,伺候得周到齊全的,母親也帶幾個路上使喚吧。兒子再遴選禦林軍宮中帶刀侍衛中幾個能幹可靠的人,跟著母親一起去。”
我點頭說:“皇帝考慮得很周到。”
皇帝說:“母親打算何時啟程呢?”
我說:“下個月吧。你父皇守靈期剛過,母親不忍就此暫別皇陵。下麵各種準備,也需要時間。”
皇帝說:“好的。兒子去安排。母後也很久沒有見過嶺南王夫婦了,不如兒子明天傳召他們入宮來上陽宮坐坐,一來陪陪母後說話,二來也一起商量一下路上的事情。兒子明天晚上下朝之後,和皇後、貴妃同來母親這邊晚飯,兄弟妯娌們也聚一下。”
我說:“皇帝想得很周到。我是很久沒有見過他們了。上次相見,還是在你父皇的葬禮上,彼此相隔好遠好遠,我連他們的模樣都沒有看得清楚。”
皇帝說:“這次,讓嶺南王夫婦陪母後前往,母後不妨和他們在那邊小住一段。嶺南王是母後最喜歡的兒子,母後這些年一定非常思念他,讓他們夫婦多多承歡母親膝下,也好安慰母親失去父皇後的哀慟。”
我說:“多謝皇帝的孝心,也謝謝皇帝不計前嫌,對嶺南王還以兄弟相待。”
皇帝說:“這都是兒子的本分,應該做的。大家同父同母,都是母親身上掉下來的骨肉,不管之前發生了什麽,我們始終是手足,休戚相關,應該相親相愛,這樣,母親看了,心裏才會歡喜,父皇九泉之下,也才得以安心。”
我心裏一酸,心裏浮現出劉言的屍體和景雲怨毒的眼神。
我低頭拭淚道:“是啊,兄弟就應該像是這樣,相親相愛,有如一體。所以,聖人才會說,四海之內皆兄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