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不知不覺,新朝建立已經有20年了。
我和劉申也已經都步入了中年。我已經兒女成群,不再是當年如花似玉的青春女孩,而劉申則蓄起了胡須,頭發也逐漸變得花白了。
他的第一根白發出現時,自己是非常的吃驚。戎先貴妃幫他拔了下來。他看著那根早生的白發,發了半天的呆,然後接受了自己開始衰老的事實。他感慨說:“是啊,不知不覺孩子們都已經長大成家立業了,我們,怎麽能不老呢。這世界,我們很快就要下場了,該輪到下一代人上場,去演出他們的時代了。”
戎先貴妃說:“能夠讓兒子們去操心,我們在宮裏閑一點,享受下春花秋月,不也很好嗎?”
劉申拉著她的手,說:“這話是誰最先對你說的呢?”
戎先貴妃老實迴答說:“是皇後經常掛在嘴邊的。”
劉申笑了一笑,說:“是琴兒。我就知道是她說的。”
戎先貴妃說:“說得不對嗎?”
劉申說:“很對,說得很對。這世界,早晚都不是我們的,不管我們怎麽舍不得它,它都會飛快地舍離我們而去。肩頭的千鈞重擔,總會有放下的一天。我們應該相信兒子們。麵對他們的新世界,他們會有新的想法,也會有新的辦法。我們應該就像那下山的夕陽一樣,蓬勃過,照耀過,就安靜地西沉下山,留給世界最後一抹霞光。”
戎先貴妃看著劉申,不知道該如何作答,想了一想,便說:“皇上英明。”
劉申聽了這個迴答,再次笑了一笑,說:“這是一個在任何時候都不會有錯的迴答。”
劉申在心裏始終覺得,能夠在這些話題上,和他有著深切共鳴,並且能夠和他深入談論的女人,在後宮當中,我是他的唯一。
隨著年華的老去,兒孫的成長,我們之間的愛情,正在轉化為日漸深厚的友誼。
(二)
建元13年,劉申再次心絞痛發作而病倒,病勢沉重,幾欲瀕危。劉申自己也覺得這次肯定難逃一死,都召來了皇太子和顧命大臣,交代了遺囑,將國家的命運和朝政托付給了他們。
朝野上下氣氛緊張,萬民悲痛,百姓們都期盼劉申病愈,紛紛到寺廟為君上的康複祈福供養。
消息傳開之後,遠在北方的勿吉翰克爾部認定劉申此番必死無疑,而他一斷氣,新君登基,漢人的朝廷必將有一番動蕩,正好趁此機會,率領重新統一的勿吉各部,突襲漢地,企圖搶迴原來屬於勿吉人的中部和南部草原,重建父汗烏林登木汗時代的輝煌,重新控製草原各族,並卡住西域往漢地之間的黃金商道,敲詐盤剝往來商旅,謀取暴利,充實勿吉人的財庫。
這些勿吉人的突襲來勢兇猛,攻勢發動之後,一夜之間就奔襲千裏,狂卷300裏的邊塞戰線,橫掃北方草原的26個郡縣。因為事發突然,邊疆郡縣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本地守軍紛紛落敗後撤,漢地民眾慘遭殺戮劫掠,損失慘重,多有文武官員在這輪突襲中殉職身亡。
一時間北線邊疆烽煙四起。
劉申奄奄一息,不能理事,皇太子便代為監國,詔令楊彪率部出擊,迎戰勿吉騎兵。
(三)
太平新朝建立後,天下安定,刀兵不起,昔日威震四方的漢軍,也沒有了用武之地。劉申又堅持愛惜國力,注重民生,予百姓種種休養生息,不同意繼續擴張領土,向南向西開疆拓土,引發與更邊遠的西域各族及西南各族的戰爭。於是,漢軍在長達10多年的時間內,一直處於投閑置散的狀態。楊彪身為漢軍的最高軍事統帥,地位逐漸下降,從你領導漢軍時期的幾欲與皇帝比肩的輝煌位置,滑落到一般貴族臣屬的地位。雖然劉申一直對漢軍非常重視,然而,畢竟今時不同往日,楊彪很多意見也沒有得到朝廷的采納,楊彪對此感覺非常失落,罷朝歸來,麵壁獨坐,內心總不免有些悻悻然。
北線烽煙一起,楊彪的精神立刻為之一陣。他覺得非常高興,因為漢軍再次大顯身手,戰績為全國矚目的時候終於又到來了。
他雄赳赳氣昂昂地領太子命,率領10萬騎兵,進軍草原作戰。
兩支精銳而龐大的軍隊,在勿吉草原的中部迎頭相遇,隨後開始了激烈的交鋒戰。
翰克爾驚訝地發現,雖然你已經去世了很多年,但漢軍騎兵的淩厲強悍,絲毫未有衰減,他們在楊彪的指揮下,無論是正麵作戰,還是迂迴包抄,種種戰術依然如前嫻熟靈活,而且遠程攻擊的能力伴隨冶鐵和火藥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甚至較前還更為強大。
雙方騎兵部隊在草原進行了約有半年時間的多次交鋒,楊彪氣勢如虹地奪取了戰爭的指揮權,對勿吉部隊進行了分割包圍和長程追擊。
最後,雙方軍隊在一個叫做武陵的地方進行了大規模的決戰。決戰持續了8天時間。最後的結果是,楊彪全殲了翰克爾部,翰克爾在血戰中寧死不降,抵抗到最後一刻,全身上下血流如注,最後被漢軍亂箭射死。勿吉人的這輪攻擊被徹底擊潰,大部分參戰軍隊被殲被俘,史稱“武陵大捷”。楊彪取得了全麵的勝利。
漢軍的再次全勝又一次撼動了整個北部和西域地區。
此戰之後,有長達100多年的時間,無論是漢地的北方,還是隔著河西走廊的西域地區,再也沒有任何民族的軍隊,敢於主動發起對新朝的挑戰。
新朝太平繁榮的局麵得到強有力的維護和鞏固。楊彪再次繼你之後,為新朝立下了不世之功。
(四)
但是,楊彪的表現卻遠遠沒有你那樣好。
他被巨大的勝利衝昏了頭腦,決定要報複一下前段時間,朝廷對於他的冷落及忽略。
他得意洋洋地凱旋而歸,一路飛揚跋扈,不把前來迎接祝賀的地方官吏放在眼裏,任意欺淩怠慢,言辭冷嘲熱諷,舉止倨傲無禮。
伴隨著他一路從北線返迴運京,沿途彈劾他的折子也是雪片般地飛往劉申的案頭。
劉申逐一翻閱了沿途地方官吏譴責彈劾楊彪的奏折。
然後,他依然決定親自出城,率領京城的文武百官和百姓,以全套隆重的儀仗,去恭迎楊彪的凱旋。
他決定給予楊彪,你都未有享受過的無上榮光。
垂垂老矣的宰相魏國清,決定劉申這樣做非常不妥,簧夜進宮,單獨謁見劉申,勸諫劉申不可再給楊彪施加殊榮。
劉申對魏國清說:“魏卿,你還記得當年故大將軍和我在金風寨盟誓時的約定嗎。那時候,我答應過琴兒,答應過漢軍,不仁不義,絕不會自劉申始。這是我對故大將軍的承諾,也是我對全體漢軍的承諾。漢軍為國家立下不世之功,就應當給予楊彪無上的榮光。劉申應做之事,都當盡心做到。至於楊大將軍如何麵對君恩,如何麵對這極高的殊榮,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了。劉申該給的,都不會虧欠於他。”
魏國清聽出劉申已然明了楊彪的跋扈之態,也有了應對的心理準備,便也不再出言煩擾。
於是,楊彪凱旋到運京的時候,全城北門洞開,上百萬人夾道歡迎,劉申親率文武,在城門口迎接他的儀仗隊到來。
楊彪一路騎馬而來,一直前進到距離劉申站立位置僅有30步的距離,方才翻身下馬,向劉申跪拜,行君臣之禮。
劉申宣布了對楊彪及有功之臣的種種隆重封賞。
楊彪對劉申的封授賞賜之豐之厚,感覺比較滿意,於是便叩頭謝恩。
劉申又上前幾步,扶起楊彪,問候他一路的辛苦,親把其臂,攜手入宮參加慶功宴。
而楊彪謝恩之後,也便坦然接受了皇帝的把臂而行,一路與皇帝幾乎並肩步行,進入了運京的大門,並接受了運京軍民的熱烈歡迎。
其間,楊彪得意洋洋之中,忘卻分寸,甚至有那麽一段路程,竟然略略走在了劉申的前麵。
運京的中央王廷朝臣耳聞目睹他的這種狂悖倨傲,不由得聯想起德魯湖大捷之後故大將軍麵君時帶著傷腿的跪拜請罪,更想起恩圖會戰與蘇隆大捷之後,故大將軍因為陣亡率太高的再三上表、自請貶斥。今昔對比如此鮮明,朝臣們不由得內心種種感慨,種種歎息。有義憤填膺的禦史和文武朝臣,連夜便起草了措辭激烈的彈劾奏章,痛斥楊彪的君前失儀。
劉申將這些奏章都留在宮中,不作批閱,也不發還中樞,任其沉底。
楊彪卻對劉申的處理感覺不爽,認為劉申應該嚴懲那些敢於進言中傷他的官吏。他甚至在朝堂上以自我辯白為由頭,言談語句之間,對劉申多有批評和嘲諷。
劉申讓他在朝堂上自由發言,然後,以溫和的語氣,告訴臣屬,應該尊敬那些為天下太平立下汗馬功勞的人,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沒有什麽能比萬民的安居樂業更為重要的了。然後,他又宣旨,嘉獎了一大批在戰事期間安定後方,組織軍需,組織醫療等後續服務有功的中央及地方官員,表彰他們說,正是因為全國的團結一致,文臣武將各盡其責,本次戰事才能如此輝煌。劉申向全體官員深表謝意,並代表國家,向他們隆重祝酒,表示願意上下齊心、共同努力,將民眾的安居樂業和周遍環境的和平,發揚光大,長久延續。
在一片團結奮進的氣氛中,隆重的凱旋慶祝告一段落。
明眼人都看出來了,劉申在最後的總結發言中,委婉地提醒了楊彪,戰爭的勝利,雖然他功勞莫大,但是,也絕非是他一人的功勞,也同樣並不是漢軍獨有的功勞。沒有各方的鼎力支持,勝利不可能來得如此之快。
但是,楊彪沒有看出來劉申的用意。相反,他覺得劉申這樣攪混水、和稀泥,淡化了漢軍在戰爭中的作用,對自己不夠敬畏,沒有感謝的誠意。
他對劉申,從此存了一個不滿的心結。(未完待續。)手機用戶請瀏覽wap.aiquxs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不知不覺,新朝建立已經有20年了。
我和劉申也已經都步入了中年。我已經兒女成群,不再是當年如花似玉的青春女孩,而劉申則蓄起了胡須,頭發也逐漸變得花白了。
他的第一根白發出現時,自己是非常的吃驚。戎先貴妃幫他拔了下來。他看著那根早生的白發,發了半天的呆,然後接受了自己開始衰老的事實。他感慨說:“是啊,不知不覺孩子們都已經長大成家立業了,我們,怎麽能不老呢。這世界,我們很快就要下場了,該輪到下一代人上場,去演出他們的時代了。”
戎先貴妃說:“能夠讓兒子們去操心,我們在宮裏閑一點,享受下春花秋月,不也很好嗎?”
劉申拉著她的手,說:“這話是誰最先對你說的呢?”
戎先貴妃老實迴答說:“是皇後經常掛在嘴邊的。”
劉申笑了一笑,說:“是琴兒。我就知道是她說的。”
戎先貴妃說:“說得不對嗎?”
劉申說:“很對,說得很對。這世界,早晚都不是我們的,不管我們怎麽舍不得它,它都會飛快地舍離我們而去。肩頭的千鈞重擔,總會有放下的一天。我們應該相信兒子們。麵對他們的新世界,他們會有新的想法,也會有新的辦法。我們應該就像那下山的夕陽一樣,蓬勃過,照耀過,就安靜地西沉下山,留給世界最後一抹霞光。”
戎先貴妃看著劉申,不知道該如何作答,想了一想,便說:“皇上英明。”
劉申聽了這個迴答,再次笑了一笑,說:“這是一個在任何時候都不會有錯的迴答。”
劉申在心裏始終覺得,能夠在這些話題上,和他有著深切共鳴,並且能夠和他深入談論的女人,在後宮當中,我是他的唯一。
隨著年華的老去,兒孫的成長,我們之間的愛情,正在轉化為日漸深厚的友誼。
(二)
建元13年,劉申再次心絞痛發作而病倒,病勢沉重,幾欲瀕危。劉申自己也覺得這次肯定難逃一死,都召來了皇太子和顧命大臣,交代了遺囑,將國家的命運和朝政托付給了他們。
朝野上下氣氛緊張,萬民悲痛,百姓們都期盼劉申病愈,紛紛到寺廟為君上的康複祈福供養。
消息傳開之後,遠在北方的勿吉翰克爾部認定劉申此番必死無疑,而他一斷氣,新君登基,漢人的朝廷必將有一番動蕩,正好趁此機會,率領重新統一的勿吉各部,突襲漢地,企圖搶迴原來屬於勿吉人的中部和南部草原,重建父汗烏林登木汗時代的輝煌,重新控製草原各族,並卡住西域往漢地之間的黃金商道,敲詐盤剝往來商旅,謀取暴利,充實勿吉人的財庫。
這些勿吉人的突襲來勢兇猛,攻勢發動之後,一夜之間就奔襲千裏,狂卷300裏的邊塞戰線,橫掃北方草原的26個郡縣。因為事發突然,邊疆郡縣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本地守軍紛紛落敗後撤,漢地民眾慘遭殺戮劫掠,損失慘重,多有文武官員在這輪突襲中殉職身亡。
一時間北線邊疆烽煙四起。
劉申奄奄一息,不能理事,皇太子便代為監國,詔令楊彪率部出擊,迎戰勿吉騎兵。
(三)
太平新朝建立後,天下安定,刀兵不起,昔日威震四方的漢軍,也沒有了用武之地。劉申又堅持愛惜國力,注重民生,予百姓種種休養生息,不同意繼續擴張領土,向南向西開疆拓土,引發與更邊遠的西域各族及西南各族的戰爭。於是,漢軍在長達10多年的時間內,一直處於投閑置散的狀態。楊彪身為漢軍的最高軍事統帥,地位逐漸下降,從你領導漢軍時期的幾欲與皇帝比肩的輝煌位置,滑落到一般貴族臣屬的地位。雖然劉申一直對漢軍非常重視,然而,畢竟今時不同往日,楊彪很多意見也沒有得到朝廷的采納,楊彪對此感覺非常失落,罷朝歸來,麵壁獨坐,內心總不免有些悻悻然。
北線烽煙一起,楊彪的精神立刻為之一陣。他覺得非常高興,因為漢軍再次大顯身手,戰績為全國矚目的時候終於又到來了。
他雄赳赳氣昂昂地領太子命,率領10萬騎兵,進軍草原作戰。
兩支精銳而龐大的軍隊,在勿吉草原的中部迎頭相遇,隨後開始了激烈的交鋒戰。
翰克爾驚訝地發現,雖然你已經去世了很多年,但漢軍騎兵的淩厲強悍,絲毫未有衰減,他們在楊彪的指揮下,無論是正麵作戰,還是迂迴包抄,種種戰術依然如前嫻熟靈活,而且遠程攻擊的能力伴隨冶鐵和火藥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甚至較前還更為強大。
雙方騎兵部隊在草原進行了約有半年時間的多次交鋒,楊彪氣勢如虹地奪取了戰爭的指揮權,對勿吉部隊進行了分割包圍和長程追擊。
最後,雙方軍隊在一個叫做武陵的地方進行了大規模的決戰。決戰持續了8天時間。最後的結果是,楊彪全殲了翰克爾部,翰克爾在血戰中寧死不降,抵抗到最後一刻,全身上下血流如注,最後被漢軍亂箭射死。勿吉人的這輪攻擊被徹底擊潰,大部分參戰軍隊被殲被俘,史稱“武陵大捷”。楊彪取得了全麵的勝利。
漢軍的再次全勝又一次撼動了整個北部和西域地區。
此戰之後,有長達100多年的時間,無論是漢地的北方,還是隔著河西走廊的西域地區,再也沒有任何民族的軍隊,敢於主動發起對新朝的挑戰。
新朝太平繁榮的局麵得到強有力的維護和鞏固。楊彪再次繼你之後,為新朝立下了不世之功。
(四)
但是,楊彪的表現卻遠遠沒有你那樣好。
他被巨大的勝利衝昏了頭腦,決定要報複一下前段時間,朝廷對於他的冷落及忽略。
他得意洋洋地凱旋而歸,一路飛揚跋扈,不把前來迎接祝賀的地方官吏放在眼裏,任意欺淩怠慢,言辭冷嘲熱諷,舉止倨傲無禮。
伴隨著他一路從北線返迴運京,沿途彈劾他的折子也是雪片般地飛往劉申的案頭。
劉申逐一翻閱了沿途地方官吏譴責彈劾楊彪的奏折。
然後,他依然決定親自出城,率領京城的文武百官和百姓,以全套隆重的儀仗,去恭迎楊彪的凱旋。
他決定給予楊彪,你都未有享受過的無上榮光。
垂垂老矣的宰相魏國清,決定劉申這樣做非常不妥,簧夜進宮,單獨謁見劉申,勸諫劉申不可再給楊彪施加殊榮。
劉申對魏國清說:“魏卿,你還記得當年故大將軍和我在金風寨盟誓時的約定嗎。那時候,我答應過琴兒,答應過漢軍,不仁不義,絕不會自劉申始。這是我對故大將軍的承諾,也是我對全體漢軍的承諾。漢軍為國家立下不世之功,就應當給予楊彪無上的榮光。劉申應做之事,都當盡心做到。至於楊大將軍如何麵對君恩,如何麵對這極高的殊榮,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了。劉申該給的,都不會虧欠於他。”
魏國清聽出劉申已然明了楊彪的跋扈之態,也有了應對的心理準備,便也不再出言煩擾。
於是,楊彪凱旋到運京的時候,全城北門洞開,上百萬人夾道歡迎,劉申親率文武,在城門口迎接他的儀仗隊到來。
楊彪一路騎馬而來,一直前進到距離劉申站立位置僅有30步的距離,方才翻身下馬,向劉申跪拜,行君臣之禮。
劉申宣布了對楊彪及有功之臣的種種隆重封賞。
楊彪對劉申的封授賞賜之豐之厚,感覺比較滿意,於是便叩頭謝恩。
劉申又上前幾步,扶起楊彪,問候他一路的辛苦,親把其臂,攜手入宮參加慶功宴。
而楊彪謝恩之後,也便坦然接受了皇帝的把臂而行,一路與皇帝幾乎並肩步行,進入了運京的大門,並接受了運京軍民的熱烈歡迎。
其間,楊彪得意洋洋之中,忘卻分寸,甚至有那麽一段路程,竟然略略走在了劉申的前麵。
運京的中央王廷朝臣耳聞目睹他的這種狂悖倨傲,不由得聯想起德魯湖大捷之後故大將軍麵君時帶著傷腿的跪拜請罪,更想起恩圖會戰與蘇隆大捷之後,故大將軍因為陣亡率太高的再三上表、自請貶斥。今昔對比如此鮮明,朝臣們不由得內心種種感慨,種種歎息。有義憤填膺的禦史和文武朝臣,連夜便起草了措辭激烈的彈劾奏章,痛斥楊彪的君前失儀。
劉申將這些奏章都留在宮中,不作批閱,也不發還中樞,任其沉底。
楊彪卻對劉申的處理感覺不爽,認為劉申應該嚴懲那些敢於進言中傷他的官吏。他甚至在朝堂上以自我辯白為由頭,言談語句之間,對劉申多有批評和嘲諷。
劉申讓他在朝堂上自由發言,然後,以溫和的語氣,告訴臣屬,應該尊敬那些為天下太平立下汗馬功勞的人,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沒有什麽能比萬民的安居樂業更為重要的了。然後,他又宣旨,嘉獎了一大批在戰事期間安定後方,組織軍需,組織醫療等後續服務有功的中央及地方官員,表彰他們說,正是因為全國的團結一致,文臣武將各盡其責,本次戰事才能如此輝煌。劉申向全體官員深表謝意,並代表國家,向他們隆重祝酒,表示願意上下齊心、共同努力,將民眾的安居樂業和周遍環境的和平,發揚光大,長久延續。
在一片團結奮進的氣氛中,隆重的凱旋慶祝告一段落。
明眼人都看出來了,劉申在最後的總結發言中,委婉地提醒了楊彪,戰爭的勝利,雖然他功勞莫大,但是,也絕非是他一人的功勞,也同樣並不是漢軍獨有的功勞。沒有各方的鼎力支持,勝利不可能來得如此之快。
但是,楊彪沒有看出來劉申的用意。相反,他覺得劉申這樣攪混水、和稀泥,淡化了漢軍在戰爭中的作用,對自己不夠敬畏,沒有感謝的誠意。
他對劉申,從此存了一個不滿的心結。(未完待續。)手機用戶請瀏覽wap.aiquxs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