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紅論:步行者與創造(一


    今天還是說一說有關“創造”的命題,專門一節吧。


    在筆者談電影《永無止境》裏麵說到了創造力,談到兩種情況。即是——對於創造一般看有兩種類型:一種的專,一種是博。專就是常說的“不怕千招會,就怕一招毒”,精善一門可以擁有創造力;雖然偏駁,但也可以近乎“道”,使得個人不斷向前邁進;在西方、在現代,由於社會知識總量的膨脹,這是社會主流創造模式,尤其是自然科學領域基本如此。博一般是社會科學領域的擅長領域;雖然社會科學知識積累雄厚,但由於需要綜合理解,所以一般時限較長、同樣需要一定的社會經驗積累;注意這裏可以有“博專”一類,主要是用剪短或截取方式進行社會創造。一般而言,創造都需要一定的知識鏈接,也就是加入基礎綜合能力。


    那麽具體個人怎樣實現擁有創造力?先從專精一道看看。


    華夏以詩文一道貫絕古代文明,在《紅樓夢》第四十八迴有香菱拜黛玉學詩一節可以效仿。黛玉耐心指導她從新奇走向唯實,香菱受教後作了三首詩。品評這三首詩內涵特點是從“雍化”到“明澈”到“情景”,禪宗說法是“染、知、生”,也就是聽到別人的、發現自己的、升華心靈的。對於詩歌不是專業學習文科很難講出那裏麵的道理,但並不妨礙我們喜歡它、新書它、利用它。書中講“香菱苦誌學詩,精血誠聚,日間做不出,忽於夢中得了八句”,這並不稀奇。過去夢中神授的傳說極多,娛樂版的是程咬金“三板斧”的傳說。


    香菱學詩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書中說是“天下無難事,隻怕有心人”,專精一道既是如此。


    下麵的故事也是和夢境有關,說的是博創的產生。


    1861年起,德國化學家凱庫勒開始研究苯的結構。他早年受到建築師的訓練,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維能力,他善於運用模型方法,把化合物的性能與結構聯係起來,他的苦心研究終於有了結果,1864年冬天,他的科學靈感導致他獲得了重大的突破。他曾記載道:“我坐下來寫我的教科書,但工作沒有進展;我的思想開小差了。我把椅子轉向爐火,打起瞌睡來了。原子又在我眼前跳躍起來,這時較小的基團謙遜地退到後麵。我的思想因這類幻覺的不斷出現變得更敏銳了,現在能分辨出多種形狀的大結構,也能分辨出有時緊密地靠近在一起的長行分子,它圍繞、旋轉,象蛇一樣地動著。看!那是什麽?有一條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這個形狀虛幻地在我的眼前旋轉著。象是電光一閃,我醒了。我花了這一夜的剩餘時間,作出了這個假想。”於是,凱庫勒首次滿意地寫出了苯的結構式,指出芳香族化合物的結構含有封閉的碳原子環;它不同於具有開鏈結構的脂肪族化合物。1867--1869年,凱庫勒在演講“關於鹽類的結構”和《關於萊(1,3,5一三甲苯)的結構》一文中,發表了有關原子立體排列的思想,首次把原子價的概念從平麵推向三維空間。


    這則美談裏麵涉及到了知識的綜合鏈接導致新的發現。我們不禁要問建築訓練與化學研究有聯係嗎?那麽,這裏德國化學家凱庫勒確實有。如果事物是孤立的,那它證明的可信度就存在疑問。我們可以看一看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的演進書法與計算機技術有聯係嗎?在喬布斯那裏有的。


    那麽好的,你如何完成跳躍性學科思考以實現你夢想的創造哪?或者你如何讓一個知識運動起來去鏈接另一個知識?當然,你得首先知道這些知識,這是學習過程;其次,你得知道這些知識是活的、不是孤立的,這是分析綜合理解過程。這裏要記得一句話:保持任何可能性。可能是會犯錯誤,那麽當很多可能堆積,就會出現閃閃發光的“金子”。


    2016.7.13:今陳於途損於器,同事強於路損於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誅紅與八十紅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長辰魚長白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辰魚長白山並收藏誅紅與八十紅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