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葉明此刻站在城樓上,看著二十輛牛車緩緩駛入糧市。
車裏裝的並非是糧食,而是他命令工匠們通宵達旦趕製出來的“標準鬥”。這些量具都經過精心打造,每個鬥都用鐵皮包裹著邊緣,而接縫處則打上了知府的火漆,以確保其密封性和準確性。
然而,就在他仔細檢查這些量具時,突然間,他的瞳孔猛地一縮——第三輛牛車的車轍印竟然比其他車輛深了足足兩指!
“攔住那輛車!”葉明的喝聲未落,那輛牛車卻像是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推動一般,猛地加速,直直地衝向了人群。
隻聽得“砰”的一聲巨響,牛車狠狠地撞在了人群之中,麻袋破裂,裏麵的東西像雨點一樣飛了出來。
但令人驚訝的是,從麻袋中飛出的並不是那些精心製作的量具,而是一個個裹著糧衣的稻草人!每個稻草人那圓滾滾的肚皮上,都用朱砂醒目地寫著一個“葉”字。
“好一招偷梁換柱啊!”葉明見狀,不僅沒有發怒,反而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了一抹笑容。他轉頭對身旁的武明堂吩咐道:“去把東市那三十個波斯商人請來,是時候讓他們的鼻子派上用場了。”
當天夜裏,二十個高鼻深目的胡商舉著火把,魚貫而入地鑽進了官倉。這些胡商們對各種氣味都有著極其敏銳的嗅覺,他們在官倉裏四處嗅探著,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
突然,領頭的那個胡商像是發現了什麽寶藏一樣,興奮地叫了起來:“這裏有黃金的味道!”
隨行書吏瞪大了眼睛,滿臉驚愕地看著胡商熟練地扒開鼠洞,然後從裏麵掏出一塊塊金塊。這些金塊與賬上所記載的虧空數額竟然完全一致,分毫不差!
原來,葉明早就知道胡商具有一種特殊的能力,他能夠敏銳地辨別各種金屬的氣息。於是,葉明特意請來這位胡商,讓他充當“人形緝金犬”,幫助自己找出那些被藏匿起來的黃金。
禦史得知此事後,準備連夜提審。然而,當禦史趕到時,卻看到葉明搬來了十口大缸。
“大人請看,”葉明不慌不忙地說道,然後用勺子舀起一瓢缸中的濁水,“這是我從官倉地溝裏取來的樣本,您仔細看看,水底沉澱的可不是普通的泥沙。”
在微弱的燭光下,葉明將水倒入一個瓷盤中,經過仔細篩選,果然發現了一些細小的金粉。這些金粉在瓷盤中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個令人矚目的小丘,閃爍著刺眼的光芒。
“那又怎樣?”禦史撚著胡須,不以為然地說道,“聖上關心的是你私自篡改祖製……”
還沒等禦史說完,葉明突然打斷了他的話,猛地掀開了一塊紅色的布,露出了一個精鐵打造的龐然大物。
隻聽見一陣齒輪咬合的聲響,這個巨大的機器開始自動運轉起來。三層篩網分別將稻穀、沙石和金粒分離開來,整個過程顯得異常流暢和高效。
“大人,這就是我所改進的東西。”葉明指著這個機器,解釋道,“昨日我已經派人將《請鑄新量疏》送往京城,同時還附上了這‘分金機’的詳細圖樣。”
次日清晨,陽光灑在安陽城的大街小巷,人們紛紛打開當天的《安陽商報》。頭版上,一幅滑稽的插圖格外引人注目——禦史手捧著一隻金老鼠,臉上露出目瞪口呆的表情。
插圖旁邊的頭條標題,墨跡尚未幹透,赫然寫著:“官倉革新十條頒,即日起推行‘四柱清冊法’”。
與此同時,在城市的街尾,說書人早已得到了相關的稿子。他站在人群中央,口若懸河地將葉明智與“金老鼠”之間的鬥爭編成了一部十八折的連台本戲,引得觀眾們陣陣喝彩。
而在陳家的府邸裏,陳柏年正在大發雷霆。他已經砸碎了第八個花瓶,心中的怒火卻絲毫沒有平息。正當他準備繼續發泄時,管家匆匆走了進來,手中捧著一個雕花木盒。
陳柏年打開木盒,隻見裏麵躺著一隻鍍金的官鬥,底部刻著“葉氏新製”四個小字。他好奇地輕輕一旋,沒想到這官鬥竟突然彈出一個暗格,一張帶血指印的供狀從裏麵掉了出來。
陳柏年定睛一看,這供狀上的內容,正是他買通倉吏的罪證!他的臉色瞬間變得慘白,額頭上冷汗涔涔。
“該收網了。”葉明站在不遠處,嘴角掛著一抹輕笑。他手中摩挲著剛剛到任的監察禦史腰牌,心中暗自思忖。
昨夜,八百裏加急的聖旨送到了他的手中,皇帝親批的“新政特使”四個朱紅大字,正蓋在陳家家主請廢新政的奏折上。
午時三刻,陽光直射大地,將衙門照壁照得通亮。二十口嶄新的“標準鬥”整齊地懸掛在照壁上,每一口鬥都閃爍著寒光,仿佛在向人們訴說著公平與正義。
這二十口鬥是葉明特意命人新鑄的,他希望通過這些鬥來規範糧食交易,讓百姓不再受到奸商的欺詐。為了提醒眾人,葉明還特意讓人在鬥底刻上了一首打油詩:“官倉本是百姓肉,哪個敢偷變金獸。鐵鬥量盡天下米,公平自在人心頭。”
正當人們圍觀這二十口鬥時,突然,糧市方向傳來一陣喧嘩。眾人紛紛轉頭望去,隻見一隊衙役正押著一群哭嚎的糧商走過長街。這些糧商們麵色蒼白,有的甚至癱倒在地,被衙役們強行拖著前行。
而在隊伍的最前方,一名衙役高舉著一本賬冊,那賬冊上的血跡在陽光下顯得格外刺眼。更令人震驚的是,那血漬竟然顯現出了戶部侍郎的私章!
葉明眯起眼睛,凝視著北方的官道。
武明堂帶人踹開陳氏米行庫房時,黴味裏混著血腥氣直衝腦門。
在安陽府推行新糧政的第三個月,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發現震驚了所有人。三十口原本貼著“官糧”封條的木箱,此刻卻裂開了縫隙,裏麵的景象讓人不寒而栗。
本該是金黃色的麥粒上,竟然爬滿了白蛆,仿佛這些糧食已經被某種邪惡的力量侵蝕。而更讓人恐懼的是,箱底沉澱的竟然不是麥粒,而是發黑的牙齒!
這一詭異的場景讓隨行的書吏驚恐萬分,他聲音發顫地向葉明報告:“大人,城南粥棚排隊的人比昨日多了一倍。可官倉放出去的明明是今年的新米啊……”
葉明皺起眉頭,他蹲下身子,抓起一把米粒,仔細觀察後,指尖搓開了糠皮,露出了裏麵的真相。他冷笑一聲:“陳米刷桐油,這幫人連毒米都敢充官糧!”
憤怒的葉明突然掀開了一塊地磚,磚縫裏滲出的黑水在火把的照耀下泛著油光。
他順著黑水的流向,在地窖的橫梁上發現了一道歪歪扭扭刻著“王”字的劃痕,上麵還沾著血痂,顯然這裏曾經發生過一場激烈的爭鬥。
次日清晨,葉明站在新搭建的“驗糧棚”裏,看著顧慎帶來的鐵匠組裝著一些古怪的器具。這些器具看起來像是一個巨大的蒸籠,高達三尺,由銅製成,正噗噗地冒著熱氣。
而在蒸籠的另一端,連接著一根琉璃管,令人驚訝的是,琉璃管的另一端竟然凝出了渾濁的油珠!
“這叫蒸餾法。”葉明一臉自信地說道,他小心翼翼地將油珠滴進百姓遞來的陶碗裏,然後繼續解釋道,“陳米刷的桐油,遇熱就會現形。”
就在這時,人群後方突然傳來一陣淒慘的哭嚎聲。眾人驚愕地轉過頭去,隻見八個糧商抬著一口薄棺,氣勢洶洶地朝這邊走來。他們毫不顧忌地撞翻了幾名衙役,棺蓋砰地一聲彈開,一具渾身潰爛的婦人屍體赫然出現在眾人眼前。
“葉大人的新米吃死人啦!”領頭的糧商扯著嗓子高喊,聲音在人群中引起一陣騷動。
然而,就在人們驚慌失措之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那具原本應該已經死去的婦人屍體,竟然突然睜開眼睛,直直地坐了起來!
這一幕讓在場的所有人都瞠目結舌,一時間鴉雀無聲。而那具“屍體”卻緩緩地站起身來,眾人這才發現,原來這竟然是葉明事先安排好的暗樁假扮的。
他身上那潰爛的皮膚,其實是用魚鰾膠貼上去的假皮,看起來雖然逼真,但仔細一看便能識破。
那糧商見計謀被拆穿,臉色瞬間煞白如紙,雙腿一軟便癱倒在地。周圍百姓頓時群情激憤,紛紛指責糧商的惡行。
葉明目光冷峻,大聲喝道:“這些奸商為了私利,不擇手段,竟敢用毒米冒充官糧,還妄圖誣陷新政,實在是罪大惡極!”
此時,一隊騎兵快馬加鞭趕來,為首之人正是皇帝派來的特使。特使宣讀聖旨,嘉獎葉明推行新政有功,嚴懲參與舞弊的糧商和官員。陳柏年等幕後黑手也被一並緝拿歸案。
此後,新政在安陽府順利推行。新的“標準鬥”讓糧食交易公平公正,“四柱清冊法”讓官倉賬目一目了然,“分金機”和“蒸餾法”更是成為打擊舞弊的有力武器。
百姓們的生活逐漸好轉,街頭巷尾都傳頌著葉明的美名,安陽府迎來了一片嶄新的景象。
不過當夜,官倉七十二座糧垛同時起火。葉明趕到時,救火的百姓從井裏打上來的水澆在火上,反而竄起三尺高的藍焰。
“他們竟然在井裏倒了火油!”武明堂滿臉黑灰,氣急敗壞地喊道,“這分明就是要坐實您‘妖法儲糧’的罪名啊!”
葉明卻似乎並不在意,他隻是緊緊地盯著那些被燒焦的麥粒,嘴角反而泛起了一絲笑容。
“別急,武明堂,”葉明緩緩說道,“去請青州那位煉丹術士來,他上迴跟我說過一個‘硝石驗毒’的法子,現在正是派上用場的時候。”
三天後,安陽府衙前的空地上,擺放著整整二十口水晶缸,在陽光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葉明站在缸前,當著眾多圍觀百姓的麵,將一袋袋發黴的米倒進了缸裏。
隨著硝石遇水產生的白霧漸漸升起,人們驚訝地發現,在那白霧之中,竟然析出了黃褐色的油漬!
“這……這是怎麽迴事?”人群中傳來一陣騷動,人們麵麵相覷,都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
就在這時,武明堂如鬼魅一般出現在人群中,他的手中,還押著三個麵色慘白的糧商。
“大人,這三個糧商就是幕後黑手!”武明堂高聲喊道,“他們的衣襟下,都刺著與地窖梁上一模一樣的‘王’字!”
葉明冷笑一聲,看著那三個糧商,眼中閃過一絲寒光。
“好啊,你們這幾個家夥,還真是夠狡猾的。”葉明說道,“不過,你們的陰謀,終究還是逃不過我的眼睛。”
說罷,葉明猛地掀開了巡撫送來的“嘉獎匾”,隻見那匾底的暗格裏,竟然掉出了一本《糧丁名冊》!
那泛黃的紙頁上,十七個紅叉格外醒目,每個紅叉旁邊,都按著一個血指印。而在最新的一頁上,卻畫著葉明的生辰八字!
車裏裝的並非是糧食,而是他命令工匠們通宵達旦趕製出來的“標準鬥”。這些量具都經過精心打造,每個鬥都用鐵皮包裹著邊緣,而接縫處則打上了知府的火漆,以確保其密封性和準確性。
然而,就在他仔細檢查這些量具時,突然間,他的瞳孔猛地一縮——第三輛牛車的車轍印竟然比其他車輛深了足足兩指!
“攔住那輛車!”葉明的喝聲未落,那輛牛車卻像是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推動一般,猛地加速,直直地衝向了人群。
隻聽得“砰”的一聲巨響,牛車狠狠地撞在了人群之中,麻袋破裂,裏麵的東西像雨點一樣飛了出來。
但令人驚訝的是,從麻袋中飛出的並不是那些精心製作的量具,而是一個個裹著糧衣的稻草人!每個稻草人那圓滾滾的肚皮上,都用朱砂醒目地寫著一個“葉”字。
“好一招偷梁換柱啊!”葉明見狀,不僅沒有發怒,反而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了一抹笑容。他轉頭對身旁的武明堂吩咐道:“去把東市那三十個波斯商人請來,是時候讓他們的鼻子派上用場了。”
當天夜裏,二十個高鼻深目的胡商舉著火把,魚貫而入地鑽進了官倉。這些胡商們對各種氣味都有著極其敏銳的嗅覺,他們在官倉裏四處嗅探著,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
突然,領頭的那個胡商像是發現了什麽寶藏一樣,興奮地叫了起來:“這裏有黃金的味道!”
隨行書吏瞪大了眼睛,滿臉驚愕地看著胡商熟練地扒開鼠洞,然後從裏麵掏出一塊塊金塊。這些金塊與賬上所記載的虧空數額竟然完全一致,分毫不差!
原來,葉明早就知道胡商具有一種特殊的能力,他能夠敏銳地辨別各種金屬的氣息。於是,葉明特意請來這位胡商,讓他充當“人形緝金犬”,幫助自己找出那些被藏匿起來的黃金。
禦史得知此事後,準備連夜提審。然而,當禦史趕到時,卻看到葉明搬來了十口大缸。
“大人請看,”葉明不慌不忙地說道,然後用勺子舀起一瓢缸中的濁水,“這是我從官倉地溝裏取來的樣本,您仔細看看,水底沉澱的可不是普通的泥沙。”
在微弱的燭光下,葉明將水倒入一個瓷盤中,經過仔細篩選,果然發現了一些細小的金粉。這些金粉在瓷盤中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個令人矚目的小丘,閃爍著刺眼的光芒。
“那又怎樣?”禦史撚著胡須,不以為然地說道,“聖上關心的是你私自篡改祖製……”
還沒等禦史說完,葉明突然打斷了他的話,猛地掀開了一塊紅色的布,露出了一個精鐵打造的龐然大物。
隻聽見一陣齒輪咬合的聲響,這個巨大的機器開始自動運轉起來。三層篩網分別將稻穀、沙石和金粒分離開來,整個過程顯得異常流暢和高效。
“大人,這就是我所改進的東西。”葉明指著這個機器,解釋道,“昨日我已經派人將《請鑄新量疏》送往京城,同時還附上了這‘分金機’的詳細圖樣。”
次日清晨,陽光灑在安陽城的大街小巷,人們紛紛打開當天的《安陽商報》。頭版上,一幅滑稽的插圖格外引人注目——禦史手捧著一隻金老鼠,臉上露出目瞪口呆的表情。
插圖旁邊的頭條標題,墨跡尚未幹透,赫然寫著:“官倉革新十條頒,即日起推行‘四柱清冊法’”。
與此同時,在城市的街尾,說書人早已得到了相關的稿子。他站在人群中央,口若懸河地將葉明智與“金老鼠”之間的鬥爭編成了一部十八折的連台本戲,引得觀眾們陣陣喝彩。
而在陳家的府邸裏,陳柏年正在大發雷霆。他已經砸碎了第八個花瓶,心中的怒火卻絲毫沒有平息。正當他準備繼續發泄時,管家匆匆走了進來,手中捧著一個雕花木盒。
陳柏年打開木盒,隻見裏麵躺著一隻鍍金的官鬥,底部刻著“葉氏新製”四個小字。他好奇地輕輕一旋,沒想到這官鬥竟突然彈出一個暗格,一張帶血指印的供狀從裏麵掉了出來。
陳柏年定睛一看,這供狀上的內容,正是他買通倉吏的罪證!他的臉色瞬間變得慘白,額頭上冷汗涔涔。
“該收網了。”葉明站在不遠處,嘴角掛著一抹輕笑。他手中摩挲著剛剛到任的監察禦史腰牌,心中暗自思忖。
昨夜,八百裏加急的聖旨送到了他的手中,皇帝親批的“新政特使”四個朱紅大字,正蓋在陳家家主請廢新政的奏折上。
午時三刻,陽光直射大地,將衙門照壁照得通亮。二十口嶄新的“標準鬥”整齊地懸掛在照壁上,每一口鬥都閃爍著寒光,仿佛在向人們訴說著公平與正義。
這二十口鬥是葉明特意命人新鑄的,他希望通過這些鬥來規範糧食交易,讓百姓不再受到奸商的欺詐。為了提醒眾人,葉明還特意讓人在鬥底刻上了一首打油詩:“官倉本是百姓肉,哪個敢偷變金獸。鐵鬥量盡天下米,公平自在人心頭。”
正當人們圍觀這二十口鬥時,突然,糧市方向傳來一陣喧嘩。眾人紛紛轉頭望去,隻見一隊衙役正押著一群哭嚎的糧商走過長街。這些糧商們麵色蒼白,有的甚至癱倒在地,被衙役們強行拖著前行。
而在隊伍的最前方,一名衙役高舉著一本賬冊,那賬冊上的血跡在陽光下顯得格外刺眼。更令人震驚的是,那血漬竟然顯現出了戶部侍郎的私章!
葉明眯起眼睛,凝視著北方的官道。
武明堂帶人踹開陳氏米行庫房時,黴味裏混著血腥氣直衝腦門。
在安陽府推行新糧政的第三個月,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發現震驚了所有人。三十口原本貼著“官糧”封條的木箱,此刻卻裂開了縫隙,裏麵的景象讓人不寒而栗。
本該是金黃色的麥粒上,竟然爬滿了白蛆,仿佛這些糧食已經被某種邪惡的力量侵蝕。而更讓人恐懼的是,箱底沉澱的竟然不是麥粒,而是發黑的牙齒!
這一詭異的場景讓隨行的書吏驚恐萬分,他聲音發顫地向葉明報告:“大人,城南粥棚排隊的人比昨日多了一倍。可官倉放出去的明明是今年的新米啊……”
葉明皺起眉頭,他蹲下身子,抓起一把米粒,仔細觀察後,指尖搓開了糠皮,露出了裏麵的真相。他冷笑一聲:“陳米刷桐油,這幫人連毒米都敢充官糧!”
憤怒的葉明突然掀開了一塊地磚,磚縫裏滲出的黑水在火把的照耀下泛著油光。
他順著黑水的流向,在地窖的橫梁上發現了一道歪歪扭扭刻著“王”字的劃痕,上麵還沾著血痂,顯然這裏曾經發生過一場激烈的爭鬥。
次日清晨,葉明站在新搭建的“驗糧棚”裏,看著顧慎帶來的鐵匠組裝著一些古怪的器具。這些器具看起來像是一個巨大的蒸籠,高達三尺,由銅製成,正噗噗地冒著熱氣。
而在蒸籠的另一端,連接著一根琉璃管,令人驚訝的是,琉璃管的另一端竟然凝出了渾濁的油珠!
“這叫蒸餾法。”葉明一臉自信地說道,他小心翼翼地將油珠滴進百姓遞來的陶碗裏,然後繼續解釋道,“陳米刷的桐油,遇熱就會現形。”
就在這時,人群後方突然傳來一陣淒慘的哭嚎聲。眾人驚愕地轉過頭去,隻見八個糧商抬著一口薄棺,氣勢洶洶地朝這邊走來。他們毫不顧忌地撞翻了幾名衙役,棺蓋砰地一聲彈開,一具渾身潰爛的婦人屍體赫然出現在眾人眼前。
“葉大人的新米吃死人啦!”領頭的糧商扯著嗓子高喊,聲音在人群中引起一陣騷動。
然而,就在人們驚慌失措之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那具原本應該已經死去的婦人屍體,竟然突然睜開眼睛,直直地坐了起來!
這一幕讓在場的所有人都瞠目結舌,一時間鴉雀無聲。而那具“屍體”卻緩緩地站起身來,眾人這才發現,原來這竟然是葉明事先安排好的暗樁假扮的。
他身上那潰爛的皮膚,其實是用魚鰾膠貼上去的假皮,看起來雖然逼真,但仔細一看便能識破。
那糧商見計謀被拆穿,臉色瞬間煞白如紙,雙腿一軟便癱倒在地。周圍百姓頓時群情激憤,紛紛指責糧商的惡行。
葉明目光冷峻,大聲喝道:“這些奸商為了私利,不擇手段,竟敢用毒米冒充官糧,還妄圖誣陷新政,實在是罪大惡極!”
此時,一隊騎兵快馬加鞭趕來,為首之人正是皇帝派來的特使。特使宣讀聖旨,嘉獎葉明推行新政有功,嚴懲參與舞弊的糧商和官員。陳柏年等幕後黑手也被一並緝拿歸案。
此後,新政在安陽府順利推行。新的“標準鬥”讓糧食交易公平公正,“四柱清冊法”讓官倉賬目一目了然,“分金機”和“蒸餾法”更是成為打擊舞弊的有力武器。
百姓們的生活逐漸好轉,街頭巷尾都傳頌著葉明的美名,安陽府迎來了一片嶄新的景象。
不過當夜,官倉七十二座糧垛同時起火。葉明趕到時,救火的百姓從井裏打上來的水澆在火上,反而竄起三尺高的藍焰。
“他們竟然在井裏倒了火油!”武明堂滿臉黑灰,氣急敗壞地喊道,“這分明就是要坐實您‘妖法儲糧’的罪名啊!”
葉明卻似乎並不在意,他隻是緊緊地盯著那些被燒焦的麥粒,嘴角反而泛起了一絲笑容。
“別急,武明堂,”葉明緩緩說道,“去請青州那位煉丹術士來,他上迴跟我說過一個‘硝石驗毒’的法子,現在正是派上用場的時候。”
三天後,安陽府衙前的空地上,擺放著整整二十口水晶缸,在陽光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葉明站在缸前,當著眾多圍觀百姓的麵,將一袋袋發黴的米倒進了缸裏。
隨著硝石遇水產生的白霧漸漸升起,人們驚訝地發現,在那白霧之中,竟然析出了黃褐色的油漬!
“這……這是怎麽迴事?”人群中傳來一陣騷動,人們麵麵相覷,都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
就在這時,武明堂如鬼魅一般出現在人群中,他的手中,還押著三個麵色慘白的糧商。
“大人,這三個糧商就是幕後黑手!”武明堂高聲喊道,“他們的衣襟下,都刺著與地窖梁上一模一樣的‘王’字!”
葉明冷笑一聲,看著那三個糧商,眼中閃過一絲寒光。
“好啊,你們這幾個家夥,還真是夠狡猾的。”葉明說道,“不過,你們的陰謀,終究還是逃不過我的眼睛。”
說罷,葉明猛地掀開了巡撫送來的“嘉獎匾”,隻見那匾底的暗格裏,竟然掉出了一本《糧丁名冊》!
那泛黃的紙頁上,十七個紅叉格外醒目,每個紅叉旁邊,都按著一個血指印。而在最新的一頁上,卻畫著葉明的生辰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