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浮向竇冕勸道:“公子,往昔者之伐也,興百姓以為百姓也,是以民能欣之,故莫不盡忠極勞以致死也。今公子起百姓以自亂,民外不得其利,而內惡其貪,則上下既有判矣;然而又生男,其天道也?天強其毒,民疾其態,其亂生哉!吾聞君之好好而惡惡,樂樂而安安,是以能有常。伐木不自其本,必複生;塞水不自其源,必複流;滅禍不自其基,必複亂。彼得其情以厚其欲,從其惡心,必敗國且深亂。”
“難不成我等放任自流?”竇冕心裏雖然已然咬定了自己的治理辦法,可為了讓黃浮心安,皺眉問道。
“我觀此地反者,不過饑寒之民,嘯聚山穀,所謂寇也,雖放劫千裏,出沒無方,亦不過流寇也,當其作難之始,朝廷為剿為撫,固亦易耳。奈當事者寡識,竟無成策可慨也,以至生此大禍,公子當知啊兵之厲民,更甚於賊,至民怨天怒之際,饑疫頻仍,同類相合,人死如亂麻,當此之時,斂重而民窮,民窮而盜起。”
竇冕一聽似乎是這麽個理兒,若不是朝廷玩的太過,這群窮泥腿子怎麽可能削木為器,拿自己的命不當命,即使有一部分人是陳涉、吳廣之輩,大部分還是知道漢之數百年基業,不會因為他們的作亂而動搖分毫的。
“黃公以為我等當如何?難不成視詔令如兒戲乎?”
“不然,治匪當先治軍,治軍則須先治地方,桂陽之賊,數次死灰複燃,蓋以留情富貴,未嚐以國家為念耳。然這些人卻不知,迨至大廈突傾,而燕雀亦遂失其巢也。豈不傷哉!雖然,庸奸之列朝廷也,貪汙之遍郡邑也,懦將悍兵之耗餉於營幕,而殘賊猾寇之蹂躪夫海內也。夫閭閻之匱也,寇盜之患也當為腋肘之患,地方之政方為根本。”
竇冕眼睛一亮,侃侃言:“強鄰寇於門庭,竊盜據於堂奧,為有司者,複敲肌撲骨以婪其財,而左右仆禦莫不抱頭鼠竄而去,則了了一主,豈弊之得歟?不知黃公有何妙計?”
“為今之策,有三,向朝堂諫言,使度尚領兵主剿,勝則分一杯羹,敗則過委他人,此為下策;上策嘛,我等聚地方之青壯,稍加練兵,尋地與之決戰,一戰而平。”
竇冕聞言,暢快的大笑起來:“黃公,你可是說笑?下策與人做嫁衣也就算了,若敗還要委過於上,不可不可,至於你這上策,我更要瞧不上了,當年我竇家竇憲就是用的這計策將北匈奴逐出漠北,南匈奴這百餘年連還手之力都沒有,如今落到給鮮卑低眉順眼的地步,此策借刀殺人,殺伐太過矣,我寧願親自執刀,讓他們成為我刀下魂,也不願用計策滅人苗裔,不知黃公的中策是什麽?說來聽聽。”
“至於中策嘛……溫和有餘卻殺伐不足,此策我打算讓公子控地方治理之權,而後分次清理地方,若耙若梳,還地方之寧靜,最後再與反賊決戰。”
黃浮說完,竇冕忍不住拍手稱快:“有殺須論殺,無殺方論用,吾亦有此意,不過還須黃公多所操持。”
“不過……公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此時還須公子給個章法,老夫所想的略有欠缺。”
竇冕一聽黃浮竟然想到自己的前麵,瞪大眼睛問道:“如今平叛方為第一要務,至於如何做,請黃公明言便是,無須客氣。”
黃浮撫著胡須,一臉陰險的笑著道:“老夫今天查閱了一下此地戶籍,本地在籍戶籍不過三千戶,這還是延熹初年的數字,若根據桂陽自延熹元年開始之後的數次暴亂死亡人數,算下來絕對也就兩千開外,我打算來一次清理戶籍中的流戶,搜攏流民再行入冊,您看如何?”
“呃……這樣不太穩妥,我有一策,暫且先用之。”
“願聞其詳!”黃浮拱手道。
“按秦製,十戶一保,將全縣分成若幹等份,直接規我等指揮,抽調青壯,設土路士軍、義軍、土丁子弟、保甲弓手、人夫等職,而後統一歸我等訓練指揮,為防民不聽調,我建議將他們之賞提高一等,不知黃公以為然否?”
黃浮安靜的聽竇冕說完,拍手稱快:“文帝自代來,定變俄頃,恐無才者不能,至用賈誼言,待群臣有節,專務以德化民,海內興於禮樂,幾致刑措,然桂陽之地正當如公子言,當以猛教堅以峻刑,方為治亂之長策。”
竇冕站起來,慷慨激昂的說道:“朝廷養我輩,正為緩急耳!桂陽若起生事,天下必騷然,不能立時撚滅,使賊與我等相峙,那時敵撤虎澗之地,流竄交址,則必成不可收拾之勢,我等則唯有自戮以謝天下爾。故孫子雲: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鷙鳥之疾,至於毀折者,節也。故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勢如擴弩,節如發機。紛紛紜紜,鬥亂而不可亂;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亂生於治,怯生於勇,弱生於強。治亂,數也;勇怯,勢也;強弱,形也。黃公當知之也。”
黃浮站起來,拍著胸脯對竇冕說:“唐誥曰:‘毋不有功於民,勤力乃事。予乃大罰殛女,毋予怨。’曰:‘古禹、皋陶久勞於外,其有功乎民,民乃有安。東為江,北為濟,西為河,南為淮,四瀆已修,萬民乃有居。後稷降播,農殖百穀。三公鹹有功於民,故後有立。昔蚩尤與其大夫作亂百姓,帝乃弗予,有狀。先王言不可不勉。’曰:‘不道,毋之在國,女毋我怨’。請公子寬心,老夫定當竭盡全力為公子治理此地。”
“大善!不過有一事還須黃公去辦,您聯係丁度,讓他速速將糧秣運來,順便派人到交址走一遭,我需要知道交址此地的情況。”
“公子欲聯合剿匪?”
“不!我要糧秣,越多越好。”竇冕聲音很是堅決的迴道。
“難不成我等放任自流?”竇冕心裏雖然已然咬定了自己的治理辦法,可為了讓黃浮心安,皺眉問道。
“我觀此地反者,不過饑寒之民,嘯聚山穀,所謂寇也,雖放劫千裏,出沒無方,亦不過流寇也,當其作難之始,朝廷為剿為撫,固亦易耳。奈當事者寡識,竟無成策可慨也,以至生此大禍,公子當知啊兵之厲民,更甚於賊,至民怨天怒之際,饑疫頻仍,同類相合,人死如亂麻,當此之時,斂重而民窮,民窮而盜起。”
竇冕一聽似乎是這麽個理兒,若不是朝廷玩的太過,這群窮泥腿子怎麽可能削木為器,拿自己的命不當命,即使有一部分人是陳涉、吳廣之輩,大部分還是知道漢之數百年基業,不會因為他們的作亂而動搖分毫的。
“黃公以為我等當如何?難不成視詔令如兒戲乎?”
“不然,治匪當先治軍,治軍則須先治地方,桂陽之賊,數次死灰複燃,蓋以留情富貴,未嚐以國家為念耳。然這些人卻不知,迨至大廈突傾,而燕雀亦遂失其巢也。豈不傷哉!雖然,庸奸之列朝廷也,貪汙之遍郡邑也,懦將悍兵之耗餉於營幕,而殘賊猾寇之蹂躪夫海內也。夫閭閻之匱也,寇盜之患也當為腋肘之患,地方之政方為根本。”
竇冕眼睛一亮,侃侃言:“強鄰寇於門庭,竊盜據於堂奧,為有司者,複敲肌撲骨以婪其財,而左右仆禦莫不抱頭鼠竄而去,則了了一主,豈弊之得歟?不知黃公有何妙計?”
“為今之策,有三,向朝堂諫言,使度尚領兵主剿,勝則分一杯羹,敗則過委他人,此為下策;上策嘛,我等聚地方之青壯,稍加練兵,尋地與之決戰,一戰而平。”
竇冕聞言,暢快的大笑起來:“黃公,你可是說笑?下策與人做嫁衣也就算了,若敗還要委過於上,不可不可,至於你這上策,我更要瞧不上了,當年我竇家竇憲就是用的這計策將北匈奴逐出漠北,南匈奴這百餘年連還手之力都沒有,如今落到給鮮卑低眉順眼的地步,此策借刀殺人,殺伐太過矣,我寧願親自執刀,讓他們成為我刀下魂,也不願用計策滅人苗裔,不知黃公的中策是什麽?說來聽聽。”
“至於中策嘛……溫和有餘卻殺伐不足,此策我打算讓公子控地方治理之權,而後分次清理地方,若耙若梳,還地方之寧靜,最後再與反賊決戰。”
黃浮說完,竇冕忍不住拍手稱快:“有殺須論殺,無殺方論用,吾亦有此意,不過還須黃公多所操持。”
“不過……公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此時還須公子給個章法,老夫所想的略有欠缺。”
竇冕一聽黃浮竟然想到自己的前麵,瞪大眼睛問道:“如今平叛方為第一要務,至於如何做,請黃公明言便是,無須客氣。”
黃浮撫著胡須,一臉陰險的笑著道:“老夫今天查閱了一下此地戶籍,本地在籍戶籍不過三千戶,這還是延熹初年的數字,若根據桂陽自延熹元年開始之後的數次暴亂死亡人數,算下來絕對也就兩千開外,我打算來一次清理戶籍中的流戶,搜攏流民再行入冊,您看如何?”
“呃……這樣不太穩妥,我有一策,暫且先用之。”
“願聞其詳!”黃浮拱手道。
“按秦製,十戶一保,將全縣分成若幹等份,直接規我等指揮,抽調青壯,設土路士軍、義軍、土丁子弟、保甲弓手、人夫等職,而後統一歸我等訓練指揮,為防民不聽調,我建議將他們之賞提高一等,不知黃公以為然否?”
黃浮安靜的聽竇冕說完,拍手稱快:“文帝自代來,定變俄頃,恐無才者不能,至用賈誼言,待群臣有節,專務以德化民,海內興於禮樂,幾致刑措,然桂陽之地正當如公子言,當以猛教堅以峻刑,方為治亂之長策。”
竇冕站起來,慷慨激昂的說道:“朝廷養我輩,正為緩急耳!桂陽若起生事,天下必騷然,不能立時撚滅,使賊與我等相峙,那時敵撤虎澗之地,流竄交址,則必成不可收拾之勢,我等則唯有自戮以謝天下爾。故孫子雲: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鷙鳥之疾,至於毀折者,節也。故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勢如擴弩,節如發機。紛紛紜紜,鬥亂而不可亂;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亂生於治,怯生於勇,弱生於強。治亂,數也;勇怯,勢也;強弱,形也。黃公當知之也。”
黃浮站起來,拍著胸脯對竇冕說:“唐誥曰:‘毋不有功於民,勤力乃事。予乃大罰殛女,毋予怨。’曰:‘古禹、皋陶久勞於外,其有功乎民,民乃有安。東為江,北為濟,西為河,南為淮,四瀆已修,萬民乃有居。後稷降播,農殖百穀。三公鹹有功於民,故後有立。昔蚩尤與其大夫作亂百姓,帝乃弗予,有狀。先王言不可不勉。’曰:‘不道,毋之在國,女毋我怨’。請公子寬心,老夫定當竭盡全力為公子治理此地。”
“大善!不過有一事還須黃公去辦,您聯係丁度,讓他速速將糧秣運來,順便派人到交址走一遭,我需要知道交址此地的情況。”
“公子欲聯合剿匪?”
“不!我要糧秣,越多越好。”竇冕聲音很是堅決的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