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寬輕撫胡須,暢快淋漓的大笑道:“哈哈……可是打算退縮嗎?”
“樹德莫如滋,去疾莫如盡。若隻為保全,退之可也,然小侄打算教化蠻夷,怎可如此?有道是魯人患陽虎矣,孟孫知其釁,以為必適晉,故強為之請,以取入焉。”竇冕笑眯眯的看向劉寬。
劉寬露出一副明了的樣子,溫言道::“淮南子雲:夫圓者,天也;方者,地也。天圓而無端,故不可得而觀;地方而無垠,故莫能窺其門。天化育而無形象,地生長而無計量,渾渾沉沉,孰知其藏。凡物有朕,唯道無朕。所以無朕者,以其無常形勢也。輪轉而無窮,象日月之運行,若春秋有代謝,若日月有晝夜,終而複始,明而複晦,莫能得其紀。製刑而無刑,故功可成;物物而不物,故勝而不屈。刑,兵之極也,至於無刑,可謂極之矣。是故大兵無創,與鬼神通,五兵不厲,天下莫之敢當。爾好自為之。”
“叔父放心,小子雖出幼齡,亦知國法之厲,畢竟小子才出牢籠不久,還沒玩夠。”
“知道就好。”劉寬冷哼一聲,輕輕用手指叩著桌案:“夫戰而不勝者,非鼓之日也,素行無刑久矣。故得道之兵,車不發軔,騎不被鞍,鼓不振塵,旗不解卷,甲不離矢,刃不嚐血,朝不易位,賈不去肆,農不離野。招義而責之,大國必朝,小城必下。因民之欲,乘民之力,而為之去殘除賊也。故同利相死,同情相成,同欲相助。順道而動,天下為向;因民而慮,天下為鬥。獵者逐禽,車馳人趨,各盡其力,無刑罰之威,而相為斥闉要遮者,同所利也;同舟而濟於江,卒遇風波,百族之子,捷捽招杼船,若左右手,不以相德,其憂同也。故明王之用兵也,為天下除害,而與萬民共享其利。民之為用,猶子之為父,弟之為兄。威之所加,若崩山決塘,敵孰敢當!故善用兵者,用其自為用也;不能用兵者,用其為己用也。用其自為用,則天下莫不可用也;用其為己用,所得者鮮矣。”
“謹受教!”竇冕深深地彎下腰,向劉寬長拜道。
“嗯!太尉府詔令你拿好,畢竟此物是你立身之根本,現在可想好要去哪裏了?”
竇冕走到劉寬身前,雙手接過竹簡:“迴叔父的話,小子一路與黃先生商量過了,為了安全起見,暫時走襄陽登船直入入雲夢澤,而後過作唐入零陽下船,坐馬車行至漢壽。”
“不可不可!”劉寬擺擺手:“你這似乎可行,但操作起來,絕對行不通,雲澤入洞庭湖至作唐乃為逆水,況且……南郡此地自古蠻夷甚多,你要募兵也會容易許多。我與你說一件事,光武建武二十三年,南郡潳山蠻雷遷等反叛,寇掠百姓。朝遣武威將軍劉尚討破之,徙其種人七千餘口置江夏界中。其後沔中蠻是也。而潳山蠻不過是南郡一小蠻族。”
“難不成南郡有許多不成?”竇冕驚訝萬分,他想到過蠻族分類很多,但沒有想到朝廷在一個蠻族造反之後,還會把大部分蠻人保留下來,為何沒有像對羌族那般斬草除根。
“自然!他們可是相互都有仇怨,不然陛下怎麽放心把他們放在荊州諸郡?”
竇冕瞪大眼睛問:“不知在何處能找到這些人?”
“這些……我就不知道了,老夫聽過和帝之時的一件事,永元十三年,巫蠻許聖等以郡收稅不均,懷怨恨,遂屯聚反叛,寇患累年。荊州諸郡兵討破之,複悉徙置江夏。依照建武、永和、延熹年間的事跡來看,這些人應該是依水而居,不然指望這些一無戰馬,二無兵刃之輩,怎麽可能越郡跨府造反?”
竇冕被劉寬如此一點撥,自然就知道了該怎麽辦,隨手將詔令放在袖中,興高采烈向劉寬拱了拱手:“叔父,時辰不早了,小子還要趕路。”
“去吧,此去經年,你一路保重,勿要辜負了朝廷的期望。”
竇冕往外看了眼:“叔父,你家廚子是不是可以跟小侄一起上路了?怎麽門外沒見人?”
“算了,我還是讓他去雒陽,畢竟跟著你有可能就迴不來了,我這可是跟老師請求許久才討來的,可不能不能折在你手上。”劉寬擺擺手,有些惋惜的說。
“那……小侄告退!”
“去吧!老夫就不送了。”
竇冕向劉寬一本一眼的行了一禮,小跑著退出了客廳。
黃浮與龐毅二人本來以為竇冕此去不過是吃頓飯,最多也就個把時辰搞定了,也就沒放在心上,命令車隊停到官道一側等待竇冕。
當二人聊興漸盡,上官康適時的跑了過來:“黃老,不知公子此去需要多久,可是先找處客棧等著?”
龐毅抬頭忘了眼已經即將西下的太陽,搖搖頭:“不可!這天正涼快,若是要找歇息之所,還須主公同意,你且入城看一看。”
黃浮附和道:“我等此行,自當要日夜兼行,軍情如火,不能有分毫耽擱。”
上官康聽到這話,恨不得扇自己兩耳光,跺了跺腳,扭頭走向了東城門。
雖說天色尚早,但城中街道兩側的華燈已經高高的懸掛了一起,上官康在此地人生地不熟,一邊打聽太守府的位置,一邊仔細觀察著街上行人,生怕錯過了竇冕。
“上官康!你跑這作甚?龐先生和黃先生呢?”
上官康聽到身後有人叫自己,急忙扭頭看了過去了。
“哎呀!公子哎!我還以為您晚上在太守府歇息了,龐先生和黃老正在東門等您起行。”上官康跑過來,興奮的對竇冕說道。
“嗯!看來黃先生到底是知事的人,走吧,咱們連夜南下。”
“可是公子有事?”
“無事!這段時間白天天氣有些炎熱,趁著離天黑還有一段時辰,咱們先趕一段路再說。”
上官康心中很是佩服黃浮的遠見,默默地轉過身,在前麵帶起路來。
“樹德莫如滋,去疾莫如盡。若隻為保全,退之可也,然小侄打算教化蠻夷,怎可如此?有道是魯人患陽虎矣,孟孫知其釁,以為必適晉,故強為之請,以取入焉。”竇冕笑眯眯的看向劉寬。
劉寬露出一副明了的樣子,溫言道::“淮南子雲:夫圓者,天也;方者,地也。天圓而無端,故不可得而觀;地方而無垠,故莫能窺其門。天化育而無形象,地生長而無計量,渾渾沉沉,孰知其藏。凡物有朕,唯道無朕。所以無朕者,以其無常形勢也。輪轉而無窮,象日月之運行,若春秋有代謝,若日月有晝夜,終而複始,明而複晦,莫能得其紀。製刑而無刑,故功可成;物物而不物,故勝而不屈。刑,兵之極也,至於無刑,可謂極之矣。是故大兵無創,與鬼神通,五兵不厲,天下莫之敢當。爾好自為之。”
“叔父放心,小子雖出幼齡,亦知國法之厲,畢竟小子才出牢籠不久,還沒玩夠。”
“知道就好。”劉寬冷哼一聲,輕輕用手指叩著桌案:“夫戰而不勝者,非鼓之日也,素行無刑久矣。故得道之兵,車不發軔,騎不被鞍,鼓不振塵,旗不解卷,甲不離矢,刃不嚐血,朝不易位,賈不去肆,農不離野。招義而責之,大國必朝,小城必下。因民之欲,乘民之力,而為之去殘除賊也。故同利相死,同情相成,同欲相助。順道而動,天下為向;因民而慮,天下為鬥。獵者逐禽,車馳人趨,各盡其力,無刑罰之威,而相為斥闉要遮者,同所利也;同舟而濟於江,卒遇風波,百族之子,捷捽招杼船,若左右手,不以相德,其憂同也。故明王之用兵也,為天下除害,而與萬民共享其利。民之為用,猶子之為父,弟之為兄。威之所加,若崩山決塘,敵孰敢當!故善用兵者,用其自為用也;不能用兵者,用其為己用也。用其自為用,則天下莫不可用也;用其為己用,所得者鮮矣。”
“謹受教!”竇冕深深地彎下腰,向劉寬長拜道。
“嗯!太尉府詔令你拿好,畢竟此物是你立身之根本,現在可想好要去哪裏了?”
竇冕走到劉寬身前,雙手接過竹簡:“迴叔父的話,小子一路與黃先生商量過了,為了安全起見,暫時走襄陽登船直入入雲夢澤,而後過作唐入零陽下船,坐馬車行至漢壽。”
“不可不可!”劉寬擺擺手:“你這似乎可行,但操作起來,絕對行不通,雲澤入洞庭湖至作唐乃為逆水,況且……南郡此地自古蠻夷甚多,你要募兵也會容易許多。我與你說一件事,光武建武二十三年,南郡潳山蠻雷遷等反叛,寇掠百姓。朝遣武威將軍劉尚討破之,徙其種人七千餘口置江夏界中。其後沔中蠻是也。而潳山蠻不過是南郡一小蠻族。”
“難不成南郡有許多不成?”竇冕驚訝萬分,他想到過蠻族分類很多,但沒有想到朝廷在一個蠻族造反之後,還會把大部分蠻人保留下來,為何沒有像對羌族那般斬草除根。
“自然!他們可是相互都有仇怨,不然陛下怎麽放心把他們放在荊州諸郡?”
竇冕瞪大眼睛問:“不知在何處能找到這些人?”
“這些……我就不知道了,老夫聽過和帝之時的一件事,永元十三年,巫蠻許聖等以郡收稅不均,懷怨恨,遂屯聚反叛,寇患累年。荊州諸郡兵討破之,複悉徙置江夏。依照建武、永和、延熹年間的事跡來看,這些人應該是依水而居,不然指望這些一無戰馬,二無兵刃之輩,怎麽可能越郡跨府造反?”
竇冕被劉寬如此一點撥,自然就知道了該怎麽辦,隨手將詔令放在袖中,興高采烈向劉寬拱了拱手:“叔父,時辰不早了,小子還要趕路。”
“去吧,此去經年,你一路保重,勿要辜負了朝廷的期望。”
竇冕往外看了眼:“叔父,你家廚子是不是可以跟小侄一起上路了?怎麽門外沒見人?”
“算了,我還是讓他去雒陽,畢竟跟著你有可能就迴不來了,我這可是跟老師請求許久才討來的,可不能不能折在你手上。”劉寬擺擺手,有些惋惜的說。
“那……小侄告退!”
“去吧!老夫就不送了。”
竇冕向劉寬一本一眼的行了一禮,小跑著退出了客廳。
黃浮與龐毅二人本來以為竇冕此去不過是吃頓飯,最多也就個把時辰搞定了,也就沒放在心上,命令車隊停到官道一側等待竇冕。
當二人聊興漸盡,上官康適時的跑了過來:“黃老,不知公子此去需要多久,可是先找處客棧等著?”
龐毅抬頭忘了眼已經即將西下的太陽,搖搖頭:“不可!這天正涼快,若是要找歇息之所,還須主公同意,你且入城看一看。”
黃浮附和道:“我等此行,自當要日夜兼行,軍情如火,不能有分毫耽擱。”
上官康聽到這話,恨不得扇自己兩耳光,跺了跺腳,扭頭走向了東城門。
雖說天色尚早,但城中街道兩側的華燈已經高高的懸掛了一起,上官康在此地人生地不熟,一邊打聽太守府的位置,一邊仔細觀察著街上行人,生怕錯過了竇冕。
“上官康!你跑這作甚?龐先生和黃先生呢?”
上官康聽到身後有人叫自己,急忙扭頭看了過去了。
“哎呀!公子哎!我還以為您晚上在太守府歇息了,龐先生和黃老正在東門等您起行。”上官康跑過來,興奮的對竇冕說道。
“嗯!看來黃先生到底是知事的人,走吧,咱們連夜南下。”
“可是公子有事?”
“無事!這段時間白天天氣有些炎熱,趁著離天黑還有一段時辰,咱們先趕一段路再說。”
上官康心中很是佩服黃浮的遠見,默默地轉過身,在前麵帶起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