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冕想了會繼續道:“我認為的天命是官員對黔首的規定,是大多數人對少數人的洗腦與綁架。”
“具體點。”楊奉簡潔的說道。
“大漢走到今天這麽強有力的地步,與其說是天命,不如說是群體凝聚力,具備足夠強大的能力來抵擋情感暗示的人寥寥無幾,因此易於在趨同的洪流中迷失。”竇冕解釋道。
“這樣難道不好嗎?”楊棟不解道。
“不好,當這個群體中出現一個不同的聲音,而且信任這個不同的聲音人數越來越多時,會怎麽樣?”竇冕問道。
“怎麽可能?我煌煌大漢,豈會因留言而潰?”楊秉搖著頭道。
“人群中的成員彼此間通過暗示、情感傳染等加快了無意識個性的顯現,人們立即將接受暗示的思想外化為成自身行為趨向,也就是說信任的人越多,而後的人就會和之前的人一樣盲目和信從,這就會形成曆史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而後變會導致戰爭。”竇冕摸著下巴說道。
楊棟嗤之以鼻道:“戰爭?我大漢不怕戰爭。”
“冕兒,你認為會出現嗎?”楊奉反問竇冕道。
竇冕沉靜了良久,開口道:“當今第一陛下無聖天子之像,第二地方豪強似乎漸漸不受控製,第三官員對於今上似乎漸漸失望,以上三點就會使得黔首和士人缺乏對一個群體的歸屬感,會是群體中責任感的消失。”
“哦?確實有點意思了,繼續說!”楊奉摸著胡子興奮道。
“群體中的個人會有著盲目的從眾心理,當出現一個眾人都認為對的謠言,那麽人群裏無知與從眾的每個人都想擁有那種融入集體的安全感,久而久之,這種反映成了一種不用經過大腦思考的條件反射,反而遮蔽了人群中正常的心靈,孤立的個體具有控製自身反應行為的能力,而群體則不具備。”竇冕自信的說道。
“可否舉例說明?”楊秉越發好奇的追問道。
“很多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光武時到現在每年的祥瑞,難道不就起的這個作用嗎?”竇冕舉例道。
楊棟有點不服氣的說道:“冕兒,你又是如何看待天命這件事的?”
竇冕腹誹道:“這楊棟真心是軸啊,吐了這麽多唾沫,還問。”
竇冕圍著座位慢慢轉起來,不多時一字一句道:“天命不過是天聰明自我民聰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我曾聽聞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這裏麵除了天便是人,也就是說天命取決人。”
“天命與人有何關聯?”楊棟疑惑道。
“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非劉姓一家之天下,人心景而從之,是為天命,人心背而棄之,也是天命,是故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竇冕慷慨激昂的說。
楊氏瞧著自己的這個走路還搖搖晃晃的孩子,有點不相信的看著竇冕,問道:“我兒似乎有大誌向?”
竇冕聽到楊氏這麽問,奶聲奶氣道:“天命跟咱們竇家無所謂,反正守著娘就行了。”
楊氏一聽,心裏暖暖的,走過去抱起竇冕,轉身對著楊奉說道:“五叔,我先帶冕兒退下了,他還沒咥午飯。”
楊奉聽完竇冕的說法,心裏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楊氏對他說著話,他隻是隨意的點了點頭,沒有應聲。
楊氏將竇冕坐在院子裏的石桌旁,自己走向廚房去,竇冕自己洗量了下這個後院,院裏房子挺多,都是土牆瓦房結構,地上沒有鋪磚也沒有鋪石頭,地上打掃的幹幹淨淨,整個院子除了這個石桌和幾個石凳,再也沒有別的東西東西裝飾,透著一股簡樸。
楊氏端來一碗粟米粥放在竇冕身前,自顧自的坐下,問道:“四處看啥?”
“沒有,就是在想,外祖父家也不富裕,為什麽還要讓我敗家。”竇冕滿口胡謅的說道。
“你外祖父說此事若成,於民而言可是大事。”楊氏笑著道。
“真的?”竇冕故意道。
楊氏真起身,用手在竇冕腦袋上敲了幾下道:“吃飯!”
竇冕看了看碗中的粥,皺了皺眉,快速的將碗裏刨了個幹淨。
竇冕吃完東西,抬起頭看向楊氏道:“娘親,讓舅媽找的人,舅媽找了沒?”
“呶,在那!”楊氏輕輕指了指靠在牆邊站的幾個人說道。
竇冕順著楊氏的方向看過去,隻見圖牆邊站了三個人,一個頭發花白的老者身旁站了兩個長相比較相像的兩個中年人,三人都穿著粗布短褐,腳上踩著草鞋,站在那被凍得瑟瑟發抖。
“那我去了!”竇冕從石凳上跳下來,直接往牆邊三人走去。
楊氏看著竇冕跳下凳子,無奈的笑了笑,拿起碗走向廚房。
竇冕走到三人身邊,抬起頭看向老者,問道:“這位老爺爺,你們是一家嗎?”
“不敢當老爺爺稱唿,叫老漢我老圩就行,這是我倆孩子,老大銅垢,老二銅坨。”老頭弓著要在那陪笑道。
竇冕聽老頭這麽說,好奇道:“你家這名字怎麽起的,咋這麽怪?”
“我們家從建平年間便以製作銅器為生,所以就以銅姓為生,名是每次出生之後就隨便找個帶土的字湊合著就行。”銅圩說道。
竇冕用手抓了抓頭發,不解地問道:“幹嘛要帶土的字?”
“製作銅器需要倒模,倒模一般就是用的土做的,帶土的名字就是圖吉利。”銅圩迴答道。
“那成,我畫個東西,你看下能做不?”竇冕說完,蹲在地上畫了起來。
銅圩湊上前蹲在地上,看著竇冕在地上畫了一個圓,然後又在旁邊畫了一個月牙一樣的東西,有點不解道:“表公子,這幹啥用的?老漢我沒見過啊!”
“做飯用的,把廚房那幾個銅器融了,做這個就行了!”竇冕指了指廚房說道。
“表公子,不好吧,一融今天我們就沒飯吃了。”年齡稍大點的銅垢說道。
竇冕瞧著銅圩問道:“老圩,這做倒模需要多久?”
(本章完)
“具體點。”楊奉簡潔的說道。
“大漢走到今天這麽強有力的地步,與其說是天命,不如說是群體凝聚力,具備足夠強大的能力來抵擋情感暗示的人寥寥無幾,因此易於在趨同的洪流中迷失。”竇冕解釋道。
“這樣難道不好嗎?”楊棟不解道。
“不好,當這個群體中出現一個不同的聲音,而且信任這個不同的聲音人數越來越多時,會怎麽樣?”竇冕問道。
“怎麽可能?我煌煌大漢,豈會因留言而潰?”楊秉搖著頭道。
“人群中的成員彼此間通過暗示、情感傳染等加快了無意識個性的顯現,人們立即將接受暗示的思想外化為成自身行為趨向,也就是說信任的人越多,而後的人就會和之前的人一樣盲目和信從,這就會形成曆史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而後變會導致戰爭。”竇冕摸著下巴說道。
楊棟嗤之以鼻道:“戰爭?我大漢不怕戰爭。”
“冕兒,你認為會出現嗎?”楊奉反問竇冕道。
竇冕沉靜了良久,開口道:“當今第一陛下無聖天子之像,第二地方豪強似乎漸漸不受控製,第三官員對於今上似乎漸漸失望,以上三點就會使得黔首和士人缺乏對一個群體的歸屬感,會是群體中責任感的消失。”
“哦?確實有點意思了,繼續說!”楊奉摸著胡子興奮道。
“群體中的個人會有著盲目的從眾心理,當出現一個眾人都認為對的謠言,那麽人群裏無知與從眾的每個人都想擁有那種融入集體的安全感,久而久之,這種反映成了一種不用經過大腦思考的條件反射,反而遮蔽了人群中正常的心靈,孤立的個體具有控製自身反應行為的能力,而群體則不具備。”竇冕自信的說道。
“可否舉例說明?”楊秉越發好奇的追問道。
“很多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光武時到現在每年的祥瑞,難道不就起的這個作用嗎?”竇冕舉例道。
楊棟有點不服氣的說道:“冕兒,你又是如何看待天命這件事的?”
竇冕腹誹道:“這楊棟真心是軸啊,吐了這麽多唾沫,還問。”
竇冕圍著座位慢慢轉起來,不多時一字一句道:“天命不過是天聰明自我民聰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我曾聽聞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這裏麵除了天便是人,也就是說天命取決人。”
“天命與人有何關聯?”楊棟疑惑道。
“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非劉姓一家之天下,人心景而從之,是為天命,人心背而棄之,也是天命,是故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竇冕慷慨激昂的說。
楊氏瞧著自己的這個走路還搖搖晃晃的孩子,有點不相信的看著竇冕,問道:“我兒似乎有大誌向?”
竇冕聽到楊氏這麽問,奶聲奶氣道:“天命跟咱們竇家無所謂,反正守著娘就行了。”
楊氏一聽,心裏暖暖的,走過去抱起竇冕,轉身對著楊奉說道:“五叔,我先帶冕兒退下了,他還沒咥午飯。”
楊奉聽完竇冕的說法,心裏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楊氏對他說著話,他隻是隨意的點了點頭,沒有應聲。
楊氏將竇冕坐在院子裏的石桌旁,自己走向廚房去,竇冕自己洗量了下這個後院,院裏房子挺多,都是土牆瓦房結構,地上沒有鋪磚也沒有鋪石頭,地上打掃的幹幹淨淨,整個院子除了這個石桌和幾個石凳,再也沒有別的東西東西裝飾,透著一股簡樸。
楊氏端來一碗粟米粥放在竇冕身前,自顧自的坐下,問道:“四處看啥?”
“沒有,就是在想,外祖父家也不富裕,為什麽還要讓我敗家。”竇冕滿口胡謅的說道。
“你外祖父說此事若成,於民而言可是大事。”楊氏笑著道。
“真的?”竇冕故意道。
楊氏真起身,用手在竇冕腦袋上敲了幾下道:“吃飯!”
竇冕看了看碗中的粥,皺了皺眉,快速的將碗裏刨了個幹淨。
竇冕吃完東西,抬起頭看向楊氏道:“娘親,讓舅媽找的人,舅媽找了沒?”
“呶,在那!”楊氏輕輕指了指靠在牆邊站的幾個人說道。
竇冕順著楊氏的方向看過去,隻見圖牆邊站了三個人,一個頭發花白的老者身旁站了兩個長相比較相像的兩個中年人,三人都穿著粗布短褐,腳上踩著草鞋,站在那被凍得瑟瑟發抖。
“那我去了!”竇冕從石凳上跳下來,直接往牆邊三人走去。
楊氏看著竇冕跳下凳子,無奈的笑了笑,拿起碗走向廚房。
竇冕走到三人身邊,抬起頭看向老者,問道:“這位老爺爺,你們是一家嗎?”
“不敢當老爺爺稱唿,叫老漢我老圩就行,這是我倆孩子,老大銅垢,老二銅坨。”老頭弓著要在那陪笑道。
竇冕聽老頭這麽說,好奇道:“你家這名字怎麽起的,咋這麽怪?”
“我們家從建平年間便以製作銅器為生,所以就以銅姓為生,名是每次出生之後就隨便找個帶土的字湊合著就行。”銅圩說道。
竇冕用手抓了抓頭發,不解地問道:“幹嘛要帶土的字?”
“製作銅器需要倒模,倒模一般就是用的土做的,帶土的名字就是圖吉利。”銅圩迴答道。
“那成,我畫個東西,你看下能做不?”竇冕說完,蹲在地上畫了起來。
銅圩湊上前蹲在地上,看著竇冕在地上畫了一個圓,然後又在旁邊畫了一個月牙一樣的東西,有點不解道:“表公子,這幹啥用的?老漢我沒見過啊!”
“做飯用的,把廚房那幾個銅器融了,做這個就行了!”竇冕指了指廚房說道。
“表公子,不好吧,一融今天我們就沒飯吃了。”年齡稍大點的銅垢說道。
竇冕瞧著銅圩問道:“老圩,這做倒模需要多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