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流行名字
直播開局劇透皇帝死因 作者:孫長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自信、開放、強大的大唐沒了,唐朝末期以及五代十國的很多人和魏晉南北朝相比又有些不太一樣。
他們沒有把生活的希望寄托在宗教,而是想自己奮鬥,他們希望自己能繼承大唐的遺澤。
這一時期的很多人的都有代表繼承的字眼,比如“彥、守、重、承、繼、存”等字。
王彥章、李彥韜、石重貴、杜重威、李存孝、李守貞、劉承佑等等。
很多人的名字都是一個帶有繼承弘揚意味的字,再加一個德行方麵含義很好的字。
光聽名字,就覺得這些人絕對是國之棟梁,再不濟也是一個好人。
可事實不是這樣,他們這些人大多數人都是惡人,有一種缺什麽補什麽的感覺。】
害,那不就是缺德嗎?
喜歡給孩子取名為繼袓、承嗣的人表情有些奇怪。
從缺什麽補什麽的方向來看,這些名字的含義都有些怪怪的了。
【到了宋朝,儒學發展的更為壯大,大家夥兒全都開始注重字輩。
孔子家譜就是這個時期開始修的。
這個時期的名字還是以儒家風格為首。
讀書人講究平民,人家就不那麽講究了。
敦煌那些殘留的書卷中還記載了很多平民人家的名字。
什麽張糞堆、王狗子等等,確實比較粗陋。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女子的名字,因為靖康之亂留了下來。
說起來,史書上很少記載女子的名字,就算這個女子登上了史書,都很少記載。
因此現在很多古代的有名女子沒有留下完整的名字,從這個角度說,宋朝的這些女子反正留下了名字。
不過要是能選擇的話,相信他們也不想留下名字,因為這真的是大宋的血淚。
靖康之恥,宋朝皇帝獻給金國的各種東西以及各種女子都曾被登記造冊。
正是因為這些類似賬本的書冊,才有很多女子留下了名字。
奚拂拂、金秋月、陳嬌子、盧嫋嫋、馮寶玉兒……
這些名字活生生的出現在了大家眼前,而不是被一些帝妃女子之類的代稱所代替。】
和這些女子同名或同姓的宋代女子何其多,聽到此處,這些女子也不由的落下淚來。
嶽飛等抗金名將已經掌了軍權,那些禍國的奸佞都被揪了出來,皇帝雖然沒有被清算,但是他的權力被分割了大半。
大家再也不用擔心自己被送出去,也不用擔心自己被擄走。
心中本應安定,可這淚卻不知為何有些止不住。
或許算躲過了一場災禍的喜極而泣吧。
【金遼等國的取名風格就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北朝很像。
都比較通俗。
明清時期,讀書人家特別注重名字,如何起名也發展出了規則。
一個好名字在文學性和藝術性上都要拿得出手,從明清到民國,很多人將會遵循這麽一個規則。
女詩經、男楚辭、文論語、武周易。
他們會從這些書或者作品裏取出意義較好的詞或者字,來作為孩子的名和字。
這個規則很多現代人還在用,大家也可以跟著學一學。】
很多人都想給自己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因為父母那會兒不識字,真的給自己取名為糞堆、狗蛋之類的。
想取,但是不知道怎麽取,含義好的字實在太多了,不知該怎麽抉擇?也不知道該怎麽搭配?
聽了明清時期的取名方法,很多人眼睛一亮。
這完全可以學呀。
從這些書籍裏取名,名字肯定是古樸典雅,又大氣。
就這麽辦。
還有不少人有些猶豫,大家現在剛剛識字,隻是不當睜眼瞎了,論知識還很是匱乏。
這些古籍他們就算買來也都讀不懂。
不知道唐曉所在的時代都會給孩子取什麽樣的名字,大家也好學一學。
從唐曉的名字來看,還是比較通俗易懂,適合普通人家用。
【到了民國,新文化運動之後,大家開始寫白話文,讀白話詩,儒家那一套不管用了。
這個時候出生的孩子很多都不再起表字了,大家都有一個名字,長輩們也不用再操兩份心了。
讀書人家還是名字講究一些,普通人家也就起一個比較普通的名字。
等到了新中國,大家的起名風格又有了新的變化。
大家注重奮鬥、感恩時代。
10月1號建國,幾十年來在9月底或者十月出生的男孩子很多都叫建國。
建國初期的抗美援朝戰爭,很多人也給孩子取名叫抗美、援朝、恨美等名。
除了這些,還有躍進、反蘇、愛國、愛民、愛黨、衛東、衛紅、衛軍等等。
給孩子取名的這些人大多都是在抗戰時期挺過來的,他們的愛國之情是最為濃烈的。
所以才會讓孩子取這種名字。
等到了八九十年代,經濟騰飛,大眾化的名字特別特別多,重名率特別特別高。
男孩兒的名字裏大都帶“飛、超、海、浩、帥、偉”等字眼。
女孩兒的名字大多都帶“娟、娜、美、倩。”等等。
在幾十年後的現在來看,這些名字或許有點“土”,但這些字也都是美好的字,代表著父母對孩子的殷切祝福。
到了21世紀,很多人給孩子起名叫子浩、子軒、子睿。
除了這些,起名方式相較於前幾十年更為多元化。
有翻詩經、楚辭給娃起名的。
也有那種不太負責任的父母亂給孩子起名的。
比如給孩子起名叫王者榮耀、張牙舞爪等等。
當然這些名字比較像玩。
但還有一種起名更為浪漫,有三個字的,也有四個字的。
這些孩子是父母愛情的結晶,從名字就能體現的出來。
都是父母雙姓在加孩子的名字。
比如父親姓夏母親姓聞,孩子叫夏聞鶯。
父親姓張,母親姓葉,孩子叫張葉詩雨。
等等等等。】
不是複姓的四個字的名字很多人接受無能,不過普通百姓還是很想學習的。
那些美好的字眼很適合他們用。
【各朝各代的起名方式是真的很有意思,希望大家之後也能給孩子取一個好聽,滿意的名字。
最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比較好聽的名字。
首先是民國類。
戴望舒、張恨水、 秋瑾、徐悲鴻、何香凝、顧維鈞、杜月笙、關山月、齊白石、林語堂、範煙橋、梁漱溟、南懷瑾、陶斯詠等等等等。
小說類
木婉清、蘇星河、葉孤城、花滿樓、雲飛揚、風清揚、白雲生、顧惜朝、王語嫣等等。
這些名字都是武俠小說裏的,但都特別好聽,隻能說金庸和梁羽生是真的會起名。】
他們沒有把生活的希望寄托在宗教,而是想自己奮鬥,他們希望自己能繼承大唐的遺澤。
這一時期的很多人的都有代表繼承的字眼,比如“彥、守、重、承、繼、存”等字。
王彥章、李彥韜、石重貴、杜重威、李存孝、李守貞、劉承佑等等。
很多人的名字都是一個帶有繼承弘揚意味的字,再加一個德行方麵含義很好的字。
光聽名字,就覺得這些人絕對是國之棟梁,再不濟也是一個好人。
可事實不是這樣,他們這些人大多數人都是惡人,有一種缺什麽補什麽的感覺。】
害,那不就是缺德嗎?
喜歡給孩子取名為繼袓、承嗣的人表情有些奇怪。
從缺什麽補什麽的方向來看,這些名字的含義都有些怪怪的了。
【到了宋朝,儒學發展的更為壯大,大家夥兒全都開始注重字輩。
孔子家譜就是這個時期開始修的。
這個時期的名字還是以儒家風格為首。
讀書人講究平民,人家就不那麽講究了。
敦煌那些殘留的書卷中還記載了很多平民人家的名字。
什麽張糞堆、王狗子等等,確實比較粗陋。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女子的名字,因為靖康之亂留了下來。
說起來,史書上很少記載女子的名字,就算這個女子登上了史書,都很少記載。
因此現在很多古代的有名女子沒有留下完整的名字,從這個角度說,宋朝的這些女子反正留下了名字。
不過要是能選擇的話,相信他們也不想留下名字,因為這真的是大宋的血淚。
靖康之恥,宋朝皇帝獻給金國的各種東西以及各種女子都曾被登記造冊。
正是因為這些類似賬本的書冊,才有很多女子留下了名字。
奚拂拂、金秋月、陳嬌子、盧嫋嫋、馮寶玉兒……
這些名字活生生的出現在了大家眼前,而不是被一些帝妃女子之類的代稱所代替。】
和這些女子同名或同姓的宋代女子何其多,聽到此處,這些女子也不由的落下淚來。
嶽飛等抗金名將已經掌了軍權,那些禍國的奸佞都被揪了出來,皇帝雖然沒有被清算,但是他的權力被分割了大半。
大家再也不用擔心自己被送出去,也不用擔心自己被擄走。
心中本應安定,可這淚卻不知為何有些止不住。
或許算躲過了一場災禍的喜極而泣吧。
【金遼等國的取名風格就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北朝很像。
都比較通俗。
明清時期,讀書人家特別注重名字,如何起名也發展出了規則。
一個好名字在文學性和藝術性上都要拿得出手,從明清到民國,很多人將會遵循這麽一個規則。
女詩經、男楚辭、文論語、武周易。
他們會從這些書或者作品裏取出意義較好的詞或者字,來作為孩子的名和字。
這個規則很多現代人還在用,大家也可以跟著學一學。】
很多人都想給自己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因為父母那會兒不識字,真的給自己取名為糞堆、狗蛋之類的。
想取,但是不知道怎麽取,含義好的字實在太多了,不知該怎麽抉擇?也不知道該怎麽搭配?
聽了明清時期的取名方法,很多人眼睛一亮。
這完全可以學呀。
從這些書籍裏取名,名字肯定是古樸典雅,又大氣。
就這麽辦。
還有不少人有些猶豫,大家現在剛剛識字,隻是不當睜眼瞎了,論知識還很是匱乏。
這些古籍他們就算買來也都讀不懂。
不知道唐曉所在的時代都會給孩子取什麽樣的名字,大家也好學一學。
從唐曉的名字來看,還是比較通俗易懂,適合普通人家用。
【到了民國,新文化運動之後,大家開始寫白話文,讀白話詩,儒家那一套不管用了。
這個時候出生的孩子很多都不再起表字了,大家都有一個名字,長輩們也不用再操兩份心了。
讀書人家還是名字講究一些,普通人家也就起一個比較普通的名字。
等到了新中國,大家的起名風格又有了新的變化。
大家注重奮鬥、感恩時代。
10月1號建國,幾十年來在9月底或者十月出生的男孩子很多都叫建國。
建國初期的抗美援朝戰爭,很多人也給孩子取名叫抗美、援朝、恨美等名。
除了這些,還有躍進、反蘇、愛國、愛民、愛黨、衛東、衛紅、衛軍等等。
給孩子取名的這些人大多都是在抗戰時期挺過來的,他們的愛國之情是最為濃烈的。
所以才會讓孩子取這種名字。
等到了八九十年代,經濟騰飛,大眾化的名字特別特別多,重名率特別特別高。
男孩兒的名字裏大都帶“飛、超、海、浩、帥、偉”等字眼。
女孩兒的名字大多都帶“娟、娜、美、倩。”等等。
在幾十年後的現在來看,這些名字或許有點“土”,但這些字也都是美好的字,代表著父母對孩子的殷切祝福。
到了21世紀,很多人給孩子起名叫子浩、子軒、子睿。
除了這些,起名方式相較於前幾十年更為多元化。
有翻詩經、楚辭給娃起名的。
也有那種不太負責任的父母亂給孩子起名的。
比如給孩子起名叫王者榮耀、張牙舞爪等等。
當然這些名字比較像玩。
但還有一種起名更為浪漫,有三個字的,也有四個字的。
這些孩子是父母愛情的結晶,從名字就能體現的出來。
都是父母雙姓在加孩子的名字。
比如父親姓夏母親姓聞,孩子叫夏聞鶯。
父親姓張,母親姓葉,孩子叫張葉詩雨。
等等等等。】
不是複姓的四個字的名字很多人接受無能,不過普通百姓還是很想學習的。
那些美好的字眼很適合他們用。
【各朝各代的起名方式是真的很有意思,希望大家之後也能給孩子取一個好聽,滿意的名字。
最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比較好聽的名字。
首先是民國類。
戴望舒、張恨水、 秋瑾、徐悲鴻、何香凝、顧維鈞、杜月笙、關山月、齊白石、林語堂、範煙橋、梁漱溟、南懷瑾、陶斯詠等等等等。
小說類
木婉清、蘇星河、葉孤城、花滿樓、雲飛揚、風清揚、白雲生、顧惜朝、王語嫣等等。
這些名字都是武俠小說裏的,但都特別好聽,隻能說金庸和梁羽生是真的會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