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王覺出他夫人言語上有些不適,便道:“陳大人,小子迴來之後,說他與陳大人在一起遊秦淮河時,得了一首詩,得意洋洋的,我倒不信他,不知陳大人可知道這件事呢?”


    陳正南道:“自然知道,世子的才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那詩,是我和他遊玩秦淮時,他觸景生情有感而發。現在我還能記得。”


    陳正南說著,便把李珂昨日晚上做的那詩吟了一遍,之後說道:“世子的才情,同齡人中實屬少見,將來前途不可限量。”


    聽了這話,寧王妃笑道:“哪裏有什麽前途,不過是繼承了他爹的王位罷了。”


    話說到這裏,陳正南忽然想起那算命先生曾經給李珂算命時的驚奇神色,不禁想到,那盲人算的果然準,隻是李珂最終也不過是下一個寧王,可是那瞎子怎麽會嚇成那個樣子呢?


    接下來,陳正南推脫不勝酒力,便不再飲酒,寧王便讓人上飯,吃罷了飯,又換了一桌,眾人坐下來說了幾句話,陳正南便推脫下午還有事安排,便站起來起身告辭。


    王妃送到廊簷下,也就停住了。寧王和李珂、鄭師爺將陳正南送到院子裏,陳正南請寧王停住了腳步,寧王便托了鄭師爺和管家,送陳正南出去。


    走到王府門樓處,鄭師爺忽然掏出一張禮單遞給陳正南,說道:“陳大人,這是寧王的一片心意,請大人收下。”


    陳正南一開始不明就裏,並不知道遞過來是的是什麽,接過來一看,隻見上麵寫道:玉如意一對,杭白綢6匹,紅綢6匹,蜀錦6匹.......


    陳正南隻看了幾行,便不願意再看下去,慌忙將那張紙遞到鄭師爺手中,說道:”鄭先生,麻煩您代我向寧王轉達謝意,這禮卑職萬不敢收,寧王的心意卑職領了。”


    鄭師爺陳正南婉拒這厚禮,不禁吃驚,忙說:“陳大人,這是寧王的一片心意,你不收下來,這讓寧王麵子上轉不下去啊,從禮節上說也不合適。”


    陳正南心裏道,寧王夫人已經對我有了疑心,我怎可還要他半分好處?更何況我一個人出門在外,匹馬單槍的,我要這些東西幹什麽?


    當即,陳正南便堅持道:“鄭師爺,這個,就請先生從中為我周周旋,妥善解釋了吧,卑職一介武夫,胸無點墨,與人情世故這一塊還很陌生,請先生為我成全照顧,多多感謝。”


    陳正南說完,便向鄭師爺深鞠一躬,隨即轉身出門而去。


    管家忙追過來,要為陳正南安排車馬,陳正南先道了謝,也婉拒了,走不多遠便叫了馬車,直接迴了玄武湖旁邊的下處。


    迴到客棧之後,櫃台上的夥計迎麵過來說道:“客官,今天上午有幾位先生來訪,等你許久沒有等到,這裏給你留了留了名帖。”說完便將一張名帖遞給陳正南。


    陳正南接過來打開看了,隻見上麵寫著:


    張自剛 拜


    落款是:金陵都督府


    看了這名帖,陳正南一頭霧水,丈二頭和尚摸不著頭腦,心道,我在金陵並不認識誰,寧王家裏的幾個人也才見過麵,哪裏又認識了誰了?這姓張的找我何事?我和金陵都督府更無瓜葛啊,當下便不再管他。


    上樓之後,夥計送來洗臉水和熱茶,陳正南賞了那夥計二十文錢,囑他晚上把飯送上樓來,夥計自是滿口答應了,才下去。


    陳正南洗了臉,喝了半杯茶,覺得有些酒意,便關好了門,躺下就睡了。


    天色昏黑的時候,陳正南才悠悠然從大夢中醒來。他睜開眼,打量的客棧的天花板,發了一會兒呆,這才爬起身來,穿了衣服,


    喝了半碗涼茶,小心地從包裹裏拿出林青竹為他藏了秘圖的那本書,小心的把圖從封麵套裏取出來,仔細地琢磨。


    陳正南之所以住在這個地方,是因為藏金圖所標注的地址,便是和紫金山和玄武湖相距不遠的一座廟。


    陳正南把那張圖反複地看了又看,又從包裹裏拿出紙筆畫了兩遍,懵懂記了一個大概。


    不多時,夥計送來晚飯來,陳正南隨便吃了,便收拾了一個小包裹,胯在腰間,出門向路人打聽了一個街市,買了火鐮、火把,兩個燒餅做幹糧,逛了一個多時辰才迴來睡下。


    第二日一早,天剛放亮,陳正南就起來收拾好了,起身出門,找了一處早點攤隨便吃口飯,迴來便背了一那個大包袱,出門直奔紫金山。


    紫金山,古稱金陵邑,因山頂常有紫雲繚繞,氣象萬千,故得名紫金山。


    作為金陵的象征,紫金山一直被譽為金陵一帶的群山之首,對於金陵城而言,紫金山如同一座天然的壁壘,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紫金山是曆史長河中矗立的山峰,見證了無數帝王的雄心壯誌和王朝的興衰更迭,最終也成了曆代帝王的歸宿,包括三國時期的孫權和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還有眾多的曆史名人。


    按照藏金圖的標記,陳正南尋路走進山裏。


    清晨的山間,靜謐無聲,那深深的寧靜,仿佛可以讓人忘卻時間的流逝。


    萬籟俱寂中,山色空蒙。


    行走在山路上,陳正南幾乎要沉醉在這無盡的寧靜與幽暗之中。山泉在石縫間流淌,滋潤著這片靜謐的山穀。這裏遠離塵囂,蟲鳴鳥叫,風吹樹葉,深山之中唯有寧靜和神秘。


    一個多時辰之後,陳正南終於找到了藏經圖上所標記的那座廟,那廟讓陳正南頗為詫異,因為廟的山門已經倒塌,殿堂也毀棄過半。


    然而,在破壞的山門附近卻有幾片菜園,七八隻雞在草地上找食吃,樹下甚至拴著兩隻羊。


    這廟裏居然還有人居住,陳正南有些奇怪。他從塌落了的山門進去,果然看見兩棵小樹間拴著繩子,上麵曬了衣服。


    陳正南正打量間,一位穿僧衣的老人從殘存的大殿北邊一間屋裏走出來,那裏顯然是他的廚房。這老人瘦骨嶙峋,滿頭的短發,


    脖子上掛著黑長的念珠。他見了陳正南,掃了他一眼,雙眼如炷,目光犀利,寒氣逼人。


    陳正南走近後,還沒說話,各尚單手合掌道:“施主,到這裏是遊玩嗎?”


    陳正南連忙還了禮:“打擾了,師傅,信男為遊覽紫金山而來,隨處閑逛。”


    老和尚目光銳利地掃了一眼陳正南身上的包裹,微微一笑道:“想來的自然來,想去的自然去,該來的就來了,想去了卻去不了。”


    說完,他又瞥了陳正南一眼,嘿嘿笑了兩聲,便走了。陳正南沒有聽懂他這兩句話,但卻從他的笑聲中聽出不懷好意,


    當下,他便向老和尚行了一個禮,往裏麵大殿走去,裝作巡遊寺廟的樣子,四下裏打量。


    廟裏的神像隻剩下一尊觀世音,還算完整,其他的郭漢、眾神都已殘缺不全,破敗不堪。陳正南在大殿裏閑逛的時候,迴頭看了一眼那老和尚,他人卻已經不見了。


    陳正南便走出了大殿,向後院走去。後院裏也有兩塊菜地,中間一條小路。陳正南正行走間,忽然從一大排長滿菜蔬藤蔓的竹竿架子後麵,


    走出一個身穿藍衣的尼姑來,不遠處的小屋,也是一個小廚房。


    這妮姑五十來歲,皮膚潔白,胖乎乎的,她看見陳正南走來,卻似乎沒看見一般,又向前走了幾步,便蹲下去擺弄那些蔬菜,嘴中卻念念有詞道:


    “世上諸般都是緣,緣來緣去隻為錢,錢來錢去隻為命,拿命搏錢也是緣,錢與緣,緣與錢,最終都可憐。”


    陳正南聽了,感覺有些奇怪,這地方怎麽會有一個和尚和一個尼姑同在呢?他們倆什麽關係?看來,他們倆並不在一起吃飯。


    他亂想著,就沒有主動上前打招唿,向後院走去,尋找藏經圖上所標記的渡劫塔


    從破敗的後殿後門出來,陳正南便看見了那塔,居然還算完好,隻是入塔門已經壞了,自然是無人修繕。


    進了塔內,陳正南按照藏經圖上所標記的方位,走到登塔的螺旋形樓梯下麵,果然找到了一塊大方磚。


    陳正南忙從腰間摸出短刀,敲了敲那塊方磚,果然聽見“砰砰”之聲,顯然下麵是空的。


    陳正南怎麽也沒想到,此行居然如此順利,他幾乎有點不敢相信!這也太容易了吧?就這麽輕而易舉嗎?


    這時,陳正南注意到,在旁邊靠牆的地方,整齊地堆了一排壘牆用的青磚,陳正南把包袱取下來,放在青磚上麵。


    為了穩妥起見,陳正南沒有急於動手去撬起那塊方磚,而是拐迴頭出來上了台階,往上一直走到第三層,從窗口往下望去。


    隻見,陽光灑在下麵的破牆爛瓦之上,照射在菜園裏,小草和蔬菜在陽光下熠熠發光。胖胖的白臉的老尼姑仍在竹架子下麵擺弄菜蔬。


    往遠處望,那個老和尚卻坐在山門後邊的廚房門前凳子上,拿了一筐青菜在那裏收拾,一切看上去寧靜、安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首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安之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安之雨並收藏帝國首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