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左錢心中更是害怕、驚疑,想到陳正南第一次出劍削斷了自己刀鞘上的皮繩,第二次出劍刺中自己後背左肩,這兩劍從頭到尾,
自己居然沒有看見對方何時拔劍出鞘,更沒瞅見他揮劍劈刺!這人太厲害了,自己絕不是對手。想到這裏,他便知道自己今天沒有了活路。
左錢自然是不想當和尚,可是他更不願意死,他知道自己眼下遇到的這對手,是平生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高手。
在他麵前,別說什麽自己的刀法,就是自己的小兄弟三五個人來了,一起上也占不到便宜。那人能削斷自己刀鞘上的皮繩,隨意在自己左肩上不輕不重地刺上一劍,
這兩次他原本都可以取自己性命,卻放過了自己。他心裏清楚得很,自己今日斷無逃生之路。
可是,他的老父親就在後麵看著,廟裏的七八個和尚、沙彌也都圍在兩邊的簷廊下看著自己,自己平日裏趾高氣揚,全不把眾人放在眼裏,
如今在他們麵前向陳正南跪下求饒,這麵子一時間卻放不下來,隻得大叫道:“你到底要怎樣?你究竟是誰?你打哪裏來?平白來惹我做什麽?”
陳正南冷冷地道:“你惹了這地方上的百姓,也就惹了我,我再問你一次,想死還是想活?”
左錢知道,自己第一逃脫不了,第二不是對手的對手,可是他又一心不願做和尚,眼見對方隻給自己兩條路,隻得扔下了手中的腰刀,跪下說道:
“好漢,饒了我吧,今後定當金盆洗手,痛改前非,再不騷擾百姓,不做惡事。”
陳正南道:“你眼下生死攸關,性命不保,才如此委曲求全,我但凡放過了你,你便如泥沙入海一般,哪裏去尋找?所以,我今天還是得給你一個痛快,一了百了,以絕後患。”
陳正南說著,依舊雙臂抱在胸前,向左錢走近了兩步:“你可考慮好了,真的不願意當和尚?”
左錢叫道:“好漢,我願意當和尚,可是、可是我知道我自己,我就是做和尚,也做不了長久,我自己是個什麽人我知道,好漢,我隻答應你,我以後再不做惡事還不成嗎?”
左錢說著,右手從左肩傷口上抽迴來,伏在地上向陳正南磕了一個頭,道:“隻求好漢饒過我這一迴,我定當懸崖勒馬,迴頭是岸。作為一個正經人。”
陳正南見左錢說出了心裏話,便想,苦苦逼他做和尚,想來不易,這人性格直爽,也是一個好漢。便道:
“你既不想死,也不想做和尚,那我就再給你指一條道,你可願意聽?”
聽陳正南這麽一說,左錢連忙磕頭道:“請好漢明說,不知道這第三條道如何走法。”
陳正南道:“你既然不願意在寺廟裏守青燈,讀經書,讓你去兵營裏吃糧當兵,保家衛國,靠一刀一槍給自己謀一個前程。你可願意?”
左錢一聽,不由得大喜,當即抬起頭道:“這個,小人願意,隻是不知道哪裏會有兵營收留小人。”
陳正南淡淡地道:“隻要你想好了,願意去,自然由我來給你安排,其他的都不必你操心。”
左錢忙道:“小人願意去軍營,隻求好漢為小人安排妥當,小人自是沒有不去的道理。小人之前也想過,
這打家劫舍不是能幹一輩子的行當,遲早得給自己找一個退路。眼下遇到好漢,正好是一個機緣,小人一切都聽好漢安排。”
聽到他這話,陳正南這才把雙臂從胸前放下,走過去扶起左錢道:“起來吧。”
他說完,指著兩個小沙彌說:“快去給他清理一下傷口,好好包紮了。”
左錢站起身來千恩萬謝,由兩個小沙彌帶迴到一間禪房裏去了。
這時,老和尚從大殿的台階上站起來,雙手合十走下來,走到陳正南的麵前,雙手合掌道:“阿彌陀佛,施主大恩大德,施主今日行為功德無量,阿彌陀佛,請受老生一拜。”
他說著,便向陳正南雙掌合十,行大禮。
陳正南連忙扶了他起來,說道:“師傅不必客氣,昨日蒙師傅講禪,多有裨益,信男心中也有感有惑,是我應當感謝師傅。”
老和尚道:“施主請到後麵禪堂說話。”
陳正難便道:“不瞞師傅,我還有事情,今日天氣正好,我已收拾了行李馬匹,隻待給左錢安排了事,就要上路。”
老和尚微微一笑,道:“那也不急,不礙你的事,隻半個時辰就好。”
他說著,便上前扶著陳正南的肩膀往大殿裏去,說道:“施主今日這番功德,解了老生的大難,老生雖為出家之人,
心中亦是甚喜。昨日老僧說過,但凡施主出手相助,必有迴饋。老生從前行兇作惡之時,身上也有三五般手藝,都是坑害傷人,要命之法,
不值一提,唯有這節骨一句,可治人卻不傷人。今日既遇到小施主,也是有緣,就傳給了你吧。”
到了禪房裏,老和尚親自給陳正南倒了茶,兩人喝畢之後,陳正南道:“師傅,不知你剛才說的解骨之法是何意?”
老和尚道:“這解骨之法,可用來對付行惡之人,卻不傷他性命。施主要知道,人有手腕、手肘、肩胛這三處骨骼連接之處,
可這三處皆可解脫,即民間所說的脫腕、脫臼,我今日教你這法,便是用外力給他人脫了這三處,還有就是這三處如何接上。比如有人右手持刀,
你將他右手腕上截骨處打開,他的右手便無法持握,無法用力,拿不住東西。如此之法,用在人的手肘之上,肩肘之上,都是一樣,
這人的一隻胳膊便下垂無力,也就廢了,無法拿刀動槍,自然無法行兇作惡。”
陳正南聽慧淨老和尚這麽一說,當即心頭大喜,說道:“這果然是一門好本事,能治人卻不傷人,豈不是皆大歡喜?”
他連忙向老和尚躬身道:“既如此,感謝師傅賜教,請受信男一拜。”
陳正南想到,這老和尚已經幾次給自己行了禮,如何不還他一禮,便屈膝下跪給老和尚磕了三個頭,老和尚連忙扶起他來,卻不說客氣話,
隻將他引到一張桌案前,拿出一張圖來,那圖上畫的卻是人手臂上的骨骼。老和尚便指著那手腕、手肘、肩胛三處,為他講解骨骼接連處之奧妙,機關之所在,
之後他便拿起陳正南的兩手去摸他自己的手腕、手肘、肩肘,和那圖上對照,以明所以然,然後便教他拿捏掐的摁之法,
如何解骨,又如何接骨,一直練了一個多時辰,陳正南才學會了,掌握熟練。
這時,一名小沙彌扶了左錢從外麵進來,左錢見陳正南與他父親待在一起,神情親密,當即便明白了什麽,就上前雙膝跪地,
忍痛給陳德蘭磕了一個頭,說道:謝好漢不殺之恩。“
陳正南連忙上前扶起他,說道:”不必如此,要你去惡從善,迴頭是岸,依我說的去做,將來自然有一份成功。”
陳正南說著,向老和尚尚要了筆紙,當麵寫了一封給周大山的書信,寫完之後,他拿起來遞給左錢,說道:“眼下,
你就在這裏養傷、修心,也念幾天佛,聽聽禪意道。我昨天晚上隻聽了一晚,便有所收獲。你且聽一個月,一個月之後,
你拿了這書信,按在上麵的地址去投軍營,自有人將你安排妥當。你身上又有武藝,到了那裏,自然有用武之處。前程光明,自不必說。”
左錢看了那書信,連忙躬身道:“多謝了,敢問好漢姓名?”
陳正南道:“我姓陳,名琪山,字正南,在兵營裏做事。我如今要往金陵去辦些事情。一個月以後你到軍營裏來,我們在敘話。”
說到這裏,陳正南便告別了老和尚慧淨和左錢,從禪堂裏出來,直到外麵,小沙彌連忙跑上前將他的馬牽過來,陳正南接了韁繩,老和尚與左錢將他送到山門之外。
陳正南又向老和尚行禮,這才翻身上馬,循來路往大路上去。
老和尚和左錢立在廟前,直到陳正南走得遠了,轉過山腳看不見,才走迴到廟裏去。
到了晚上,陳正南在一個小鎮上打尖住店。在小飯館裏吃過飯後,又找到了一家幹淨的客棧,要了一間房。
從馬上拿了包裹下來的時候,陳正南才覺得包裹有些不對,明顯比之前沉重了些,待小二給他安置了房間住下以後陳正南關了門,
打開那包裹,隻見裏麵憑空又多了一個小包裹在裏麵,而這小包裹他之前竟然見過,就是之前在天醒寺,左錢從大殿裏出來時手裏拿的那小包裹。
陳正南將包裹打開,裏麵是一個精致的小盒子,裏麵是六根金條,另有三張一千兩的銀票。旁邊又有一件錦緞上衣,一隻銀袋子,裏麵是四十兩銀子
陳正南自然知道這銀子是誰的,低頭又想,左錢去廟裏取這些錢,這錢是他爹的呢,還是他自己搶的,藏在這裏又來取走?想來想去,不得而知。
自己居然沒有看見對方何時拔劍出鞘,更沒瞅見他揮劍劈刺!這人太厲害了,自己絕不是對手。想到這裏,他便知道自己今天沒有了活路。
左錢自然是不想當和尚,可是他更不願意死,他知道自己眼下遇到的這對手,是平生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高手。
在他麵前,別說什麽自己的刀法,就是自己的小兄弟三五個人來了,一起上也占不到便宜。那人能削斷自己刀鞘上的皮繩,隨意在自己左肩上不輕不重地刺上一劍,
這兩次他原本都可以取自己性命,卻放過了自己。他心裏清楚得很,自己今日斷無逃生之路。
可是,他的老父親就在後麵看著,廟裏的七八個和尚、沙彌也都圍在兩邊的簷廊下看著自己,自己平日裏趾高氣揚,全不把眾人放在眼裏,
如今在他們麵前向陳正南跪下求饒,這麵子一時間卻放不下來,隻得大叫道:“你到底要怎樣?你究竟是誰?你打哪裏來?平白來惹我做什麽?”
陳正南冷冷地道:“你惹了這地方上的百姓,也就惹了我,我再問你一次,想死還是想活?”
左錢知道,自己第一逃脫不了,第二不是對手的對手,可是他又一心不願做和尚,眼見對方隻給自己兩條路,隻得扔下了手中的腰刀,跪下說道:
“好漢,饒了我吧,今後定當金盆洗手,痛改前非,再不騷擾百姓,不做惡事。”
陳正南道:“你眼下生死攸關,性命不保,才如此委曲求全,我但凡放過了你,你便如泥沙入海一般,哪裏去尋找?所以,我今天還是得給你一個痛快,一了百了,以絕後患。”
陳正南說著,依舊雙臂抱在胸前,向左錢走近了兩步:“你可考慮好了,真的不願意當和尚?”
左錢叫道:“好漢,我願意當和尚,可是、可是我知道我自己,我就是做和尚,也做不了長久,我自己是個什麽人我知道,好漢,我隻答應你,我以後再不做惡事還不成嗎?”
左錢說著,右手從左肩傷口上抽迴來,伏在地上向陳正南磕了一個頭,道:“隻求好漢饒過我這一迴,我定當懸崖勒馬,迴頭是岸。作為一個正經人。”
陳正南見左錢說出了心裏話,便想,苦苦逼他做和尚,想來不易,這人性格直爽,也是一個好漢。便道:
“你既不想死,也不想做和尚,那我就再給你指一條道,你可願意聽?”
聽陳正南這麽一說,左錢連忙磕頭道:“請好漢明說,不知道這第三條道如何走法。”
陳正南道:“你既然不願意在寺廟裏守青燈,讀經書,讓你去兵營裏吃糧當兵,保家衛國,靠一刀一槍給自己謀一個前程。你可願意?”
左錢一聽,不由得大喜,當即抬起頭道:“這個,小人願意,隻是不知道哪裏會有兵營收留小人。”
陳正南淡淡地道:“隻要你想好了,願意去,自然由我來給你安排,其他的都不必你操心。”
左錢忙道:“小人願意去軍營,隻求好漢為小人安排妥當,小人自是沒有不去的道理。小人之前也想過,
這打家劫舍不是能幹一輩子的行當,遲早得給自己找一個退路。眼下遇到好漢,正好是一個機緣,小人一切都聽好漢安排。”
聽到他這話,陳正南這才把雙臂從胸前放下,走過去扶起左錢道:“起來吧。”
他說完,指著兩個小沙彌說:“快去給他清理一下傷口,好好包紮了。”
左錢站起身來千恩萬謝,由兩個小沙彌帶迴到一間禪房裏去了。
這時,老和尚從大殿的台階上站起來,雙手合十走下來,走到陳正南的麵前,雙手合掌道:“阿彌陀佛,施主大恩大德,施主今日行為功德無量,阿彌陀佛,請受老生一拜。”
他說著,便向陳正南雙掌合十,行大禮。
陳正南連忙扶了他起來,說道:“師傅不必客氣,昨日蒙師傅講禪,多有裨益,信男心中也有感有惑,是我應當感謝師傅。”
老和尚道:“施主請到後麵禪堂說話。”
陳正難便道:“不瞞師傅,我還有事情,今日天氣正好,我已收拾了行李馬匹,隻待給左錢安排了事,就要上路。”
老和尚微微一笑,道:“那也不急,不礙你的事,隻半個時辰就好。”
他說著,便上前扶著陳正南的肩膀往大殿裏去,說道:“施主今日這番功德,解了老生的大難,老生雖為出家之人,
心中亦是甚喜。昨日老僧說過,但凡施主出手相助,必有迴饋。老生從前行兇作惡之時,身上也有三五般手藝,都是坑害傷人,要命之法,
不值一提,唯有這節骨一句,可治人卻不傷人。今日既遇到小施主,也是有緣,就傳給了你吧。”
到了禪房裏,老和尚親自給陳正南倒了茶,兩人喝畢之後,陳正南道:“師傅,不知你剛才說的解骨之法是何意?”
老和尚道:“這解骨之法,可用來對付行惡之人,卻不傷他性命。施主要知道,人有手腕、手肘、肩胛這三處骨骼連接之處,
可這三處皆可解脫,即民間所說的脫腕、脫臼,我今日教你這法,便是用外力給他人脫了這三處,還有就是這三處如何接上。比如有人右手持刀,
你將他右手腕上截骨處打開,他的右手便無法持握,無法用力,拿不住東西。如此之法,用在人的手肘之上,肩肘之上,都是一樣,
這人的一隻胳膊便下垂無力,也就廢了,無法拿刀動槍,自然無法行兇作惡。”
陳正南聽慧淨老和尚這麽一說,當即心頭大喜,說道:“這果然是一門好本事,能治人卻不傷人,豈不是皆大歡喜?”
他連忙向老和尚躬身道:“既如此,感謝師傅賜教,請受信男一拜。”
陳正南想到,這老和尚已經幾次給自己行了禮,如何不還他一禮,便屈膝下跪給老和尚磕了三個頭,老和尚連忙扶起他來,卻不說客氣話,
隻將他引到一張桌案前,拿出一張圖來,那圖上畫的卻是人手臂上的骨骼。老和尚便指著那手腕、手肘、肩胛三處,為他講解骨骼接連處之奧妙,機關之所在,
之後他便拿起陳正南的兩手去摸他自己的手腕、手肘、肩肘,和那圖上對照,以明所以然,然後便教他拿捏掐的摁之法,
如何解骨,又如何接骨,一直練了一個多時辰,陳正南才學會了,掌握熟練。
這時,一名小沙彌扶了左錢從外麵進來,左錢見陳正南與他父親待在一起,神情親密,當即便明白了什麽,就上前雙膝跪地,
忍痛給陳德蘭磕了一個頭,說道:謝好漢不殺之恩。“
陳正南連忙上前扶起他,說道:”不必如此,要你去惡從善,迴頭是岸,依我說的去做,將來自然有一份成功。”
陳正南說著,向老和尚尚要了筆紙,當麵寫了一封給周大山的書信,寫完之後,他拿起來遞給左錢,說道:“眼下,
你就在這裏養傷、修心,也念幾天佛,聽聽禪意道。我昨天晚上隻聽了一晚,便有所收獲。你且聽一個月,一個月之後,
你拿了這書信,按在上麵的地址去投軍營,自有人將你安排妥當。你身上又有武藝,到了那裏,自然有用武之處。前程光明,自不必說。”
左錢看了那書信,連忙躬身道:“多謝了,敢問好漢姓名?”
陳正南道:“我姓陳,名琪山,字正南,在兵營裏做事。我如今要往金陵去辦些事情。一個月以後你到軍營裏來,我們在敘話。”
說到這裏,陳正南便告別了老和尚慧淨和左錢,從禪堂裏出來,直到外麵,小沙彌連忙跑上前將他的馬牽過來,陳正南接了韁繩,老和尚與左錢將他送到山門之外。
陳正南又向老和尚行禮,這才翻身上馬,循來路往大路上去。
老和尚和左錢立在廟前,直到陳正南走得遠了,轉過山腳看不見,才走迴到廟裏去。
到了晚上,陳正南在一個小鎮上打尖住店。在小飯館裏吃過飯後,又找到了一家幹淨的客棧,要了一間房。
從馬上拿了包裹下來的時候,陳正南才覺得包裹有些不對,明顯比之前沉重了些,待小二給他安置了房間住下以後陳正南關了門,
打開那包裹,隻見裏麵憑空又多了一個小包裹在裏麵,而這小包裹他之前竟然見過,就是之前在天醒寺,左錢從大殿裏出來時手裏拿的那小包裹。
陳正南將包裹打開,裏麵是一個精致的小盒子,裏麵是六根金條,另有三張一千兩的銀票。旁邊又有一件錦緞上衣,一隻銀袋子,裏麵是四十兩銀子
陳正南自然知道這銀子是誰的,低頭又想,左錢去廟裏取這些錢,這錢是他爹的呢,還是他自己搶的,藏在這裏又來取走?想來想去,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