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南大驚之下,連忙跳起來,揮刀向那青衣男子奔過去,青衣男子第二隻飛刀向他飛了過來,卻被慕容明琳一彈淩空擊落,掉在壩子上。
青衣人又要出刀,慕容明琳毫不遲疑,緊接著第二彈又射了過來,正中青衣人眉心之上,他當即摔倒在地。
見他倒下了,陳正南緩步走上前,那青衣人一動不動。
陳正南走上前試了試那人鼻息,全無動靜,便又摸了摸他左手的脈搏,已然是死了。
昏暗之中,陳正南一個人處理了屍體,將他們先後拖到小河灣的東側,讓他們順著漩渦的水流出小河灣,衝往下遊去了。
他忙這些事的時候,慕容明琳一直在大壩上左右走動,手裏握著彈弓東西尋望著,神情中既不好奇,也不害怕,更不驚惶,也沒有跑過來過問陳正南和那兩人打鬥的原因,想知道那兩人是誰。
這一點讓陳正南很是驚奇,也更欣賞他。
處理了那兩具屍體,陳正南牽了兩匹馬走到壩子上,對慕容明玲說:“小弟,你先迴莊台上,剛才的事情不要和任何人說,別驚擾了你嫂子。”
慕容明琳輕了下點頭,什麽也沒有說,手握著彈弓獨自迴去了。
陳正南騎了一匹馬,牽著另外一匹,迴到莊子上把其中一匹馬送到徐萬勝家,求他養著,另外一匹馬送到他哥哥家養著,才迴到莊台上。
陳正南擔心這事還沒有完,之後的幾天裏,他隻要在家,就帶上幽冥劍,把劍藏在小河灣河岸邊的雜草裏,每日依舊在那裏打撈浮柴。
從那時開始,陳正南開始教慕容明琳擒拿手。慕容明琳很聰明,又好學,有空有練,陳正南經常陪他對練,因而進步極快。
陳正南一連撈了許多日的浮材,卻再沒有見一個人過來,也沒有陌生人在這一片走動,他這才放了心,叮囑了慕容明琳幾句,迴到大營裏主持會操訓練。
初秋的時候,邱家湖裏的水終於退去,陳正南和慕容明琳,還有陳老漢,一起幫著程士明把莊台下那塊露出來的莊稼地重新收拾了一番,補種了青菜和其他農作物。
慕容明琳的大小擒拿手也練得日益精進,陳正南的齊雲劍劍法每日必練,也有所長進。
經曆了和日月社的人短刃相接之後,他對練劍更有了體會,不刻意尋求招式,更加注重劍招靈活,隨勢化形,注重劍氣和內力的結合,人劍合一。
他又在教慕容明琳大小擒拿手的時候有所感悟,便在一些劍招之中加上了大小擒拿的巧妙和迂迴,幽冥劍在他手中使起來更覺得得心應手,這才找到在石庵學劍時,
遲峰所說的“人沒到、手到;手沒到,劍到;劍沒到,念到;念沒到,意到”的感覺,體會到了人劍一體、劍人如虹,人隨劍走,劍至而人渺渺。
白露那天黃昏,陳正南和林青竹走出院子,踱步到莊台的西邊,看著暮色中蒼蒼茫茫的邱江湖。
良久之後,陳正南低聲說道:“姐姐,我想去一趟金陵。”
要去金陵這個想法,陳正南已經有了一段時間,這個念頭一起,便如春天裏的野草一樣瘋狂地在他的大腦中滋長。
林青竹轉過臉問道:“你去金陵為了何事?”
“崔大哥給我介紹了南京的李立仁先生,我想去會會他。
俗話說,想吃好羊肉,還得廚子手,我如今是帶兵的人,卻隻靠胡亂看了幾本兵書,總覺得心裏沒有底。去見了這個人,說不定有所收獲,大有裨益。姐姐,你說可好?”陳正南商議道。
林青竹沉吟片刻,說道:“正南,你不單單是想去見見李先生吧?”
陳正南訕訕地笑道:“姐姐,我的心思你總能猜得出。”
林青竹明眸一閃,瞥了他一眼道:“你肚子裏的小九九,我哪能看不出來?你想借了這一趟,順勢去尋姓朱的留下的財寶是不是?”
陳正南點點頭,道:“姐姐,如果時間允許,我也想去瞅瞅,隻是胡亂看一下,並不想一心想得到它們,你想已經過了那麽久,應該早被人拿走了。”
林青竹搖頭道:“正南,這倒不一定,這東西如果已經被拿走,為什麽還有人行走坐臥帶在身上,還為此丟了性命呢?在我看來,說不定那些錢財還在原處。”
陳正南道:“那就隨他去吧。”
林青竹道:“正南,你去金陵可以,求學也好,尋寶也行也好,我隻要你記住一件事。”
陳正南忙道:“請姐姐示下。”
“正南,我們現在生活安康,更不缺錢財。我隻希望你不要為了這個什麽藏金圖,著了壞人的道,出什麽閃失。你可知道,
你現在已經不是幾年前的你了,你現在身後有你的女人,兩個兒子,你在這裏還有父親,還有哥哥。我隻要你平平安安地去,全須全尾的迴來。你可能答應我?”
聽了這話,陳正南正色道:“姐姐,這個自然,我一定聽你的。我也隻是出去巡遊一番,見識一下,開開眼界,要不然久居這淮河一隅,自足自安,怎麽能長進呢?”
林青竹走到陳正南身邊,右手輕輕握住陳正南的左手,說道:
“正南,你說的這些我都懂,古話說,男子漢當萬讀萬卷書,行萬裏路。黃沙百戰穿金甲,功名自在千萬裏,你去金陵自然是好事,隻要你聽我的話,小心就行。”
陳正南握緊了林青竹的手,小聲道:
“姐姐,你放心,在這個世界上,對我最重要的就是你們娘幾個,除此沒有什麽能夠牽住我的心,羈絆我,我肯定會平安地迴到你們娘仨身邊。”
林青竹道:“正南,你如今是朝廷命官,身在官場、名利場,雖說你最近也看了一些兵書戰策,可這還不夠。我要你自今天以後,每天都要讀書。
你要知道,人如果不讀書,心不能養,理不能明;另外,你是在外麵做大事的人,不讀書,則何以知人,何以應事呢?
孔夫子說過,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所以,你一定要多讀書上,每日有空就看上幾頁,每天至少要讀半個時辰才好。”
陳正南道:“知道了,姐姐,我聽你的。”
林青竹又道:“就從這次你東行開始,我給你收拾幾本書,路上有空時就讀,你可記著了?迴來的時候我要考你。”
陳正南道:“記著了,我一準聽姐姐的。”
陳正南說著,攬過林青竹的肩,兩人一起向西靜靜地站著。
遠處湖地裏,在夕陽溫馨的光輝裏,一些李老家勤勞淳樸的農人,正卸了牛背上沉重的犁耙,在昏暗中準備迴家。
夕陽藏起了半個臉,須臾之間又隻剩下一條邊,一條縫,一望無際的晚霞,更加攝人心魄。
過了兩天,陳正南把淮河巡防大營裏諸事料理好,一一安排妥當,讓董昌替自己往開封都督府遞了十五天的事假報單。
家裏,林青竹給他把各式衣服鞋帽都收拾了幾身,一應物品備全,裝了一個大包袱,裏麵又放了一本《昭明文選》、一本《資治通鑒》。
她把那張藏金圖用竹紙描了,藏到書封皮裏,又給他做了一個小巧實用的腰包,可以時刻帶在身上。
第三日早上,吃罷了飯,林青竹和大鳳、二鳳、慕容明琳兄妹、程士明將陳正南送到大壩上,揮手送別。
程正南騎了棗紅馬直奔正陽城碼頭,從那裏搭了一艘下行的順風大船,一路東下。
陳正南原本想帶著崔彪和姚猛同去,遇到事可以有一個搭手。可是他又想到藏金圖事關重大,利害多,一個人知道,便憑空多出一些變數,最後就放棄了這個念頭。
兩日後,陳正南從鳳陽府臨淮關上岸,便一路往南走。路途之上,陳正南盡量走官道和大路,一路倒也順暢。
上岸後第二日下午,陳正南走到雞冠山附近,忽然天氣突變,微風中風勢變強,天色變暗,那雨眼看就來。陳正南隻得往附近山裏走,看看有什麽可以躲雨的地方。
就在這時,他看見前麵路邊有一個身材高大的老和尚,身穿袈裟,手持梨杖,鶴發童顏,在風中不急不緩漫步前行。
陳正南就想,此處既然有這老和尚,必有寺廟,正好可以躲雨。想到這裏,他便轉了馬頭追過去,下馬道:“師傅,這眼看有雨要來,可否和你一起去寺中躲躲這雨?”
老和尚身材高大,生了一副四方大臉,麵色紅潤,白眉白須,兩眼如炬。
他扭過頭打量了陳正南一眼,右手單手合掌道:“此時避雨,自是有緣。施主不嫌小寺簡陋,請隨我來,就在前邊不遠。”
陳正南道了謝,牽了馬跟著和尚走。
老和尚仍然不看天不看雲,更不顧那風,隻是一腿一腳慢慢地走進山裏,轉到一條小路上。
陳正南原指望轉眼就能看到有廟宇的樓舍房屋,可是前麵仍然一片蒼茫翠微,根本沒有房屋的影子。
青衣人又要出刀,慕容明琳毫不遲疑,緊接著第二彈又射了過來,正中青衣人眉心之上,他當即摔倒在地。
見他倒下了,陳正南緩步走上前,那青衣人一動不動。
陳正南走上前試了試那人鼻息,全無動靜,便又摸了摸他左手的脈搏,已然是死了。
昏暗之中,陳正南一個人處理了屍體,將他們先後拖到小河灣的東側,讓他們順著漩渦的水流出小河灣,衝往下遊去了。
他忙這些事的時候,慕容明琳一直在大壩上左右走動,手裏握著彈弓東西尋望著,神情中既不好奇,也不害怕,更不驚惶,也沒有跑過來過問陳正南和那兩人打鬥的原因,想知道那兩人是誰。
這一點讓陳正南很是驚奇,也更欣賞他。
處理了那兩具屍體,陳正南牽了兩匹馬走到壩子上,對慕容明玲說:“小弟,你先迴莊台上,剛才的事情不要和任何人說,別驚擾了你嫂子。”
慕容明琳輕了下點頭,什麽也沒有說,手握著彈弓獨自迴去了。
陳正南騎了一匹馬,牽著另外一匹,迴到莊子上把其中一匹馬送到徐萬勝家,求他養著,另外一匹馬送到他哥哥家養著,才迴到莊台上。
陳正南擔心這事還沒有完,之後的幾天裏,他隻要在家,就帶上幽冥劍,把劍藏在小河灣河岸邊的雜草裏,每日依舊在那裏打撈浮柴。
從那時開始,陳正南開始教慕容明琳擒拿手。慕容明琳很聰明,又好學,有空有練,陳正南經常陪他對練,因而進步極快。
陳正南一連撈了許多日的浮材,卻再沒有見一個人過來,也沒有陌生人在這一片走動,他這才放了心,叮囑了慕容明琳幾句,迴到大營裏主持會操訓練。
初秋的時候,邱家湖裏的水終於退去,陳正南和慕容明琳,還有陳老漢,一起幫著程士明把莊台下那塊露出來的莊稼地重新收拾了一番,補種了青菜和其他農作物。
慕容明琳的大小擒拿手也練得日益精進,陳正南的齊雲劍劍法每日必練,也有所長進。
經曆了和日月社的人短刃相接之後,他對練劍更有了體會,不刻意尋求招式,更加注重劍招靈活,隨勢化形,注重劍氣和內力的結合,人劍合一。
他又在教慕容明琳大小擒拿手的時候有所感悟,便在一些劍招之中加上了大小擒拿的巧妙和迂迴,幽冥劍在他手中使起來更覺得得心應手,這才找到在石庵學劍時,
遲峰所說的“人沒到、手到;手沒到,劍到;劍沒到,念到;念沒到,意到”的感覺,體會到了人劍一體、劍人如虹,人隨劍走,劍至而人渺渺。
白露那天黃昏,陳正南和林青竹走出院子,踱步到莊台的西邊,看著暮色中蒼蒼茫茫的邱江湖。
良久之後,陳正南低聲說道:“姐姐,我想去一趟金陵。”
要去金陵這個想法,陳正南已經有了一段時間,這個念頭一起,便如春天裏的野草一樣瘋狂地在他的大腦中滋長。
林青竹轉過臉問道:“你去金陵為了何事?”
“崔大哥給我介紹了南京的李立仁先生,我想去會會他。
俗話說,想吃好羊肉,還得廚子手,我如今是帶兵的人,卻隻靠胡亂看了幾本兵書,總覺得心裏沒有底。去見了這個人,說不定有所收獲,大有裨益。姐姐,你說可好?”陳正南商議道。
林青竹沉吟片刻,說道:“正南,你不單單是想去見見李先生吧?”
陳正南訕訕地笑道:“姐姐,我的心思你總能猜得出。”
林青竹明眸一閃,瞥了他一眼道:“你肚子裏的小九九,我哪能看不出來?你想借了這一趟,順勢去尋姓朱的留下的財寶是不是?”
陳正南點點頭,道:“姐姐,如果時間允許,我也想去瞅瞅,隻是胡亂看一下,並不想一心想得到它們,你想已經過了那麽久,應該早被人拿走了。”
林青竹搖頭道:“正南,這倒不一定,這東西如果已經被拿走,為什麽還有人行走坐臥帶在身上,還為此丟了性命呢?在我看來,說不定那些錢財還在原處。”
陳正南道:“那就隨他去吧。”
林青竹道:“正南,你去金陵可以,求學也好,尋寶也行也好,我隻要你記住一件事。”
陳正南忙道:“請姐姐示下。”
“正南,我們現在生活安康,更不缺錢財。我隻希望你不要為了這個什麽藏金圖,著了壞人的道,出什麽閃失。你可知道,
你現在已經不是幾年前的你了,你現在身後有你的女人,兩個兒子,你在這裏還有父親,還有哥哥。我隻要你平平安安地去,全須全尾的迴來。你可能答應我?”
聽了這話,陳正南正色道:“姐姐,這個自然,我一定聽你的。我也隻是出去巡遊一番,見識一下,開開眼界,要不然久居這淮河一隅,自足自安,怎麽能長進呢?”
林青竹走到陳正南身邊,右手輕輕握住陳正南的左手,說道:
“正南,你說的這些我都懂,古話說,男子漢當萬讀萬卷書,行萬裏路。黃沙百戰穿金甲,功名自在千萬裏,你去金陵自然是好事,隻要你聽我的話,小心就行。”
陳正南握緊了林青竹的手,小聲道:
“姐姐,你放心,在這個世界上,對我最重要的就是你們娘幾個,除此沒有什麽能夠牽住我的心,羈絆我,我肯定會平安地迴到你們娘仨身邊。”
林青竹道:“正南,你如今是朝廷命官,身在官場、名利場,雖說你最近也看了一些兵書戰策,可這還不夠。我要你自今天以後,每天都要讀書。
你要知道,人如果不讀書,心不能養,理不能明;另外,你是在外麵做大事的人,不讀書,則何以知人,何以應事呢?
孔夫子說過,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所以,你一定要多讀書上,每日有空就看上幾頁,每天至少要讀半個時辰才好。”
陳正南道:“知道了,姐姐,我聽你的。”
林青竹又道:“就從這次你東行開始,我給你收拾幾本書,路上有空時就讀,你可記著了?迴來的時候我要考你。”
陳正南道:“記著了,我一準聽姐姐的。”
陳正南說著,攬過林青竹的肩,兩人一起向西靜靜地站著。
遠處湖地裏,在夕陽溫馨的光輝裏,一些李老家勤勞淳樸的農人,正卸了牛背上沉重的犁耙,在昏暗中準備迴家。
夕陽藏起了半個臉,須臾之間又隻剩下一條邊,一條縫,一望無際的晚霞,更加攝人心魄。
過了兩天,陳正南把淮河巡防大營裏諸事料理好,一一安排妥當,讓董昌替自己往開封都督府遞了十五天的事假報單。
家裏,林青竹給他把各式衣服鞋帽都收拾了幾身,一應物品備全,裝了一個大包袱,裏麵又放了一本《昭明文選》、一本《資治通鑒》。
她把那張藏金圖用竹紙描了,藏到書封皮裏,又給他做了一個小巧實用的腰包,可以時刻帶在身上。
第三日早上,吃罷了飯,林青竹和大鳳、二鳳、慕容明琳兄妹、程士明將陳正南送到大壩上,揮手送別。
程正南騎了棗紅馬直奔正陽城碼頭,從那裏搭了一艘下行的順風大船,一路東下。
陳正南原本想帶著崔彪和姚猛同去,遇到事可以有一個搭手。可是他又想到藏金圖事關重大,利害多,一個人知道,便憑空多出一些變數,最後就放棄了這個念頭。
兩日後,陳正南從鳳陽府臨淮關上岸,便一路往南走。路途之上,陳正南盡量走官道和大路,一路倒也順暢。
上岸後第二日下午,陳正南走到雞冠山附近,忽然天氣突變,微風中風勢變強,天色變暗,那雨眼看就來。陳正南隻得往附近山裏走,看看有什麽可以躲雨的地方。
就在這時,他看見前麵路邊有一個身材高大的老和尚,身穿袈裟,手持梨杖,鶴發童顏,在風中不急不緩漫步前行。
陳正南就想,此處既然有這老和尚,必有寺廟,正好可以躲雨。想到這裏,他便轉了馬頭追過去,下馬道:“師傅,這眼看有雨要來,可否和你一起去寺中躲躲這雨?”
老和尚身材高大,生了一副四方大臉,麵色紅潤,白眉白須,兩眼如炬。
他扭過頭打量了陳正南一眼,右手單手合掌道:“此時避雨,自是有緣。施主不嫌小寺簡陋,請隨我來,就在前邊不遠。”
陳正南道了謝,牽了馬跟著和尚走。
老和尚仍然不看天不看雲,更不顧那風,隻是一腿一腳慢慢地走進山裏,轉到一條小路上。
陳正南原指望轉眼就能看到有廟宇的樓舍房屋,可是前麵仍然一片蒼茫翠微,根本沒有房屋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