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人免稅,其實是個誤會,因為自大唐時就有課稅的政策。


    僧人交稅,也是個誤會,因為絕大部分的寺僧都沒有交稅的經曆,大唐正是佛學興盛的時候,對不識字的老百姓來說,目連變身就是最深刻恐怖的記憶,問佛老爺收稅,衙役們可沒這個膽,州縣官也是睜隻眼閉隻眼,就那點稅,隨便哪裏補一補,也比問釋門催稅來的妥當。


    所以,賦稅這個概念,隻有在僧人準備出家時必收,而且度諜超貴,過了這一坎,僧人們就真的可以優遊於體製之外,出入於權貴之家。


    朝廷對釋門寺產的控製力越低,建寺修佛之風逾興。


    釋門免稅就成了慣例。


    就在三十六位釋門代表在各自智囊團的集思廣益下,在連夜挑燈達成共識下,準備次日好好的再與朝廷理論理論,哪知才用了早飯,來到講經堂階前,事情就有了變故。


    卻是有內侍來傳旨,連開兩天大會,陛下卻都因政務俗事未曾親臨,很是過意不去,今日休會一天,陛下親自設宴,款待諸位代表,請諸位賢德大能稍作準備,即刻出發,馬車都已備好。


    眾僧大喜,能與陛下當麵交流,那是最好不過了,當下有人問道:“此時天光尚早,不知陛下在哪設宴?”


    “就在禦駕行轅。”


    “勞煩尊使稍候,吾等這便出發。”


    當下僧人們各迴雲水院更衣,見駕不比議事,自當隆重。


    這一換裝,眾僧氣度又大為不同,個個寶相莊嚴,在童子的伺候下登車,轔轔而行。


    到了行轅,卻見前庭戒備森嚴,虎賁五步一崗,十步一哨,深身上下漫著銳如利劍的殺氣。進了後苑,卻是綠樹白雪,間雜臘梅,宛如仙境空靈。


    內侍引著眾人脫靴進入暖閣,一進門便有暖氣撲麵而來,卻是早燒好了地龍,隻見室內空空,隻擺著三十六個蒲團,室內正中有一鼎爐,上有檀香梟梟,聞到這熟悉的檀香味,眾僧的心境頓時緩和了下來,有人忍不住念了聲“阿彌陀佛。”


    可室內再無他人,上首的檀木禦座也是空空如也,陛下自當晚來,但連個接待的人也無,這就讓人有些詫異了。


    還是引路的內侍開口道:“請諸位大師自尋蒲團入座,陛下等會就來。”


    “多謝尊使。”


    眾僧依言入座,行思禪師習慣性的往首位走去,不妨衣袖被人輕拉了一下,低頭一看,卻見蒲團上有字,卻是“密宗”二字,再看前麵的,有淨土宗,三論宗,而律宗竟然擺在首位。


    行思看向右邊,卻見右前分別是法相宗,華嚴宗,禪宗,俱舍宗。


    行思的臉頓時黑了下來,十寺九禪,他是禪宗在關中地區的領袖,竟然隻排在小乘佛教俱舍宗之前,是可忍,孰不可忍。


    “尊使留步,這蒲團位置錯了吧。”


    “好教大和尚知曉,咱家隻是負責引路,尚無資格入室。”


    惟則與其最不對路,當下笑道:“行思師兄,朝廷做事,怎會連蒲團都會擺錯,請吧。”他一邊笑著,一邊卻虛引著淨業寺老和尚處恆往首座而行。


    那處恆六十有八,這幾年律宗式微,淨業寺不論是香火還是門徒都少的可憐,要不是頂著律宗祖庭的門頭,連做代表的資格也沒有,實在想不到會輪到自己坐首座,當下急著擺手:


    “這定是蒲團擺錯了,行思師兄,勞駕,我倆換一換。”


    “阿彌陀佛。”


    大慈恩寺的方丈承昭喧了聲佛號,沉聲道:“兩位師兄著相了。”


    “阿彌陀佛。”


    有了這一台階遞過來,行思自嘲一笑,說:“承昭師兄說的對,是貧僧著相了,蒲團就是蒲團,位置就是位置,諸位師兄,請。”


    明誠和尚在承昭身邊坐下,他也沒有想到,自己華嚴宗竟然能坐到第四的位置上,看來,陛下隻對禪宗不滿呐,不過也確實該管製管製了,否則,無法無天之下,再來一次三武一宗運動,天下釋門又將大動元氣。


    眾僧坐定,各自默念經文,等待陛下親臨,這經文一念,時間就過的快,不知不覺一炷香燃盡,有內侍輕手輕腳的上前換過一支,方退下,便有喝道聲響起:“陛下駕到……”


    眾僧連忙站起,看向大門,早有內侍把門簾升起,有寒風倏的吹進來,頓時裹走不少暖氣。


    明誠和尚忍不住打了個寒顫,卻見門外進來三人,左一位是捧劍武侍,相貌鹹嚴,目銳如劍,右一位是秉筆文侍,唇紅齒白,少年清秀。


    中間先行的自然便是當今大秦陛下了,卻是身著一襲素白常服,沒有半點帝王貴氣,相貌英俊,雖留著一字美髭,但卻並無太多的威嚴氣勢,反而給人平易近人之感。


    “參見陛下。”


    “啊,見過各位大和尚,坐,請坐,突然有個政務處理一下,讓大家久等了。”


    秦越很隨意的與眾人打招唿,路過承昭身邊時,還合什迴了個禮,這讓大慈思師的主持大為榮光。


    秦越在位置上坐定,很隨意的一靠,笑道:“諸位都是有大智慧的賢者,釋門存在的問題,朝廷的難處,大家都很清楚,我們要相互體諒,相互理解和包容。


    佛教,起源於西域,昌盛於華夏,究其原因,一來,是有無數的釋門先賢以弘揚佛法為己任,勸人行善,造福蒼生,二來,這些先賢大德,能取長補短,融合貫通,形成具有我華夏特色的釋門教義。


    很了不起,在這點上,釋門比道家做的好。”


    這樣的開場白,頓時讓眾位大和尚心情一鬆,聽話聽音,從這可以看出,這位年青的陛下對釋門並沒有惡意。


    有侍女上前奉上香茗,秦越探手接過,微笑示意,待侍女退下方繼續道:“但也不可否認,在興旺強大的表麵下,也有藏汙納垢的現象。”


    “朕師從道家,對佛學了解不是很深,但在夢中,卻深受一位大和尚的影響,這位大和尚,以華嚴為鏡,四分律為行,導歸淨土為果的,他以教印心,以律嚴身,著書說法,實踐躬行,海內崇敬,被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處恆本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應付差事,沒想到這位年輕的皇帝陛下話題一轉,竟然從直接轉到了自己的律宗上來,不由訝然。


    “敢問陛下,這位師兄大名,貧僧不才,忝為南山律宗第十一代傳人。”


    行思聞言哂笑,真人就在眼前,看你怎麽個胡亂吹噓法。


    哪知皇帝陛下微微一笑,對處恆道:“如何被後人尊為十一世,朕不得而知,但這位釋門大德,法號弘一。”


    “弘一?”


    “對,弘一法師,相當了不起的大德。”


    行思口喧佛號問道:“怎麽個了不起法?”


    “其俗世名李叔同,出身官宦人家,五歲失怙,乃翩翩濁世佳公子,怎麽個佳法,他曾男扮女裝以為戲,被同學驚為天人,皮相佳,文采更佳,有二十文章驚海內之譽。


    長大後,留學海外,數年後迴來,學業大成,其對詩文、詞曲、話劇、繪畫、書法、篆刻,海外藝術,無一不精,這時的他,文采風流,慕者如雲,但他卻選擇了教書育人,傳道授業,桃李滿天下,著作等身高。


    他是人到中年後出的家,從一代俊彥立時轉變為苦行僧人,絕食七天七夜,以示心誠,先學淨土而後律宗,受菩薩戒後,其嚴守戒律,悲天憫人,生前每次在坐藤椅之前總是先搖一下,以免藏身其中的小蟲被壓死,其圓寂時曾要求弟子在龕腳墊上四碗水,以免螞蟻爬上屍身被不小心燒死。


    此後更是以弘揚律行為己任,身體力行,著書立說,終成世人景仰的大德。


    他是一位非常認真的人,認真到一絲不苟,其俗世弟子曾有言:


    綜師一生,為翩翩之佳公子,為激昂之誌士,為多才之藝人,為嚴肅之教育者,為戒律精嚴之頭陀,人生五個階段,段段精彩絕倫。”


    秦越頓了頓,喝了一口茶,悠悠歎道:“在那個時代,能被十萬萬人記住的釋門高僧,除了玄奘,也就他了。”


    此言一出,全場僧眾無不動容,卻不知後世有電視劇這樣的東西。


    秦越見眾僧無不對弘一名滿天下而驚訝讚歎,笑道:“你們就不想知道,朕從這位大德高賢身上學到了什麽?”


    “願聞其詳。”


    秦越緩緩起身,踱步到場中,想了想方道:“這位弘一法師出家後不久,倭寇入侵,我神州大地幾近淪陷,數萬萬國胞在異族的鐵蹄下喪身,在這國家危難之際,他發出了‘念佛不忘愛國,救國不誤念佛’的獅子吼。


    他於敵寇圍城際,對勸其後撤的友人說:‘為護佛門而舍身義,大義所在,何敢辭耶。’他於最危難際,對寺中眾僧說,‘最懇切,最能了生死的話,就是南無阿彌陀佛’。”


    “他的這種精神,感動了整整一代人,也包括朕,現在,朕想把後人改良的一句話送給大家:佛法無國界,僧人有國籍。”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國,是大國,而不是小邦,如今,我神州大地,還處在四分五裂之中,加速統一,讓天下能夠早日和平,讓百姓能夠真正的平安喜樂,是我輩的人生使命,不分釋俗。


    佛陀既受眾生供養,那麽,在百姓需要的時候,就該貢獻出真正的力量,而不是再作壁上觀,那樣的方外之地,不是榮耀,而是麻木不仁的寫照。”


    秦越目光在眾僧臉上一一掃過,看到了羞愧,看到了尷尬,也看到了麻木,他笑了笑,聲調漸冷:“道家釋門,朕會一視同仁的對待,想要支持,想要政策,也會有,朕自認是有仁心的,但是,朕的仁心,隻會向真正的國人釋出溫暖,隻會向真正值得尊重的人發出敬意。”


    話說到這裏,該表達的意思聰明人自然都能聽懂,秦越便打個哈哈化解場中的尷尬,道:“朕心急,這一說起事來就刹不住車,這樣吧,離午宴尚早,蔡稚,你請曾相、程學士陪諸位大師苑中賞梅觀雪,朕與處恆大師請教一些律宗的學問,嗯,承昭大師也留下,幫著朕解解惑。”


    “貧僧尊旨。”


    處恆與承昭麵落喜色,行思則是鐵青著臉第一個起身,來的代表,禪宗占了三分之二,但皇帝卻沒正眼瞧過他一眼,這一口心氣,如何能忍?


    反觀一樣出殿賞雪的惟則與明誠,卻是大袖飄飄,走的雲淡風清。


    事情到這也就算告一段落了,談判的法則之一,不是話多者贏,而是讓對方的力量落到空處。


    這連著三天,秦越打的都是王八亂拳,讓人摸不著頭腦,卻把僧人們的節拍全給打亂了。


    看著似為寺產賦稅,又似乎為倏然興起的僧眾,然而,兩者仿佛都似實非實,擺明了看你態度,態度好就高高提起,輕輕落下,態度不好,就高高提起,重重砸下。


    今天這位置一擺,大捧律宗,兼顧淨土華嚴,再加上一個法相宗,陛下之意哪還不明白,釋門必須嚴明戒律,杜絕違法亂紀事。


    這種事,曆朝曆代都有做,不稀奇,但這位年輕的陛下高妙就高妙在他自個不立律法,而是動用釋門四分律:戒法、戒體、戒行、戒相,一旦律宗高高捧起,哪還有這麽多人來出家,那種苦,非凡人能受。


    這也是禪宗北宗漸修法被南宗頓悟法打敗的根本原因,後者多簡單隨性呐。


    眾僧出室賞雪,卻都懷著各自不同的心思,這隊伍漸漸的就走散了。


    曾梧索性就沒陪同,對程慎道:“你我還需精進才是,本以為隻是一步抑寺增稅的法子,卻能被陛下善加利用,平定中原指日可待了。”


    “平定中原?”程慎笑而不語。


    “怎麽,還有後著?”


    “虎子的嶽父,當燒高香了才是,這才是陛下目光長遠之處。”


    “……”


    事情確如程慎所說,曾梧與唐詩,扮演的不過是明棋,而秦越所要的,不僅要立法,寺僧一體納稅,還把明朝的釋門管理辦法給挪用過來,把僧錄司進一步完善,定品階,定僧服,講僧、教僧、禪僧服飾不一,高級僧官又另有金邊袈裟等。


    秦越算是煞費苦心了。


    一招分而化之,解決了大半問題,至於最難啃的禪宗,雖然大都黑著臉出門,但秦越卻有信心讓行思等禪宗大和尚們笑著出行轅,並且自願的成為“為國為民”服務的特別行動隊。


    因為不僅中原的穩定需要他們,沿邊諸域更需要他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周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了伯和尚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了伯和尚一並收藏周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