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川島打靶場上,朱浩大少爺做過試驗,用42年燧發槍打靶。


    朱浩大少爺讓槍炮局的元老,伊格納緹伍茲在靶場上架起一麵寬30米、高接近兩米的,上川島勝利廠出品的“勝利牌”厚帆布。在靶場上厚帆布立在哪裏,作為模擬敵軍的目標,然後鐵血軍上川島守備連在不同射程對厚帆布進行齊射。


    距離兩百米得距離時,命中率隻有可憐5%還不到,一百二十米是時提高到30%,六十米時命中率達到40到50%左右,每名道靶場親手開過槍的鐵血軍軍官都明白一個道理,這就是交戰中開火距離越近,殺傷力才越大。


    當然,作為燧發槍步兵第一連出生的,黃宇副營長,深深懂得這個道理。他很有耐性的放對麵的瑤人過來,一百米不打,六十米也不打,足足到了刺刀見紅的三十米的距離了。黃宇副營長這才發出命令。


    當,瑤匪走到六十多米的距離時,騎兵第一營的士兵們在吹著銅哨的黃宇副營長命令聲中,嘩的一聲將長槍放平了下來,槍托死死的頂在了肩窩處,兩排燧發槍兵齊齊放平,後排將槍管從前排的縫隙中探出。42年燧發槍和此時代的大明造的鳥銃外型上最大的區別,並不是製作精巧的燧發裝置,而是槍托。


    ¢,↓朱浩知道,這時代的鳥銃是沒有抵肩的槍托的,隻是在huo槍的後麵,有一個狗腿形狀的彎型握把,可供火槍手持握,火槍手持槍的時候,瞄準起來穩定性不佳,開火的時候後坐力也全部都由手腕承受。


    朱浩自從設計42年燧發槍開始,一步到位把,抗日時期的漢陽造的外觀設計圖紙拿拉出來,槍炮局的元老,伊格納緹伍茲半信半疑的做出一把實驗品的燧發槍。朱浩大少爺試了六七槍就覺得,後坐力剛剛好。伊格納緹伍茲接下朱浩大少爺的槍,也試了幾下,對於朱浩大少爺是佩服得五體投地了。


    於是鐵血軍的燧發槍槍托,在朱浩大少爺設計伊格納緹伍茲督造,42年燧發槍就用了接近後世的抵肩槍托。42年燧發槍得槍托用堅硬的柞木和兩廣特有的荔枝木製作,非常結實耐用,抵肩發射的時候,使鐵血軍的士兵的手可以獲得了一個穩定的支撐點,使得瞄準變得更加容易,射擊精度也提高一些。


    鐵血軍第一騎兵營的這些士兵們放平42年燧發馬槍之後,便開始透過照門和準星尋找各自的目標,在找到合適目標之後,便死死的鎖定在了目標身上等候發火命令。


    這時,鐵血軍第一騎兵營的軍樂隊吹著銅哨的黃宇副營長命令,即可間,雷響了掉在肚皮間的軍鼓,“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先是,慢節奏的分三次,敲九下,意思是,“火槍手準備,槍下肩!”鐵血軍第一騎兵營士兵們紛紛將燧發馬槍從肩膀上再次卸下,檢查了火門的情況,確認裝填無誤之後,響起一片哢嚓聲,將卡著燧石的擊錘扳開,做好了最後發射前的準備。


    “咚咚咚,咚咚咚。”意思是,“長槍放平,做開火準備!”


    “咚咚咚,咚咚,咚”意思是跟人喊“1,2,3”一樣,這是報點。“咚,”的一聲完了以後,軍樂隊裏那個吹號的士兵,吹起了一聲,短促的天鵝音,於是,鐵血軍第一騎兵營開火了。


    1718世紀的軍隊戰鬥時,總有軍樂隊相伴左右。作為現代人似乎很難理解在血雨腥風的戰場上,怎麽還要找一幫人來吹拉彈唱?在那個時候,不論是西方也好,還是東方的部隊也好,幾乎全部配備軍樂隊來指揮作戰。


    鐵血軍基本上的編製是每個連隊配屬3名鼓手一個號手。實際上,作為軍樂隊的首要任務是替指揮官傳遞作戰信號和指示。當時作戰,可沒有什麽“無線電”之類的好東西,對士兵在戰場進行大範圍的命令十分困難。


    相較而言,依靠鼓手們來敲出作戰信號就變得十分方便可行了。換言之,不同的軍樂鼓點也就象征著不同作戰命令。既可以傳遞作戰信號和指示,由可以激昂士兵們的鬥誌。


    再者,鐵血軍戰鬥所采取的最常見隊型既所謂“線形戰術”,這有利於發揮大規模排槍齊射的威力,但同時也要求是並行軍時的步調一致劃一,如此樂手就可以讓士兵們根據他們軍樂鼓點的節奏來掌握自己的步伐,維持戰線的隊形。


    此刻,瞄準瑤匪的鐵血軍第一騎兵營的士兵,隨著短促的天鵝音。站在橫隊左邊的黃宇副營長,下意識的,揮舞著,1642式轉輪手槍,在齊鳴,硝煙彌漫,說了句,““開火……”


    鐵血軍沒開槍是,那幫藤盾手們齊齊半跪,露出了後麵的精she瑤匪,所開的三十幾張開滿弓。瑤人大將馬蘇放棄了竹哨,剛要振臂狂吼,喊射弓箭,激起瑤人的鬥誌,就聽到“砰砰砰……”


    “砰砰砰……”在鐵血軍第一騎兵營的士兵們的陣列前麵,突然間便噴出了一溜火光,在旁晚時候顯得格外耀眼,接著便騰起了一片白色的硝煙。


    與此同時,對麵瑤人的北鬥貪狼陣裏,慘叫聲傳了過來。


    “射擊!”


    火光煙霧大作,瑤人的北鬥貪狼陣裏又是一片的慘叫。第一排搶剛剛響過,那些已經開火過的鐵血軍的士兵根本不去檢查自己的射擊效果,轉身便將後一排鐵血軍的士兵讓到了前麵,迅速的迴到了隊列後麵,開始放下火槍急速裝填了起來。


    而第二排鐵血軍的士兵二話不說,立即槍放平下來開始瞄準,很快便鐵血軍的士兵打出了第二次齊射,


    兩排鐵血軍的士兵依次前進後退,裝彈射擊,射擊裝彈,他們的定裝紙筒彈藥裝填速度極快,保持了火力的延續性。


    三十多米外的北鬥貪狼陣前麵,此時有瑤人的二十幾個弓手,有的慘嚎一聲,身上噴著血撒手丟掉了弓箭打著滾,痛苦的嚎叫,有的一頭便栽倒在了陣前死去。還有更多的瑤匪藤盾手,跪倒在地痛苦的渾身扭曲,捂著身體上的創口滿地打滾了起來,有的無聲無息的倒在的地上。


    42年燧發馬槍該槍是短款42年燧發槍改造而成,使用的是重鉛彈,威力也更大,雖然射程多少受一點影響,但是在有效射程還是達到了四五十米左右,隻是精確射擊距離,隻能保證在二十到三十米左右,雙方現在相距大概不足四十步,也就是三十多米,正處於有42年燧發馬槍效射程之內,而且能保證精確射擊。


    漫長的五分鍾過去了,鐵血軍騎兵第一營的士兵隨著又是一聲天鵝聲,大家都停下手,等硝煙散去。第一營的士兵看到十幾二十米之外,幾個瑤匪傻乎乎站在那裏一動不動。他們身旁和身後,橫七豎八的滿是瑤匪們的屍體,一些沒死的人還在地上翻滾慘叫著。鐵血軍騎兵第一營的士兵,一人十幾發重鉛彈打過去,那幫兩百多的精銳瑤匪,80%都倒在地上。


    眼前的情況,不說那些木木呆呆瑤匪,就是站在碣石營營寨望樓那些大明軍官們都嚇得目瞪口呆,碣石營總兵盧孝敏麵上又白到青,最後又沉寂下去了。感到意外的陳泳素對深井營的火器如此犀利?大大出乎他的意外。陳泳素身後的那些年輕的部將們,他們都是震驚了。


    石碣營總兵盧孝敏剛才還蔑視,那個假商人帶的深井營了。哦,聽說那個朱遊擊負傷了,現在是他的兒子帶領深井營,聽說跟陳泳素歲數差不多大。


    此前,鐵血軍和瑤匪還沒打戰時,石碣營總兵盧孝敏覺得那個打下碣石營寨門燈籠的鳥筒可定是精品貨色,但是也不像多厲害。明末的火器和火器是不一樣的,同樣的火繩槍,製造精良的huo槍和製造低劣偷工減料的鳥銃是沒法比的,明朝後期工部督造火器質量之低廉,連士兵都不敢使用,為了不炸膛,隻用一半裝藥,這樣的火器,跟炮仗有什麽兩樣?


    碣石營總兵盧孝敏,對huo槍鳥銃不感冒,以往他的部隊裏每次火槍鳥銃齊射都隻有45%左右的人能把搶放出去,多數人要麽忘記放火藥,要麽忘記放子彈,還有人未能點火。而對於此類操作失誤,碣石營總兵盧孝敏他想了許多辦法,最後還是放棄了。


    當然,大明軍隊的腐化跟敗壞,已改是從明成祖開始的。大明朝後期加強對百姓的奴化和思想控製,以及閉關鎖國,重文輕武。


    大多數文官們的huo槍之流視為奇淫技巧,讀書人是不肖搞這些的,即使有少數讀書人,有興趣愛好大多但也隻是興趣愛好而已,所以大明的科學體係研究著作不成係統,工匠的技藝在高是很難發展的,工匠待遇又低,更是難上加難。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暴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封他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封他號並收藏暴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