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春河邊離河渠幾十丈。緊挨碣石營營寨望樓左側,便有一條蜿蜒的官道,是新興縣通往高腰縣的必經之路。高腰縣隔著一條西江就是肇慶端州城了。


    官道寬一丈多,上麵布滿了年深月久的車轍印痕,碣石營營寨前麵約十丈的官道上,有條小溪流,此刻小溪流的兩岸密密的都是荒廢的稻田,快要進入盛夏了,荒廢的稻田中,東倒西歪的鑽出一些,當地老百姓偷偷種下的地瓜秧苗。


    荒廢的稻田一直蔓延到鐵血軍第一騎兵營的馬隊所待過的小山坡,朱浩的座船從詠春河上遊緩緩駛來。


    詠春河在小山坡下拐了一個彎,朱浩大少爺命令道牛紹,叫船工把船隊停靠在小山坡下一條深深的河渠。朱浩大少爺帶領鐵血軍的高級軍官們,又上了第一騎兵營副營長黃宇,待過的那座小山坡。


    朱浩大少爺上了小山坡,小山坡上有一塊要傾倒的石碑,碑文早模糊不清,隻有落款隱約可見“丁衹界碑,大明嘉靖元年立”幾個大字。


    小山坡上,鐵血軍野戰輕炮連的鄭偉中尉帶著炮兵,把兩個炮鏡擺放整齊,又試了一下,然後請朱浩團座和少校蘇明鬆看。


    隔著有個兩裏多地路才到瑤人戲水的詠春河邊,炮鏡裏居然清晰的看到,碣石營立下的營寨周邊幾裏一馬平川。朱浩點點頭,這裏是騎兵的好去處。如果鐵血軍的步兵上岸,便是這條官道通往高腰縣。餘者不是田地,就是河渠,或許步兵與騎兵可以從空蕩蕩的田地通行,但要拖拉什麽車輛抬重,非走官道不可。


    朱浩就問了旁邊的少校蘇明鬆,裏高腰縣還有多遠,“二十幾公裏,”活地圖少校蘇明鬆答道。朱浩想了一下,臨時決定,自己帶騎兵走官道,船隊的步兵,炮兵,輜重兵走水路去大彎鎮集合。


    此時,兩裏多外,瑤人把一人高的藤盾牌豎起來,慢慢的走,向第一騎兵營靠了過來。哨聲吹響,瑤人那藤盾陣後,一百多個打著赤膊紋身的精壯漢子,開始左跳一步又跳一步,很生硬照著北鬥貪狼陣的步伐向前行進。


    藤盾陣後,瑤人大將馬蘇的四個小頭目,全都是碣石營總兵盧孝敏送得鎧甲。他們兇神惡煞帶領他們自己的瑤匪硬照著北鬥貪狼陣的步伐向前行進。此刻小頭目的鎧甲和兵刃碰撞發出叮當響聲,瑤人兩百多人的隊伍除了拿自己最拿手的梭鏢和廣東碣石總兵盧孝敏送得長槍和腰刀之外,就是沒有大明軍隊的火器。


    瑤人大將馬蘇這幫瑤匪董青龍的經過訓練,再也不是,那些嗷嗷直叫,二愣子一般的瑤匪了。此時戰場上安靜無比,先前的叫罵唿喝都已經不見了,隻有單調的哨音、和喘氣聲,鎧甲的碰撞聲響。二百步的距離瑤人的藤盾陣居然走了由五分鍾,才走了一百二十步的距離。


    又有瑤人的小頭目在小溪旁邊大喊,三十幾名配了六鬥弓的精she瑤匪來到了最前麵,站在小溪旁邊他們就前手推平,後手拉到耳後,弓弦幾乎成了銳角!一張弓紋絲不動,隱然蓄滿了力道,就那麽開弓射箭。


    但是,離這第一騎兵營還有八十多步遠,飛過小溪的箭支就輕飄飄的落在,離第一騎兵營還有二十多步的草地上。箭矢就是這樣,雖然無法與子彈相比速度。但仍然是一種急速的代表,較近的幾十米距離之內可謂是瞬息即至。十米的距離更是這邊鬆手,那邊便已經死死的釘在了靶上,讓人完全沒有反應的機會。


    但是,射程不夠遠,白瞎了用足力氣開弓射箭的那幾十個瑤匪們。瑤匪們看著箭支就輕飄飄的落在草地上,都愣住了。用的瑤匪看著手裏的弓,彈了一彈弓弦,隱隱約約發覺弓弦軟了,瑤匪聰明者聯想到幾天以來,在趕路沒有時間打理弓箭,又時不時的下雨。


    而且,大明的六鬥弓,(弓的強度。明代的度量衡,1石便是10鬥,每1鬥便有12斤的力道,明代的“斤”又比現今略重。六鬥弓是大明士兵標配,相當於後世近百斤的力道。


    大明軍中對於射箭有三種考評——


    “十步騎射”,就是騎著馬圍繞著一個靶子迴旋射擊;


    “二十步速射”,采用跪姿連續射箭,動作不能停頓;


    “五十步立射”,這個可以慢慢瞄準射箭。所做的靶子是長方形的,長五尺,離地半尺,寬一尺半,基本上是一個成年男人的投影麵積。普通射手,射三箭必中一箭,優秀射手則要求中兩箭。能三箭全中者,必是神射手。瑤匪們,居然離這第一騎兵營還有八十多步,就射箭了,這要是射中了堪稱神射手了。


    馬蘇見前麵的官軍有許多鳥筒火器,那打散他,使得有火器的官軍形成不了連續打擊。有謀略的瑤人大將馬蘇指揮下,那些瑤匪射手們想用拋箭去到八十多步外的鐵血軍第一騎兵營腦袋頂上,他們隻是想大亂第一騎兵營的陣勢而已,隻不過沒成功而已。


    小山坡上的朱浩大少爺在炮鏡裏看的清晰,撇撇嘴,可憐的瑤匪們,不好好學習,沒文化真可怕,瑤匪們不會保養大明的製式弓箭,而且明末的弓箭多數都是垃圾貨色,偷工減料的厲害。


    瑤人大將馬蘇抬手把藤盾擺了一條縫,看著箭支就輕飄飄的落在草地上,就臉上陰沉下來了,他隱隱約約感覺好像不對路了。瑤人大將馬蘇迴頭看看碣石營營寨望樓。他知道營寨望樓上,自己新投靠的老板可定正望著自己。


    瑤人大將馬蘇一咬牙,迴過頭,控製著哨音的節奏,瑤匪們藤盾牆踩過的小溪流。距離那鐵血軍第一騎兵營還有六十步左右的時候,踩過的小溪的大將馬蘇手中,手裏拿著長矛不時舉起做動作。


    精she瑤匪躲在藤盾牆後麵,瑤人大將馬蘇吹著哨子,六十步勉強進入的塌軟的六鬥弓的射程之內了。更加緊密嚴實了。


    以往,瑤匪們對大明官軍,一般的老弱殘兵會一二百步就,開槍放炮了,六十米絕對是官軍使用弓箭的距離。瑤人大將馬蘇認為,他隻要,挺過了官軍三輪弓箭的襲擊,那些官軍箭手們就沒有力氣了。接著他的精she得瑤人,隻需一輪打擊,官軍就瓦解了。剩下的就是衝上去,追著官軍屁股後麵砍殺了。


    瑤人大將馬蘇在藤盾牆後麵直接低下了頭,一步一步挨向,六十步遠的鐵血軍第一騎兵營。


    五十步了,對方沒有動靜,四十步了,對方沒有動靜還是沒有動靜。對方很沉得住氣。天色越來越暗,沉寂的戰場上沒有風,好像使人透不過氣來,瑤人大將馬蘇的手裏拿著的長矛在滴汗。


    受不了了,三十五步左右,瑤人大將馬蘇哨音節奏變慢,瑤人的藤盾牆步伐變慢,長矛梭鏢舉起。“開”瑤人大將馬蘇放棄了竹哨。北鬥貪狼陣即時逆轉,分成五個北鬥。瑤匪們齊齊半跪,露出了後麵的精she瑤匪們所開的三十幾張開滿弓。


    此刻,瞄準瑤匪的鐵血軍第一騎兵營,兩排火槍兵齊齊放平,後排將槍管從前排的縫隙中探出。第一騎兵營所使用的是燧發馬槍。射程精度都跟42年乙型燧發槍差不多。早期型號的42年燧發槍,沒有護木銅帽和金屬通條。


    42年燧發馬槍該槍是短款42年燧發槍中,完成度最高的型號,標準化程度有所提升(如鋼製探條和銅護帽,為了使火槍更為耐用增加了用料。


    短款42年燧發槍還有,海軍/民兵型。短款滑膛槍在1641年下半年經鐵血軍軍械局批準於,今年四月底才正式生產裝備。


    短款42年燧發槍存在兩種型號,燧發馬槍即1642型丙型,與長款步兵用的42年甲乙型燧發槍最大的區別是將核心的槍管長度由116厘米減少到106厘米,縮短槍管可以進一步降低成本和提高裝填速度,其次槍機結構進一步減少了用料,槍托形製上則結合了海軍型短款42年燧發槍的特點,但依然擁有四個通條套管。


    雖然短款燧發馬槍比步兵用的42年乙型燧發槍整體長度短了10厘米,但重量與長款42年乙型燧發槍相比卻是不降反升,可見改進中的短款燧發馬槍更加厚實耐用。


    短款燧發馬槍比步兵用的42年乙型燧發槍更加方便,性能也並沒有降低太多,而短款燧發馬槍所使用的重鉛彈有利於在較遠的距離保持穩定。當然所謂的較遠的距離,一般來講就是三四十米遠。再有更遠的距離,鉛彈絕對亂飛了。


    因為大多數的短款燧發馬槍沒有膛線,他們就是滑膛槍。滑膛槍準確度太差,有效射程也隻有50米,排隊槍斃才能形成有效的火力密度。這就需要紀律嚴明訓練精良的士兵。


    朱浩大少爺在上川島的時候,曾用裝備燧發槍的士兵做試驗。(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暴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封他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封他號並收藏暴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