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一日,太陽西沉,廣東碣石總兵盧孝敏先期率領碣石營的四百多個家丁趕赴端州城,老弱病殘的大部隊還要到等一天以後從瀧水縣開往端州城。


    總兵盧孝敏率領碣石營的四百多個家丁在,臨近高腰縣新橋鎮的詠春河邊紮營駐寨,正好碰到朱浩的鐵血軍從詠春河上遊坐船緩緩駛來。


    新橋鎮的詠春河東,這邊則是向北可以暢通無阻到珠江,此刻朱浩大少爺的船隊向北一直到新橋鎮這邊。從新興縣書莊馬場出來,鐵血軍第一騎兵營的馬隊,在黃宇副營長的率領下,一路護送船隊。


    碣石營在離著新橋鎮五裏的詠春河邊紮營駐寨,一隊隊的家丁們,這一天跑了一個半死在營地裏要死不活的休整。總兵盧孝敏很滿意這些新加入的瑤人家丁,他們可是,從清早急行軍到剛才,走了又30多裏路。


    看官,明朝的士兵在山區走30多裏路,這個30多裏不是實際路程而是直線距離,也就是所謂空距了。從瀧水縣到肇慶端州,總兵盧孝敏的碣石營當時的地形條件和交通路況,特別是所過之處多山的地形因素,平均算下來直線30裏換算成實際路程怕是60裏也打不住。


    而且碣石營的士兵的身體素質、營養什麽的都不能跟朱浩的鐵血軍的士兵相比,衛生,補給條件也遠遠比。以前的碣石營,怎麽都要五六百匹戰馬駑馬,但是總兵盧孝敏的碣石營,在攻打二房山大敗以後,丟失的絕大部分戰馬,現在總兵盧孝敏隻有二十多個精銳家丁有馬騎,剩下的士兵就隻好走路了。好在新加入的瑤人家丁天生就是步兵的料。


    總兵盧孝敏畢竟還算一個將門子弟,在詠春河邊紮下的營寨像模像樣。營地裏收拾的頗有章法,帳篷在何處,馬棚在什麽位置,那裏該有哨位,補給和裝備該用多少力量來護衛,以及周圍如何布置。弄了兩個時辰在落日前總算搞完了。


    在總兵盧孝敏看來,碣石營的營寨像模像樣,但這樣的盧孝敏看到的僅僅是部分。那些老家丁們,就是糊弄一下,癱在滑竿上不幹實事盧孝敏。其他方麵看起來就不那麽沒規矩,亂糟糟的不像樣子,甚至在營地外麵還臨時清出來一片地方,碣石營的夥夫們正上架烤著給總兵盧孝敏的全羊。


    那烤全羊的味道在營寨上飄過,吸引的大多數的老家丁到夥夫們的架子邊,要烤沿途搶的雞和豬。在鐵血軍第一騎兵營黃宇副營長用望遠鏡看過來,此刻的碣石營的營寨外看起來就更亂了,亂哄哄的,那些新加入的瑤人沒人管理,也混亂得一團糟,沿著詠春河的岸邊,一溜拍過去他們有人脫光了衣服,在戲水北邊和東邊都有。


    現在第一騎兵營黃宇副營長站在,離碣石營的營寨一裏路的山丘上。這裏已經是十萬大山的邊緣。


    瀧水河下遊順著小小的馬鞍河,流到了詠春河東。此刻詠春河東一馬平川,離著五裏的新橋鎮但基本看不到什麽人家,全是烏泱泱雨後冒出來的荒廢的田地草地,在這樣的情形下,黃宇副營長用精致的望遠鏡能看到很廣大的一片區域。


    這是,黃宇副營長用精致的望遠鏡看到從五裏以外的新橋鎮六都鄉來了,一幫五六百人的家丁民壯。走的近了從望遠鏡看到,領頭的一人頭戴青銅盔,朱纓倒灑,上身穿青銅甲護心鏡,亮如秋水,騎在一匹草黃的黃彪馬,好一副大明高級武將的風範。


    來的這人是明朝將領、抗倭英雄陳璘的孫陳泳素。(陳璘是廣東翁源縣龍田鋪(今周陂龍田村)人,以軍功升遷,後舉家遷至雲浮,定居六都鄉。死後贈封“太子太保”,明萬曆帝賜匾“開拓第一功”,賜聯“辟土開疆功蓋古今第一人,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明末,陳璘孫陳泳素遷至韓國,至今繁衍300多戶、2000多人。


    陳璘先於嘉靖末年屢平廣東賊兵,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陳璘出征朝鮮,於露梁海戰中痛擊日軍,大敗石曼子(島津義弘),立下援朝第一功。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參與播州之役,先擊破楊棟梁軍,後殲滅四牌、七牌賊軍,攻破青龍囤,致使楊應龍**。晚年又平定苗民,為邊境治安立下功勳。


    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死後,贈太子太保,蔭封為百戶。


    陳璘一生主要有三大功績:一是平定兩廣的匪患,並落籍粵西雲安縣(時稱東安縣),為當地的社會穩定、經濟發展,起到了開拓者的作用;二是統領水師抗倭援朝,尤其是露梁大捷一仗,中朝聯軍大敗日軍,成為世界海戰史上最著名的戰爭之一,讓日倭此後二百年不敢覬覦中華;三是平定播州叛亂,促進我國西南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陳璘親自指揮的露梁海戰是一場以切斷敵人海上退路為目的的規模巨大的海上殲滅戰,被列為世界古代八大海戰之一。這次海戰給侵朝日軍以殲滅性的重大打擊,對戰後朝鮮和平局麵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經此大捷之後,200多年,倭寇不敢萌生侵略中國之念,而朝鮮亦得複國。


    他的孫子,陳泳素是靠祖上的蔭封的錦衣衛百戶,在新橋鎮十裏八鄉的打遍天下無敵手,他跟總兵盧孝敏是親家。這不,十六七歲無所事事的陳泳素,一聽他父親講,表哥盧孝敏這二天率領他的碣石營來救端州城,剛好路過新橋鎮。


    心野的很的陳泳素,他乘著他父親迴老家廣東翁源龍田村“龍田城“,陳泳素就偷偷摸摸的率領在新橋鎮六都鄉莊園的五六百人的民壯家丁,前去投靠表哥盧孝敏。


    明末,大明的武將十分躁動。這些事實上在明朝末年各個軍將世家們都感覺到大廈將傾,在一百多年的行伍生涯中,有得軍將形成了盤根錯節的關係和糾葛。


    廣東軍將世家尤其是陳泳素這樣的延續百年世家的事實上的duli王國。因為軍將世家的傳承和延續百年的慣例軍將們熟習武事,善於用兵,手下各自又有著一批敢於拚殺,勇於任事的兵卒,在長期的戰爭中成為了衛所和軍鎮得以存續的中流砥柱,也成為了真正的驕兵悍將。


    陳泳素是靠他的爺爺陳璘,蔭封錦衣衛百戶在鄉裏稱王稱霸。陳泳素當他爺爺陳璘為偶像總想打戰建功立業。


    此刻,總兵盧孝敏得報,自己的表弟陳泳素率領五百多位家丁民壯,前來投靠自己。總兵盧孝敏大喜,撲棱一下,從滑竿上跳著下地,趕忙往營寨就走出來。


    營寨外,騎在馬上的草黃的黃彪馬的陳泳素,正打量著,碣石營的營盤。眯著一隻眼的陳泳素,在心裏麵給表哥盧孝敏打了個,六十分。陳泳素搖搖頭,下麵圍著的十幾個精壯部將看著,碣石營的士兵狼狽的退守一邊,圍在營寨裏。大家都是一陣哄笑,一人湊過去扶了把,嘴裏說道:“猛子哥,那碣石營有什麽好,咱們兄弟另起一圍,乘著教匪猖獗,猛子哥您好建功立業啊!”


    話沒說完,就被那姓胡老部將瞪眼打斷:“腦子混了嗎說了八百遍,要叫百戶,被別人知道咱們出來,太上祖奶奶等明天知道了,連將主(陳泳素的姐姐陳鳳瑤都有大麻煩,瞞一時是一時吧!。”說罷看著陳泳素的神色充滿了慈愛。


    被姓胡老部將un斥那人嘿嘿笑了聲,也沒有太多畏懼神情,隻是笑著說道:“將主說得對,瞞一時是一時吧!,太上祖奶奶知道了,我看猛子哥會就咱們!。”


    眾人又是哄笑,有人滿不在乎的說道:“猛子哥等明天露餡又怎麽樣,我們加入盧孝敏的石碣營,這是給他麵子,咱們和盧家畢竟掛著親戚,怎麽著也得給猛子哥石碣營副統領之職,兄弟們!我講的對不對啊!”


    那十幾個精壯年輕的部將一陣起哄。那些年輕的部將中,領頭的是陳璘的部將明軍遊擊將軍季金的孫子季明和明軍參將李玉的小孫子李成義。


    陳璘的部將明軍遊擊將軍季金是,陳璘水軍前營的統領,明軍參將李玉時“陸戰隊”統領,他們都在在萬曆援朝戰爭的露梁海戰為,朝鮮人民捐軀了。這場為時超過六年,牽動東亞三大國的戰爭。


    萬曆三大征之一在此期間野豬皮也提出要參戰,可萬曆沒答應。朝鮮之役,明朝耗費百萬軍餉,結果什麽都沒撈到,還弄得東北精銳部隊損失慘重,客觀上幫助了野豬皮的崛起。


    此刻,總兵盧孝敏帶領一幫副將出來營寨,騎在草黃的黃彪馬上的陳泳素看著,石碣營營寨出來一群頂盔摜甲的武將。


    陳泳素眼睛尖,他看到為首之人,雙目狹長上挑,鼻若刀削挺直,肩寬腿長身姿健美男,就是大表哥,趕忙跳下馬走上前去。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暴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封他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封他號並收藏暴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