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七日早上七點,東嶽廟裏,朱浩和蘇明鬆,孟保羅,牛邵在做最後的打劫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船隊的準備。
蘇明鬆在東嶽廟的偏殿裏八方桌上展開鐵血會所使用的等高線地圖,在這些地圖的左右上下方,詳細標注了地圖測量單位、繪製時間。
崇禎十四年測圖,公元1642年製版、同1642年2月發行”;左側下方寫著:“鐵血軍參謀本部廣東省陸地測量科”、“7301部隊田和測量班”;右上側為地圖編號和比例尺度:“大明五萬分之一圖西寧縣二十六號”;右下側為比例尺圖例。
在這西寧縣二十六號地圖中,可以看到西寧縣西江沿岸很多交通要地和大明軍隊軍事布防圖,尤其地圖上還表明西江的許多支流,蘇明鬆很聰明。等高線學了十分多鍾就學會了,蘇明鬆很佩服鐵血軍的測量科,這的多大的功夫啊!
尤其知道一年以前朱浩大少爺就把測量科人,跟在潤昌商號的小掌櫃的後麵,西江沿岸的縣城都跑遍的,看過機要地圖以後蘇明鬆對朱浩是由衷的佩服,他知道朱浩發明的地圖看者一木了然,不像大明朝的抽象畫,看地圖的人是雲裏山裏。
鐵血會對西江沿岸的這些村鎮,都是單獨製圖,其地形、村落位置、河流,交通線路的繪製尤為仔細。
例如,瀧水縣,西寧縣,肇慶城等要地,標注著官道和商人道,還有一般外地人所不知的羊腸小道。西寧縣封開鎮的西江江麵上雞籠州的具有重要的軍事價值,因此這封開鎮的地圖尤其詳細。
江心雞籠礁是一條很難逾越的天險,而雞籠礁就突兀的矗立在西江江心偏南的位置,且地形險峻,易守難攻,在沒有火器的年代,上駐一軍,若江北敵人渡江,則以遠程武器攻擊,配合水師,於敵人半渡而擊,可完勝。
而且,西寧縣封開鎮的西江江心雞籠礁是廣東和廣西的分界線,廣西梧州府離雞籠礁就隻有水路十裏路,一般過通過肇慶府水路的商人們要到封開鎮歇歇腳,因為再走十裏水路就到了梧州。
梧州處於潯江、桂江、西江三江交匯處,如果往北走,就是西江支流桂江的上遊稱漓江。桂江與湘江之間有秦時開鑿的靈渠相通.曆史上,靈渠是溝通長江流域與珠江流域的重要通道。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船隊在雞籠礁一夜後就往北進入桂江。
蘇明鬆抬頭看著朱浩講到:“現在我們有這麽幾個問題,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船隊今天下午離開廣州白鵝潭,我們估算他們的逆水用纖夫拉船到了封開鎮花大概四天時間,我們的機會來了,駱養性船隊要在雞籠礁換船,因為靈渠窄又淺,明人董傳策就說“其渠甚逼仄”,逼是窄,仄是淺。靈渠“深不數尺”。
蘇明鬆不怎麽習慣性用朱浩訂下的度量衡,蘇明鬆抬頭看著朱浩講到:”靈渠的水一般情況下就是一米左右,“廣可二丈”,寬也就是五六米,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船隊換成桂江獨有的殼船,什麽時候看到上遊有一兩百艘殼船去到雞籠礁,咱們的機會就來了。“
”哦,殼船是什麽東西!“孟保羅脫下軍帽撓撓頭插聲問道,蘇明鬆看了孟保羅一眼,朱浩在上川島的時候鼓勵軍士們,學習,開口提問,所以蘇明鬆就略微解釋清楚。講到,桂江一帶的船多船尖體長,吸取了固定福船和廣船的特點,船體側後方有能垂直升降,伸出船底之一寸板,舵板上開有成排的菱形小孔,使舵操縱時較靈活省力,不影響舵的功效。靈渠的中小型船上一般備有櫓和槳,貨船的中桅和前桅均向前傾,上懸布質硬帆,篷杆較疏而粗,篷邊用鐵索、鐵鏈加固,也有一部分用席篷。
這時朱浩站起身來,手上拿著粉筆,牛邵趕忙上前把朱浩的小黑板拿到八仙桌上。朱浩問蘇明鬆,殼船裝的了多少貨,蘇明鬆略微計算了一下,答道四到五噸。朱浩眼睛一亮,”我們不用福船運銀子走西江,風險太大,我們用殼船把銀子裝到殼船上駛入瀧水,到深井營,其他的以後再說,怎麽樣?“
蘇明鬆略微思考的一下,”我讚成,團座的想法,大家看法如何。“孟保羅和牛邵都說讚成。
朱浩就把黑板拿到八仙桌上,想了一下,就在黑板上塗塗畫畫,口裏還念念有詞。
”唐代的開元通寶通錢每枚直徑8分,10枚重1兩,千文重6斤4兩;崇禎年間,每個銅錢重一錢二分五厘,後又增為一錢四分,則每千文重八斤十二兩。古代“兩”這個重量單位雖有不同但大約都是40克左右,而“斤”則大約是700克左右。每枚銅錢平均重量5克。
唐宋元明清幾代一兩約合40克。(可能會有出入,但誤差不大)
重量核算
150萬兩x40=6000萬克
6000萬克÷1000=6萬千克
6萬千克÷1000=60噸
體積核算
白銀密度:10.5克/厘米3
體積=6000萬克/10.5克/厘米3
=5714285.71428571厘米3
=5.7米3
好大一座銀山啊!“朱浩粉筆一丟,在黑板麵前感歎道。朱浩這一段時間賺了七八十萬兩白銀,有都花了出去,手裏窮的隻剩下幾千兩銀元。
蘇明鬆微微一笑,他知道大少爺朱浩壓力有多大,大少爺朱浩可是隻有15歲,那麽大的一番事業真不知都他是怎麽做出了的。
蘇明鬆打開軍用水壺給朱浩遞了過去,朱浩這點比較好,就是當軍人時什麽吃苦耐勞,朱浩根本就沒有在意,水壺是否潔淨,朱浩”咕咕,“開飲,蘇明鬆說道:“團座,省點喝,韓亮從大王山仙泡泉悄悄地弄來得!”
“哦,韓亮迴來了,怎麽不讓他參加我們的會議?”朱浩放下水壺遞到蘇明鬆的跟前。
蘇明鬆也喝了一口,扭上蓋,說道:“韓亮帶著他那一個排,晚上急行軍從大王山北麓一直插到旗山早上雷廉參將邵廣義雷廉營開營門,韓亮他們就打著雷廉參將邵廣義的令牌找到鐵血軍的分營,韓亮和那一個排的士兵兩天都沒睡了,我叫他們休息。”朱浩點下頭,表示知道了,然後又扒在八仙桌上,和蘇明鬆仔細研究地圖。
朱浩和蘇明鬆就首先是怎麽在白天把封開鎮的護衛部隊引開然後伏擊。然後夜晚讓鐵血軍的海軍偷偷的接近雞籠礁的銀船,時間定在五更時分,用現在的時間來說,大致相當於四五點鍾,正是所有人最困的時候。其次是如何讓把船上的人解決掉,然後,最後也是最困難的問題在朱浩的用殼船運銀子而得到圓滿得解決。“我們把這近一百五十萬兩的銀子神不知鬼不覺地運走!”朱浩在拿出的地圖上一拍……
四月十八日四點鍾裝完了最後一箱銀子,在廣東巡撫沈猶龍,廣州府同知,封懷俊,太監吳普照一幫文武百官的踐行中,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的船隊離開廣州白鵝潭。
指揮使駱養性的船隊開船走了沒多久,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和喜樂少監,還有曹明府在船頭欣賞的珠江沿岸和慢慢遠去的廣州城。
廣東市舶少監喜樂少監站在船頭,一會有個下人通報說”纖夫們埋怨這艘船十分沉重,要加錢“,喜樂少監開口說了句:“加錢,哪有那麽容易?等到了梧州在說!”
四月是珠江枯水期,指揮使駱養性的船隊要逆江而上,珠江纖夫要用堅實、黝黑的肩膀用勁支撐,繩子那頭的船才會緩慢移動,顯然與力氣的付出很不成比例。正是因為這蠻力所帶給身體的疼痛無處排擠,才有著高亢、嘹亮的船工號子。那是發自內心的嘶聲呐喊,無需體會氣從丹田還是小腹發出。
清茶門教得青龍天將正在一堆纖夫裏打頭用力一步一步走著,一塊爛布從肩上斜挎過去,在背後拴上纖繩,弓背哈腰,步履艱難地拉船,難走的地方,還要用竹竿頂住胸膛借力前行。
日落時分,南海縣附近,五條大沙船在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中軍船上吹打三通,放炮三個,各船一體鳴金、擂鼓、落旗。
夜暮以朦朧為期青龍天將在岸邊看著江裏的沙船,那條最大的沙船是中軍船。董青龍畢竟是北方人不怎麽熟悉水戰,但是大明軍隊裏的旗鼓作用還是清楚的。此刻中軍船發擂三通,起更。各船齊擊竹梆,打更者打鼓一次,梆響一遍。每更用兵二名,一名船頭遠視,一名船尾高嘹。遇有船過,即便鳴鑼,各船齊備。
董青龍看過兵書知道,天黑了以後夜浮者,踏水偷碇,那時更兵夫要以船上的石塊打擊,一麵高叫本船兵同看。若是別物流入,則已;若是賊人,即便鳴鑼打銃,各船一體防備。違令支更兵夫,重治割耳,因而失事者斬首。
蘇明鬆在東嶽廟的偏殿裏八方桌上展開鐵血會所使用的等高線地圖,在這些地圖的左右上下方,詳細標注了地圖測量單位、繪製時間。
崇禎十四年測圖,公元1642年製版、同1642年2月發行”;左側下方寫著:“鐵血軍參謀本部廣東省陸地測量科”、“7301部隊田和測量班”;右上側為地圖編號和比例尺度:“大明五萬分之一圖西寧縣二十六號”;右下側為比例尺圖例。
在這西寧縣二十六號地圖中,可以看到西寧縣西江沿岸很多交通要地和大明軍隊軍事布防圖,尤其地圖上還表明西江的許多支流,蘇明鬆很聰明。等高線學了十分多鍾就學會了,蘇明鬆很佩服鐵血軍的測量科,這的多大的功夫啊!
尤其知道一年以前朱浩大少爺就把測量科人,跟在潤昌商號的小掌櫃的後麵,西江沿岸的縣城都跑遍的,看過機要地圖以後蘇明鬆對朱浩是由衷的佩服,他知道朱浩發明的地圖看者一木了然,不像大明朝的抽象畫,看地圖的人是雲裏山裏。
鐵血會對西江沿岸的這些村鎮,都是單獨製圖,其地形、村落位置、河流,交通線路的繪製尤為仔細。
例如,瀧水縣,西寧縣,肇慶城等要地,標注著官道和商人道,還有一般外地人所不知的羊腸小道。西寧縣封開鎮的西江江麵上雞籠州的具有重要的軍事價值,因此這封開鎮的地圖尤其詳細。
江心雞籠礁是一條很難逾越的天險,而雞籠礁就突兀的矗立在西江江心偏南的位置,且地形險峻,易守難攻,在沒有火器的年代,上駐一軍,若江北敵人渡江,則以遠程武器攻擊,配合水師,於敵人半渡而擊,可完勝。
而且,西寧縣封開鎮的西江江心雞籠礁是廣東和廣西的分界線,廣西梧州府離雞籠礁就隻有水路十裏路,一般過通過肇慶府水路的商人們要到封開鎮歇歇腳,因為再走十裏水路就到了梧州。
梧州處於潯江、桂江、西江三江交匯處,如果往北走,就是西江支流桂江的上遊稱漓江。桂江與湘江之間有秦時開鑿的靈渠相通.曆史上,靈渠是溝通長江流域與珠江流域的重要通道。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船隊在雞籠礁一夜後就往北進入桂江。
蘇明鬆抬頭看著朱浩講到:“現在我們有這麽幾個問題,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船隊今天下午離開廣州白鵝潭,我們估算他們的逆水用纖夫拉船到了封開鎮花大概四天時間,我們的機會來了,駱養性船隊要在雞籠礁換船,因為靈渠窄又淺,明人董傳策就說“其渠甚逼仄”,逼是窄,仄是淺。靈渠“深不數尺”。
蘇明鬆不怎麽習慣性用朱浩訂下的度量衡,蘇明鬆抬頭看著朱浩講到:”靈渠的水一般情況下就是一米左右,“廣可二丈”,寬也就是五六米,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船隊換成桂江獨有的殼船,什麽時候看到上遊有一兩百艘殼船去到雞籠礁,咱們的機會就來了。“
”哦,殼船是什麽東西!“孟保羅脫下軍帽撓撓頭插聲問道,蘇明鬆看了孟保羅一眼,朱浩在上川島的時候鼓勵軍士們,學習,開口提問,所以蘇明鬆就略微解釋清楚。講到,桂江一帶的船多船尖體長,吸取了固定福船和廣船的特點,船體側後方有能垂直升降,伸出船底之一寸板,舵板上開有成排的菱形小孔,使舵操縱時較靈活省力,不影響舵的功效。靈渠的中小型船上一般備有櫓和槳,貨船的中桅和前桅均向前傾,上懸布質硬帆,篷杆較疏而粗,篷邊用鐵索、鐵鏈加固,也有一部分用席篷。
這時朱浩站起身來,手上拿著粉筆,牛邵趕忙上前把朱浩的小黑板拿到八仙桌上。朱浩問蘇明鬆,殼船裝的了多少貨,蘇明鬆略微計算了一下,答道四到五噸。朱浩眼睛一亮,”我們不用福船運銀子走西江,風險太大,我們用殼船把銀子裝到殼船上駛入瀧水,到深井營,其他的以後再說,怎麽樣?“
蘇明鬆略微思考的一下,”我讚成,團座的想法,大家看法如何。“孟保羅和牛邵都說讚成。
朱浩就把黑板拿到八仙桌上,想了一下,就在黑板上塗塗畫畫,口裏還念念有詞。
”唐代的開元通寶通錢每枚直徑8分,10枚重1兩,千文重6斤4兩;崇禎年間,每個銅錢重一錢二分五厘,後又增為一錢四分,則每千文重八斤十二兩。古代“兩”這個重量單位雖有不同但大約都是40克左右,而“斤”則大約是700克左右。每枚銅錢平均重量5克。
唐宋元明清幾代一兩約合40克。(可能會有出入,但誤差不大)
重量核算
150萬兩x40=6000萬克
6000萬克÷1000=6萬千克
6萬千克÷1000=60噸
體積核算
白銀密度:10.5克/厘米3
體積=6000萬克/10.5克/厘米3
=5714285.71428571厘米3
=5.7米3
好大一座銀山啊!“朱浩粉筆一丟,在黑板麵前感歎道。朱浩這一段時間賺了七八十萬兩白銀,有都花了出去,手裏窮的隻剩下幾千兩銀元。
蘇明鬆微微一笑,他知道大少爺朱浩壓力有多大,大少爺朱浩可是隻有15歲,那麽大的一番事業真不知都他是怎麽做出了的。
蘇明鬆打開軍用水壺給朱浩遞了過去,朱浩這點比較好,就是當軍人時什麽吃苦耐勞,朱浩根本就沒有在意,水壺是否潔淨,朱浩”咕咕,“開飲,蘇明鬆說道:“團座,省點喝,韓亮從大王山仙泡泉悄悄地弄來得!”
“哦,韓亮迴來了,怎麽不讓他參加我們的會議?”朱浩放下水壺遞到蘇明鬆的跟前。
蘇明鬆也喝了一口,扭上蓋,說道:“韓亮帶著他那一個排,晚上急行軍從大王山北麓一直插到旗山早上雷廉參將邵廣義雷廉營開營門,韓亮他們就打著雷廉參將邵廣義的令牌找到鐵血軍的分營,韓亮和那一個排的士兵兩天都沒睡了,我叫他們休息。”朱浩點下頭,表示知道了,然後又扒在八仙桌上,和蘇明鬆仔細研究地圖。
朱浩和蘇明鬆就首先是怎麽在白天把封開鎮的護衛部隊引開然後伏擊。然後夜晚讓鐵血軍的海軍偷偷的接近雞籠礁的銀船,時間定在五更時分,用現在的時間來說,大致相當於四五點鍾,正是所有人最困的時候。其次是如何讓把船上的人解決掉,然後,最後也是最困難的問題在朱浩的用殼船運銀子而得到圓滿得解決。“我們把這近一百五十萬兩的銀子神不知鬼不覺地運走!”朱浩在拿出的地圖上一拍……
四月十八日四點鍾裝完了最後一箱銀子,在廣東巡撫沈猶龍,廣州府同知,封懷俊,太監吳普照一幫文武百官的踐行中,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的船隊離開廣州白鵝潭。
指揮使駱養性的船隊開船走了沒多久,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和喜樂少監,還有曹明府在船頭欣賞的珠江沿岸和慢慢遠去的廣州城。
廣東市舶少監喜樂少監站在船頭,一會有個下人通報說”纖夫們埋怨這艘船十分沉重,要加錢“,喜樂少監開口說了句:“加錢,哪有那麽容易?等到了梧州在說!”
四月是珠江枯水期,指揮使駱養性的船隊要逆江而上,珠江纖夫要用堅實、黝黑的肩膀用勁支撐,繩子那頭的船才會緩慢移動,顯然與力氣的付出很不成比例。正是因為這蠻力所帶給身體的疼痛無處排擠,才有著高亢、嘹亮的船工號子。那是發自內心的嘶聲呐喊,無需體會氣從丹田還是小腹發出。
清茶門教得青龍天將正在一堆纖夫裏打頭用力一步一步走著,一塊爛布從肩上斜挎過去,在背後拴上纖繩,弓背哈腰,步履艱難地拉船,難走的地方,還要用竹竿頂住胸膛借力前行。
日落時分,南海縣附近,五條大沙船在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中軍船上吹打三通,放炮三個,各船一體鳴金、擂鼓、落旗。
夜暮以朦朧為期青龍天將在岸邊看著江裏的沙船,那條最大的沙船是中軍船。董青龍畢竟是北方人不怎麽熟悉水戰,但是大明軍隊裏的旗鼓作用還是清楚的。此刻中軍船發擂三通,起更。各船齊擊竹梆,打更者打鼓一次,梆響一遍。每更用兵二名,一名船頭遠視,一名船尾高嘹。遇有船過,即便鳴鑼,各船齊備。
董青龍看過兵書知道,天黑了以後夜浮者,踏水偷碇,那時更兵夫要以船上的石塊打擊,一麵高叫本船兵同看。若是別物流入,則已;若是賊人,即便鳴鑼打銃,各船一體防備。違令支更兵夫,重治割耳,因而失事者斬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