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原因
大秦:讓政哥開著掛打天下 作者:最後一個修仙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失竊了?”
聽著留守將領的報告,李牧感覺自己被耍了。
這座大營就留守了一千人,連魏軍都懶得打這座空營,裏麵存放的也都是一些破損的軍械物資,包括一些重騎兵的鎧甲和重甲兵的大刀,也是戰損了的。
沒人出入,沒人來攻打。
結果你跟我說,居然丟了東西?
還是每樣都丟了一個?
留守的將領低著頭,有些臉紅。
他也感覺很奇怪,更是想不通,所以他封鎖了消息,自己前來找大將軍認罪了。
李牧親自去倉庫看了下,還詢問了看守士卒。
然後他沉默了。
在以失職罪將他們判了三天禁閉後,李牧就暫時將此事埋在心底。
當天傍晚,圍攻另外兩支趙軍的魏軍無奈之下也退走了。
雙方戰線再一次恢複了平靜。
可那三城還是在趙軍掌控下,魏國不僅沒有奪迴哪怕一寸土地,將士還戰死和被俘了五萬多人,魏熙還被抓了。
這種結果讓四國軍隊都有些驚恐。
齊軍大營。
田恆聽著斥候的匯報,加上從魏軍那得到的戰況消息,拚湊出了今天一天的戰爭過程。
然後他立刻提筆,打算給大王寫一封信。
李牧這貨惹不得……
人數劣勢的情況下,還硬是能被他創造出一個圍殺的機會,就算這當中有趙軍戰力確實強大的原因,可李牧這個統帥更重要啊!
這才十萬人就這樣了,那真要打敗他需要多少人?三十萬?還是四十萬?
為了魏國的事,齊國不值得再投入了。
當然,他今天沒出戰反而派人去撿拾財物的事,他並沒有寫。
這些財物已經被他和底下的將領們分了,齊王都拿不走。
魏軍另一側。
韓楚聯軍的大營裏。
這裏的決定更加坦率。
韓軍主將決定明日就告辭,楚軍主將連夜寫了一封信,不是給國內的大王——那大王現在就是個擺設,他是要給李牧。
他將他所知道的齊王如何勸說楚國國內貴族、如何組織四國聯軍的事全寫了出來。
這是誠意。
至於這仗,誰愛打誰打。
自始至終,沒有一個足夠有威望的統一指揮的聯軍,都是這個樣。
聯軍合縱攻秦時是的,如今的四國攻趙也是。
一旦戰局陷入膠著、或者麵臨失敗,又或者無利可圖,原本就不團結的人心立刻就會散掉。
之前魏熙還能靠著魏國二十萬兵馬讓他們在側翼駐守,稍微牽扯一下李牧的精力。
現在,魏國自保都難。
第二天。
李牧接到了這封誠意滿滿的信。
中午時分,齊軍、楚軍、韓軍仿佛約定好了一樣,同時拔營離開。
楚軍直接迴國,韓軍和齊軍則隻是後撤了幾十裏,離開了戰場,畢竟他們還沒等到國內的迴信。
麵對李牧帶領的還剩下六萬多人的趙軍,哪怕魏軍人數依舊是他們的兩倍,可沒有一個魏軍將領心裏有底。
戰場陷入了詭異的平靜。
趙軍並沒有進攻,魏軍也在心驚膽戰中等待。
一日後,魏王的使者來了,李牧派人把他送去了國都。
兩日後,相國郭開帶著趙偃撤兵的命令和魏國使者一起來了。
魏國戰敗,魏王承認那三城歸屬趙國,並同時賠償趙國一千萬錢的賠款;魏熙帶迴邯鄲,關半年後再釋放。
“一千萬錢?”李牧有些皺眉。
對魏熙的處理他沒意見,哪怕隻是半年,可這帶迴邯鄲囚禁擺明了就是一種顯擺。
但那賠款的數字……是不是少了點?
郭開說:“是一千萬,但要秦幣。”
“???”
李牧愣了一下,隨即拍案而起:“哪個奸人提的意見?!”
秦國的那種新秦幣他知道,他自己也有收藏。
他承認,那確實比自家貨幣要精美一些,在民間也更受歡迎。
可民間受歡迎,國家間不能這麽幹啊!
他還不知道什麽叫貨幣主權,也不知道什麽金融戰爭,可一個國家,進行交易居然要用別國貨幣當交易物,這不是賣國是什麽?
再過些年,趙國是不是自己的貨幣都不用發了?
直接用秦國人的貨幣算了?
“相國!你為何不進諫?”李牧對著郭開質問道:“如此奸詐提議,大王何不將那人斬首正法?!”
郭開張了張嘴,有些委屈。
他是真委屈,因為這事的起因和他還真沒關係。
國內的那些權貴,他們團結起來對趙王的反擊,可不僅是讓各地山賊、盜賊蜂起那麽簡單,他們還讓各地在這一個月內物價飛漲,隨之而來的就是趙國貨幣的快速貶值。
邯鄲城的糧價、鹽價等等物資,價格已經是戰前的數十倍。
那還是物資最充裕的邯鄲城。
趙國其他地方的價格,更是離譜。
這個時代的商人,大部分都是官員的白手套,少部分不是,但也會用錢拉攏各國一些官員當做在那國生意的後台,不然隨時可能被貴族吃得連渣都不剩。
在這場趙王和趙國其他權貴的戰鬥中,後者團結起來所能調動的力量,讓趙偃和郭開都吃了一驚。
至於他們這麽做的目的,其實不難猜。
搞亂趙國市場,讓趙王知道他們的力量,一旦撕破臉,你趙王固然可以殺了我們,但你的王位估計也到頭了。
“豈有此理!”
李牧憤怒至極:“本將連夜布置好邊境事宜,這就帶人迴去!盜匪?山賊?本將倒要看看,趙國何時成了他們的樂園!”
其實那些盜匪和山賊是什麽成份,眾人都清楚。
至於讓李牧出手的事,原本趙偃確實是這麽想的,隻要他給李牧一個授權,大可以讓李牧帶著軍隊去各地走一趟震懾宵小。
不說能奠定勝利,但局麵肯定會大為好轉。
可李牧的地位和實力,在趙國乃至天下都是有目共睹的,那些權貴也不是傻子。
“武安君……還是暫時別迴去吧。”郭開說了句。
李牧看著他,心裏忽然冒出些不好的預感。
不會是大王又慫了吧?
你都和那些反對的官員權貴鬧到這個地步了,我都給你打贏戰鬥,你這時候要是慫了,那可就太……廢物了。
“相國有話,不妨明說!”
郭開遲疑了一下:“我還是先說秦幣吧。”
趙國經濟大亂的同時,天下明眼人都能看到這當中的機遇和變局。
可如今天底下,對經濟戰最在行的,是秦國。
自前線開戰到如今徹底勝利這一個月內,趙國國內的經濟直接崩盤,趙國自己的尖足布幣在民間飛速貶值,直接失去了大部分百姓的信任。
雖然大部分百姓都沒什麽錢,以物易物為主。
可趙國終究還是有許多人使用貨幣的,而這些人中隻有少部分是不缺錢也不缺物資的富商貴族,大部分人依舊屬於‘窮苦’之列。
在後世,這些人叫中產。
經濟崩盤的時候,他們直接就垮了。
而這時他們恍然發現,相比於毫無價值的趙國貨幣,無聲無息間大量出現在趙國市麵上的秦國貨幣,似乎更為堅挺。
加上各城都有的秦國商鋪,而且不知道為什麽,最近一月秦國人的商品儲量大幅度增加,好像秦國在全力保障對趙國國內的供應一樣,以至於人們拿著秦國貨幣直接去秦國人那買東西,遠比用趙國貨幣要好。
而且精明的秦國人早在趙國貨幣有貶值苗頭的時候,就拒收趙幣了。
在經濟大亂的趙國,與秦國人相關的東西和商業活動,反而成為了一個相對獨立的體係。
一邊是拿錢也買不到東西,一邊是相對穩定,換你是百姓你選誰?
至於秦國為什麽這麽大力保障在趙國的商鋪供應……
郭開給出事實推測:“可能是大王和秦國人做了什麽交易,畢竟當初四國即將攻趙時,大王的壓力也……”
而且那些趙國權貴再恨趙偃,也不可能讓秦國人聽他們的抬高價格。
秦國人也很講義氣,他們寧可冒著自己國內商鋪缺貨的事實,都要把大量平價商品送往趙國。
也正是因為得到了秦國人的支持,趙偃才能在國內七成官員、九成商人都反對的情況下勉強撐到了現在。
借力打力?
“別說什麽秦國人講義氣,本將才不信他們那麽好心!”
李牧不相信秦國人會對死仇般的趙國如此偏愛,肯定有陰謀,隻是他暫時無法理解:“戰爭賠款用秦國人的是怎麽迴事?這難道也是大王和秦國人的交易?”
郭開欲言又止。
“武安君,你覺得以現在的情況,用我們自己的貨幣或者是魏國人的,這錢究竟是賠給誰的?”
“那也可以用金帛、布匹或者糧食代替!”
這時候的市場規則能接受以物易物,國與國之間的賠償也一樣可以。
可郭開搖了搖頭:“金銀不行的,秦國人已經對各國發出了通告,以後秦國的商品和東西都會慢慢的隻接受秦國貨幣或者金銀,魏國人自己也要留著金銀。”
“至於布匹和糧食,如今已經進入了冬天,讓魏國人用這些來換,大王擔心會把他們逼急了,如今趙國不能再打下去了。”
真是合理的理由……
個屁啊!
李牧心裏生出了對趙偃的無盡抱怨。
你是趙王啊!
現在是我打贏了魏國!
你要是真發狠心,再給我補兩萬兵,別管後果如何,我甚至能打到大梁城下去!
你特麽為魏國這麽著想幹什麽?
這簡直就是個做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義,雖有開明之心但行事卻優柔寡斷的……短視者!
人在極度悲傷的時候是說不出話的。
在極度憤慨情況下也是。
如今李牧兩者都占了……
雖然大局已定,可他怎麽想都感覺自己乃至趙國仿佛是被人推著走一樣。
從大王因改立王後之事和魏國鬧翻開始,到現在因那三城的改革而和國內官員權貴對立,大概兩個月,趙國的雪都下了好幾場了。
兩場戰爭,一場趙魏戰爭,一場四國攻趙。
趙國雖然守住了城池卻元氣大傷還陷入內亂。
魏國損兵折將。
另外三家也來丟了幾千具屍體後灰溜溜的走了。
燕國忙著鞏固新占土地無暇顧及中原。
整個天下,隻有秦國,不僅獲得了趙王的友誼,還讓他們的貨幣占據了趙國市場?
打到後麵,贏的是秦國?
李牧閉上眼,深唿吸了幾下。
“本將嚴重懷疑,這兩場戰爭是秦國人挑撥齊王和魏王幹的,目的就是為了削弱趙國為他們自己謀利!趙國內亂發展到今天,國內估計也有叛徒!”
郭開:“……”
你這懷疑得有點準啊……
“那相國之前說,讓本將暫時別迴去,又是何意?”李牧有些心累的問道。
郭開苦笑一下:“武安君可能不知道,那些官員此刻對你是什麽意見吧?”
“還能有什麽意見?無非就是彈劾、汙蔑、請求大王罷免本將甚至下獄罷了。”李牧毫不在意。
那幫官員貴族們不敢直接造反,也沒底氣現在把趙偃拉下王位,他們隻會對著自己來。
自己手上有兵權,北地三郡又可以說是自己的基本盤,他們不敢直接刺殺自己,隻能以眼下造成的大亂為籌碼,讓大王罷免自己。
要麽大王罷免我,他們讓趙國恢複原樣。
要麽接著幹,看是大王撐得久還是他們撐得久。
對這個後果,李牧早就料到了。
但郭開欲言又止,神情有些尷尬。
這讓李牧的心頓時就沉了下去,大王不會真的要……向那幫官員妥協吧?
“相國?你這是什麽表情?”
“武安君,你先安排邊境事宜吧,明日和我迴國都,我們輕裝簡從。”
“為何?”
自己一走,這三城的現狀還能執行下去嗎?
但郭開隻是苦笑了一下:“明日路上你就知道了,再說了,你打了勝仗也得迴國都受賞不是嗎?”
……
林縣。
縣城外的一條主幹道上,距離縣城大約五裏地,肉眼能看到縣城。
一處茶攤上,來了幾個中年人。
作為交通主幹道,還是臨近縣城,按理來說這處茶攤哪怕沒有什麽名貴茶葉、大部分歇腳的人也隻會要上一杯白水、最多有人會要幾片粗茶,但也應該有足夠的客流。
隻是現在,整個茶攤,隻有這幾個中年人。
環顧四周,連茶攤老板都沒看到。
這讓李牧心裏憂愁無比。
聽著留守將領的報告,李牧感覺自己被耍了。
這座大營就留守了一千人,連魏軍都懶得打這座空營,裏麵存放的也都是一些破損的軍械物資,包括一些重騎兵的鎧甲和重甲兵的大刀,也是戰損了的。
沒人出入,沒人來攻打。
結果你跟我說,居然丟了東西?
還是每樣都丟了一個?
留守的將領低著頭,有些臉紅。
他也感覺很奇怪,更是想不通,所以他封鎖了消息,自己前來找大將軍認罪了。
李牧親自去倉庫看了下,還詢問了看守士卒。
然後他沉默了。
在以失職罪將他們判了三天禁閉後,李牧就暫時將此事埋在心底。
當天傍晚,圍攻另外兩支趙軍的魏軍無奈之下也退走了。
雙方戰線再一次恢複了平靜。
可那三城還是在趙軍掌控下,魏國不僅沒有奪迴哪怕一寸土地,將士還戰死和被俘了五萬多人,魏熙還被抓了。
這種結果讓四國軍隊都有些驚恐。
齊軍大營。
田恆聽著斥候的匯報,加上從魏軍那得到的戰況消息,拚湊出了今天一天的戰爭過程。
然後他立刻提筆,打算給大王寫一封信。
李牧這貨惹不得……
人數劣勢的情況下,還硬是能被他創造出一個圍殺的機會,就算這當中有趙軍戰力確實強大的原因,可李牧這個統帥更重要啊!
這才十萬人就這樣了,那真要打敗他需要多少人?三十萬?還是四十萬?
為了魏國的事,齊國不值得再投入了。
當然,他今天沒出戰反而派人去撿拾財物的事,他並沒有寫。
這些財物已經被他和底下的將領們分了,齊王都拿不走。
魏軍另一側。
韓楚聯軍的大營裏。
這裏的決定更加坦率。
韓軍主將決定明日就告辭,楚軍主將連夜寫了一封信,不是給國內的大王——那大王現在就是個擺設,他是要給李牧。
他將他所知道的齊王如何勸說楚國國內貴族、如何組織四國聯軍的事全寫了出來。
這是誠意。
至於這仗,誰愛打誰打。
自始至終,沒有一個足夠有威望的統一指揮的聯軍,都是這個樣。
聯軍合縱攻秦時是的,如今的四國攻趙也是。
一旦戰局陷入膠著、或者麵臨失敗,又或者無利可圖,原本就不團結的人心立刻就會散掉。
之前魏熙還能靠著魏國二十萬兵馬讓他們在側翼駐守,稍微牽扯一下李牧的精力。
現在,魏國自保都難。
第二天。
李牧接到了這封誠意滿滿的信。
中午時分,齊軍、楚軍、韓軍仿佛約定好了一樣,同時拔營離開。
楚軍直接迴國,韓軍和齊軍則隻是後撤了幾十裏,離開了戰場,畢竟他們還沒等到國內的迴信。
麵對李牧帶領的還剩下六萬多人的趙軍,哪怕魏軍人數依舊是他們的兩倍,可沒有一個魏軍將領心裏有底。
戰場陷入了詭異的平靜。
趙軍並沒有進攻,魏軍也在心驚膽戰中等待。
一日後,魏王的使者來了,李牧派人把他送去了國都。
兩日後,相國郭開帶著趙偃撤兵的命令和魏國使者一起來了。
魏國戰敗,魏王承認那三城歸屬趙國,並同時賠償趙國一千萬錢的賠款;魏熙帶迴邯鄲,關半年後再釋放。
“一千萬錢?”李牧有些皺眉。
對魏熙的處理他沒意見,哪怕隻是半年,可這帶迴邯鄲囚禁擺明了就是一種顯擺。
但那賠款的數字……是不是少了點?
郭開說:“是一千萬,但要秦幣。”
“???”
李牧愣了一下,隨即拍案而起:“哪個奸人提的意見?!”
秦國的那種新秦幣他知道,他自己也有收藏。
他承認,那確實比自家貨幣要精美一些,在民間也更受歡迎。
可民間受歡迎,國家間不能這麽幹啊!
他還不知道什麽叫貨幣主權,也不知道什麽金融戰爭,可一個國家,進行交易居然要用別國貨幣當交易物,這不是賣國是什麽?
再過些年,趙國是不是自己的貨幣都不用發了?
直接用秦國人的貨幣算了?
“相國!你為何不進諫?”李牧對著郭開質問道:“如此奸詐提議,大王何不將那人斬首正法?!”
郭開張了張嘴,有些委屈。
他是真委屈,因為這事的起因和他還真沒關係。
國內的那些權貴,他們團結起來對趙王的反擊,可不僅是讓各地山賊、盜賊蜂起那麽簡單,他們還讓各地在這一個月內物價飛漲,隨之而來的就是趙國貨幣的快速貶值。
邯鄲城的糧價、鹽價等等物資,價格已經是戰前的數十倍。
那還是物資最充裕的邯鄲城。
趙國其他地方的價格,更是離譜。
這個時代的商人,大部分都是官員的白手套,少部分不是,但也會用錢拉攏各國一些官員當做在那國生意的後台,不然隨時可能被貴族吃得連渣都不剩。
在這場趙王和趙國其他權貴的戰鬥中,後者團結起來所能調動的力量,讓趙偃和郭開都吃了一驚。
至於他們這麽做的目的,其實不難猜。
搞亂趙國市場,讓趙王知道他們的力量,一旦撕破臉,你趙王固然可以殺了我們,但你的王位估計也到頭了。
“豈有此理!”
李牧憤怒至極:“本將連夜布置好邊境事宜,這就帶人迴去!盜匪?山賊?本將倒要看看,趙國何時成了他們的樂園!”
其實那些盜匪和山賊是什麽成份,眾人都清楚。
至於讓李牧出手的事,原本趙偃確實是這麽想的,隻要他給李牧一個授權,大可以讓李牧帶著軍隊去各地走一趟震懾宵小。
不說能奠定勝利,但局麵肯定會大為好轉。
可李牧的地位和實力,在趙國乃至天下都是有目共睹的,那些權貴也不是傻子。
“武安君……還是暫時別迴去吧。”郭開說了句。
李牧看著他,心裏忽然冒出些不好的預感。
不會是大王又慫了吧?
你都和那些反對的官員權貴鬧到這個地步了,我都給你打贏戰鬥,你這時候要是慫了,那可就太……廢物了。
“相國有話,不妨明說!”
郭開遲疑了一下:“我還是先說秦幣吧。”
趙國經濟大亂的同時,天下明眼人都能看到這當中的機遇和變局。
可如今天底下,對經濟戰最在行的,是秦國。
自前線開戰到如今徹底勝利這一個月內,趙國國內的經濟直接崩盤,趙國自己的尖足布幣在民間飛速貶值,直接失去了大部分百姓的信任。
雖然大部分百姓都沒什麽錢,以物易物為主。
可趙國終究還是有許多人使用貨幣的,而這些人中隻有少部分是不缺錢也不缺物資的富商貴族,大部分人依舊屬於‘窮苦’之列。
在後世,這些人叫中產。
經濟崩盤的時候,他們直接就垮了。
而這時他們恍然發現,相比於毫無價值的趙國貨幣,無聲無息間大量出現在趙國市麵上的秦國貨幣,似乎更為堅挺。
加上各城都有的秦國商鋪,而且不知道為什麽,最近一月秦國人的商品儲量大幅度增加,好像秦國在全力保障對趙國國內的供應一樣,以至於人們拿著秦國貨幣直接去秦國人那買東西,遠比用趙國貨幣要好。
而且精明的秦國人早在趙國貨幣有貶值苗頭的時候,就拒收趙幣了。
在經濟大亂的趙國,與秦國人相關的東西和商業活動,反而成為了一個相對獨立的體係。
一邊是拿錢也買不到東西,一邊是相對穩定,換你是百姓你選誰?
至於秦國為什麽這麽大力保障在趙國的商鋪供應……
郭開給出事實推測:“可能是大王和秦國人做了什麽交易,畢竟當初四國即將攻趙時,大王的壓力也……”
而且那些趙國權貴再恨趙偃,也不可能讓秦國人聽他們的抬高價格。
秦國人也很講義氣,他們寧可冒著自己國內商鋪缺貨的事實,都要把大量平價商品送往趙國。
也正是因為得到了秦國人的支持,趙偃才能在國內七成官員、九成商人都反對的情況下勉強撐到了現在。
借力打力?
“別說什麽秦國人講義氣,本將才不信他們那麽好心!”
李牧不相信秦國人會對死仇般的趙國如此偏愛,肯定有陰謀,隻是他暫時無法理解:“戰爭賠款用秦國人的是怎麽迴事?這難道也是大王和秦國人的交易?”
郭開欲言又止。
“武安君,你覺得以現在的情況,用我們自己的貨幣或者是魏國人的,這錢究竟是賠給誰的?”
“那也可以用金帛、布匹或者糧食代替!”
這時候的市場規則能接受以物易物,國與國之間的賠償也一樣可以。
可郭開搖了搖頭:“金銀不行的,秦國人已經對各國發出了通告,以後秦國的商品和東西都會慢慢的隻接受秦國貨幣或者金銀,魏國人自己也要留著金銀。”
“至於布匹和糧食,如今已經進入了冬天,讓魏國人用這些來換,大王擔心會把他們逼急了,如今趙國不能再打下去了。”
真是合理的理由……
個屁啊!
李牧心裏生出了對趙偃的無盡抱怨。
你是趙王啊!
現在是我打贏了魏國!
你要是真發狠心,再給我補兩萬兵,別管後果如何,我甚至能打到大梁城下去!
你特麽為魏國這麽著想幹什麽?
這簡直就是個做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義,雖有開明之心但行事卻優柔寡斷的……短視者!
人在極度悲傷的時候是說不出話的。
在極度憤慨情況下也是。
如今李牧兩者都占了……
雖然大局已定,可他怎麽想都感覺自己乃至趙國仿佛是被人推著走一樣。
從大王因改立王後之事和魏國鬧翻開始,到現在因那三城的改革而和國內官員權貴對立,大概兩個月,趙國的雪都下了好幾場了。
兩場戰爭,一場趙魏戰爭,一場四國攻趙。
趙國雖然守住了城池卻元氣大傷還陷入內亂。
魏國損兵折將。
另外三家也來丟了幾千具屍體後灰溜溜的走了。
燕國忙著鞏固新占土地無暇顧及中原。
整個天下,隻有秦國,不僅獲得了趙王的友誼,還讓他們的貨幣占據了趙國市場?
打到後麵,贏的是秦國?
李牧閉上眼,深唿吸了幾下。
“本將嚴重懷疑,這兩場戰爭是秦國人挑撥齊王和魏王幹的,目的就是為了削弱趙國為他們自己謀利!趙國內亂發展到今天,國內估計也有叛徒!”
郭開:“……”
你這懷疑得有點準啊……
“那相國之前說,讓本將暫時別迴去,又是何意?”李牧有些心累的問道。
郭開苦笑一下:“武安君可能不知道,那些官員此刻對你是什麽意見吧?”
“還能有什麽意見?無非就是彈劾、汙蔑、請求大王罷免本將甚至下獄罷了。”李牧毫不在意。
那幫官員貴族們不敢直接造反,也沒底氣現在把趙偃拉下王位,他們隻會對著自己來。
自己手上有兵權,北地三郡又可以說是自己的基本盤,他們不敢直接刺殺自己,隻能以眼下造成的大亂為籌碼,讓大王罷免自己。
要麽大王罷免我,他們讓趙國恢複原樣。
要麽接著幹,看是大王撐得久還是他們撐得久。
對這個後果,李牧早就料到了。
但郭開欲言又止,神情有些尷尬。
這讓李牧的心頓時就沉了下去,大王不會真的要……向那幫官員妥協吧?
“相國?你這是什麽表情?”
“武安君,你先安排邊境事宜吧,明日和我迴國都,我們輕裝簡從。”
“為何?”
自己一走,這三城的現狀還能執行下去嗎?
但郭開隻是苦笑了一下:“明日路上你就知道了,再說了,你打了勝仗也得迴國都受賞不是嗎?”
……
林縣。
縣城外的一條主幹道上,距離縣城大約五裏地,肉眼能看到縣城。
一處茶攤上,來了幾個中年人。
作為交通主幹道,還是臨近縣城,按理來說這處茶攤哪怕沒有什麽名貴茶葉、大部分歇腳的人也隻會要上一杯白水、最多有人會要幾片粗茶,但也應該有足夠的客流。
隻是現在,整個茶攤,隻有這幾個中年人。
環顧四周,連茶攤老板都沒看到。
這讓李牧心裏憂愁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