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陽王府東坊幕府駐地,長史李綱正在查看賬目,西陽王府因為有衛隊,而侍衛需要裝備鎧甲、武器,這都得從軍器監領取,所以他看的就是相關賬目。


    這個世道,世家大族、門閥權貴豢養部曲私兵司空見慣,不要說到外地赴任州郡官都帶著一撥部曲,就是在京城裏的宅邸,上千的武裝護院都是家常便飯。


    各朝各代的朝廷明麵上說要限製部曲私兵,可實際上很難做到,因為權貴們個個都養著部曲私兵,那個皇帝敢犯眾怒?


    更別說周國的權貴大多以軍功起家,經常要帶著部曲上陣殺敵,外放州郡也帶著部曲防身,任滿迴京那麽部曲自然也跟著迴來,所以平日裏養著私兵又有何不可?


    有了部曲私兵,自然是要配鎧甲、武器,這就涉及到了鐵器,當然明麵上朝廷對私自打造兵器、鎧甲管的很嚴,但實際上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李綱知道這種情況,但他覺得自己身為王府長史,就有匡正藩王言行的職責,既然朝廷有製度,那麽他就得讓西陽王宇文溫執行。


    西陽王府的衛隊有一千員額,那麽鎧甲、兵器就得按照一千人的數量來配置,多了不行,少了也不合適,這些裝備都得從軍器監領,往來賬目要分明。


    鎧甲、兜鍪,佩刀、盾牌、長矛、羽箭、弓,還有服裝、旗幟、鼓角等,李綱細細看了下去,發現賬目清楚,沒有擔心之中數目不清的問題。


    軍器監的賬目,他之前已經派吏員核對,如今再和王府的賬目比較,完全對得上,至少看上去王府衛隊開支走的都是正當途徑。


    按照常見的情況,賬上領一千鎧甲,實際領的卻是一千多兩三百,也就是私自裝備自己的部曲私兵,這種事情大家已經是心照不宣,而宇文溫倒是“老實”。


    光看賬目還不行,李綱之前已經親自看過衛隊庫房,鎧甲甲葉嶄新,皮條彈性十足,看上去確實是新製作的,還有製作工匠的名諱和日期。


    隨機抽查了一些羽箭和弓,也都是新製作的。


    李綱不是讀書讀傻的書呆子,知道即便宇文溫真的多領鎧甲、兵器擴大衛隊規模,也沒有誰會把他如何,畢竟那五千虎林軍,實際上就是宇文溫的私兵。


    但事情傳出去就太難聽了,作為藩王,身份十分敏感,世家大族養部曲私兵是為了守衛家族,你一個藩王偷偷擴大衛隊規模,是想幹什麽?


    宇文溫招募的虎林軍,一如其他將領組織的募兵,其實也沒什麽奇怪的,但是若要出入各處要道關隘,這隻軍隊未經允許就不能通過,可王府衛隊就行。


    王府衛隊,自然是跟著藩王行動,一如隨行的家仆,郎主去哪裏就跟去哪裏,沒有向夏官司馬府報備的必要,更無須夏官司馬府許可才能行動。


    不光是各路關隘,就是進出京城或在城裏行動,都不會受夏官司馬府太多限製。


    例如宇文溫若奉詔進京,他可以帶著全部衛隊共一千人一路北上,穿州過郡不需要提前報備夏官司馬府,可若是要帶著虎林軍就不能如此隨意。


    到了京城,衛隊可以跟著宇文溫直接入城,駐紮在宇文溫下榻處,而虎林軍即便能來到京城外,想入城就沒那麽簡單了。


    所以到了藩王這一級別,衛隊的編製十分敏感。


    雖然宇文溫如今是外官而不是在京城,但身為藩王,本身就得注意不要留下把柄被人彈劾,李綱一開始擔心這位會肆無忌憚擴充衛隊,被別有用心之人拿到把柄發難。


    不過經核實,這位真的很“老實”,李綱不由得一陣唏噓。


    當年,他還是齊王宇文憲的王府參軍事,這位齊王的小心謹慎讓人印象深刻。


    宇文憲和皇兄宇文邕從小一起長大,後來又協助宇文邕誅殺權臣宇文護,清除晉王黨羽,輔佐宇文邕將皇權重新掌握在手中。


    宇文憲文武全才,無論是衝鋒陷陣還是治理州郡都是成績斐然,年僅十六歲便獨自鎮守蜀地,安撫治理井井有條,訴訟集於一身而不見疲倦。


    後來參加曆次對齊作戰,雖然勝敗皆有,但戰功卓越,稱得上宗室賢王。


    奈何天家無情,宇文憲還是被當皇帝的宇文邕架空了。


    官至天官大塚宰,看上去風光無比,實際上卻是位高權輕,沒有了“五府總於天官”,宇文憲其實是明升暗降。


    這是無可奈何的事情,有了晉王宇文護的前車之鑒,宇文邕提防宗室理所當然,不過他對弟弟宇文憲是既防又用,而宇文憲確實有才華,漸漸地功高難賞。


    事已至此,隻有韜光養晦,收攏鋒芒,齊王宇文憲一直小心謹慎,王府用度從不逾製,衛隊人數甚至還不滿員,府裏府外根本挑不出一絲毛病。


    後來皇帝宇文邕想任命宇文憲為主帥,率領大軍討伐突厥,宇文憲婉拒,因為再立大功,可真的會賞無可賞了,麵對宇文邕的質疑,他無論如何都不鬆口。


    都已經小心翼翼至此,結果還是....唉。


    李綱陷入迴憶,看上去像是思考,旁邊吏員不知所措,沒人敢吭聲怕打斷上官思路,一旁的記室參軍劉文靜琢磨片刻,佯裝失手打翻紙筆,聲響讓李綱迴過神來。


    “上官,這是王府食邑租調的賬目,請上官過目。”


    吏員趕緊把賬目捧上前,這位長史剛正不阿,連西陽王都碰了一鼻子灰,他們這些做下屬的哪裏敢掉以輕心,就怕有什麽公務沒做好被訓斥。


    “王府食邑戶數,分布在何處?”


    “都在西陽郡內...”


    繼續查賬,西陽王宇文溫食邑一萬戶,和國公爵相同,當然就是先前邾國公的食邑數沒變。


    大部分情況下,周國無論何種爵位本該是虛封,也就是沒有實際的封地,宇文溫這食邑一萬戶的錢糧布帛,由朝廷調撥。


    隻是如今情況有些特殊,宇文溫的爵位介於虛封和實封之間。


    實封,那就要有西陽王國,西陽王宇文溫要到王國就藩,一如當年的趙、陳、越、代、滕五王那樣,可如今西陽郡依舊是黃州轄地,為朝廷直轄。


    虛封,所謂的食邑也就存在於紙麵,食邑數對應的錢糧布帛,由朝廷來調撥,如今宇文溫卻可以直接從黃州西陽郡的租調裏拿,也省卻朝廷的調撥之苦。


    所以對於西陽王這種介於實封和虛封的情況,清查食邑的賬目十分有必要,免得這位借機侵占百姓的租調,說是食邑一萬戶,實際收的租調卻遠超於此。


    如今黃州的戶數已過四萬戶,能承擔起西陽王宇文溫的食邑,但宇文溫若是胡作非為,那可是會敗壞名聲的,所以李綱必須要查賬,一旦發現問題要及時匡正。


    然而細細看下來,沒有發現任何問題,這幾年下來,王府(公府)的食邑收入,都跟當時的食邑數相當。


    放下卷宗,李綱陷入沉思,宇文溫的表現,從賬目上看顯得很正常,他注意了曆年賬目的墨跡,根據年份不同新舊不一,說明不是新近書寫的內容。


    要麽,曆年來真的都沒問題,要麽,曆年來都在做假賬,會是哪一種?


    然而賬目確實是可以作假的,李綱見識過各種手段,即便是墨跡,可以有目的調配、做舊。


    所以,光看賬目還不行!(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逆水行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米糕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米糕羊並收藏逆水行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