邾國公府,管家李三九正在向郎主宇文溫匯報,念的是府裏“市場調查部”最新報告,是關於黃州市麵物價的情況匯總,楊濟在座。
“街市流通私錢逐漸增多,傳有私爐鑄錢,運至州郡銷售,私錢一吊買製錢五六百不等,奸人收買可摻百吊,萬吊可摻千吊...”
“劣錢稱唿頗多,有‘鵝眼’、‘魚眼’、‘水漂’、‘風皮’、‘沙錢’等...”
“曆代錢幣亦有混跡其中,有兩漢五銖,有新莽六泉,季漢直百五錢,成漢漢興錢,元魏太和五銖,高齊常平五銖,又有南朝曆代錢幣。”
“大錢小錢混雜其間,交易者以車載錢,不複計數,而唯論貫,又有八十為陌,甚至七十為陌,按製一陌百文,如今已不足數。”
“街市流通錢幣,多以良劣混雜,本應售價一貫之物,如今已升至一千三四百文,皆因錢幣良劣難辨,百姓不知所措,交易多以物易物。”
聽到這裏,宇文溫板著臉看向楊濟說道:“聽聽,又不是物資短缺,結果物價卻開始上漲,這就是通貨膨脹!”
“市麵上的錢越來越多,結果都是劣幣,而同樣數量的錢能買到的東西越來越少,那是百姓不相信銅錢,本來一百文製錢能買的,如今要一百二十文各色錢才能買到。”
“國公,私鑄錢幣自古便屢禁不絕,那是無法根治的。”
楊濟慢悠悠的說著,宇文溫見著對方向自己使眼色,隨即幹咳一聲,一旁的李三九知道這兩位“密談”的時候又到了,識相的告退。
“楊堅如今新鑄五銖錢,那可是重如其文,每錢一千重四斤二兩,算是足額了,本公如今也是這般做的,結果呢?嗯?物價上漲啊!”
“大冶監出的銅錢剛放到市麵上就沒了蹤影,而隋國的五銖錢一推廣就廣泛使用,你知道他是怎麽做的?”
楊濟聞言開口說道:“三年四月,詔四麵諸關,各付百錢為樣,從關外來,勘樣相似,然後得過,樣不同者,即壞以銅,入官。”
“次年,又詔仍依舊不禁者,縣令奪半年祿,五年正月,詔又...”
“行了行了,背書有意思麽?。”
宇文溫打斷楊濟的背誦行為,這位直接把史料上的相關內容背出來了。
“國公,私鑄錢幣有暴利,故而私鑄者如過江之鯽,即便嚴刑酷法,可曆朝曆代都是沒辦法根治的。”楊濟說道,“當然私鑄者不可不嚴懲。”
“嚴懲?當然要嚴懲,可光嚴懲有何用?那些大戶,直接把好錢一甕甕的窖藏了,這怎麽辦?人家的錢,愛怎麽處置怎麽處置,可這市麵上的好錢,哪裏能如此折騰!”
“你是不知道,如今的商家越來越挑剔,成日裏找借口抬價,二百文一石的米價,到交錢時說你的錢裏劣錢多,得要二百二十文,愛買買,不買滾!”
“百姓去哪裏伸冤?市麵上的錢大多是劣錢,傳說中的大冶官製錢呢?大家可都沒見過啊楊司馬!”
“國公稍安勿躁,官軍有糧食,軍心亂不了。”
“民心會影響到軍心的。”宇文溫歎了口氣,當了總管後要考慮的事情比一州刺史多很多,私錢泛濫的事情不解決,他就是再弄十座銅山來都沒用。
再不采取措施,真到了物價飛漲的時候,那可就來不及了。
“那些混蛋的巢穴,大概摸得差不多了,準備充分之後本公就要動手,你不要作壁上觀。”
楊濟聞言心中一動,隨即問道:“莫非有官吏內外勾結?”
“在所難免,大冶監出的製錢,運到各處還沒捂熱就沒了,沒有內鬼怎麽可能如此迅速。”宇文溫冷笑著,“當然,光明正大的手法也是有的,要是公事公辦那可是沒有把柄。”
“國公的意思,是捉了私鑄者之後,取得口供再順藤摸瓜?”
“正是,所以要提防這些人狗急跳牆,例如搞出民變什麽的渾水摸魚,所以你要坐鎮軍營,蓄勢待發隨時準備出手。”
楊濟看了看宇文溫,糾結片刻問道:“國公是要欲擒故縱?”
“如今本公已是總管,不能再劍走偏鋒,要是學四年前除夕夜故事,大約會被人認為是無能。”宇文溫搖搖頭,“總管八州,掌握許多軍隊,居然還給人圍攻府邸,那不是廢物麽?”
“那國公的意思,下官鎮守軍營以靜製動,情況很嚴重麽?”
“不算很嚴重,至少沒探得哪州刺史摻和這種事。”宇文溫摸了摸下巴,隨即咧嘴一笑,“當然最好有,正好拿來祭旗!”
楊濟聽得宇文溫所說,麵色有些凝重,他當然知道私鑄錢幣的人多半背後有靠山,要麽是地方豪強,要麽和地方官勾結。
劣幣橫行導致物價上漲,這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宇文溫要解決問題他雙手讚成,所以接下來的就是如何把損失降到最低。
“不要想得那麽嚴重,本公自有分寸,那幾個特別囂張的私爐是一定要鏟除的,剩下幾個小魚小蝦,讓州郡官自己解決,要是他們自己不幹淨,那就自己想辦法擦屁股!”
“國公,即便如此,可銅錢怕是依舊不夠用,官製錢為保朝廷威嚴,做工精致造價不菲,即便沒有人拿去熔了私鑄,可剪邊偷料在所難免,而那些大戶窖藏好錢也是個問題。”
“飯要一口口吃,先治理私鑄的問題,好錢被藏的問題,那可非一朝一夕能解決的。”
宇文溫無奈的歎了口氣,劣幣驅逐良幣的問題,讓他遇到了,既然不能躲那就捋袖子上。
所謂劣幣驅逐良幣,是指市麵上流通的貨幣中,實際價值高的貨幣(良幣)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輸出而退出流通領域。
而實際價值低的貨幣(劣幣)反而充斥市麵,私鑄的錢幣愈發助長這種情況,中原一直缺銅,所以官製足額銅錢有多少都不夠用。
大戶們把好錢存起來,單位以萬貫計,而私鑄者把好錢熔了去做劣錢,或者把好錢剪邊盜銅,這樣一來好錢分量不足,也變成劣錢。
隻要用銅做錢幣,就無法避免這種情況,除非錢幣麵值遠大於其本身銅含量,但這種虛標幣值的做法,數百年來都接連失敗了。
這需要官府有良好的信譽,還要監管得力,而私鑄錢幣又和暴利有關,即便是後世的紙幣,也同樣有人偽造。
以宇文溫目前的實力,最多治標而沒辦法“治本”,唯一能做的就是減少損失,好容易開張的大冶錢監,決不能變成賠錢貨,誰敢斷他財路,他就斷誰活路。
好容易擁有的鑄幣權,怎麽可能任其荒廢!(未完待續。)
“街市流通私錢逐漸增多,傳有私爐鑄錢,運至州郡銷售,私錢一吊買製錢五六百不等,奸人收買可摻百吊,萬吊可摻千吊...”
“劣錢稱唿頗多,有‘鵝眼’、‘魚眼’、‘水漂’、‘風皮’、‘沙錢’等...”
“曆代錢幣亦有混跡其中,有兩漢五銖,有新莽六泉,季漢直百五錢,成漢漢興錢,元魏太和五銖,高齊常平五銖,又有南朝曆代錢幣。”
“大錢小錢混雜其間,交易者以車載錢,不複計數,而唯論貫,又有八十為陌,甚至七十為陌,按製一陌百文,如今已不足數。”
“街市流通錢幣,多以良劣混雜,本應售價一貫之物,如今已升至一千三四百文,皆因錢幣良劣難辨,百姓不知所措,交易多以物易物。”
聽到這裏,宇文溫板著臉看向楊濟說道:“聽聽,又不是物資短缺,結果物價卻開始上漲,這就是通貨膨脹!”
“市麵上的錢越來越多,結果都是劣幣,而同樣數量的錢能買到的東西越來越少,那是百姓不相信銅錢,本來一百文製錢能買的,如今要一百二十文各色錢才能買到。”
“國公,私鑄錢幣自古便屢禁不絕,那是無法根治的。”
楊濟慢悠悠的說著,宇文溫見著對方向自己使眼色,隨即幹咳一聲,一旁的李三九知道這兩位“密談”的時候又到了,識相的告退。
“楊堅如今新鑄五銖錢,那可是重如其文,每錢一千重四斤二兩,算是足額了,本公如今也是這般做的,結果呢?嗯?物價上漲啊!”
“大冶監出的銅錢剛放到市麵上就沒了蹤影,而隋國的五銖錢一推廣就廣泛使用,你知道他是怎麽做的?”
楊濟聞言開口說道:“三年四月,詔四麵諸關,各付百錢為樣,從關外來,勘樣相似,然後得過,樣不同者,即壞以銅,入官。”
“次年,又詔仍依舊不禁者,縣令奪半年祿,五年正月,詔又...”
“行了行了,背書有意思麽?。”
宇文溫打斷楊濟的背誦行為,這位直接把史料上的相關內容背出來了。
“國公,私鑄錢幣有暴利,故而私鑄者如過江之鯽,即便嚴刑酷法,可曆朝曆代都是沒辦法根治的。”楊濟說道,“當然私鑄者不可不嚴懲。”
“嚴懲?當然要嚴懲,可光嚴懲有何用?那些大戶,直接把好錢一甕甕的窖藏了,這怎麽辦?人家的錢,愛怎麽處置怎麽處置,可這市麵上的好錢,哪裏能如此折騰!”
“你是不知道,如今的商家越來越挑剔,成日裏找借口抬價,二百文一石的米價,到交錢時說你的錢裏劣錢多,得要二百二十文,愛買買,不買滾!”
“百姓去哪裏伸冤?市麵上的錢大多是劣錢,傳說中的大冶官製錢呢?大家可都沒見過啊楊司馬!”
“國公稍安勿躁,官軍有糧食,軍心亂不了。”
“民心會影響到軍心的。”宇文溫歎了口氣,當了總管後要考慮的事情比一州刺史多很多,私錢泛濫的事情不解決,他就是再弄十座銅山來都沒用。
再不采取措施,真到了物價飛漲的時候,那可就來不及了。
“那些混蛋的巢穴,大概摸得差不多了,準備充分之後本公就要動手,你不要作壁上觀。”
楊濟聞言心中一動,隨即問道:“莫非有官吏內外勾結?”
“在所難免,大冶監出的製錢,運到各處還沒捂熱就沒了,沒有內鬼怎麽可能如此迅速。”宇文溫冷笑著,“當然,光明正大的手法也是有的,要是公事公辦那可是沒有把柄。”
“國公的意思,是捉了私鑄者之後,取得口供再順藤摸瓜?”
“正是,所以要提防這些人狗急跳牆,例如搞出民變什麽的渾水摸魚,所以你要坐鎮軍營,蓄勢待發隨時準備出手。”
楊濟看了看宇文溫,糾結片刻問道:“國公是要欲擒故縱?”
“如今本公已是總管,不能再劍走偏鋒,要是學四年前除夕夜故事,大約會被人認為是無能。”宇文溫搖搖頭,“總管八州,掌握許多軍隊,居然還給人圍攻府邸,那不是廢物麽?”
“那國公的意思,下官鎮守軍營以靜製動,情況很嚴重麽?”
“不算很嚴重,至少沒探得哪州刺史摻和這種事。”宇文溫摸了摸下巴,隨即咧嘴一笑,“當然最好有,正好拿來祭旗!”
楊濟聽得宇文溫所說,麵色有些凝重,他當然知道私鑄錢幣的人多半背後有靠山,要麽是地方豪強,要麽和地方官勾結。
劣幣橫行導致物價上漲,這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宇文溫要解決問題他雙手讚成,所以接下來的就是如何把損失降到最低。
“不要想得那麽嚴重,本公自有分寸,那幾個特別囂張的私爐是一定要鏟除的,剩下幾個小魚小蝦,讓州郡官自己解決,要是他們自己不幹淨,那就自己想辦法擦屁股!”
“國公,即便如此,可銅錢怕是依舊不夠用,官製錢為保朝廷威嚴,做工精致造價不菲,即便沒有人拿去熔了私鑄,可剪邊偷料在所難免,而那些大戶窖藏好錢也是個問題。”
“飯要一口口吃,先治理私鑄的問題,好錢被藏的問題,那可非一朝一夕能解決的。”
宇文溫無奈的歎了口氣,劣幣驅逐良幣的問題,讓他遇到了,既然不能躲那就捋袖子上。
所謂劣幣驅逐良幣,是指市麵上流通的貨幣中,實際價值高的貨幣(良幣)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輸出而退出流通領域。
而實際價值低的貨幣(劣幣)反而充斥市麵,私鑄的錢幣愈發助長這種情況,中原一直缺銅,所以官製足額銅錢有多少都不夠用。
大戶們把好錢存起來,單位以萬貫計,而私鑄者把好錢熔了去做劣錢,或者把好錢剪邊盜銅,這樣一來好錢分量不足,也變成劣錢。
隻要用銅做錢幣,就無法避免這種情況,除非錢幣麵值遠大於其本身銅含量,但這種虛標幣值的做法,數百年來都接連失敗了。
這需要官府有良好的信譽,還要監管得力,而私鑄錢幣又和暴利有關,即便是後世的紙幣,也同樣有人偽造。
以宇文溫目前的實力,最多治標而沒辦法“治本”,唯一能做的就是減少損失,好容易開張的大冶錢監,決不能變成賠錢貨,誰敢斷他財路,他就斷誰活路。
好容易擁有的鑄幣權,怎麽可能任其荒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