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隴道:


    是絲綢之路南大道的一段,最晚在漢代即已開通,有千年曆史,是一條中原地區連接西域的古道。


    關隴大道是絲綢之路南大道從長安進入甘肅的必經之地,其具體走向有兩個:


    其一,是由長安出發,過今日之隴縣,通過固關鎮,翻越隴阪,到達分水驛(位於今張家川縣馬鹿鄉東北10公裏的老爺嶺),沿馬鹿——閆家店——弓門寨(秦置邽縣)——張川鎮(漢置隴縣)——龍山鎮(漢為斷山)——秦安隴城西行經秦安縣到達天水;


    其二,是沿弓門寨(今恭門鎮)、樊河經清水縣城再到達天水。


    關隴大道,曆史源遠流長。自周秦至漢唐直至明清,在長達兩千多年的悠悠歲月中,關隴大道一直是關中通往西域的交通紐帶,為隴右要衝,關中屏障,軍防重地,而且也是中西貿易、民族往來的大通道。


    據史料記載,漢初,西北疆界不過黃河。為了打通西方商路,漢武帝派人進行了兩次探險,其中一次是翻越隴阪,通過對沿途地理和北邊敵情的了解,最後選定關隴道為西進的首選路線。為了確保這條路線的暢通,漢武帝在沿線設置天水郡及平襄、隴縣、清水、戎邑、略陽等縣。沿途“五裏一燧,十裏一墩,三十裏一堡,五十裏一寨。”“驛馬三十裏一置”,交通十分便利。隋煬帝積極拓邊時,關隴道又一次得到大規模的拓建,達到了通過禦駕的標準。


    由於關隴道在古代東西交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因而沿途多設關卡、驛站等機構,進行管理和加強聯係,借以維係封建王朝的中央集權統治。


    二十世紀50年代初,基本沿此線開通了天寶公路(天水至寶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砸進紛亂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熊星來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熊星來客並收藏砸進紛亂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