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衍拍著龍椅大怒:


    “跟這賊人講和,還不如讓老子去死!”


    蕭綱看蕭衍還頑固不化,隻好用激將法:


    “城下之盟,確實是奇恥大辱,兒臣其實對講和一事,也頗為抵觸,父皇既然堅決不同意,那我們現在,隻能迎頭而上,決一死戰!”


    蕭衍一聽要打仗,想來想去,自己的確沒本錢跟侯景打,就算知道侯景是詐降,又如何?


    長歎口氣,對蕭綱說:


    “你自己看著辦吧,不要讓人千載恥笑了去。”


    蕭綱聽言,暗自鬆口氣,轉身去處理講和之事。


    侯景這邊得知蕭衍同意講和,也是鬆了口氣,不然,他還真不知道要怎麽繼續扛下去。鬆口氣之後,便是謀著如何坑蕭衍。


    侯景一開口便是要蕭衍給他割長江下遊的四州,這四州是:南豫州、合州(當年侯景來投奔南梁時,蕭衍拍羊鴉仁等人,率領精兵三萬,前往縣瓠接應,之後,詔以縣瓠為豫州,壽春為南豫州。改合肥為合州,原合州為南合州)、光州(今河南潢川縣)、西豫州(今安徽懷寧縣)。


    這又是一個若能立住腳,便是三方都要拉攏的地方,不過,侯景就不怕,哪天這三方商量好,一起將他給滅了?這種事情,曆史中可是筆筆皆是啊,也由此可以看出,侯景是個不甘屈居人下的人。


    當時侯景來附時,朝中就有不殺人反對,蕭衍不予理會,非要納了侯景,納了也就納了吧,好歹把牙拔了啊,卻偏偏縱著侯景。


    在北方的時候,侯景有兩隻老虎壓著,他不敢亮爪子,到了南方,雖然有幾隻老虎,可,這幾隻老虎並不團結,相互製約,相互牽製,再加上一個昏暈的馴獸師,侯景這隻老虎,終於找到機會亮爪了。


    蕭衍這是引虎入室了啊,真是“梁之貪利冒進者,乃自詒伊戚矣”。


    不但要四州,還要宣城王蕭大器出城給他送行,然後才會解圍過江。


    這一去,誰知是兇還是吉,蕭大器又是蕭綱的嫡長子,以後極有可能成為又一個皇帝,所以,眾人反對,堅決不同意,便讓蕭大器的弟弟,石城公蕭大款代替蕭大器。


    之後有在西華門外設壇,派尚書仆射王克、兼侍中上甲鄉侯蕭韶、兼散騎常侍蕭王差和於子悅、王偉登壇共盟。


    右衛將軍柳津從西華門領兵出城,侯景領兵從他的營柵門出來,和柳津遙遙相對,殺牲畜歃血而盟。


    古代的人還真是信這類東西,嗬嗬。


    不但如此,侯景還提出了種種要求,比如:


    蕭衍的第四子,南康王蕭績的兒子,南康嗣王蕭會理等人,率兵三萬,到達馬洲(今江蘇靖江),侯景怕北岸的軍隊自白下城而上,斷他過江的路,於是,請朝廷把軍隊都召迴南岸,朝廷下詔讓江北軍隊都移到江潭苑。


    這樣,侯景的退路開了。


    再比如:


    侯景又曰啦,“永安侯蕭確、趙威方隔著圍柵一個勁兒罵我,說什麽‘天子他跟你訂盟約,我們還是要追擊你’。請把他們召迴城,我就開拔。”朝廷便下令把他們都召迴去。侯景遂即把東城的米運到石頭城,軍糧充足了。


    這樣,侯景的軍隊不會餓肚子了。


    再再比如:


    看著自己一條條的要求,都被滿足,又上書對蕭衍曰啦,“西岸來信,說高澄已占據壽春、鍾離,我無處安身,先暫借廣陵、譙州,等我把壽春、鍾離奪迴來,馬上奉還朝廷廣陵、譙州。”


    麵對侯景的種種要求,朝廷也有心不予理睬,可是,城裏的情況很不好。


    當初,台城被圍時,城內有男女十餘萬,披甲者三萬,到這時人已快病死完了,守城的隻有二三千人,還都是羸弱怯懦的。街上躺滿了死屍,無人掩埋,臭氣傳出好幾裏,死屍腐爛的汁水流滿了溝溝窪窪。


    再拖下去,就要變死城了,明明心裏諸多不願意,甚至是咒罵,可是,侯景現在拿捏著城裏人的七寸,再多不滿,也得憋迴去,然後,照樣一條條的滿足侯景。


    這時,王偉又給侯景出主意了:


    “大王作為人臣舉兵造反,包圍皇宮,已超過百日。威逼侮辱嬪妃公主,糟踏皇家宗廟,到了今日這步田地,還到哪裏去容身?望大王暫且還是靜觀待變。”


    侯景想想也是,他現在已經沒有退路了,什麽壽春,什麽廣陵,即使退到這幾個地方,怕是也難立足了,於是同意了王偉的提議。


    這時羊鴉仁、柳仲禮、鄱陽王太子蕭嗣進軍到東府城北。


    但是,柵壘還未建好,便被侯景部將宋子仙戰敗,並且把砍下的頭擺在皇城下麵。


    侯景又派於子悅去求和,城內派禦史丞沈峻到侯景處。


    兩人講來講去,沈峻發現侯景根本沒有撤兵的意思,沈峻大聲斥責侯景:


    “你他丫的!不守信!我們都講和了!你居然還死乞白賴的賴的這裏!果然是蠻族!上不了台麵的東西!”


    侯景大怒,馬上決開之前就引到城門口的水,從各路攻城,日夜不停,城被攻破。


    侯景又矯詔,派遣石城公蕭大款,解除了外麵的援軍,各路援軍,統統散去,這下,侯景徹底沒了威脅,呃,至少解了眼下的困局。


    沒了後顧之憂,侯景進入建康後,悉數驅趕滿朝文武,讓他們淨身而出,命士兵將他們殺死,被殺的有三千人,又縱兵殺掠,屍骸填滿道路。


    城破了,蕭正德也便沒什麽用了,侯景將他從帝位上踹了下去,降為了大司馬,又撤去武帝蕭衍和太子蕭綱的侍衛,部換成了自己的人,這就等於把兩人給囚禁了起來。


    同年,太清三年(549年),五月初二(6月12日),蕭衍在在饑渴交加中逝世,享年八十六歲,廟號高祖,諡號武帝。


    蕭氏家族的人,有不少在文學上都很有建樹,被狗熊吐槽了一路的蕭衍,文學方麵的貢獻,也是不容小覷的。


    另,蕭衍把儒家的“禮”、道家的“無”和佛教的涅盤、“因果報應”揉合在一起,創立了“三教同源說”,在中國古代佛教思想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還有,中國佛教中,一直流傳到現在的規矩:出家之人不得食葷,也是蕭衍規定的,前麵提到過,蕭衍是個佞佛之人,他認為,佛教講“不殺生”,可是,食葷也是殺生了啊,於是便規定了此條。


    狗熊認為,修心比這些表象的東西更為重要,話說,出家人不能娶妻是誰規定……唉唉,跑偏啦!跑偏啦!來瓶脈動!


    再說句題外話,五胡十六國,是個亂世,可,佛教卻在這個時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奠定了之後的地位,狗熊對宗教的發展,沒嘛研究,覺得在這個民不聊生,有今朝無明日的黑暗歲月裏,佛教的發展真是神奇,或許就是因為看不到前途,所以,才寄托於講求來生的佛教?


    安撫了下被狗熊吐槽一路,已經炸毛的蕭衍,咱繼續哈。


    侯景秘不發喪,迎立太子蕭綱繼位,大寶元年正月初一(550年2月2日),實行大赦,改換年號。


    蕭正德得知此事後,愣了下,隨即反應過來:


    “哎嘛!老子被這小人給騙了!說好的我做皇帝呢!”


    於是,偷偷給鄱陽王蕭範寫了封信,希望他能派兵前來,但,被侯景等人攔截,又矯詔,六月時,將蕭正德給除了。


    蕭正德沒那個本事,還敢與虎謀皮,最後的下場,不被老虎吃了,還能得什麽好?有多大能力,辦多大的事嘛。


    雖然攻下了台城,可是,南梁還有著大片土地沒有服從於侯景,於是,侯景率領眾將一通廝殺,到了同年年底,三吳盡為侯景占領,其聲勢達到頂峰。


    蕭綱現在可沒之前風光了,現在就是個傀儡皇帝,侯景要什麽爵位,要什麽官職,蕭綱就得照辦,要娶蕭綱的女兒溧陽公主,蕭綱就是咬牙切齒的也得把女人交給侯景。


    此時的侯景,一邊擁著美女,一邊又占領了三吳地區,美滋滋的自封為宇宙大將軍、都督諸軍事。


    此時梁朝諸王不但不攻打建康,反而自相殘殺,蕭繹殺死蕭慥、蕭譽,他的世子蕭方等亦死於內戰中,蕭詧投奔西魏,蕭綸、蕭範、蕭大心諸王也相互攻擊。


    其實,三吳地區,並沒有占南梁多少,南梁的兵力,也並沒有多少在與侯景作戰中折損,可是,就因為諸王的相互爭鬥,即使有起來反抗侯景的,也是形單影隻,很快就被侯景給擺平,這樣的局麵,便給了侯景在三吳作威作福,大肆燒殺搶掠的機會,擴充勢力。


    大寶二年八月十七日(551年10月2日),侯景派遣偽衛尉卿彭雋、廂公王僧貴入殿,廢除皇帝為晉安王。害死皇太子蕭大器、尋陽王蕭大心、西陽王蕭大鈞、武寧王蕭大威、建安王蕭大球、義安王蕭大昕以及尋陽王諸子二十餘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砸進紛亂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熊星來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熊星來客並收藏砸進紛亂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