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軍人,特別是亂世的軍人,對政治上的腐敗無能,感受更深,心寒了,也就無心再戰,既然要搜刮,咱就一起搜刮;既然要滅,咱就一起滅!反正國破了,咱還有錢,誰當皇帝都無所謂,咱有錢底氣足。
所以,政治上的腐敗,造就了軍事上的無能。
縱觀中國曆史,就說個離離我們最近的清朝,也是大眾比較了解的一個朝代,看看清末官員的腐敗無能,真是想把他們從曆史書裏拽出來捶一頓,這是曆史的套路,這個套路,可以套用在各個領域。
哈哈,曆史是個很有意思的東西。
侯景衝入了韋粲的軍營,左右之人拉韋粲躲避。
也不知韋粲是怎麽想的,也許,他也對這種無力的狀態憤慨;也許,他想很熱血的打一仗,提提南梁軍的士氣,總之,韋粲沒有躲避。
甩開眾人,嗬斥子弟們,命他們力戰,之後,兵士大多戰死,韋粲也被侯景殺害。
這一戰中,韋粲的兒子韋尼,三個弟弟韋助、韋警、韋構,從弟韋昂,以及親戚數百人,全部戰死。
蕭衍這樣的皇帝,有何臉麵得韋粲的如此忠心!
柳仲禮得知韋粲被攻擊,扔下筷子率兵救援,可是,等他趕來時,韋粲已經戰敗,與侯景戰做一處,也被侯景大敗。
《南史》中言:
柳仲禮與侯景大戰,兩人皆不知對方是誰,悶頭大戰三千八百迴合,戰的是天昏地暗,日月無光……
咳咳,狗熊誇張了點,好吧,誇張了些。
兩人大戰,柳仲禮被侯景砍中了肩膀,馬又陷入泥沼之中不能動彈,這時,騎將郭山石前來救援,才讓柳仲禮免遭成為刀下鬼。
這之後,柳仲禮壯氣消散,不再提戰鬥一事,神情倨傲狠戾,淩丨辱、蔑視將帥們。
邵陵王蕭綸每日都來鞭策軍門,日久天長的,柳仲禮也不見蕭綸了,蕭綸很是生氣,卻又無可奈何,兩人間遂生嫌隙。
柳仲禮卻不理會蕭綸,常常設酒宴,辦盛會,白天看歌舞雜耍,不但如此,還毒刑拷打百姓,汙丨辱妃主。
就連被困在城裏的父親,登城質問柳仲禮時,柳仲禮都談笑自如。
又與太子蕭綱的兒子臨城公蕭大連不和。
侯景登朱雀樓與柳仲禮說話,然後丟給柳仲禮一個金環,自此之後,布列兵營卻不戰,眾軍天天來請戰,都被拒絕。
呂思勉認為,這是罔顧事實,對柳仲禮的抹黑,狗熊也挺讚同呂思勉的看法。
當時的情況,諸軍如果不能聯合起來,而是獨自行事,是不能夠解台城之圍的,可是,要想諸軍團結一心,又談何容易。
將領驕傲,士卒懶惰的情況,早已成了經久難治愈的頑疾,沒有嚴令,誰肯前進?而在台城外的梁軍諸將們,卻沒有一個才德和名望,都足以壓倒眾人的人。
於是退而求其次,那就找兵力最強的人來吧,於是,柳仲禮被推了出來。
柳仲禮自身,也是有本事的,史載“勇力兼人,少有膽氣,身長八尺,眉目疏朗”,賀拔嶽來攻打樊鄧(今湖北省襄樊市及河南省鄧縣一帶),就是柳仲禮迎戰並將賀拔嶽給打迴去的,能將賀拔嶽打迴去,可見柳仲禮也非泛泛之輩。
可惜的是,柳仲禮麵對這些老幫頭時,卻顯的資曆不足,不足以指揮這些個大神。
就好像給私人打工和給公家打工的不同:
給私人打工,人老板看重的是員工自身的本事,沒有本事,資曆再老,都會被老板嫌棄。
給公家打工,則看的是資曆,一說“老資曆”,哎呀,那就了不起啦,那就不得了的,走哪,人都得給抬著,哪怕是新上來的廠長,在這些老資曆眼裏,都是毛沒長齊黃口小兒,要是敢把這些老資曆怎麽招,他就敢倚老賣老的把廠子攪個不得安寧。
所以,柳仲禮麵對這一堆的老資曆,他能指揮動哪一個?除了韋粲,結果韋粲不知怎麽想的,一開局就給戰死了,留柳仲禮一個光杆司令,有嘛用。
在這種局麵下成為都督,柳仲禮不被眾人所服氣、所認同,導致沒一個聽他的,想要與侯景決戰,便隻能率自己的部隊去打,可明顯這個局麵,不是一個人便能力挽狂瀾的,自己一支軍上前,就是送的,所以,柳仲禮不願意,其他諸軍也是如此想法,便成了相持不戰的局麵。
其實,對柳仲禮的不服氣,在被推他為都督時,裴之高等人的態度,就已經表明了,從《南史》中記載,邵陵王蕭綸雖說給他授權,可是,隻授權又有何用?柳仲禮現在缺的不是權,而是指揮這些老幫頭的資曆。
對於相持不戰的局麵,眾人不是從自身找原因,反倒是來指責柳仲禮。
裴之高和王僧辯對柳仲禮說:
“將軍擁眾百萬,卻致宮闕淪沒,正應當全力決戰,何必多言!”
估計當時柳仲禮自己也憋了一肚子氣,所以,才會神情倨傲狠戾,淩丨辱、蔑視將帥們,恨不得把這些人都揍一遍。
狗熊認為,《南史》把援兵到,卻不能解圍台城的責任,全推給了柳仲禮,需要一個為各方將領倚老賣老,不聽指揮的自私局麵,找一個背黑鍋的人,當時身為都督的柳仲禮,就是最好的背鍋人。
《南史》中載,當時在城外的諸軍中,邵陵王蕭綸與柳仲禮相當於仇敵,太子蕭綱的兒子臨城公蕭大連與蕭綸的兒子永安侯蕭確,也勢同水火。
其他諸軍也是如此,一個防著一個,彼此敵對、不信任,不能團結一心的救援,都忙著勾心鬥角去了。
成侯景者,蕭衍也;亡蕭衍者,蕭衍也;亡南梁者,蕭衍也。
援兵到北岸,號稱百萬,百姓扶老攜幼盼望官軍。
可官軍剛過淮水,競相搶劫,勒索金銀,他們紮營不前,互相猜疑。
侯景本來聽說來了這麽多的援兵,想著開溜逃走的,聽說這情況,有些驚愕的問王偉:
“這些人,是援兵嗎?不是土匪嗎?”
王偉笑道:
“大王,他們是援兵,隻不過,他們援的不是梁軍,而是我們,”看侯景不解,補充到“這樣的援兵,我們為何要畏懼?他們自己狗咬狗都忙不過來,哪還顧的上我們?”
侯景一聽,言之有理!於是放棄了逃走的想法。
侯景圍台城,也圍了幾個月了,城裏的糧食要見底啦,肉食斷絕,簡文帝的上等膳食,也隻剩下一個肉菜了。軍士們煮弩弓上的皮子,薰鼠捕雀充饑。殿堂上原來有很多鴿子聚集,這時全被殺吃了。
當初,宮門要關閉時,公卿們怕吃不上飯,無論男女貴賤都出來背米,積有四十萬斛,收集各府中所藏錢帛五十億萬,都堆聚在德陽堂,魚鹽柴草準備得不夠,這時就扒了尚書省的房子當柴燒,把坐墊剁碎喂馬,吃完後又斷了食物。
禦廚房甘露廚內有幹苔蘚,味道酸鹹,也分給戰士吃了。軍人殺了馬在皇宮和中央官署裏賣肉,中間還雜有人肉,吃了必定得病。
此時,城的內外被隔絕,不能互通消息。
有個叫羊車兒的獻計,紮隻紙鴉用長繩係著,把蕭衍的敕令綁在上麵。蕭綱站在太極殿前,趁西北風把它放上去,希望能把信送到,但,遺憾的是,侯景的將士們看到後,擔心是什麽符咒製勝的方法,便把它給射了下來,嗯嗯,射了下來!所以,城內外依然不能互通。
侯景在外也沒閑著,在水道裏下毒,於是城中漸漸流行腫脹疾病,人死了一大半。
至於侯景的軍隊,日子也不好過,他圍著台城,外麵那些援軍圍著他,侯景知道東城裏有糧,可是,道路卻被援軍給切斷了,現在侯景後悔當時攻下東府時,沒把糧食搬過來。
在這個時候,有個對侯景來說的壞消息傳來:邵陵王蕭範和臨城公蕭大連,又到南岸了,雖然沒什麽建樹,但,這麽多兵壓過來,可是直接壓到了侯景的心上。
不但他們,侯景最為忌憚的湘東王蕭繹,派遣世子蕭方等、司馬吳曄、天門太守樊文皎前來。
這——實在有些不妙啊!
彭城劉邈對侯景說:
“我說大兄弟唉,咱這麽圍著也不是個辦法啊,城眼看是攻不下來了,現在外麵又大軍聚集,聽說軍糧不夠一月,運糧道路又被隔斷,城外再沒有好搶的了,在這樣下去咱也跟城裏人一樣了,不如求和吧,保全大軍得以全退。”
侯景和王偉商量一通後,派任約到城北上書詐降,自封河南之地。
糊塗了幾十年的蕭衍,突然智商在崗在線了,聽聞侯景要講和,怒斥道:
“爺不就是一死嗎?有何畏懼的!怎能講和?!況且侯景這賊人兇險多詐,他說講和,怎麽能信?”
但,現在不是蕭衍逞強的時候,城中一天比一天糟糕,沒有給他一個逞強的環境。
蕭綱又來遊說蕭衍:
“侯景圍攻緊迫,外麵亦無援兵,如今我打算同他講和,至於以後,再作商議。”
所以,政治上的腐敗,造就了軍事上的無能。
縱觀中國曆史,就說個離離我們最近的清朝,也是大眾比較了解的一個朝代,看看清末官員的腐敗無能,真是想把他們從曆史書裏拽出來捶一頓,這是曆史的套路,這個套路,可以套用在各個領域。
哈哈,曆史是個很有意思的東西。
侯景衝入了韋粲的軍營,左右之人拉韋粲躲避。
也不知韋粲是怎麽想的,也許,他也對這種無力的狀態憤慨;也許,他想很熱血的打一仗,提提南梁軍的士氣,總之,韋粲沒有躲避。
甩開眾人,嗬斥子弟們,命他們力戰,之後,兵士大多戰死,韋粲也被侯景殺害。
這一戰中,韋粲的兒子韋尼,三個弟弟韋助、韋警、韋構,從弟韋昂,以及親戚數百人,全部戰死。
蕭衍這樣的皇帝,有何臉麵得韋粲的如此忠心!
柳仲禮得知韋粲被攻擊,扔下筷子率兵救援,可是,等他趕來時,韋粲已經戰敗,與侯景戰做一處,也被侯景大敗。
《南史》中言:
柳仲禮與侯景大戰,兩人皆不知對方是誰,悶頭大戰三千八百迴合,戰的是天昏地暗,日月無光……
咳咳,狗熊誇張了點,好吧,誇張了些。
兩人大戰,柳仲禮被侯景砍中了肩膀,馬又陷入泥沼之中不能動彈,這時,騎將郭山石前來救援,才讓柳仲禮免遭成為刀下鬼。
這之後,柳仲禮壯氣消散,不再提戰鬥一事,神情倨傲狠戾,淩丨辱、蔑視將帥們。
邵陵王蕭綸每日都來鞭策軍門,日久天長的,柳仲禮也不見蕭綸了,蕭綸很是生氣,卻又無可奈何,兩人間遂生嫌隙。
柳仲禮卻不理會蕭綸,常常設酒宴,辦盛會,白天看歌舞雜耍,不但如此,還毒刑拷打百姓,汙丨辱妃主。
就連被困在城裏的父親,登城質問柳仲禮時,柳仲禮都談笑自如。
又與太子蕭綱的兒子臨城公蕭大連不和。
侯景登朱雀樓與柳仲禮說話,然後丟給柳仲禮一個金環,自此之後,布列兵營卻不戰,眾軍天天來請戰,都被拒絕。
呂思勉認為,這是罔顧事實,對柳仲禮的抹黑,狗熊也挺讚同呂思勉的看法。
當時的情況,諸軍如果不能聯合起來,而是獨自行事,是不能夠解台城之圍的,可是,要想諸軍團結一心,又談何容易。
將領驕傲,士卒懶惰的情況,早已成了經久難治愈的頑疾,沒有嚴令,誰肯前進?而在台城外的梁軍諸將們,卻沒有一個才德和名望,都足以壓倒眾人的人。
於是退而求其次,那就找兵力最強的人來吧,於是,柳仲禮被推了出來。
柳仲禮自身,也是有本事的,史載“勇力兼人,少有膽氣,身長八尺,眉目疏朗”,賀拔嶽來攻打樊鄧(今湖北省襄樊市及河南省鄧縣一帶),就是柳仲禮迎戰並將賀拔嶽給打迴去的,能將賀拔嶽打迴去,可見柳仲禮也非泛泛之輩。
可惜的是,柳仲禮麵對這些老幫頭時,卻顯的資曆不足,不足以指揮這些個大神。
就好像給私人打工和給公家打工的不同:
給私人打工,人老板看重的是員工自身的本事,沒有本事,資曆再老,都會被老板嫌棄。
給公家打工,則看的是資曆,一說“老資曆”,哎呀,那就了不起啦,那就不得了的,走哪,人都得給抬著,哪怕是新上來的廠長,在這些老資曆眼裏,都是毛沒長齊黃口小兒,要是敢把這些老資曆怎麽招,他就敢倚老賣老的把廠子攪個不得安寧。
所以,柳仲禮麵對這一堆的老資曆,他能指揮動哪一個?除了韋粲,結果韋粲不知怎麽想的,一開局就給戰死了,留柳仲禮一個光杆司令,有嘛用。
在這種局麵下成為都督,柳仲禮不被眾人所服氣、所認同,導致沒一個聽他的,想要與侯景決戰,便隻能率自己的部隊去打,可明顯這個局麵,不是一個人便能力挽狂瀾的,自己一支軍上前,就是送的,所以,柳仲禮不願意,其他諸軍也是如此想法,便成了相持不戰的局麵。
其實,對柳仲禮的不服氣,在被推他為都督時,裴之高等人的態度,就已經表明了,從《南史》中記載,邵陵王蕭綸雖說給他授權,可是,隻授權又有何用?柳仲禮現在缺的不是權,而是指揮這些老幫頭的資曆。
對於相持不戰的局麵,眾人不是從自身找原因,反倒是來指責柳仲禮。
裴之高和王僧辯對柳仲禮說:
“將軍擁眾百萬,卻致宮闕淪沒,正應當全力決戰,何必多言!”
估計當時柳仲禮自己也憋了一肚子氣,所以,才會神情倨傲狠戾,淩丨辱、蔑視將帥們,恨不得把這些人都揍一遍。
狗熊認為,《南史》把援兵到,卻不能解圍台城的責任,全推給了柳仲禮,需要一個為各方將領倚老賣老,不聽指揮的自私局麵,找一個背黑鍋的人,當時身為都督的柳仲禮,就是最好的背鍋人。
《南史》中載,當時在城外的諸軍中,邵陵王蕭綸與柳仲禮相當於仇敵,太子蕭綱的兒子臨城公蕭大連與蕭綸的兒子永安侯蕭確,也勢同水火。
其他諸軍也是如此,一個防著一個,彼此敵對、不信任,不能團結一心的救援,都忙著勾心鬥角去了。
成侯景者,蕭衍也;亡蕭衍者,蕭衍也;亡南梁者,蕭衍也。
援兵到北岸,號稱百萬,百姓扶老攜幼盼望官軍。
可官軍剛過淮水,競相搶劫,勒索金銀,他們紮營不前,互相猜疑。
侯景本來聽說來了這麽多的援兵,想著開溜逃走的,聽說這情況,有些驚愕的問王偉:
“這些人,是援兵嗎?不是土匪嗎?”
王偉笑道:
“大王,他們是援兵,隻不過,他們援的不是梁軍,而是我們,”看侯景不解,補充到“這樣的援兵,我們為何要畏懼?他們自己狗咬狗都忙不過來,哪還顧的上我們?”
侯景一聽,言之有理!於是放棄了逃走的想法。
侯景圍台城,也圍了幾個月了,城裏的糧食要見底啦,肉食斷絕,簡文帝的上等膳食,也隻剩下一個肉菜了。軍士們煮弩弓上的皮子,薰鼠捕雀充饑。殿堂上原來有很多鴿子聚集,這時全被殺吃了。
當初,宮門要關閉時,公卿們怕吃不上飯,無論男女貴賤都出來背米,積有四十萬斛,收集各府中所藏錢帛五十億萬,都堆聚在德陽堂,魚鹽柴草準備得不夠,這時就扒了尚書省的房子當柴燒,把坐墊剁碎喂馬,吃完後又斷了食物。
禦廚房甘露廚內有幹苔蘚,味道酸鹹,也分給戰士吃了。軍人殺了馬在皇宮和中央官署裏賣肉,中間還雜有人肉,吃了必定得病。
此時,城的內外被隔絕,不能互通消息。
有個叫羊車兒的獻計,紮隻紙鴉用長繩係著,把蕭衍的敕令綁在上麵。蕭綱站在太極殿前,趁西北風把它放上去,希望能把信送到,但,遺憾的是,侯景的將士們看到後,擔心是什麽符咒製勝的方法,便把它給射了下來,嗯嗯,射了下來!所以,城內外依然不能互通。
侯景在外也沒閑著,在水道裏下毒,於是城中漸漸流行腫脹疾病,人死了一大半。
至於侯景的軍隊,日子也不好過,他圍著台城,外麵那些援軍圍著他,侯景知道東城裏有糧,可是,道路卻被援軍給切斷了,現在侯景後悔當時攻下東府時,沒把糧食搬過來。
在這個時候,有個對侯景來說的壞消息傳來:邵陵王蕭範和臨城公蕭大連,又到南岸了,雖然沒什麽建樹,但,這麽多兵壓過來,可是直接壓到了侯景的心上。
不但他們,侯景最為忌憚的湘東王蕭繹,派遣世子蕭方等、司馬吳曄、天門太守樊文皎前來。
這——實在有些不妙啊!
彭城劉邈對侯景說:
“我說大兄弟唉,咱這麽圍著也不是個辦法啊,城眼看是攻不下來了,現在外麵又大軍聚集,聽說軍糧不夠一月,運糧道路又被隔斷,城外再沒有好搶的了,在這樣下去咱也跟城裏人一樣了,不如求和吧,保全大軍得以全退。”
侯景和王偉商量一通後,派任約到城北上書詐降,自封河南之地。
糊塗了幾十年的蕭衍,突然智商在崗在線了,聽聞侯景要講和,怒斥道:
“爺不就是一死嗎?有何畏懼的!怎能講和?!況且侯景這賊人兇險多詐,他說講和,怎麽能信?”
但,現在不是蕭衍逞強的時候,城中一天比一天糟糕,沒有給他一個逞強的環境。
蕭綱又來遊說蕭衍:
“侯景圍攻緊迫,外麵亦無援兵,如今我打算同他講和,至於以後,再作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