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樣的小國,夾縫中求生,注定是被大國玩弄於股掌之上,從建立出開始,就夾在北魏和劉宋之間,楊文德甚至一度流亡在劉宋。
在477年(北魏高祖孝文帝元宏,太和元年;南宋後廢帝劉昱,元徽五年;南宋順皇帝劉準,升明元年),被北魏攻破,武都國滅,傳二代四主,曆三十四年。
楊文度的弟弟楊文弘,在北魏攻滅武都國後,向北魏投降,但,在第二年(478年)又叛逃,在武興(今陝西略陽)建國。
到第四位國君楊紹先時,505年(北魏世宗宣武帝元恪,正始二年;南梁高祖武皇帝蕭衍,天監四年;高昌北涼末代君王沮渠安周,承平四年)他稱帝,但是第二年(506年)一月份,就被北魏給俘了。
共二十八年,是武興國前期。
530年(北魏敬宗孝莊帝元子攸,永安三年;北魏元曄,建明元年;南梁高祖武皇帝蕭衍,中大通二年),楊紹先趁亂逃迴複國。
到553年(西魏元欽,廢帝二年;北齊顯祖文宣帝高洋,天保四年;南梁世祖孝元帝蕭繹,承聖二年),楊辟邪被西魏所滅。
共二十四年,是武興國後期。
武興國前後立國五十二年。
武都國被滅後,楊文度的宗弟楊文香,在北魏支持下,占據陰平 (今文縣和四川平武一帶)。
479年(北魏太和三年;南宋升明三年),楊文香稱陰平公,建立政權,與武興國相對杭,此政權被稱為陰平國。
580年(北周高宗宣皇帝宇文闡,大象二年),被北周所滅,曆一百零一年。
陰平國雖然一開始是被北魏扶持起來,用來牽製武興國的,但是,發展到現在,陰平國反倒與南梁更為親近,國君楊定,更是接受了南梁封的“陰平公”。
武興國的國君楊智慧,是楊紹先的兒子,楊紹先是楊集始的兒子,而楊集始被焜昱國收拾過,被迫把每年產的銅、鐵,分給焜昱國一部分,所以,武興國還比較老實。
跳騰的是陰平國。
此時北魏分裂成東、西兩魏,宇文泰和高歡對戰,無暇顧及其他地方,陰平國漲著有南梁撐腰,便想把武興國給吞了。
楊智慧是個守成之君,沒什麽想法,好好的守住武興國就好,但因為與焜昱國有交易,所以,與焜昱國要親近一些。
現在陰平國來挑釁,楊智慧知道向南梁求助是不可能的,南梁圖的是焜昱國,而陰平國和武興國,就像焜昱國的兩扇大門,兩扇門相互製約,把南梁關在了門外,楊定如果能把他滅了,那麽南梁通向焜昱國的大門就等於敞開了。
求助西魏更是不可能,宇文泰現在忙著吞並高歡,南麵又在與南梁對抗,還要防著在河南一帶的侯景,哪有精力來管小鬼打架,想來想去,還是求助利益相關的焜昱國,雖然不知道焜昱國對戰南梁能有幾分把握。
甯焽收到楊智慧的求助信,陰沉沉的一笑:
“陰平國得了梁國相助,這些年一直不安分,看來正好借此,可以好好的敲打敲打了。”
甯熙主動請纓:
“皇上,微臣願意前往。”
甯暉也不甘示弱的走到甯熙身旁:
“父皇,兒臣也願意前往。”
甯焽揮揮手,用來的靠進椅子裏:
“去吧,都去吧,你們這些年總是小打小鬧的,這次也該到大場麵去曆練曆練了。”
兩人樂顛顛的坐了迴去。
幾天後,甯熙和甯暉點齊人馬,直奔陰平國,對,就是陰平國,而不是武興國,陰平國去打武興國,那麽焜昱國就打陰平國,看你們的軍隊會不會來救國,這就叫圍魏救趙。
楊定當然不可能把所有兵力都派去攻打武興國,就防著焜昱國來襲,把能調開的兵力,都調去了與焜昱國接壤的關城。
可是,沒有一天,關城便破了!逃走的兵士極少,多數都被焜昱國撿走了,楊定大驚,他真的沒有小看焜昱國,正是因為有那些傳聞,楊定覺得自己已經很認真的對待了,可,到了兩軍交戰時,楊定發覺,自己貌似仍小看了焜昱國。
楊定與眾人商量後,決定向南梁求援。
向陰平國下一個城池前進的甯煦問甯暉:
“太子殿下有何打算啊?”
從小一起玩到大的,甯暉聽甯煦的口氣,就知道這家夥沒誠心叫什麽太子殿下,沒好氣的歪了他一眼,抬頭看著前方:
“這樣戰鬥沒意思啊,看看後麵……”
撇撇嘴,示意身後的軍隊:
“不管是將領,還是兵士,都沒點作戰的樣子。”
甯煦點點頭:
“是啊,雖然武器強悍,訓練強悍,可要沒有一個警惕的心,也總會被敵人找到漏洞的。”
甯暉又看向前方,浮現出一臉壞笑:
“我想換種打法。”
甯煦還沒來及問,就聽他對跟在他們身邊,這次作為軍師的雷衡驚叫:
“你說什麽?!武器不夠了?!”
走在兩人身邊的雷衡,自然是聽到了兩人的談話,還在踅摸甯暉要換什麽打法,就聽甯暉衝他這樣喊叫著。
愣了片刻便反應了過來,一臉焦急的說:
“是啊,太子殿下,打那個關城,我們用去了太多的武器,現在不夠打下一個了。”
說完,還緊張的看看身後的將士們,又衝甯暉擠眉弄眼的示意他別大聲說出來。
甯煦和甯暉暗笑,能到高位上的,一個個都是人精。
後麵的將士們,早聽到甯暉喊的那一嗓子了,瞬間各個情緒緊張,低聲議論著:
“武器不夠了?怎麽會呢?出來前可是點夠的啊。”
“在關城時,都是定量用的,怎麽會用的太多呢?”
“會不會出來時就沒點夠?可也不能啊,那是小卓爺親自點的。”
有人焦急的喊道:
“先不說這個,咱後麵的仗怎麽打?”
這聲一出,瞬間安靜了,一些將領看明白了甯暉的心思,一些將領沒看明白,甚至還親自跑去問後麵的輜重。
這次護送輜重的是賴猴子和侯莫陳崇,兩人都是機靈的人,聽是甯暉說的,不管甯暉怎麽想,先得配合著把戲演下去。
賴猴子一副不願別人提及此事的態度說:
“我哪裏知道輜重有多少,這個將軍可問不著我,得問太子殿下去。”
看他這欲蓋彌彰的樣子,再看侯莫陳崇躲閃的目光,甚至還有些往後麵縮,生怕問到他,這些前來詢問的將領,心裏更沒底了。
在前麵的甯煦和甯暉,看著差不多了,甯暉吼道:
“慌什麽慌?!你們還是焜昱國的兵嗎?!平時的訓練都到哪裏去了?!在沒有卓爺之前,我們沒打過仗嗎?!生化武器不過使用了十多年,就讓你們連基本的打仗技能都忘記了嗎?!”
有些人不服,煮熟的鴨子嘴硬:
“我們沒有忘!”
甯暉冷笑一聲:
“既然沒有忘,你們慌什麽?是讓我這個太子,看你們的笑話不成?!”
這話可刺激了這些將士們,因為甯暉很少上戰場,之前雖然也經曆了幾場戰鬥,但,那都是小戰鬥,大的,都被甯昤、泫、江毋、樂正兄弟等,老將去打了,像甯暉他們一般大的,做主將指揮戰鬥的,他和甯煦是頭一份,所以,這些將士們很是不服氣。
隻有那些看明白甯暉用意的將領,冷靜的看著這一切
一些將士敢怒不敢言,但,甯暉就是要他們怒,不怒就完蛋了,成破罐子破摔了。
心裏很是高興,可麵上卻把太子的威嚴,端的足足的,沉著臉,手一揮:
“前進!”
眾人都不再多言,憋著口氣,跟著甯暉繼續前行。
另一邊,蕭衍收到陰平國的救助信,心裏有些拿不定主意,召集朝臣來商議。
有些人曰,就讓他們互相攻擊,大可不必理會。
有些人曰,放任是不行的,因為有陰平國和武興國的存在,也算是南涼和焜昱國之間有個緩衝區,如果沒這兩個國家,那麽,梁國直麵焜昱國,現在與魏國扯不斷理還亂著呢,不能再攤出更大的戰鬥了,應該支援陰平國。
有些人曰,焜昱國這招,明顯是圍魏救趙,他們能用,為什麽我們不能用,我們也打武興國去,就不信他們能放任武興國被梁國吞並。
蕭衍聽了這條建議,覺得很符合他的口味,但,還是又問了問陳慶之:
“陳將軍有何想法?”
陳慶之走出一步說:
“臣認為應支援陰平國,焜昱國不是傻子,他們既然能想到圍魏救趙,肯定就會防著咱們,如果放任焜昱國攻打陰平國不理,很有可能,我們兩邊都討不到好。”
蕭衍想了想,又問羊侃:
“羊將軍在魏國時,對焜昱國可有什麽看法?”
羊侃正作壁上觀,聽蕭衍問他,不能再置身事外了,走出一步說:
“魏國與焜昱國一向修好,兩國很多年都沒有戰事了,所以,臣不知焜昱國到底是不是如傳言中那樣。”
蕭衍想了想,覺得還是應該采用攻打武興國的策略。
梁國在軍事上,也不是多牛掰的,否則魏國亂了這麽多年,怎麽可能不趁機北圖。
在477年(北魏高祖孝文帝元宏,太和元年;南宋後廢帝劉昱,元徽五年;南宋順皇帝劉準,升明元年),被北魏攻破,武都國滅,傳二代四主,曆三十四年。
楊文度的弟弟楊文弘,在北魏攻滅武都國後,向北魏投降,但,在第二年(478年)又叛逃,在武興(今陝西略陽)建國。
到第四位國君楊紹先時,505年(北魏世宗宣武帝元恪,正始二年;南梁高祖武皇帝蕭衍,天監四年;高昌北涼末代君王沮渠安周,承平四年)他稱帝,但是第二年(506年)一月份,就被北魏給俘了。
共二十八年,是武興國前期。
530年(北魏敬宗孝莊帝元子攸,永安三年;北魏元曄,建明元年;南梁高祖武皇帝蕭衍,中大通二年),楊紹先趁亂逃迴複國。
到553年(西魏元欽,廢帝二年;北齊顯祖文宣帝高洋,天保四年;南梁世祖孝元帝蕭繹,承聖二年),楊辟邪被西魏所滅。
共二十四年,是武興國後期。
武興國前後立國五十二年。
武都國被滅後,楊文度的宗弟楊文香,在北魏支持下,占據陰平 (今文縣和四川平武一帶)。
479年(北魏太和三年;南宋升明三年),楊文香稱陰平公,建立政權,與武興國相對杭,此政權被稱為陰平國。
580年(北周高宗宣皇帝宇文闡,大象二年),被北周所滅,曆一百零一年。
陰平國雖然一開始是被北魏扶持起來,用來牽製武興國的,但是,發展到現在,陰平國反倒與南梁更為親近,國君楊定,更是接受了南梁封的“陰平公”。
武興國的國君楊智慧,是楊紹先的兒子,楊紹先是楊集始的兒子,而楊集始被焜昱國收拾過,被迫把每年產的銅、鐵,分給焜昱國一部分,所以,武興國還比較老實。
跳騰的是陰平國。
此時北魏分裂成東、西兩魏,宇文泰和高歡對戰,無暇顧及其他地方,陰平國漲著有南梁撐腰,便想把武興國給吞了。
楊智慧是個守成之君,沒什麽想法,好好的守住武興國就好,但因為與焜昱國有交易,所以,與焜昱國要親近一些。
現在陰平國來挑釁,楊智慧知道向南梁求助是不可能的,南梁圖的是焜昱國,而陰平國和武興國,就像焜昱國的兩扇大門,兩扇門相互製約,把南梁關在了門外,楊定如果能把他滅了,那麽南梁通向焜昱國的大門就等於敞開了。
求助西魏更是不可能,宇文泰現在忙著吞並高歡,南麵又在與南梁對抗,還要防著在河南一帶的侯景,哪有精力來管小鬼打架,想來想去,還是求助利益相關的焜昱國,雖然不知道焜昱國對戰南梁能有幾分把握。
甯焽收到楊智慧的求助信,陰沉沉的一笑:
“陰平國得了梁國相助,這些年一直不安分,看來正好借此,可以好好的敲打敲打了。”
甯熙主動請纓:
“皇上,微臣願意前往。”
甯暉也不甘示弱的走到甯熙身旁:
“父皇,兒臣也願意前往。”
甯焽揮揮手,用來的靠進椅子裏:
“去吧,都去吧,你們這些年總是小打小鬧的,這次也該到大場麵去曆練曆練了。”
兩人樂顛顛的坐了迴去。
幾天後,甯熙和甯暉點齊人馬,直奔陰平國,對,就是陰平國,而不是武興國,陰平國去打武興國,那麽焜昱國就打陰平國,看你們的軍隊會不會來救國,這就叫圍魏救趙。
楊定當然不可能把所有兵力都派去攻打武興國,就防著焜昱國來襲,把能調開的兵力,都調去了與焜昱國接壤的關城。
可是,沒有一天,關城便破了!逃走的兵士極少,多數都被焜昱國撿走了,楊定大驚,他真的沒有小看焜昱國,正是因為有那些傳聞,楊定覺得自己已經很認真的對待了,可,到了兩軍交戰時,楊定發覺,自己貌似仍小看了焜昱國。
楊定與眾人商量後,決定向南梁求援。
向陰平國下一個城池前進的甯煦問甯暉:
“太子殿下有何打算啊?”
從小一起玩到大的,甯暉聽甯煦的口氣,就知道這家夥沒誠心叫什麽太子殿下,沒好氣的歪了他一眼,抬頭看著前方:
“這樣戰鬥沒意思啊,看看後麵……”
撇撇嘴,示意身後的軍隊:
“不管是將領,還是兵士,都沒點作戰的樣子。”
甯煦點點頭:
“是啊,雖然武器強悍,訓練強悍,可要沒有一個警惕的心,也總會被敵人找到漏洞的。”
甯暉又看向前方,浮現出一臉壞笑:
“我想換種打法。”
甯煦還沒來及問,就聽他對跟在他們身邊,這次作為軍師的雷衡驚叫:
“你說什麽?!武器不夠了?!”
走在兩人身邊的雷衡,自然是聽到了兩人的談話,還在踅摸甯暉要換什麽打法,就聽甯暉衝他這樣喊叫著。
愣了片刻便反應了過來,一臉焦急的說:
“是啊,太子殿下,打那個關城,我們用去了太多的武器,現在不夠打下一個了。”
說完,還緊張的看看身後的將士們,又衝甯暉擠眉弄眼的示意他別大聲說出來。
甯煦和甯暉暗笑,能到高位上的,一個個都是人精。
後麵的將士們,早聽到甯暉喊的那一嗓子了,瞬間各個情緒緊張,低聲議論著:
“武器不夠了?怎麽會呢?出來前可是點夠的啊。”
“在關城時,都是定量用的,怎麽會用的太多呢?”
“會不會出來時就沒點夠?可也不能啊,那是小卓爺親自點的。”
有人焦急的喊道:
“先不說這個,咱後麵的仗怎麽打?”
這聲一出,瞬間安靜了,一些將領看明白了甯暉的心思,一些將領沒看明白,甚至還親自跑去問後麵的輜重。
這次護送輜重的是賴猴子和侯莫陳崇,兩人都是機靈的人,聽是甯暉說的,不管甯暉怎麽想,先得配合著把戲演下去。
賴猴子一副不願別人提及此事的態度說:
“我哪裏知道輜重有多少,這個將軍可問不著我,得問太子殿下去。”
看他這欲蓋彌彰的樣子,再看侯莫陳崇躲閃的目光,甚至還有些往後麵縮,生怕問到他,這些前來詢問的將領,心裏更沒底了。
在前麵的甯煦和甯暉,看著差不多了,甯暉吼道:
“慌什麽慌?!你們還是焜昱國的兵嗎?!平時的訓練都到哪裏去了?!在沒有卓爺之前,我們沒打過仗嗎?!生化武器不過使用了十多年,就讓你們連基本的打仗技能都忘記了嗎?!”
有些人不服,煮熟的鴨子嘴硬:
“我們沒有忘!”
甯暉冷笑一聲:
“既然沒有忘,你們慌什麽?是讓我這個太子,看你們的笑話不成?!”
這話可刺激了這些將士們,因為甯暉很少上戰場,之前雖然也經曆了幾場戰鬥,但,那都是小戰鬥,大的,都被甯昤、泫、江毋、樂正兄弟等,老將去打了,像甯暉他們一般大的,做主將指揮戰鬥的,他和甯煦是頭一份,所以,這些將士們很是不服氣。
隻有那些看明白甯暉用意的將領,冷靜的看著這一切
一些將士敢怒不敢言,但,甯暉就是要他們怒,不怒就完蛋了,成破罐子破摔了。
心裏很是高興,可麵上卻把太子的威嚴,端的足足的,沉著臉,手一揮:
“前進!”
眾人都不再多言,憋著口氣,跟著甯暉繼續前行。
另一邊,蕭衍收到陰平國的救助信,心裏有些拿不定主意,召集朝臣來商議。
有些人曰,就讓他們互相攻擊,大可不必理會。
有些人曰,放任是不行的,因為有陰平國和武興國的存在,也算是南涼和焜昱國之間有個緩衝區,如果沒這兩個國家,那麽,梁國直麵焜昱國,現在與魏國扯不斷理還亂著呢,不能再攤出更大的戰鬥了,應該支援陰平國。
有些人曰,焜昱國這招,明顯是圍魏救趙,他們能用,為什麽我們不能用,我們也打武興國去,就不信他們能放任武興國被梁國吞並。
蕭衍聽了這條建議,覺得很符合他的口味,但,還是又問了問陳慶之:
“陳將軍有何想法?”
陳慶之走出一步說:
“臣認為應支援陰平國,焜昱國不是傻子,他們既然能想到圍魏救趙,肯定就會防著咱們,如果放任焜昱國攻打陰平國不理,很有可能,我們兩邊都討不到好。”
蕭衍想了想,又問羊侃:
“羊將軍在魏國時,對焜昱國可有什麽看法?”
羊侃正作壁上觀,聽蕭衍問他,不能再置身事外了,走出一步說:
“魏國與焜昱國一向修好,兩國很多年都沒有戰事了,所以,臣不知焜昱國到底是不是如傳言中那樣。”
蕭衍想了想,覺得還是應該采用攻打武興國的策略。
梁國在軍事上,也不是多牛掰的,否則魏國亂了這麽多年,怎麽可能不趁機北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