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萇屢次敗於苻登,命姚崇襲擊苻登於大界的輜重,又不得,而苻登就已威脅安定。
麵對如此局麵,姚萇堅拒與苻登正麵決戰,力圖以計取勝,於是乘夜率兵三萬再攻大界,終攻克大界,並殺苻登毛皇後等人,及生擒數十名前秦名將。
姚萇隨後亦不貪勝,堅拒乘勝進擊苻登,苻登於是收餘眾退守胡空堡,但已元氣大傷。
苻登進攻安定,姚萇在安定城東擊敗他。
次年,姚萇患病。
苻登乘機進攻安定,姚萇病情轉好後,親自率兵抵抗,更乘苻登出營迎擊之時,命姚熙隆進襲前秦軍營。
姚萇又讓軍隊旁出跟隨苻登,苻登得知後秦營壘空空如也,失去其影縱後更為驚懼,隻得敗還雍城(今陝西鳳翔縣南)。
姚萇病死,其子姚興嗣立,苻登仍是後秦王朝的強大威脅。
姚碩德威望最高、兵力最強,為打消姚興的顧慮,他到長安表明態度,承認姚興的領袖地位,從而緩和了後秦國內的緊張氣氛。
如果這個時候,掌握後秦重兵的三位將領,分鎮安定、陰密(今甘肅靈台縣西)的叔父姚緒、姚碩德和戍衛長安的弟弟姚崇,趁機發動兵變來篡位,估計後麵就沒後秦什麽事了,苻登肯定會趁機攻打並複國。
可是,姚興有個好叔父啊,也是,前秦便成為了曆史。
苻登聽到姚萇死去的消息,調動大軍,力東進,準備一舉消滅後秦。
兩軍在廢橋展開決戰。這一戰,後秦大獲勝。苻登的軍隊徹底崩潰,苻登收集殘餘人馬,逃到平涼(今甘肅平涼西),躲進了馬毛山。
姚興這才正式為姚萇發喪,並在戰場附近的槐裏即位稱帝。
後,姚興親自率軍攻打馬毛山,一鼓作氣擊潰苻登,苻登也在這場戰鬥中,兵敗被殺。為了根絕隱患,姚興解散苻登的部眾,安排他們重新進行農業生產。
到399年,姚興開始蠶食東晉,此時東晉的皇帝,是比晉惠帝司馬衷,還傻的晉安帝司馬德宗,把持朝政的是司馬道子和司馬元顯父子。
在“概述兩晉”卷中,已經講過,這段時期,東晉政局腐朽、糜爛,社會動蕩不安。
率兵攻破洛陽城後,淮河、漢水以北,許多地方勢力都歸附了姚興。
勤於政事,治國安民。發展經濟,興修水利,關心農事,繼承姚萇的政策,大力提倡儒學,興辦學校。
統一關隴地區,實現後秦、北魏、東晉三足鼎立,成為十六國後期,國力僅次於後燕的強盛王朝。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遣使求婚於後秦,遭拒絕。後,北魏軍攻後秦屬黜弗、素古延等諸部,從此後秦、北魏開始有了摩擦。
402年,姚興正式攻打北魏,兩軍在柴壁(今山西襄汾縣南十五裏柴莊村)一帶,進行了大戰,後,柔然有攻打北魏的趨勢,因此拓跋珪引兵而返,以後秦敗而告終。
姚興趁著東晉“桓玄之亂”時,向南方擴張領土,取得成效。
趁著前秦覆滅,複國的還有仇池。
追隨苻堅的楊定乘機迴到隴右,收集舊部眾,自稱龍驤將軍、仇池公,招納氐、漢民自立,向東晉稱藩,史稱後仇池國。
後,楊定與西秦乞伏乾歸戰,失敗被殺。
楊定死後,堂弟楊盛繼位,轄區隻有武都、陰平兩處城池,為穩定局勢,楊盛先後向後秦、東晉、劉宋稱藩。
劉裕征蜀,收複漢中,仇池守軍一潰千裏,撤離梁州,後仇池國獻上降表,向劉裕稱臣,歸附東晉。
被後秦姚興重創後,迫使楊盛送兒子做為質子,接受姚興的封號。
楊盛死後,其子楊玄繼位。
南朝劉宋初年,楊玄接受劉宋冊封,稱臣於宋,後也向北魏稱臣,接受北魏的冊封。
弱國,不好混啊……
楊玄死後,其子楊保宗繼位,但楊玄弟楊難當,廢楊保宗自立。楊難當力圖有所作為,連年興師。
從432年開始,仇池發生連年的災荒,為擺脫困境,楊難當接連向劉宋及北魏發兵。
九年後,楊難當再次進攻劉宋的益州,劉宋發兵反擊。後仇池國,也在這場戰鬥中覆滅。楊難當投奔了北魏。
或許是占了些南方土地,後仇池國又對後秦稱臣,姚興有些自我感覺良好了。
在姚興的提倡和鼓勵之下,後秦舉國上下崇信佛教,一時寺院佛塔林立,僅長安一地的僧人就有五千多人,各地事佛的人達到“十室而九”的地步。
姚興倡導的佞佛之風,耗費大量物質財富,弄得儲用殫竭,人民疲弊,嚴重影響關隴地區社會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後秦的國力開始衰退,走上下坡路。
物極必反啊,不管多好的事,都得有個度。
之後,姚興因決策失誤,導致後秦的勢力逐漸退出河西,同年,姚興又失誤的,將南鄉十二郡歸還東晉,極大地削弱了自身的力量。
緊接其後的便是赫連勃勃的反叛,這個前麵有講,這裏不再累述了。
趁著後秦國勢衰微,當初被迫歸順的後仇池國,趁機起反,姚興派兵攻打楊盛,卻被楊盛以少勝多,反打了迴來。
414年五月,姚興突患重病,眾皇子開始了奪位之戰,“八王之亂”再次上演,不過這次比八王之亂還可憐,司馬兄弟們奪位,好歹司馬炎已經卒了,姚興這還活著呢,兒子們已經耐不住了。
這場內亂,姚興處死姚弼而平息,姚興病逝後,太子姚泓登基。
但,此時的東晉,出了個劉裕。
在“概述兩晉”卷中,講到“桓玄之亂”時,捎帶的提過,劉裕帶兵攻到建康,將在建康稱帝的桓玄給打了出去。
其實,劉裕也走了與桓溫一樣的路,先建立功績,比如平蜀、平仇池,現在又趁後秦內亂,且新皇剛登基的機會,又來攻打後秦。
後秦直到東晉軍,向其豫州州治洛陽逼近時,仍然在與大夏、西秦交戰。
這樣的局麵,當然不利於後秦,與晉軍交戰,可謂是節節敗退,姚泓被迫請降,後秦滅亡,曆三主,三十四年。
這些帝王,前麵都勵精圖治,兢兢業業,怎麽看國勢穩定後,都鬆懈了呢?天時地利人和,偏偏關鍵人物掉鏈子了,唉唉。
建立大夏的赫連勃勃,也被史官記載為了暴君。
《晉書》中載:
赫連勃勃生性兇暴,嗜好殺人,沒有常規。
常常站在城頭上,把弓劍放在身旁,凡是覺得嫌惡憎恨的人,就親自殺死,大臣們有麵對麵看他的,就戳瞎眼睛,有敢發笑的,就割掉嘴唇,把進諫的人說成是誹謗,先割下其舌頭,然後殺死。
胡人、漢人都躁動不安,民不聊生。
有人對赫連勃勃的心理進行了分析:
軍事力量的增強、統轄範圍的擴大,使鐵弗匈奴民族自信心及自豪感增強,與此同時,南進過程中的鐵弗匈奴也更深一步接觸、體會到漢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又表現出一種不自信的卑怯心理。
隨著遊牧民族不斷深入農耕地區,農耕文化的優勢日益被南遷的遊牧民族所感受。出於對農耕文化的向往及政治需要,內遷少數民族不約而同地采取各種措施在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麵吸收漢文化。
麵對如此局麵,姚萇堅拒與苻登正麵決戰,力圖以計取勝,於是乘夜率兵三萬再攻大界,終攻克大界,並殺苻登毛皇後等人,及生擒數十名前秦名將。
姚萇隨後亦不貪勝,堅拒乘勝進擊苻登,苻登於是收餘眾退守胡空堡,但已元氣大傷。
苻登進攻安定,姚萇在安定城東擊敗他。
次年,姚萇患病。
苻登乘機進攻安定,姚萇病情轉好後,親自率兵抵抗,更乘苻登出營迎擊之時,命姚熙隆進襲前秦軍營。
姚萇又讓軍隊旁出跟隨苻登,苻登得知後秦營壘空空如也,失去其影縱後更為驚懼,隻得敗還雍城(今陝西鳳翔縣南)。
姚萇病死,其子姚興嗣立,苻登仍是後秦王朝的強大威脅。
姚碩德威望最高、兵力最強,為打消姚興的顧慮,他到長安表明態度,承認姚興的領袖地位,從而緩和了後秦國內的緊張氣氛。
如果這個時候,掌握後秦重兵的三位將領,分鎮安定、陰密(今甘肅靈台縣西)的叔父姚緒、姚碩德和戍衛長安的弟弟姚崇,趁機發動兵變來篡位,估計後麵就沒後秦什麽事了,苻登肯定會趁機攻打並複國。
可是,姚興有個好叔父啊,也是,前秦便成為了曆史。
苻登聽到姚萇死去的消息,調動大軍,力東進,準備一舉消滅後秦。
兩軍在廢橋展開決戰。這一戰,後秦大獲勝。苻登的軍隊徹底崩潰,苻登收集殘餘人馬,逃到平涼(今甘肅平涼西),躲進了馬毛山。
姚興這才正式為姚萇發喪,並在戰場附近的槐裏即位稱帝。
後,姚興親自率軍攻打馬毛山,一鼓作氣擊潰苻登,苻登也在這場戰鬥中,兵敗被殺。為了根絕隱患,姚興解散苻登的部眾,安排他們重新進行農業生產。
到399年,姚興開始蠶食東晉,此時東晉的皇帝,是比晉惠帝司馬衷,還傻的晉安帝司馬德宗,把持朝政的是司馬道子和司馬元顯父子。
在“概述兩晉”卷中,已經講過,這段時期,東晉政局腐朽、糜爛,社會動蕩不安。
率兵攻破洛陽城後,淮河、漢水以北,許多地方勢力都歸附了姚興。
勤於政事,治國安民。發展經濟,興修水利,關心農事,繼承姚萇的政策,大力提倡儒學,興辦學校。
統一關隴地區,實現後秦、北魏、東晉三足鼎立,成為十六國後期,國力僅次於後燕的強盛王朝。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遣使求婚於後秦,遭拒絕。後,北魏軍攻後秦屬黜弗、素古延等諸部,從此後秦、北魏開始有了摩擦。
402年,姚興正式攻打北魏,兩軍在柴壁(今山西襄汾縣南十五裏柴莊村)一帶,進行了大戰,後,柔然有攻打北魏的趨勢,因此拓跋珪引兵而返,以後秦敗而告終。
姚興趁著東晉“桓玄之亂”時,向南方擴張領土,取得成效。
趁著前秦覆滅,複國的還有仇池。
追隨苻堅的楊定乘機迴到隴右,收集舊部眾,自稱龍驤將軍、仇池公,招納氐、漢民自立,向東晉稱藩,史稱後仇池國。
後,楊定與西秦乞伏乾歸戰,失敗被殺。
楊定死後,堂弟楊盛繼位,轄區隻有武都、陰平兩處城池,為穩定局勢,楊盛先後向後秦、東晉、劉宋稱藩。
劉裕征蜀,收複漢中,仇池守軍一潰千裏,撤離梁州,後仇池國獻上降表,向劉裕稱臣,歸附東晉。
被後秦姚興重創後,迫使楊盛送兒子做為質子,接受姚興的封號。
楊盛死後,其子楊玄繼位。
南朝劉宋初年,楊玄接受劉宋冊封,稱臣於宋,後也向北魏稱臣,接受北魏的冊封。
弱國,不好混啊……
楊玄死後,其子楊保宗繼位,但楊玄弟楊難當,廢楊保宗自立。楊難當力圖有所作為,連年興師。
從432年開始,仇池發生連年的災荒,為擺脫困境,楊難當接連向劉宋及北魏發兵。
九年後,楊難當再次進攻劉宋的益州,劉宋發兵反擊。後仇池國,也在這場戰鬥中覆滅。楊難當投奔了北魏。
或許是占了些南方土地,後仇池國又對後秦稱臣,姚興有些自我感覺良好了。
在姚興的提倡和鼓勵之下,後秦舉國上下崇信佛教,一時寺院佛塔林立,僅長安一地的僧人就有五千多人,各地事佛的人達到“十室而九”的地步。
姚興倡導的佞佛之風,耗費大量物質財富,弄得儲用殫竭,人民疲弊,嚴重影響關隴地區社會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後秦的國力開始衰退,走上下坡路。
物極必反啊,不管多好的事,都得有個度。
之後,姚興因決策失誤,導致後秦的勢力逐漸退出河西,同年,姚興又失誤的,將南鄉十二郡歸還東晉,極大地削弱了自身的力量。
緊接其後的便是赫連勃勃的反叛,這個前麵有講,這裏不再累述了。
趁著後秦國勢衰微,當初被迫歸順的後仇池國,趁機起反,姚興派兵攻打楊盛,卻被楊盛以少勝多,反打了迴來。
414年五月,姚興突患重病,眾皇子開始了奪位之戰,“八王之亂”再次上演,不過這次比八王之亂還可憐,司馬兄弟們奪位,好歹司馬炎已經卒了,姚興這還活著呢,兒子們已經耐不住了。
這場內亂,姚興處死姚弼而平息,姚興病逝後,太子姚泓登基。
但,此時的東晉,出了個劉裕。
在“概述兩晉”卷中,講到“桓玄之亂”時,捎帶的提過,劉裕帶兵攻到建康,將在建康稱帝的桓玄給打了出去。
其實,劉裕也走了與桓溫一樣的路,先建立功績,比如平蜀、平仇池,現在又趁後秦內亂,且新皇剛登基的機會,又來攻打後秦。
後秦直到東晉軍,向其豫州州治洛陽逼近時,仍然在與大夏、西秦交戰。
這樣的局麵,當然不利於後秦,與晉軍交戰,可謂是節節敗退,姚泓被迫請降,後秦滅亡,曆三主,三十四年。
這些帝王,前麵都勵精圖治,兢兢業業,怎麽看國勢穩定後,都鬆懈了呢?天時地利人和,偏偏關鍵人物掉鏈子了,唉唉。
建立大夏的赫連勃勃,也被史官記載為了暴君。
《晉書》中載:
赫連勃勃生性兇暴,嗜好殺人,沒有常規。
常常站在城頭上,把弓劍放在身旁,凡是覺得嫌惡憎恨的人,就親自殺死,大臣們有麵對麵看他的,就戳瞎眼睛,有敢發笑的,就割掉嘴唇,把進諫的人說成是誹謗,先割下其舌頭,然後殺死。
胡人、漢人都躁動不安,民不聊生。
有人對赫連勃勃的心理進行了分析:
軍事力量的增強、統轄範圍的擴大,使鐵弗匈奴民族自信心及自豪感增強,與此同時,南進過程中的鐵弗匈奴也更深一步接觸、體會到漢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又表現出一種不自信的卑怯心理。
隨著遊牧民族不斷深入農耕地區,農耕文化的優勢日益被南遷的遊牧民族所感受。出於對農耕文化的向往及政治需要,內遷少數民族不約而同地采取各種措施在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麵吸收漢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