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司馬嶽崩,庾冰、庾翼兄弟本想立之後的簡文帝司馬昱,但何充卻堅決的,把司馬嶽年僅兩歲的幼子,給推上了皇位。


    何充與庾氏兄弟在立誰為皇帝上的爭執,據說多是為了個人的利益,但相比於何充,狗熊更偏向庾氏兄弟。


    在這種亂世中,立個奶娃娃上來,毫無威嚴可在,本就是個亂世,要即霸氣又有才的人,才能擺平亂局,卻讓一個女人和奶娃娃當政,這是來搞笑的?!


    如果褚太後有武則天的才能,倒也還好,但,她隻是一個平凡的女人,說是輔政,其實全由何充掌管。


    何充這個人,曆史評價也是個庸才,所親近的多為平庸亂雜之人,信任也不得其人,而且酷愛佛教,大修寺廟,供養的和尚以百計,浪費億萬而不吝惜。


    庸不庸才的先不說,他在司馬聃繼位兩年後,便去世了。


    如果當初聽庾冰、庾翼的立司馬昱,至少是個成年人,即使輔政之人相繼離世,他也有能力處理朝政,相比於一個奶娃娃,能少受製於他人。


    庾氏兄弟曾說:國有強敵,宜立長君。而何充純粹隻顧給自己爭利益,卻從未考慮晉國之後的發展。


    這兩件事,也是狗熊偏向庾氏的原因。


    何充認為的能用之人,要不就是明哲保身,堅決不入朝,要不就是能力一般的平凡之人。


    何充更是為了一己私怨,在抑製庾氏時,明知荊、楚兩地重要,也明知桓溫有野心,還將這兩個重要的地方,交給桓溫掌管,雖然也有司馬昱的責任——這點之前講桓溫時說過了,這裏不再累述。


    僅憑這一件事,何充就算不是庸才,也是心胸狹窄之人。幸虧早死,不然,可能比王導執政時更為糟糕。


    狗熊認為,這一局麵,造成桓溫橫空出世的契機。


    如果是晉明帝、庾氏兄弟時期,主持朝政的是司馬紹和庾亮,軍事上還有溫嶠等人,肯定沒桓溫什麽事。


    呂思勉言:


    桓溫北征,屢屢克敵製勝,是因為有了庾亮、庾翼的鋪墊。但是,桓溫意在自營,所以,並沒有盡全力北伐,如果把亮、翼與桓溫交換下,以亮、翼的公正忠誠,處在桓溫時期的形勢下,兩兄弟的成就,一定與桓溫不同。


    庾氏兄弟在荊地經營多年,一定積累了不少資源,真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這個後人卻不是什麽好人。


    晉室南渡後,叛亂者就是胡人和蜀地,胡強蜀弱,庾氏兄弟誌在平胡,對於蜀地,卻並未上心,多以防範為主。


    但桓溫其誌,在於自己擴張權勢,要擴張權勢,必得先立功名;要立功名,必先撿軟柿子捏,所以,庾氏兄弟經營多年,為“平胡”而謀,到桓溫這裏,便成了“伐蜀”。


    有個成語叫“建功立業”,建立功勳才能成就事業。


    如果當時庾氏兄弟先平蜀,在朝堂上,獲得更多的話語權,不用太多的左右受製,然後再圖謀平胡,恐怕又是另一番景象了吧,庾亮也不會過早的鬱鬱而終吧。


    看吧,我們能從曆史中學到很多東西,這些都能為我們指引今後的道路。


    晉穆帝司馬聃崩後,晉成帝司馬衍的兒子,晉哀帝司馬丕繼位。


    這個時期,非常不安定,內有桓溫和攪,外還有後秦、以及各種“燕”溜達,真是比晉明帝司馬紹時期,還要亂。


    這麽亂的情況下,我們這位親愛的司馬丕同學,卻一心求長生,不知從哪裏整來,或者聽到的方法,不吃飯,隻吃各種藥,然後在太極殿西堂,把自己給毒死了……


    現代也有類似司馬丕這種情況的,飯不吃,好好的醫院不去,就吃那亂七八糟的,什麽治百病,那都是扯,就不想想,這藥丸吃肚子裏,它怎麽可能知道是高血壓,或低血壓,或糖尿病什麽的,ai智能都沒這麽強悍。


    還有說高血壓、低血壓都治,好好想想,怎麽可能,就從常識來說,治療不同的病,用的藥也不同,一種藥,怎麽可能即治高血壓,又治低血壓。


    千萬別向司馬丕同學學習,人是鐵飯是鋼,飯是最好的藥,好好吃飯,比去花錢買亂七八糟的***強,也別聽現代版“孫泰”誆騙人的話,去正規醫院裏好好檢查,按醫囑治療,沒時間或懶的專門鍛煉,就多逛逛街,即溜達又鍛煉了,一舉兩得。


    我等皆凡人,就好好的做凡人,該吃吃,該喝喝,該玩玩,享受一個凡人的快樂。


    司馬丕同學在非自願的情況下,把自己毒死後,他的親弟弟晉廢帝司馬奕繼位。


    此時的桓溫,權勢更大,一直想廢了司馬奕,自己即位當皇帝,但,司馬奕小心翼翼的,沒有過失,讓桓溫找不到廢他的借口。


    司馬奕坐了六年皇帝,桓溫大概是覺得自己年齡越來越大,跟這小子耗不起了,居然說司馬奕不舉,有龍陽之好,然後把他給廢了,哼,桓溫這是急了。


    司馬奕被廢後,有人借著他的名義,聚眾起兵,反對朝廷,司馬奕為避嫌,閉門謝客,深居簡出,即使之後有人跑到司馬奕的住處,說奉太後密詔來迎他迴京複辟,司馬奕也未前往。


    此時桓溫還未去世,依然把持著朝政,司馬奕敢迴去,就是死,連掙紮的機會都沒有。


    司馬奕也明白複辟是無望了,但既然有人敢跑來說複辟之類的話,又怕招來桓溫這個瘟神,於是表現得平庸,整天在家沉迷於酒色,以求平安。


    在我們認為中,皇帝是高高在上的,無人敢褻瀆,說一不二,可是,每當一個朝代快終結時,看到皇帝被權臣把控在股掌之間,哪裏還有皇帝的威嚴,便有些唏噓,即使想有作為,也沒環境去支撐。


    比如明崇禎皇帝,據說——因為狗熊還沒細細了解過明朝——崇禎皇帝繼位後,很想改變當時的狀況,可當時的明朝,已經跟爛泥坑裏的爛泥一樣了,不但臭,還撈不起來,根本不是能憑他一己之力,便擺平的局麵。


    想來這種日子肯定很不好過,所以,司馬奕四十五歲時便病逝了。


    前麵說過,桓溫廢了晉廢帝司馬奕,扶持上來個傀儡皇帝晉簡文帝司馬昱。


    可是司馬昱現在已經是五十多歲的人了,不在其位時,有些事情還能裝看不見,不去想,可在這個位置上了,就是想裝聾作啞都不行,更何況司馬昱還不是裝聾作啞之人,在位僅八個月,便憂憤而崩。


    之後他的兒子,晉孝武帝司馬曜繼位。


    呂思勉對司馬曜的評價是:性格很是愚笨、軟弱,沒有平定叛亂的才能。


    司馬曜繼位後不久,桓溫便病逝了,但,司馬曜隻有十一歲,輔政過晉穆帝司馬聃的褚氏,又來輔政司馬曜,但實權卻由謝安為代表的,陳郡謝氏掌握。


    謝安、謝玄父子,在“淝水之戰”中,大敗前秦,直接導致前秦滅亡。


    司馬曜任用他的親弟弟會稽王司馬道子,也許司馬曜是想用司馬道子來抑製謝氏,但,司馬道子不是一良臣。


    司馬道子專政,王國寶、王洵、**趁機對司馬曜和司馬道子奸邪諂媚,兩邊煽惑、挑撥,使謝安與兩人關係越來越差。


    王國寶是什麽人,為什麽要挑撥謝安與司馬曜、司馬道子的關係呢?


    王國寶是太原王氏王坦之的兒子,王坦之也算是為東晉,盡職盡責的一位好官了,但,他的這個兒子,太混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砸進紛亂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熊星來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熊星來客並收藏砸進紛亂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