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蒼隨後的經曆,充分告訴後人:他的混功了得。
趙地平定後,劉邦把張耳封為趙王。鑒於張蒼幾年來的出色表現,也給他安排了個職務——趙國丞相。
隨後,張耳病死,開始輔佐張敖,並且和張敖的關係挺好。
再隨後,劉恆被封為代王,朝廷一道詔令,調張蒼為代國丞相,去給劉恆打工。在這段時間裏,他和劉恆開誠布公地交換了思想,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為他以後成功上位做了鋪墊。
在代國,張蒼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一項特長——搞經營,在他的辛勤努力下,鳥不拉屎的代地也被搞的有模有樣。這項本事得到了朝廷的賞識,經蕭何推薦,張蒼被調進朝廷,安排了新工作——“計相”,成了丞相助手,總管貢賦和財政。
但他在這個崗位上隻幹了四年。時間雖然不長,但成績斐然。提出和製訂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度量衡理論;把算學研究成果直接用於國計民生;增訂校正了《九章算術》;並且還偷機摸空畫了幅西漢地圖。
他還有一項特長在這段時間裏也得到了展現——曆法。在他的建議下,漢朝繼續采用《顓頊曆》,特色是“以十月為歲首”,這我在前邊介紹過。更為重要的“功績”是直接無視短命的秦朝,建議劉邦把漢朝定性為“水德”。
這哪是個丞相,明顯是個技術攻堅型人才。也正因為他甘於寂寞,埋頭科研,才在一次次政治鬥爭中順利避險。
後來,黥布造反,劉邦親自提兵跑去,三下五除二把他打的滿地找牙。滅掉黥布後,劉邦把還穿開襠褲的劉長封為淮南王(劉長是年僅三歲)。
此時的劉長斷沒斷奶都不一定,更別說指望他治理淮南了。沒辦法,需要往淮南派一個有能力還靠得住的丞相,這個“重擔”順理成章地落到了沒參和朝廷是是非非的張蒼身上。
他的確是個不二人選。輔佐過三個諸侯王,當了四年計相,成績斐然,還同大家的關係都不錯,更重要的是呂雉也比較認可(前邊提到過,劉長是呂雉的養子)。
張蒼的混功不是一般的強。
再後來,呂雉當國。由於劉長和呂家關係不一般,所以劉長比較舒心。張蒼也沾了不少光,小日子過的也挺不錯。
但在這期間還是發生了一件事。
這件事我在前邊提到過,呂雉先後弄死三個趙王後(劉如意、劉友、劉恢),決定讓劉恆搬家,來幹新一任“趙王”。在當時,這個崗位完全是個燙手的山芋,因此劉恆被嚇的四處求援。
劉恆首先想到的求助對象就是身在淮南的張蒼。這一次,張蒼及時地伸出了援助之手。
劉恆之所以找張蒼,是因為張蒼為他打過工,關係處的好。
張蒼之所以敢站出來幫忙,是因為他這個人很複雜,準確點說是關係圈很複雜。他幾乎與同時代所有牛人的關係都不錯,和呂家關係好,和群臣的關係也不賴,蕭何、張良、陳平、王陵、曹參、周昌……都在他的朋友名單上。
因此,他暗地給陳平送去了一段話,核心內容隻有兩個字:救命。
隨即,陳平舉薦呂祿去幹“趙王”,讓又一個呂家人成功上位,劉恆也相應逃過一劫。
這次經曆,無論對張蒼還是陳平都很有用。劉恆繼位後,三番五次折騰周勃,而沒怎麽為難陳平,不是毫無道理的。這個世界上,絕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很多事情都是有因果關係的。
劉恆繼位後,把張蒼調到了中央,並替他找了份新工作——禦史大夫。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丞相灌嬰病死,作為候補隊員的張蒼適時進位,成了新一任丞相。
從綁在刑場上的囚犯到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張蒼實現他人生的華麗轉身。
應該說,他已在相似崗位上鍛煉多年,實踐經驗極其豐富,加上個人混功了得,因此,這份新工作對他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
事實情況也的確如此,劉恆多年來對張蒼信任有加,也沒找過他什麽麻煩。這讓張蒼比較愜意。
然而,這份愜意最終還是被人破壞了。破壞行為就集中在“水德”和“土德”的定性問題上。
這明顯是在和他張蒼過不去,這個時候他要再不表示一下不滿就說不過去了。
事實上,第一個站出來和張蒼唱反調的並不是前邊提到的那個公孫臣,而是和張蒼關係極為密切的一個人——賈誼。
當初賈誼剛被提拔為中大夫,周勃、灌嬰都還在朝,張蒼剛被調到京城,還沒幹上禦史大夫一職。
剛剛出人頭地的賈誼,幹活比較賣力,說話也毫無顧忌,一次朝會,突然站出來向皇帝進言:漢朝應改變曆法,遵用五行,推行土德,變更秦製,崇尚黃色。
隨著賈誼抑揚頓挫的發言,張蒼的老臉早被氣綠了。他真沒想到,自己的好學生一聲招唿沒打,直接站出來和自己唱反調。反天了你!
賈誼說白了隻是個文人,並不適合搞政治。他根本沒想過這句話會得罪什麽人,會給自己帶來什麽影響。
賈誼剛閉上嘴,張蒼甩開大袖站了出來,冷冷地掃了自己的學生一眼後,清了清嗓子,氣沉丹田,博古論今地把賈誼駁斥了一番。
若是旁人,賈誼定會針鋒相對,而今天,他卻閉上了嘴。並不是這個人的職位有多高,而他的身份很特殊——恩師。從古至今,有幾個人是絕不能在當庭廣眾之下直接叫板的,一是父母,還有一個就是恩師。如果你膽敢擰著脖子硬抗,立馬就能送給你“逆子”或“劣徒”的稱號。一旦有了這個稱號,就別指望在政府部門混了。
賈誼發言前,並沒想到這一層,可直到張蒼冷眼臨身,他才猛然覺醒。
這一次口水仗,賈誼以完敗告終。
但令賈誼沒想到的是,這次經曆,讓他在群臣中聲望直線下降。幾天後賈誼說出的另外一句話,直接使他跌倒人生的低穀。那句話就是我前邊提到的“諸侯就國”。
賈誼說完那四個字後,招來群臣輪番攻擊,而最有機會幫他說話的恩師卻閉上了嘴。
最終,賈誼失魂落魄地離開了長安。
趙地平定後,劉邦把張耳封為趙王。鑒於張蒼幾年來的出色表現,也給他安排了個職務——趙國丞相。
隨後,張耳病死,開始輔佐張敖,並且和張敖的關係挺好。
再隨後,劉恆被封為代王,朝廷一道詔令,調張蒼為代國丞相,去給劉恆打工。在這段時間裏,他和劉恆開誠布公地交換了思想,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為他以後成功上位做了鋪墊。
在代國,張蒼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一項特長——搞經營,在他的辛勤努力下,鳥不拉屎的代地也被搞的有模有樣。這項本事得到了朝廷的賞識,經蕭何推薦,張蒼被調進朝廷,安排了新工作——“計相”,成了丞相助手,總管貢賦和財政。
但他在這個崗位上隻幹了四年。時間雖然不長,但成績斐然。提出和製訂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度量衡理論;把算學研究成果直接用於國計民生;增訂校正了《九章算術》;並且還偷機摸空畫了幅西漢地圖。
他還有一項特長在這段時間裏也得到了展現——曆法。在他的建議下,漢朝繼續采用《顓頊曆》,特色是“以十月為歲首”,這我在前邊介紹過。更為重要的“功績”是直接無視短命的秦朝,建議劉邦把漢朝定性為“水德”。
這哪是個丞相,明顯是個技術攻堅型人才。也正因為他甘於寂寞,埋頭科研,才在一次次政治鬥爭中順利避險。
後來,黥布造反,劉邦親自提兵跑去,三下五除二把他打的滿地找牙。滅掉黥布後,劉邦把還穿開襠褲的劉長封為淮南王(劉長是年僅三歲)。
此時的劉長斷沒斷奶都不一定,更別說指望他治理淮南了。沒辦法,需要往淮南派一個有能力還靠得住的丞相,這個“重擔”順理成章地落到了沒參和朝廷是是非非的張蒼身上。
他的確是個不二人選。輔佐過三個諸侯王,當了四年計相,成績斐然,還同大家的關係都不錯,更重要的是呂雉也比較認可(前邊提到過,劉長是呂雉的養子)。
張蒼的混功不是一般的強。
再後來,呂雉當國。由於劉長和呂家關係不一般,所以劉長比較舒心。張蒼也沾了不少光,小日子過的也挺不錯。
但在這期間還是發生了一件事。
這件事我在前邊提到過,呂雉先後弄死三個趙王後(劉如意、劉友、劉恢),決定讓劉恆搬家,來幹新一任“趙王”。在當時,這個崗位完全是個燙手的山芋,因此劉恆被嚇的四處求援。
劉恆首先想到的求助對象就是身在淮南的張蒼。這一次,張蒼及時地伸出了援助之手。
劉恆之所以找張蒼,是因為張蒼為他打過工,關係處的好。
張蒼之所以敢站出來幫忙,是因為他這個人很複雜,準確點說是關係圈很複雜。他幾乎與同時代所有牛人的關係都不錯,和呂家關係好,和群臣的關係也不賴,蕭何、張良、陳平、王陵、曹參、周昌……都在他的朋友名單上。
因此,他暗地給陳平送去了一段話,核心內容隻有兩個字:救命。
隨即,陳平舉薦呂祿去幹“趙王”,讓又一個呂家人成功上位,劉恆也相應逃過一劫。
這次經曆,無論對張蒼還是陳平都很有用。劉恆繼位後,三番五次折騰周勃,而沒怎麽為難陳平,不是毫無道理的。這個世界上,絕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很多事情都是有因果關係的。
劉恆繼位後,把張蒼調到了中央,並替他找了份新工作——禦史大夫。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丞相灌嬰病死,作為候補隊員的張蒼適時進位,成了新一任丞相。
從綁在刑場上的囚犯到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張蒼實現他人生的華麗轉身。
應該說,他已在相似崗位上鍛煉多年,實踐經驗極其豐富,加上個人混功了得,因此,這份新工作對他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
事實情況也的確如此,劉恆多年來對張蒼信任有加,也沒找過他什麽麻煩。這讓張蒼比較愜意。
然而,這份愜意最終還是被人破壞了。破壞行為就集中在“水德”和“土德”的定性問題上。
這明顯是在和他張蒼過不去,這個時候他要再不表示一下不滿就說不過去了。
事實上,第一個站出來和張蒼唱反調的並不是前邊提到的那個公孫臣,而是和張蒼關係極為密切的一個人——賈誼。
當初賈誼剛被提拔為中大夫,周勃、灌嬰都還在朝,張蒼剛被調到京城,還沒幹上禦史大夫一職。
剛剛出人頭地的賈誼,幹活比較賣力,說話也毫無顧忌,一次朝會,突然站出來向皇帝進言:漢朝應改變曆法,遵用五行,推行土德,變更秦製,崇尚黃色。
隨著賈誼抑揚頓挫的發言,張蒼的老臉早被氣綠了。他真沒想到,自己的好學生一聲招唿沒打,直接站出來和自己唱反調。反天了你!
賈誼說白了隻是個文人,並不適合搞政治。他根本沒想過這句話會得罪什麽人,會給自己帶來什麽影響。
賈誼剛閉上嘴,張蒼甩開大袖站了出來,冷冷地掃了自己的學生一眼後,清了清嗓子,氣沉丹田,博古論今地把賈誼駁斥了一番。
若是旁人,賈誼定會針鋒相對,而今天,他卻閉上了嘴。並不是這個人的職位有多高,而他的身份很特殊——恩師。從古至今,有幾個人是絕不能在當庭廣眾之下直接叫板的,一是父母,還有一個就是恩師。如果你膽敢擰著脖子硬抗,立馬就能送給你“逆子”或“劣徒”的稱號。一旦有了這個稱號,就別指望在政府部門混了。
賈誼發言前,並沒想到這一層,可直到張蒼冷眼臨身,他才猛然覺醒。
這一次口水仗,賈誼以完敗告終。
但令賈誼沒想到的是,這次經曆,讓他在群臣中聲望直線下降。幾天後賈誼說出的另外一句話,直接使他跌倒人生的低穀。那句話就是我前邊提到的“諸侯就國”。
賈誼說完那四個字後,招來群臣輪番攻擊,而最有機會幫他說話的恩師卻閉上了嘴。
最終,賈誼失魂落魄地離開了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