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匈大戰後,劉恆認為自己這一仗打的不錯,極其興奮,大赦天下,普天同慶。
就在大家沉浸在一片喜悅之中時,一封歌功頌德的奏章送進了朝廷。
奏章的作者叫公孫臣,一個名不轉經傳的小人物。而這封奏章卻在朝廷中掀起了軒然大波,甚至對西漢乃至後世曆代王朝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
之所以會有如此效果,還得從這封奏章的內容說起。
奏章中有這麽一句話:“秦得水德,今漢受之,推終極始,漢當土德,應有黃龍現世。宜該正朔,易服色,色上黃。”
至於“水德”、“土德”是一個很深奧的命題,說實話,連我自己都不知道該不該對這個命題進行闡述。但不闡述的話,又恐大家疑惑,因此隻好做一個簡單的介紹了。
我國有一部奇書,名字叫《周易》。據傳在古代除了這本書外,還有兩本更玄乎的大作,一個叫《連山》,一個叫《歸藏》。這三本書合稱為“三易”。《連山》、《歸藏》中記載了一個婦孺皆知的詞匯——“五行”。所謂“五行”,就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的運動變化。
當然,大家不要把“金”認為是金屬,“木”認為是木材,千萬不能看成五種物質。上古文化的“五行”是指地球外圍的五顆行星的變化。
我好像是在講天文學知識,事實上,古人並沒把“天文學”當成一門科學來研究,而把幾顆行星當成了地球文化的一部分,認為它們的變化,將影響朝代及個人的命運。
在很多古裝電視劇中會看到一些大仙級的人物,時常去“夜觀天象”。說白了,這些人中絕大部分不搞“天文”,而拿“天文”說“人事”。
關於“五行”還有一套相生相克的理論,其中有一句:土克水。
請記住這個結論,我們隨後將會用到。
隨著“五行”學說的推演,春秋戰國時有個叫鄒衍的大才,把“五行”理論引申到政治領域,提出了“五德終始論”,用“五德”來演繹朝代的更替。
順便提一下,這個鄒衍在“百家爭鳴”中開創了個學派——陰陽家學派,他本人也榮升為陰陽先生的祖師爺。誇張的是,他曾幫助燕昭王變法,樂毅連下強齊七十城,還有他鄒衍一份功勞。真是個高人。
按鄒衍的說法,虞舜為土德,夏為木德,商為金德,周為火德。按五行相克理論: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這套五行相克理論,支撐了他對朝代更替的認識。
重要的是,這套理論被很多當權者認可。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按此理論推導,把秦朝定性為水德。水德尚黑,所以秦朝禮服、旌旗都用黑色,連皇帝的工作服都是黑顏色。
這套理論從秦朝開始一直持續到宋朝,都是曆代王朝闡釋其政權合法性的基本理論框架。但蒙古人不玩虛的,元朝不搞這一套,此理論也逐漸淡化。但其並沒有完全退出曆史舞台,在明清之時又有如此提法,但並沒把作為朝代合法性的支撐。
漢朝建立後,劉邦對秦朝禮製一股腦全盤吸收,這套理論也毫無保留地被繼承了下來。
然而,劉邦並沒按套路出牌,他直接無視秦朝,也把自己定性為“水德”。之所以會有如此結果,關鍵原因還在於秦王朝存活時間太短。當然,產生這種想法的誘因和一個人有關——張蒼。
我們已經讓這位大漢丞相涼快了很長一段時間,該拿他說點事了。
有人曾對我這種介紹方式提出異議,從劉邦開始至今,我一直沒在曆任丞相身上下功夫,這些人多少有點可有可無的意思。事實上我也很無奈,因為這麽多年來,雖然君權與相權之間的拉鋸比較激烈,但由於曆屆老大都非常彪悍,以至於聽起來很牛氣的“丞相”,生活狀態卻比較憋屈,當家辦事的機會少,請示推諉的次數多。久而久之,這些人成了老大的影子,雖然時有亮相,但起不了決定性作用。正因如此,不得不讓這些人在我的這本書裏坐冷板凳,別人鬧的熱火朝天,這些人卻在一旁看戲。
張蒼這個人,我在前邊也多次講到,但不怎麽連貫,為能展現其全貌,在此做一個相對完整的介紹吧。
這個人是陽武縣人,身材高大,八尺有餘;膚色白淨,比較富態;曾跟荀況(荀子)求學,好讀書,尤其喜歡研究音律曆法;做過秦朝禦史,專管各地上呈的文書。他很有才,並且有一個更有才的學生——賈誼。
後來,在秦國官任上犯了法,撂挑子抬腿就跑,成了一名逃犯,全國各地四處流竄。後來秦末大亂,實在沒地方去的張蒼卷起鋪蓋跑迴了老家。
剛到家沒多久,適逢劉邦起兵路過陽武縣。窮閑無聊的張蒼義無反顧地加入劉邦的陣營,走上了革命道路。
有才華的人經常會有一個毛病——自負,這個毛病也容易得罪很多人,招來一些麻煩,張蒼就在這方麵吃了不少虧。並且這家夥總走背運,很不爭氣地又犯了法。更不幸的是,這一次他沒能逃走,而被抓了起來,綁到刑場準備砍頭。
無巧不成書,剛好王陵路過,見這家夥相貌堂堂、一表人才,極為欣賞,因此跑去向劉邦求情,救了張蒼一命。至此,他對王陵感恩戴德,以父侍之。甚至王陵死後,還把其靈位設在家中,時常祭拜。前邊提到那個叫柴奇的人欺負一下王陵兒子王忌,惹得張蒼三番五次找姓柴的麻煩,最終把柴奇送上了絕路。
俗話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張蒼的好日子終於到來了。
僥幸活命的張蒼從此收斂了自己的鋒芒,開始研究混功,從此,他在這方麵一發而不可收拾,其混功逐漸達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既有才華還能混,出人頭地是早晚的事情。
當然,張蒼不僅僅是靠混才當上丞相的,他對西漢王朝是做出過貢獻的。
在那段時間裏,緊跟劉邦腳步,從武關一直打進鹹陽,從鹹陽跟到漢中,又從漢中還定三秦。由於這段時間表現出色,得到了老大賞識,被任命為常山郡守。再後來,跟隨韓信進攻趙國,並且俘虜了能鬧騰的陳餘。應該說,他的表現是搶眼的。
就在大家沉浸在一片喜悅之中時,一封歌功頌德的奏章送進了朝廷。
奏章的作者叫公孫臣,一個名不轉經傳的小人物。而這封奏章卻在朝廷中掀起了軒然大波,甚至對西漢乃至後世曆代王朝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
之所以會有如此效果,還得從這封奏章的內容說起。
奏章中有這麽一句話:“秦得水德,今漢受之,推終極始,漢當土德,應有黃龍現世。宜該正朔,易服色,色上黃。”
至於“水德”、“土德”是一個很深奧的命題,說實話,連我自己都不知道該不該對這個命題進行闡述。但不闡述的話,又恐大家疑惑,因此隻好做一個簡單的介紹了。
我國有一部奇書,名字叫《周易》。據傳在古代除了這本書外,還有兩本更玄乎的大作,一個叫《連山》,一個叫《歸藏》。這三本書合稱為“三易”。《連山》、《歸藏》中記載了一個婦孺皆知的詞匯——“五行”。所謂“五行”,就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的運動變化。
當然,大家不要把“金”認為是金屬,“木”認為是木材,千萬不能看成五種物質。上古文化的“五行”是指地球外圍的五顆行星的變化。
我好像是在講天文學知識,事實上,古人並沒把“天文學”當成一門科學來研究,而把幾顆行星當成了地球文化的一部分,認為它們的變化,將影響朝代及個人的命運。
在很多古裝電視劇中會看到一些大仙級的人物,時常去“夜觀天象”。說白了,這些人中絕大部分不搞“天文”,而拿“天文”說“人事”。
關於“五行”還有一套相生相克的理論,其中有一句:土克水。
請記住這個結論,我們隨後將會用到。
隨著“五行”學說的推演,春秋戰國時有個叫鄒衍的大才,把“五行”理論引申到政治領域,提出了“五德終始論”,用“五德”來演繹朝代的更替。
順便提一下,這個鄒衍在“百家爭鳴”中開創了個學派——陰陽家學派,他本人也榮升為陰陽先生的祖師爺。誇張的是,他曾幫助燕昭王變法,樂毅連下強齊七十城,還有他鄒衍一份功勞。真是個高人。
按鄒衍的說法,虞舜為土德,夏為木德,商為金德,周為火德。按五行相克理論: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這套五行相克理論,支撐了他對朝代更替的認識。
重要的是,這套理論被很多當權者認可。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按此理論推導,把秦朝定性為水德。水德尚黑,所以秦朝禮服、旌旗都用黑色,連皇帝的工作服都是黑顏色。
這套理論從秦朝開始一直持續到宋朝,都是曆代王朝闡釋其政權合法性的基本理論框架。但蒙古人不玩虛的,元朝不搞這一套,此理論也逐漸淡化。但其並沒有完全退出曆史舞台,在明清之時又有如此提法,但並沒把作為朝代合法性的支撐。
漢朝建立後,劉邦對秦朝禮製一股腦全盤吸收,這套理論也毫無保留地被繼承了下來。
然而,劉邦並沒按套路出牌,他直接無視秦朝,也把自己定性為“水德”。之所以會有如此結果,關鍵原因還在於秦王朝存活時間太短。當然,產生這種想法的誘因和一個人有關——張蒼。
我們已經讓這位大漢丞相涼快了很長一段時間,該拿他說點事了。
有人曾對我這種介紹方式提出異議,從劉邦開始至今,我一直沒在曆任丞相身上下功夫,這些人多少有點可有可無的意思。事實上我也很無奈,因為這麽多年來,雖然君權與相權之間的拉鋸比較激烈,但由於曆屆老大都非常彪悍,以至於聽起來很牛氣的“丞相”,生活狀態卻比較憋屈,當家辦事的機會少,請示推諉的次數多。久而久之,這些人成了老大的影子,雖然時有亮相,但起不了決定性作用。正因如此,不得不讓這些人在我的這本書裏坐冷板凳,別人鬧的熱火朝天,這些人卻在一旁看戲。
張蒼這個人,我在前邊也多次講到,但不怎麽連貫,為能展現其全貌,在此做一個相對完整的介紹吧。
這個人是陽武縣人,身材高大,八尺有餘;膚色白淨,比較富態;曾跟荀況(荀子)求學,好讀書,尤其喜歡研究音律曆法;做過秦朝禦史,專管各地上呈的文書。他很有才,並且有一個更有才的學生——賈誼。
後來,在秦國官任上犯了法,撂挑子抬腿就跑,成了一名逃犯,全國各地四處流竄。後來秦末大亂,實在沒地方去的張蒼卷起鋪蓋跑迴了老家。
剛到家沒多久,適逢劉邦起兵路過陽武縣。窮閑無聊的張蒼義無反顧地加入劉邦的陣營,走上了革命道路。
有才華的人經常會有一個毛病——自負,這個毛病也容易得罪很多人,招來一些麻煩,張蒼就在這方麵吃了不少虧。並且這家夥總走背運,很不爭氣地又犯了法。更不幸的是,這一次他沒能逃走,而被抓了起來,綁到刑場準備砍頭。
無巧不成書,剛好王陵路過,見這家夥相貌堂堂、一表人才,極為欣賞,因此跑去向劉邦求情,救了張蒼一命。至此,他對王陵感恩戴德,以父侍之。甚至王陵死後,還把其靈位設在家中,時常祭拜。前邊提到那個叫柴奇的人欺負一下王陵兒子王忌,惹得張蒼三番五次找姓柴的麻煩,最終把柴奇送上了絕路。
俗話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張蒼的好日子終於到來了。
僥幸活命的張蒼從此收斂了自己的鋒芒,開始研究混功,從此,他在這方麵一發而不可收拾,其混功逐漸達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既有才華還能混,出人頭地是早晚的事情。
當然,張蒼不僅僅是靠混才當上丞相的,他對西漢王朝是做出過貢獻的。
在那段時間裏,緊跟劉邦腳步,從武關一直打進鹹陽,從鹹陽跟到漢中,又從漢中還定三秦。由於這段時間表現出色,得到了老大賞識,被任命為常山郡守。再後來,跟隨韓信進攻趙國,並且俘虜了能鬧騰的陳餘。應該說,他的表現是搶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