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口味是真重啊
農家窮叮當,科舉當自強 作者:立身之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從這一刻起,除非天塌了,不然任何人不得用任何理由在這九天內離開考場。
就連幾位考官以及這裏麵監考的所有人,同樣如此。
而他們這一排考棚前,也多了不少差軍把持。
忙活了大半天,從天黑等到現在太陽高懸,王學洲有些餓了。
趁著現在茅房還沒啥味道,他得多吃點,不然等下就吃不下了。
拿出鹵肉夾在燒餅裏,他三兩下就吃完了。
沒吃飽,他又掏出被撕的稀碎的油條吃了起來。
吃完這些,饑餓稍減,拿出肉幹開始慢慢嚼著。
很快題目下來了。
照例三篇四書文,四篇經義。
依然是按照時文的方式闡述,也就是製義,共七篇。
時間上沒有規定,隻要這三天結束時寫完就行。
題目看起來普通,但也正是因為如此,才難。
簡單的題目你想要寫的出彩,那可就不簡單了。
如那道題:‘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這道題的題目你可以理解為‘舍生取義’,也可以理解為這是要論‘舍’和‘得’之間的關係。
怎麽理解,就看個人了。
但問題怎麽在一群文采斐然的人之中,寫出新奇又能說服人的觀點?
王學洲一邊嚼著果脯,一邊深思。
既然是天子腳下,又是考試,那當然是要往格局大了講。
大的話··那就是家國天下,與之相對的,那就是個人。
打定了主意,他決定從‘選擇’這個小點來入手,魚代表著舒適和安逸,熊掌代表著未知和困難。
由此做為切入點,以點帶麵,以線成麵,以麵擴體,一步步升高度,再來討論個人價值和‘以天下為己任’更大的層麵,討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想清楚之後他才開始打草稿,刪刪減減要控製好字數。
沒錯!
哪怕你想清楚了如何破題,也要在有限的字數內闡述清楚自己的觀點,還要寫的精彩。
這也是為什麽看文言文困難的原因,因為文言文用的是書麵用語,語言精簡凝練。
而平常說話時的口語,則是簡單直白。
盡管如此,想要在字數內表達清楚自己的觀點,那也猶如螺螄殼裏做道場——打不開局麵。
他剛準備在草稿紙裏落筆,就聽到隔壁傳來一聲‘嘔!’
他手腕一抖,差點落下來一個墨點。
抬頭看了一眼,原來是有人去茅廁了……
隔壁的周徽仲一直嘔個不停。
他盡量的屏氣凝神,忽略掉隔壁的聲音,堅定下筆。
雖然隻是七道題,但是時間上卻並不輕鬆。
起了拿狀元的心思,那在他會試之上勢必要考到前幾名,等到了殿試的時候才有很大的幾率作為一甲被點名,再努努力,狀元也不是沒可能。
心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幹就完了!
想到這裏他筆走如飛,振奮起來。
一口氣做完,到了天黑,他就將東西收拾起來,準備明日繼續。
任其他人如何焚膏繼晷(gui),他自淡然處之。
點了蠟燭,他開始啃起了幹糧。
身旁的茅房竟也成了熱門場所,一波又一波的人腳步匆匆的趕往裏麵。
那味道·····
王學洲淡定的掏出自製的用兩片紗布縫成,中間夾了茶葉的口罩戴上。
路過的學子看他點蠟燭竟然不是為了做題,而是吃東西,頓時直搖頭。
“嘔!!!”
聽到隔壁膽汁都快吐出來的聲音。
王學洲不禁有些嫌棄。
聞了這麽一大天,竟然還沒習慣。
突然肚子一痛,他起身朝差軍要了一個出恭的牌子,施施然的準備去給隔壁加點料。
感覺到他的動靜,周徽仲雙眼含淚,惡狠狠的瞪著王學洲。
怎麽?管天管地還能管人拉屎放屁?
王學洲同樣惡狠狠的瞪迴去一眼。
可等到了茅房裏麵,他就樂不起來了。
裏麵不堪入目。
匆匆解決了之後,他迴到考棚頓時苦笑。
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戴好口罩,他倒頭就睡。
第二天中午,四書文就隻剩下一道:‘君使臣以禮’
這道題出自《論語·八佾(yi)》:‘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意思就是君主以禮使用臣子,臣子用忠心侍奉君主。
這題出的也不難,依然還是如何寫出彩。
稍作思考,王學洲決定從‘以利使臣’之害與‘以禮使臣’之利來做切入點,在他們的比較中,肯定‘以禮使臣’的益處···
“君以利使臣,則其臣皆小人也,幸而其人,亦不過健於才,而薄於德者也;君以禮使臣,則其臣皆君子也,不幸而非其人,猶不失廉恥之士也······”
他靈感噴發,落筆利落,一氣嗬成。
上完茅房的學子路過,看到他這樣不由得目瞪口呆。
真乃神人也,他在茅房拉稀的聲音如此響亮,那味道如此的銷魂,這人竟然還···佩服佩服。
王學洲全神貫注之下倒是忽略了別的,完成這道四書文之後,剩下的經義題就格外簡單,一口氣做了兩道,看著天黑,他照例停下休息。
考試的最後一天,一個上午他就答完了題,然後他慢悠悠的要了水給自己煮茶喝,等放涼之後,一點點品嚐。
姿態要多閑適就有多閑適。
看到他這副悠然自得的神態,路過的考生忍不住表情複雜。
這仁兄,口味是真重啊!
這都喝得下去……
苦中作樂閑適的喝了半天茶,在周徽仲悲憤的眼神和奮筆疾書中,他跑了幾趟廁所,終於迎來了交卷。
周徽仲已經是滿臉菜色,腳步虛浮了。
秋老虎的餘威還在,正是熱的時候,上百位考生的發泄物聚在一起,經過三天的發酵,那滋味……
“嘔!!!!”
休息了半天加一晚,第二天王學洲戴著口罩精神飽滿的迎來了第二場考試。
換了皇上之後,連帶著他們的考題也有了變化。
原本第二場考試,應該是‘論、詔、誥、表、判’題各一道,可這場‘詔、誥、表’這三道公文寫作全都取消掉了。
反而改成了判三道、算學兩道,論一道,全都是實用性極高的題。
判題每一道題都需要用律法作為依據下判詞,並且十分考驗人的邏輯思維能力,但隻要熟讀律法就不難。
數學題王學洲掃了一眼,這是他的強項,沒什麽可說的。
隻有那道‘論’題,有些意思。
‘致天下之民,聚天下自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義。’
這個題目是出自《周易》中的一句話,意思是召集各地民眾,聚集各地的貨物,交易之後就離開了,百姓取得了各自想要的東西。
那這道題是論什麽呢?
看似說的是陰陽交互的問題,實際上說的是平衡和諧,促進利益雙方共贏發展的意思,也或許是讓討論經濟?
閱讀理解何其重要!很多人落榜就是就敗在這個審題和答題的思路上。
王學洲有些拿不定主意,正一籌莫展的時候,他一拍腦門。
反正這道題不限格式,他可以自由發揮。
共贏發展和經濟一起談不就行了嗎?
他提筆開始作答:“閱覽五大洲之典籍,披環瀛之輿圖······”
就連幾位考官以及這裏麵監考的所有人,同樣如此。
而他們這一排考棚前,也多了不少差軍把持。
忙活了大半天,從天黑等到現在太陽高懸,王學洲有些餓了。
趁著現在茅房還沒啥味道,他得多吃點,不然等下就吃不下了。
拿出鹵肉夾在燒餅裏,他三兩下就吃完了。
沒吃飽,他又掏出被撕的稀碎的油條吃了起來。
吃完這些,饑餓稍減,拿出肉幹開始慢慢嚼著。
很快題目下來了。
照例三篇四書文,四篇經義。
依然是按照時文的方式闡述,也就是製義,共七篇。
時間上沒有規定,隻要這三天結束時寫完就行。
題目看起來普通,但也正是因為如此,才難。
簡單的題目你想要寫的出彩,那可就不簡單了。
如那道題:‘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這道題的題目你可以理解為‘舍生取義’,也可以理解為這是要論‘舍’和‘得’之間的關係。
怎麽理解,就看個人了。
但問題怎麽在一群文采斐然的人之中,寫出新奇又能說服人的觀點?
王學洲一邊嚼著果脯,一邊深思。
既然是天子腳下,又是考試,那當然是要往格局大了講。
大的話··那就是家國天下,與之相對的,那就是個人。
打定了主意,他決定從‘選擇’這個小點來入手,魚代表著舒適和安逸,熊掌代表著未知和困難。
由此做為切入點,以點帶麵,以線成麵,以麵擴體,一步步升高度,再來討論個人價值和‘以天下為己任’更大的層麵,討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想清楚之後他才開始打草稿,刪刪減減要控製好字數。
沒錯!
哪怕你想清楚了如何破題,也要在有限的字數內闡述清楚自己的觀點,還要寫的精彩。
這也是為什麽看文言文困難的原因,因為文言文用的是書麵用語,語言精簡凝練。
而平常說話時的口語,則是簡單直白。
盡管如此,想要在字數內表達清楚自己的觀點,那也猶如螺螄殼裏做道場——打不開局麵。
他剛準備在草稿紙裏落筆,就聽到隔壁傳來一聲‘嘔!’
他手腕一抖,差點落下來一個墨點。
抬頭看了一眼,原來是有人去茅廁了……
隔壁的周徽仲一直嘔個不停。
他盡量的屏氣凝神,忽略掉隔壁的聲音,堅定下筆。
雖然隻是七道題,但是時間上卻並不輕鬆。
起了拿狀元的心思,那在他會試之上勢必要考到前幾名,等到了殿試的時候才有很大的幾率作為一甲被點名,再努努力,狀元也不是沒可能。
心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幹就完了!
想到這裏他筆走如飛,振奮起來。
一口氣做完,到了天黑,他就將東西收拾起來,準備明日繼續。
任其他人如何焚膏繼晷(gui),他自淡然處之。
點了蠟燭,他開始啃起了幹糧。
身旁的茅房竟也成了熱門場所,一波又一波的人腳步匆匆的趕往裏麵。
那味道·····
王學洲淡定的掏出自製的用兩片紗布縫成,中間夾了茶葉的口罩戴上。
路過的學子看他點蠟燭竟然不是為了做題,而是吃東西,頓時直搖頭。
“嘔!!!”
聽到隔壁膽汁都快吐出來的聲音。
王學洲不禁有些嫌棄。
聞了這麽一大天,竟然還沒習慣。
突然肚子一痛,他起身朝差軍要了一個出恭的牌子,施施然的準備去給隔壁加點料。
感覺到他的動靜,周徽仲雙眼含淚,惡狠狠的瞪著王學洲。
怎麽?管天管地還能管人拉屎放屁?
王學洲同樣惡狠狠的瞪迴去一眼。
可等到了茅房裏麵,他就樂不起來了。
裏麵不堪入目。
匆匆解決了之後,他迴到考棚頓時苦笑。
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戴好口罩,他倒頭就睡。
第二天中午,四書文就隻剩下一道:‘君使臣以禮’
這道題出自《論語·八佾(yi)》:‘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意思就是君主以禮使用臣子,臣子用忠心侍奉君主。
這題出的也不難,依然還是如何寫出彩。
稍作思考,王學洲決定從‘以利使臣’之害與‘以禮使臣’之利來做切入點,在他們的比較中,肯定‘以禮使臣’的益處···
“君以利使臣,則其臣皆小人也,幸而其人,亦不過健於才,而薄於德者也;君以禮使臣,則其臣皆君子也,不幸而非其人,猶不失廉恥之士也······”
他靈感噴發,落筆利落,一氣嗬成。
上完茅房的學子路過,看到他這樣不由得目瞪口呆。
真乃神人也,他在茅房拉稀的聲音如此響亮,那味道如此的銷魂,這人竟然還···佩服佩服。
王學洲全神貫注之下倒是忽略了別的,完成這道四書文之後,剩下的經義題就格外簡單,一口氣做了兩道,看著天黑,他照例停下休息。
考試的最後一天,一個上午他就答完了題,然後他慢悠悠的要了水給自己煮茶喝,等放涼之後,一點點品嚐。
姿態要多閑適就有多閑適。
看到他這副悠然自得的神態,路過的考生忍不住表情複雜。
這仁兄,口味是真重啊!
這都喝得下去……
苦中作樂閑適的喝了半天茶,在周徽仲悲憤的眼神和奮筆疾書中,他跑了幾趟廁所,終於迎來了交卷。
周徽仲已經是滿臉菜色,腳步虛浮了。
秋老虎的餘威還在,正是熱的時候,上百位考生的發泄物聚在一起,經過三天的發酵,那滋味……
“嘔!!!!”
休息了半天加一晚,第二天王學洲戴著口罩精神飽滿的迎來了第二場考試。
換了皇上之後,連帶著他們的考題也有了變化。
原本第二場考試,應該是‘論、詔、誥、表、判’題各一道,可這場‘詔、誥、表’這三道公文寫作全都取消掉了。
反而改成了判三道、算學兩道,論一道,全都是實用性極高的題。
判題每一道題都需要用律法作為依據下判詞,並且十分考驗人的邏輯思維能力,但隻要熟讀律法就不難。
數學題王學洲掃了一眼,這是他的強項,沒什麽可說的。
隻有那道‘論’題,有些意思。
‘致天下之民,聚天下自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義。’
這個題目是出自《周易》中的一句話,意思是召集各地民眾,聚集各地的貨物,交易之後就離開了,百姓取得了各自想要的東西。
那這道題是論什麽呢?
看似說的是陰陽交互的問題,實際上說的是平衡和諧,促進利益雙方共贏發展的意思,也或許是讓討論經濟?
閱讀理解何其重要!很多人落榜就是就敗在這個審題和答題的思路上。
王學洲有些拿不定主意,正一籌莫展的時候,他一拍腦門。
反正這道題不限格式,他可以自由發揮。
共贏發展和經濟一起談不就行了嗎?
他提筆開始作答:“閱覽五大洲之典籍,披環瀛之輿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