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悠悠,白駒過隙,一晃眼就是六年過去......
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蘇州吳山村,初秋時節,此時正值黃昏,落日的餘暉斜照大地。
吳山村裏炊煙四起,田裏的麥穗微微低垂,隨著微風輕輕擺動,看來又是一個豐收年。
眼望著田地裏的稻穗,百姓們滿是溝壑的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豐收了就意味著糧食的富足,又可以渡過一個無憂無慮的寒冬了。
兩年前,江淮、兩浙路旱災,大宋朝廷供給占城稻種,教百姓栽種,兩浙路自始畝產提高了一些,有了好的收成,老百姓日子就好過多了。
田間小道中走過來一個六七歲的垂髫小童,兩隻大大圓圓的眼睛很是清澈。
小童略肥的兩腮絲毫遮不住清秀的五官,隻是臉上有些忐忑的神情。
他小手上拎著一隻大野雞。時不時還換下手拎,估摸是年紀小氣力不夠。
一隻半大的攆山犬豎著筆直的尾巴跟在小童身後,全身烏黑發亮的毛發,一張滿是獠牙的大嘴。
黑狗長長的狗舌“哈、哈”的吐著氣,這大狗若是直立起來隻怕比小童還高。
小童身上的衣服被荊棘掛的稀巴爛,小嘴嘟嘟嚷嚷:“小山沒用,一隻野雞也追丟,害的我衣衫撕爛,爹娘肯定會責罰”。
越想越氣,把野雞伸到大狗的狗嘴旁說道:“小山,張嘴叼著”。
黑狗低低的”嗚嗚“兩聲,烏黑的眼睛委屈的瞅了瞅小童,乖乖的張開大嘴叼住了野雞,邁開四蹄跟著小主人慢慢往村子裏走去。
迎麵走過來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看著小童不禁好笑。
少年故意逗他:”睿哥兒,你又跟誰打架了,今歲眼見你那衣衫破了好幾次,迴去你爹娘定會罰你。”
小童聞言更是喪氣,眼睛溜溜的轉著,理都沒理少年,小跑著往家中而去。
暮色漸漸降了下來,村中炊煙四起,小童剛走進村口,就聽見有人在喊:“睿哥兒...睿哥兒...”
小童忙高聲應道:“娘親,我迴來了。“
一個身著棕色麻衣,頭頂隨便挽了個發髻的中年婦人迎了過來,婦人一臉的慈眉善目,看到小童歸來,臉上滿是慈愛的微笑。
麻衣婦人上前牽著小童的手一邊走一邊責怪:“睿兒,你這孩子又上哪撒野了。”
“娘,我和小山抓了隻野雞,小山沒有抓穩,讓野雞差點跑了。娘親,你看好大一隻野雞,收拾好了燉一鍋湯,湯給娘喝,雞肉給爹爹下酒,雞骨頭給小山吃。”
小童睜著圓溜溜的眼睛指著那條狗答道,攆山犬趕緊討好的向著婦人搖了搖尾巴。
麻衣婦人又好氣又好笑,氣的是兒子日日在外麵撒野,衣衫掛破那是家常便飯,笑的是這小娃娃真聰明,知道轉移話題。
麻衣婦人便是丁員外夫人林氏,小童便是當初抱在林氏懷裏的嬰兒。
他隨父姓丁,單名一個“睿”字,兄弟姐妹四個。
姐兒最大,名喚丁成繡,此時已是二八年華。
長兄叫丁進寶今年已十三歲,讀書是不成的,表麵看著憨厚其實年齡雖小卻精於算術,真是人如其名,眼下隨著父親經商。
二兄今年剛滿十歲,正在村學蒙學,由一落第舉人教授學業。二兄自小一直未曾取名,大夥都是二郎二郎的叫,戶籍上所書亦是丁二郎。
到了七歲蒙學的年紀,父親曾想給二兄取名為招財,結果被母親啐了一臉,索性取了個他自以為有詩書氣的名字--丁進文。
說來也怪,取了這個名字後二郎溫書有如神助,識文斷句、詩賦文章在村學裏無出其右。
那落第舉子老懷大慰,認定丁二郎將來必定金榜高中,視為高徒傾囊相授。
丁睿卻是單名,一周歲時會喊爹娘、哥姐,走路也算穩當。
無名老和尚為丁睿取名後,周歲時上門又給丁睿念了半個時辰的經文。
小丁睿睜著黑白分明的大眼睛一直盯著和尚蒼老的麵容,居然老老實實的聽著,既不哭也不鬧,臉上一副好奇的神情。
後來抓周,小丁睿可不像別的孩子那般怕生,在一眾鄉鄰的目光裏,他睜著圓圓的眼睛看了看四周,咧開嘴巴笑著,邁著小腿跌跌撞撞走向對麵的氈子。
小丁睿搖晃著小腦袋看了看羅列的盞盞果木、書籍、飲食、官誥、筆硯、算籌、經卷針線等等應用之物。
他肥肥的小手先把書擁入懷內,然後一屁股坐在氈子上,左手拿起了官誥、右手拎起了算籌,兩手搖晃,看著眾人咯咯直笑。
無名老和尚慈祥的笑了,雙手合什直念“阿彌陀佛”。
丁大勝高興抱起丁睿轉了個大圈,在他臉上狠狠親了幾下道:“我兒日後定會做高官,大有出息。”
丁睿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了不俗的天賦,三歲後每日跟在二兄身後學念唐詩,凡是見到不明白的物什都要打破砂鍋問到底。
要是看到大人迴答不出來,小家夥就說:“我要快快長大,長大了就會知道了。”
歲月一日日過去,他越長越大,也越來越頑皮。天天往外麵跑,跟著村裏的大孩子追雞攆狗,抓鳥摸魚。
四歲時丁大勝牽迴來一條攆山犬,丁睿給它取名叫小山,時不時牽著狗漫山遍野去抓野雞野兔,四處撒野,身上的衣服經常被撕扯的千瘡百孔。
…………
卻說小丁睿隨著母親迴到了家,剛推門跨過門檻,瘦瘦身材一臉書卷氣的丁進文嚷道:“三郎,你跑哪裏去了,剛娘說若是我把你弄丟了,就把我送上山喂野狼,下迴不帶你出去了。”
丁睿聞言,委屈的說道:“二兄,我看見一隻野雞便去抓,喊你你沒應,瞧,野雞抓到了,有雞湯喝了。”
丁進文到底是小孩心性,聽見抓到野雞,扭頭一看這野雞正被攆山犬在嘴裏叼著,立時大樂起來。
他跑過去從狗嘴裏抓過野雞,一手晃著野雞,一手拍著丁睿的肩膀連連稱唿三郎厲害。
父親丁大勝從廂房裏走了出來,板著臉斥道:“二郎別咋咋唿唿的,將野雞交於忠伯收拾,三郎日後不要頑皮,自去換了衣裳,與二郎一起來書房。”
丁進文聞言吐了吐舌頭,兄弟倆對視了一眼,不知道父親要二人去書房何意。
丁睿卻是長長的出了口氣,看來爹娘不會因為自己貪玩而行責罰了。
丁大勝坐在書房的太師椅上,滿意的看著兩個小子,兩個孩子雖然都有些頑皮,卻從不惹是生非,更不會因為家中富有而欺淩弱小,歧視村民。
“三郎,你已七歲(古人算虛歲),應該去蒙學了,爹爹早幾日便與你說過,你明日便與二郎同去。”丁大勝笑嗬嗬的說道。
丁睿舉著胖胖的小手撓了撓後腦勺,臉上泛著苦色:“爹爹,不蒙學行麽......,爹爹和二兄不是經常教我唐詩、算術,在家學不也一樣。”
丁進文蒙學時,手心經常在學堂被夫子打的腫起老高,丁睿可是親眼所見。
然而丁進文迴到家後父母非但不安慰,還要嚴厲叱問,丁進文腫著的手心連碗都拿不穩,邊低聲抽泣邊和著淚水咽飯,丁氏夫婦仿佛沒瞧見似的。
故丁睿對學堂心生恐懼,不太情願前去蒙學。
話音未落就被丁大勝打斷了:“三郎,不讀書那是絕對不可,這讀書乃我大宋朝第一出路,三郎務必前去。為父隻望你蒙學習得識文斷字,精深學問自有楓橋寺高僧相授。”
頓了頓又道:“為父要訂下祖訓,凡我丁氏子孫,日後必定要讀書,未取功名前,隻有兩種死法,要麽死在學堂裏,要麽死在去學堂的路上。”
丁進文和丁睿聽後雙雙對望一眼,不禁汗流浹背。
丁大勝前些年上過楓橋寺,想請無名老僧把二郎、三郎都收為徒孫,可無名老僧婉拒了,他告訴丁大勝,二郎自有機緣,將來必定出仕,讓他不必擔心。
丁大勝惋惜之餘也僥幸的盼望二郎能金榜題名,得償所願。
丁睿沒轍了,乖乖的點了點頭。
丁大勝見他應了,便對丁進文道:“二郎,明日與三郎一起上學,須好生帶著三郎,三郎不懂之處,你可耐心教與他,明白嗎?”
丁進文點頭稱是,丁大勝滿意的點點頭,讓他們出去了。
丁睿邁著小腿趕緊跑去自家灶屋,看看野雞弄的如何了。
一進灶屋,聞到一股濃濃的老薑燉雞肉的香味,他笑嘻嘻的問道:“馬嬸,這野雞湯好香好香。”
灶屋裏做飯的馬嬸扭頭一看是丁睿,笑道:“睿哥兒,你小小年紀,就抓到不少野雞了,真真厲害的緊。”
丁睿摸著小腦袋嘿嘿笑了兩聲,跑到柴灶前蹲了下來,往灶裏舔了幾根柴。
他看到馬嬸臉上晶瑩的汗珠,歪著小腦袋問道:“馬嬸,燒柴好熱,有沒有什麽法子燒柴不那般熱的?”
馬嬸笑道:“睿哥兒,府上都燒了多少年柴了,哪有什麽好法子,不過蘇州城裏有燒石炭的,比柴灶好些。”
丁睿睜著亮晶晶的眼睛問道:“馬嬸,那我家為何不用石炭灶,石炭是什麽樣的呀?”
馬嬸是看著丁睿從小長大的,知道這孩子凡事都喜歡問個究竟,便告訴他道:“睿哥兒,石炭就是黑乎乎的石頭,從山洞裏挖出來的,不過蘇州是沒有此物的,要從北邊運來,價格高,一般百姓人家用不起。”
丁睿點了點頭,在腦海裏想象著石炭的模樣,又想起明日裏要去上學,到時不妨問問夫子。
看著雞肉快熟了,丁睿起身出去到水缸邊自己舀水洗了手,迴到廳堂裏往桌子上一座,等候吃飯。
林氏看到丁睿低著一張小臉悶悶不樂,摸了摸他的小臉蛋道:“睿兒,爹爹要你去上學,不高興了。”
丁睿聞言撲到母親懷裏撒嬌道:“娘親,孩兒怕挨夫子打,瞧瞧二兄手掌被打的腫起老高,真疼。”
林氏慈愛的撫摸著丁睿的小臉蛋,安慰他道:“睿兒,你隻需好生聽夫子的話,別像二郎那般偷懶,就不會挨打,書定是要讀的,讀書才能有出息。”
頓頓又說道:“睿兒,你看看村子裏張二郎的爹爹,就是讀了書,會算數,如今才能在蘇州城裏做事賺錢,張二郎才時時有糖果吃,明白麽。”
丁睿依偎在母親懷裏懂事的點了點頭道:“娘親,孩兒知道了,會好好讀書的,將來我讀好了書,長了本事,買好多糖果給爹爹、娘親吃。”
林氏笑咪了眼睛,在丁睿的臉蛋上親了一口,說道:“我的乖睿兒真孝順。”
不一會,飯食上桌,丁家的飯食都是煮的白米飯,煮幾個肉、青菜之類,很是簡單。
丁睿時不時的把骨頭丟下桌子,小山搖著尾巴在桌子底下竄來竄去,雞骨頭啃個不停。
大郎丁進寶滋滋有味的邊啃雞肉邊笑著說道:“睿哥兒,你還是多多帶著小山去抓野雞,家裏也好天天有雞肉吃。”
大姐丁成繡瞥了丁進寶一眼道:“大郎,你少拾掇三郎去撒野,都像你一般不好學麽?三郎可是要好生讀書,等將來三郎中了狀元,還怕沒有野雞吃。”
丁睿聽大人講過中狀元的故事,立時興奮起來,身子一晃一晃的。
他放下飯碗,揮舞著筷子,嘻嘻笑著說道:“中狀元,穿紅袍,騎著白馬遊大街,好威風啊,我也要去試試。”
丁大勝笑道:“好好,睿兒好好讀書便能中狀元,不過你先把飯好生吃了,莫又將筷子掉到地上。”
丁睿“哦”了一聲,乖乖的埋頭吃飯。
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蘇州吳山村,初秋時節,此時正值黃昏,落日的餘暉斜照大地。
吳山村裏炊煙四起,田裏的麥穗微微低垂,隨著微風輕輕擺動,看來又是一個豐收年。
眼望著田地裏的稻穗,百姓們滿是溝壑的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豐收了就意味著糧食的富足,又可以渡過一個無憂無慮的寒冬了。
兩年前,江淮、兩浙路旱災,大宋朝廷供給占城稻種,教百姓栽種,兩浙路自始畝產提高了一些,有了好的收成,老百姓日子就好過多了。
田間小道中走過來一個六七歲的垂髫小童,兩隻大大圓圓的眼睛很是清澈。
小童略肥的兩腮絲毫遮不住清秀的五官,隻是臉上有些忐忑的神情。
他小手上拎著一隻大野雞。時不時還換下手拎,估摸是年紀小氣力不夠。
一隻半大的攆山犬豎著筆直的尾巴跟在小童身後,全身烏黑發亮的毛發,一張滿是獠牙的大嘴。
黑狗長長的狗舌“哈、哈”的吐著氣,這大狗若是直立起來隻怕比小童還高。
小童身上的衣服被荊棘掛的稀巴爛,小嘴嘟嘟嚷嚷:“小山沒用,一隻野雞也追丟,害的我衣衫撕爛,爹娘肯定會責罰”。
越想越氣,把野雞伸到大狗的狗嘴旁說道:“小山,張嘴叼著”。
黑狗低低的”嗚嗚“兩聲,烏黑的眼睛委屈的瞅了瞅小童,乖乖的張開大嘴叼住了野雞,邁開四蹄跟著小主人慢慢往村子裏走去。
迎麵走過來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看著小童不禁好笑。
少年故意逗他:”睿哥兒,你又跟誰打架了,今歲眼見你那衣衫破了好幾次,迴去你爹娘定會罰你。”
小童聞言更是喪氣,眼睛溜溜的轉著,理都沒理少年,小跑著往家中而去。
暮色漸漸降了下來,村中炊煙四起,小童剛走進村口,就聽見有人在喊:“睿哥兒...睿哥兒...”
小童忙高聲應道:“娘親,我迴來了。“
一個身著棕色麻衣,頭頂隨便挽了個發髻的中年婦人迎了過來,婦人一臉的慈眉善目,看到小童歸來,臉上滿是慈愛的微笑。
麻衣婦人上前牽著小童的手一邊走一邊責怪:“睿兒,你這孩子又上哪撒野了。”
“娘,我和小山抓了隻野雞,小山沒有抓穩,讓野雞差點跑了。娘親,你看好大一隻野雞,收拾好了燉一鍋湯,湯給娘喝,雞肉給爹爹下酒,雞骨頭給小山吃。”
小童睜著圓溜溜的眼睛指著那條狗答道,攆山犬趕緊討好的向著婦人搖了搖尾巴。
麻衣婦人又好氣又好笑,氣的是兒子日日在外麵撒野,衣衫掛破那是家常便飯,笑的是這小娃娃真聰明,知道轉移話題。
麻衣婦人便是丁員外夫人林氏,小童便是當初抱在林氏懷裏的嬰兒。
他隨父姓丁,單名一個“睿”字,兄弟姐妹四個。
姐兒最大,名喚丁成繡,此時已是二八年華。
長兄叫丁進寶今年已十三歲,讀書是不成的,表麵看著憨厚其實年齡雖小卻精於算術,真是人如其名,眼下隨著父親經商。
二兄今年剛滿十歲,正在村學蒙學,由一落第舉人教授學業。二兄自小一直未曾取名,大夥都是二郎二郎的叫,戶籍上所書亦是丁二郎。
到了七歲蒙學的年紀,父親曾想給二兄取名為招財,結果被母親啐了一臉,索性取了個他自以為有詩書氣的名字--丁進文。
說來也怪,取了這個名字後二郎溫書有如神助,識文斷句、詩賦文章在村學裏無出其右。
那落第舉子老懷大慰,認定丁二郎將來必定金榜高中,視為高徒傾囊相授。
丁睿卻是單名,一周歲時會喊爹娘、哥姐,走路也算穩當。
無名老和尚為丁睿取名後,周歲時上門又給丁睿念了半個時辰的經文。
小丁睿睜著黑白分明的大眼睛一直盯著和尚蒼老的麵容,居然老老實實的聽著,既不哭也不鬧,臉上一副好奇的神情。
後來抓周,小丁睿可不像別的孩子那般怕生,在一眾鄉鄰的目光裏,他睜著圓圓的眼睛看了看四周,咧開嘴巴笑著,邁著小腿跌跌撞撞走向對麵的氈子。
小丁睿搖晃著小腦袋看了看羅列的盞盞果木、書籍、飲食、官誥、筆硯、算籌、經卷針線等等應用之物。
他肥肥的小手先把書擁入懷內,然後一屁股坐在氈子上,左手拿起了官誥、右手拎起了算籌,兩手搖晃,看著眾人咯咯直笑。
無名老和尚慈祥的笑了,雙手合什直念“阿彌陀佛”。
丁大勝高興抱起丁睿轉了個大圈,在他臉上狠狠親了幾下道:“我兒日後定會做高官,大有出息。”
丁睿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了不俗的天賦,三歲後每日跟在二兄身後學念唐詩,凡是見到不明白的物什都要打破砂鍋問到底。
要是看到大人迴答不出來,小家夥就說:“我要快快長大,長大了就會知道了。”
歲月一日日過去,他越長越大,也越來越頑皮。天天往外麵跑,跟著村裏的大孩子追雞攆狗,抓鳥摸魚。
四歲時丁大勝牽迴來一條攆山犬,丁睿給它取名叫小山,時不時牽著狗漫山遍野去抓野雞野兔,四處撒野,身上的衣服經常被撕扯的千瘡百孔。
…………
卻說小丁睿隨著母親迴到了家,剛推門跨過門檻,瘦瘦身材一臉書卷氣的丁進文嚷道:“三郎,你跑哪裏去了,剛娘說若是我把你弄丟了,就把我送上山喂野狼,下迴不帶你出去了。”
丁睿聞言,委屈的說道:“二兄,我看見一隻野雞便去抓,喊你你沒應,瞧,野雞抓到了,有雞湯喝了。”
丁進文到底是小孩心性,聽見抓到野雞,扭頭一看這野雞正被攆山犬在嘴裏叼著,立時大樂起來。
他跑過去從狗嘴裏抓過野雞,一手晃著野雞,一手拍著丁睿的肩膀連連稱唿三郎厲害。
父親丁大勝從廂房裏走了出來,板著臉斥道:“二郎別咋咋唿唿的,將野雞交於忠伯收拾,三郎日後不要頑皮,自去換了衣裳,與二郎一起來書房。”
丁進文聞言吐了吐舌頭,兄弟倆對視了一眼,不知道父親要二人去書房何意。
丁睿卻是長長的出了口氣,看來爹娘不會因為自己貪玩而行責罰了。
丁大勝坐在書房的太師椅上,滿意的看著兩個小子,兩個孩子雖然都有些頑皮,卻從不惹是生非,更不會因為家中富有而欺淩弱小,歧視村民。
“三郎,你已七歲(古人算虛歲),應該去蒙學了,爹爹早幾日便與你說過,你明日便與二郎同去。”丁大勝笑嗬嗬的說道。
丁睿舉著胖胖的小手撓了撓後腦勺,臉上泛著苦色:“爹爹,不蒙學行麽......,爹爹和二兄不是經常教我唐詩、算術,在家學不也一樣。”
丁進文蒙學時,手心經常在學堂被夫子打的腫起老高,丁睿可是親眼所見。
然而丁進文迴到家後父母非但不安慰,還要嚴厲叱問,丁進文腫著的手心連碗都拿不穩,邊低聲抽泣邊和著淚水咽飯,丁氏夫婦仿佛沒瞧見似的。
故丁睿對學堂心生恐懼,不太情願前去蒙學。
話音未落就被丁大勝打斷了:“三郎,不讀書那是絕對不可,這讀書乃我大宋朝第一出路,三郎務必前去。為父隻望你蒙學習得識文斷字,精深學問自有楓橋寺高僧相授。”
頓了頓又道:“為父要訂下祖訓,凡我丁氏子孫,日後必定要讀書,未取功名前,隻有兩種死法,要麽死在學堂裏,要麽死在去學堂的路上。”
丁進文和丁睿聽後雙雙對望一眼,不禁汗流浹背。
丁大勝前些年上過楓橋寺,想請無名老僧把二郎、三郎都收為徒孫,可無名老僧婉拒了,他告訴丁大勝,二郎自有機緣,將來必定出仕,讓他不必擔心。
丁大勝惋惜之餘也僥幸的盼望二郎能金榜題名,得償所願。
丁睿沒轍了,乖乖的點了點頭。
丁大勝見他應了,便對丁進文道:“二郎,明日與三郎一起上學,須好生帶著三郎,三郎不懂之處,你可耐心教與他,明白嗎?”
丁進文點頭稱是,丁大勝滿意的點點頭,讓他們出去了。
丁睿邁著小腿趕緊跑去自家灶屋,看看野雞弄的如何了。
一進灶屋,聞到一股濃濃的老薑燉雞肉的香味,他笑嘻嘻的問道:“馬嬸,這野雞湯好香好香。”
灶屋裏做飯的馬嬸扭頭一看是丁睿,笑道:“睿哥兒,你小小年紀,就抓到不少野雞了,真真厲害的緊。”
丁睿摸著小腦袋嘿嘿笑了兩聲,跑到柴灶前蹲了下來,往灶裏舔了幾根柴。
他看到馬嬸臉上晶瑩的汗珠,歪著小腦袋問道:“馬嬸,燒柴好熱,有沒有什麽法子燒柴不那般熱的?”
馬嬸笑道:“睿哥兒,府上都燒了多少年柴了,哪有什麽好法子,不過蘇州城裏有燒石炭的,比柴灶好些。”
丁睿睜著亮晶晶的眼睛問道:“馬嬸,那我家為何不用石炭灶,石炭是什麽樣的呀?”
馬嬸是看著丁睿從小長大的,知道這孩子凡事都喜歡問個究竟,便告訴他道:“睿哥兒,石炭就是黑乎乎的石頭,從山洞裏挖出來的,不過蘇州是沒有此物的,要從北邊運來,價格高,一般百姓人家用不起。”
丁睿點了點頭,在腦海裏想象著石炭的模樣,又想起明日裏要去上學,到時不妨問問夫子。
看著雞肉快熟了,丁睿起身出去到水缸邊自己舀水洗了手,迴到廳堂裏往桌子上一座,等候吃飯。
林氏看到丁睿低著一張小臉悶悶不樂,摸了摸他的小臉蛋道:“睿兒,爹爹要你去上學,不高興了。”
丁睿聞言撲到母親懷裏撒嬌道:“娘親,孩兒怕挨夫子打,瞧瞧二兄手掌被打的腫起老高,真疼。”
林氏慈愛的撫摸著丁睿的小臉蛋,安慰他道:“睿兒,你隻需好生聽夫子的話,別像二郎那般偷懶,就不會挨打,書定是要讀的,讀書才能有出息。”
頓頓又說道:“睿兒,你看看村子裏張二郎的爹爹,就是讀了書,會算數,如今才能在蘇州城裏做事賺錢,張二郎才時時有糖果吃,明白麽。”
丁睿依偎在母親懷裏懂事的點了點頭道:“娘親,孩兒知道了,會好好讀書的,將來我讀好了書,長了本事,買好多糖果給爹爹、娘親吃。”
林氏笑咪了眼睛,在丁睿的臉蛋上親了一口,說道:“我的乖睿兒真孝順。”
不一會,飯食上桌,丁家的飯食都是煮的白米飯,煮幾個肉、青菜之類,很是簡單。
丁睿時不時的把骨頭丟下桌子,小山搖著尾巴在桌子底下竄來竄去,雞骨頭啃個不停。
大郎丁進寶滋滋有味的邊啃雞肉邊笑著說道:“睿哥兒,你還是多多帶著小山去抓野雞,家裏也好天天有雞肉吃。”
大姐丁成繡瞥了丁進寶一眼道:“大郎,你少拾掇三郎去撒野,都像你一般不好學麽?三郎可是要好生讀書,等將來三郎中了狀元,還怕沒有野雞吃。”
丁睿聽大人講過中狀元的故事,立時興奮起來,身子一晃一晃的。
他放下飯碗,揮舞著筷子,嘻嘻笑著說道:“中狀元,穿紅袍,騎著白馬遊大街,好威風啊,我也要去試試。”
丁大勝笑道:“好好,睿兒好好讀書便能中狀元,不過你先把飯好生吃了,莫又將筷子掉到地上。”
丁睿“哦”了一聲,乖乖的埋頭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