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個混賬東西,說話就好好說話,嘴裏總是不幹不淨的幹什麽。”


    聽聽這個狗東西都說了些什麽混賬話。


    窮鬼。


    蠢蛋。


    這他娘的有一個是好詞兒?


    擱在私下裏說說倒也罷了,咱知道你對百姓好,說這種混賬話也不帶什麽惡意。


    可是你不能當著百姓的麵兒說啊。


    畢竟一樣米養百樣人。


    萬一有哪個百姓就不喜歡聽這種混賬話。


    你這不是純純的得罪人?


    然而讓朱皇帝沒有想到的是,張五八在被罵成蠢蛋之後,竟然滿臉堆笑的說道:“是,大老爺說的是,小的確實蠢了點兒,不過大老爺放心,小的明年就隻種兩畝高粱,絕對不再多種。”


    楊少峰嗬的笑了一聲,嘲諷道:“從洪武元年到洪武三年,你哪年不是種五畝高粱?今年又種了五畝吧?”


    “還有其他那些蠢……他們不也是這麽幹的?”


    “明明又沒什麽人喜歡吃高粱,還年年都種高粱。”


    張五八嘿嘿訕笑,朱皇帝卻瞪了楊少峰一眼,轉而望著張五八問道:“聽你和這個混賬東西的說法,家裏可是能吃飽穿暖了?”


    張五八趕忙答道:“能,能吃飽,托皇帝陛下的福,小的家裏分了足足有一百多畝地,這兩年收下的糧食吃都吃不完。”


    朱皇帝微微一愣,隨即便望著楊少峰問道:“一百多畝地?”


    楊少峰撇了撇嘴,說道:“這……”


    把習慣性的蠢蛋兩個字憋迴去,楊少峰才繼續說道:“他家裏有八個孩子,其中六個男孩兒,兩個女孩兒。”


    “加上他自己就是七丁。”


    “按照一丁十五畝的分地法,他家裏分到的土地就足有一百零五畝。”


    “除此以外,還有菜田十四畝。”


    “不過,這家夥也不算太蠢。”


    “朝廷的累進稅製一出來,這家夥就把他家老大給分了出去。”


    “隻不過,說是分了出去,實際上也跟原來沒什麽區別。”


    朱皇帝嗯了一聲,楊少峰卻又望著張五八問道:“你家老二今年是不是該成婚了?還有你家老八,今年也該進學讀書了吧?”


    張五八趕忙答道:“是,老二去年就已經定下了親事,等到秋後就成婚,然後讓他也分家另過,老八今年也是等秋後進社學讀書。”


    朱皇帝頓時就明白是怎麽迴事兒了。


    老大已經分家另過,而且馬上要給老二成親,說明老大已經成親。


    等以後老二成婚了也分家另過,張五七一家就相當於直接變成了三個家庭。


    張五七活著的時候可能還好一些,但是當張五七去世之後呢?


    老大和老二家再怎麽親近,也不再是一家人。


    以後都會為了自己的家庭考慮。


    尤其是這些家庭還都是在村子裏生活。


    以後說不定還會有什麽摩擦。


    宗族?


    當一個個家庭都各有各的打算時,再出現宗族勢力的可能就小了很多。


    想到這裏,朱皇帝也忍不住撇了撇嘴。


    這狗東西可真能算計。


    正當朱皇帝滿腦子想著土地分配和宗族勢力之間的關係時,楊少峰卻已經對張五八吩咐道:“去把高粱燒拿來。”


    張五八趕忙跑去鋪子的後麵去搬了個小壇子過來。


    剛剛打開的一瞬間,一股濃鬱的高粱酒香就撲鼻而來。


    朱皇帝的鼻子動了動,誇讚道:“這酒釀的不錯,清香撲鼻,實屬上品。”


    楊少峰頓時大喜,對張五八說道:“聽到沒?迴頭掛個牌子,寫上寧陽高粱燒,這可是皇帝陛下親口誇讚過的好酒。”


    張五八搓著手,滿臉堆笑的連聲應下。


    朱皇帝卻再一次瞪了楊少峰一眼。


    這狗東西,算計咱的時候都不避著咱了是吧?


    真真是氣死咱了!


    楊少峰卻渾然不管朱皇帝生氣不生氣,反而又讓張五八拿了兩個碗過來。


    把兩個碗裏都挨個倒上之後,楊少峰又端起一個碗,“嶽父大人不妨先嚐嚐這酒?”


    朱皇帝嗯了一聲,接過碗後卻又望著張五八問道:“這一壇子酒,能賣多少錢?”


    楊少峰搶先說道:“嶽大大人肯喝他的酒是賞他臉麵,還提什麽錢不錢的?”


    “再說了,咱們寧陽縣百姓望嶽父大人猶如嬰兒之望父母,提錢多傷感情?”


    說完之後,楊少峰又趕忙端起一碗,遞給了朱皇帝身邊的馬皇後:“嶽母大人也可以嚐嚐。”


    馬皇後笑著接過酒碗,微微抿了一口,說道:“這酒確實不錯。”


    這迴穩了。


    這可是嶽母大人喝了都說好的好酒。


    雖然禁酒令還沒有放開,朝廷不允許百姓釀酒、販酒。


    但是先搶下一個名頭也算好的。


    嗯,迴頭可以在寧陽縣弄一個釀酒的工坊。


    反正寧陽縣屬於中書直轄的單列縣,有的是借口和辦法去繞開禁酒令。


    實在不行的話,也可以讓李善長來背這個黑鍋。


    到時候是該叫寧陽大曲呢?


    還是該叫寧陽特曲?


    話說施耐庵還活著沒有?


    如果活著的話,或許該想辦法找他改一改《水滸傳》,把武鬆打虎的背景改到寧陽縣來。


    到時候這高粱燒就叫三碗不過崗。


    至於說陽穀縣……


    寧陽縣有三碗不過崗,就相當於陽穀縣有三碗不過崗。


    都是山東兄弟,實在沒必要分得太清楚。


    你看人家德州,就算是德州扒雞變成了寧陽扒雞,人家德州不也沒發表什麽意見?


    正當楊少峰琢磨著怎麽搶占三碗不過崗的時候,朱皇帝已經把碗裏的高粱燒都喝了個幹淨。


    再次誇獎了張五八的釀酒手藝,離開了張五八的鋪子後,朱皇帝卻微微歎息一聲,說道:“咱……越來越看不懂了。”


    楊少峰微微一怔,朱皇帝卻笑著搖了搖頭,說道:“擱咱小時候……不對,哪怕就是擱在三年前,要說一個普通百姓家裏能有小兩千斤的存糧,咱都得當故事來聽。”


    “可是現在呢?”


    “聽你和張五八說的那些,似乎寧陽縣百姓家裏都有不少存糧?”


    楊少峰撇了撇嘴,說道:“小兩千斤是指高粱,不是隻有兩千斤的存糧。”


    “都是被餓怕了的,哪家哪戶沒存個兩三千斤的麥子。”


    “甚至有些人的家裏都存不下那麽多糧食。”


    “現在的寧陽縣,哪一社裏還沒個糧倉,說出去都讓人笑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鬥在洪武元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煌貴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煌貴胄並收藏奮鬥在洪武元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