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著劉伯溫漸漸遠去的身影,李善長忽然麵無表情的微哼一聲。


    劉伯溫和自己這些人從來都不是一條心。


    或者說,整個大明朝堂上也從來都不是一條心。


    盡管不太願意承認,但是李善長的心裏也清楚,自己就是那種瘋狂迷戀土地的士大夫,甚至恨不得把全天下的土地都劃拉到自己家裏。


    而他劉伯溫呢?


    表麵上清高孤傲,口口聲聲的都是心懷天下,可是他劉伯溫也絕對不比我李善長強到哪兒去,隻不過他看重的從來都不是土地罷了。


    或者說,凡是沿海一帶出身的官老爺們,全是跟他劉伯溫一樣,都不太看重土地。


    他們看重的是另外的利益,而且他們把那個利益網織得很緊很密,以自己為首的淮西勳貴們根本插不上手。


    至於徐達和常遇春他們這些表麵上是淮西勳貴,實際上卻跟朱皇帝一條心的家夥,他們既不像自己一樣看重土地,也不像劉伯溫他們一樣看重另外的利益。


    他們這些糾糾武夫所看重的是軍功,因為隻要有足夠的軍功,他們就什麽都不缺。


    而朱重八呢?


    那他娘的就是個泥腿子!


    哪怕他當了皇帝,也改變不了他泥腿子出身所帶來的缺陷——他既有皇帝意識,又有泥腿子意義,考慮任何事情都會考慮到天下千千萬萬的泥腿子們。


    他朱皇帝似乎從來都不明白,自古以來,皇帝就不是與泥腿子們共天下,而是和士大夫們共天下。


    像他朱皇帝這麽胡來,早晚都會把全天下的士大夫得罪個遍。


    現在他還活著,一切都還好說,可是他朱皇帝終究還是肉體凡胎,也不可能真的萬歲萬歲萬萬歲!


    等到他駕崩的那一天,天底下的士大夫們會怎麽看他?


    史書上會怎麽寫他?


    李善長不相信朱皇帝會一點兒都不在乎。


    如果不在乎,你派徐達和常遇春北伐幹什麽?


    現在大明的地盤已經夠大了。


    如果不在乎,你修什麽《洪武大典》和《洪武大字典》?


    說白了,不還是想要彰顯你的文治武功,好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想到這裏,李善長又不禁微微歎息一聲。


    多事之秋啊。


    ……


    隨著朱皇帝一聲令下,整個大明朝堂都以一種極為瘋狂的速度開始運轉。


    不得不承認,能夠從朱皇帝手中合理合法的獲取千畝良田,並且還能免除賦稅五十年的誘惑實在是太大太大,大到整個朝堂上的官老爺們都無法拒絕。


    其他各個行中書省的參知政事和各級知府衙門、知州衙門、知縣衙門的官老爺們也同樣無法拒絕這份誘惑。


    尤其是對於大部分的正七品知縣大老爺而言,這次幾乎就是自己這輩子唯一一次能夠擁有千畝良田而不必擔心被禦史彈劾也不必擔心被朱皇帝抓去做稻草人的機會。


    誰他娘的敢擋在本官麵前,那就等於是跟本官的千畝良田過不去!


    正是抱著這種心態,很多正七品的官老爺們很痛快的就派出縣裏的衙役,配合著戶部、吏部和匠營派出來的小吏清查統計自己治下的各個工坊。


    當然也有一部分官老爺們並不是很在乎所謂的千畝良田。


    正如李善長所猜測的那樣兒,有一部分官老爺們看重的是海貿所能帶來的利益,千畝良田還是萬畝良田對於他們而言都是可有可無的東西。


    有,固然是好,沒有,也無所謂。


    再加上朱皇帝此前曾經頒布過表麵是免除優待讀書人實際上卻是不再優待士紳的詔書,這些看重海貿的官老爺們更是已經產生了徹底把重心轉向海貿的想法。


    而海貿,是最離不開各種工坊和商品的。


    如果讓朝廷把自己治下的工坊摸清楚了,把自己所在州縣的情況摸清楚了,以後海貿方麵就很有可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因此而損失的利益,隻怕要遠遠超出千畝良田所能帶來的利益!


    但是這些官老爺們的抗拒也並沒有什麽卵用。


    因為這些官老爺們也沒有想到,朱皇帝這一次竟然會把動靜鬧的這麽大,竟然讓常遇春手下的騎兵和檢校一塊兒陪著戶部、工部以及匠營的小吏來統計工坊的情況。


    這就讓官老爺們很是頭疼。


    說白了吧,原本隻需要收買幾個小吏就能辦成的事情,現在莫名其妙的就多出來幾個騎兵和檢校,而官老爺們又吃不準這些騎兵和檢校對朱皇帝的忠誠度。


    萬一這些騎兵和檢校不接受自己的一番“心意”,反而把事情捅到朱皇帝麵前,那虧得可就不僅僅隻是錢財的事兒了。


    說不定人沒了,錢也歸了他朱皇帝,那才是真正的虧到姥姥家。


    所以,哪怕這些官老爺們在心裏抗拒萬分,表麵上也不得不笑嗬嗬的配合著戶部、工部和匠營的小吏,任由他們統計自己治下各個工坊的情況。


    再然後,這些認為自己蒙受了巨大損失的官老爺們就恨上了某個知縣,甚至恨到連他的名字都不願意提起。


    在這些官老爺們看來,如果不是某個王八蛋知縣給他朱皇帝獻上這連番毒計,自己就斷然不會虧得這麽厲害。


    而被這些官老爺們恨到牙根都癢癢的楊少峰楊大知縣,此刻卻正半躺在劉廟村地頭樹蔭下的躺椅上,享受著小侍女端過來的茶水。


    寧陽縣自然也有戶部和工部、匠營派過來的小吏,要統計寧陽縣各個工坊的情況,但是楊大知縣卻隻是安排了跛五去陪著他們做統計,明擺著對收割機這事兒不太上心。


    或者說,楊大知縣並不是不上心,而是寧陽縣現在的情況不允許楊大知縣太過於上心。


    因為寧陽縣並沒有相關的工坊,也沒有足夠數量的工匠。


    現在打火機工坊和午餐肉工坊什麽的都還處於勉強維持的狀態,縣裏僅有的幾個木匠也在日夜不停的趕工搞收割機,根本就騰不出手來再去接工部的訂單。


    更氣人的是,楊大知縣就算是有心想要再多弄幾個工坊,也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鬥在洪武元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煌貴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煌貴胄並收藏奮鬥在洪武元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