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轉念一想,楊大知縣忽然又覺得有些不對勁。
五小工業的想法確實是剛剛冒出來的,但是早在洪武元年七月的時候,楊少峰就已經給朱重八朱皇帝寫過一封奏本,已經提過要在寧陽縣修建冶鐵工坊的要求。
然後這封奏本就像是泥牛入海一樣消失的無影無蹤,朱重八那老登既沒有明確迴複說同意也沒有說反對,就連王瓊後來幾次來寧陽縣也沒有提起過冶鐵工坊的事兒。
是奏本被人給截了,那老登根本就沒有看到?
還是說老登已經看過了奏本,但是他現在也沒有多餘的鐵匠可以往寧陽縣安排,所以幹脆來了個沉默是金?
算了,這迴不折騰朱標了,那老登既然這麽不懂事兒,跟本官玩沉默是金的把戲,那本官就再給你上一封奏本提個醒。
而且本官這迴不光要給你提個醒,順便還得想辦法從你嘴裏摳一部分冶鐵工坊的好處,最起碼也得讓寧陽縣的百姓不缺鋼鐵製成的農具。
心裏打定主意以後,楊大知縣又開始琢磨著該怎麽弄一個預備倉。
其實早在洪武元年的寧陽大旱過後,朱重八就已經詔令天下各縣“設立預備倉,糴穀收貯,以備賑濟”,並且規定“一縣定為四倉,於境內居民叢集處設置,擇其地年高篤實者管理倉政”。
顧名思義,預備倉的最主要作用就是備災,平時以市價從百姓手裏收購糧食,等遇到了幹旱或者消災的時候再開倉放糧,賑濟百姓,以免百姓因為幹旱或水災而流離失所。
但是寧陽縣先是經曆旱災,緊接著又經曆了蝗災,再然後又是秋收和開荒等一係列亂七八糟的破事兒,而朱重八又蠲免了寧陽縣的賦稅,寧陽縣在三年之內不需要考慮往其他地方解運賦稅,所以整理官倉、設立預備倉這事兒就拖了下來。
眼下已經到了洪武二年的春二月,再過上一段時間就該到春三月,整理官倉和設立預備倉這個事兒也實在是不好往後拖了。
暗自琢磨一番後,楊大知縣便伸手招過跛五,吩咐道:“勞煩跛五哥,讓人從城南修路的那些個勞工裏抽調一些人手,在縣城和城外四個方向各修築一座糧倉。”
“嗯,城中選甲二閭附近建倉,讓王滿倉負責看管,城外東邊選擇大夏莊附近建倉,讓大夏莊的社長負責看管,城西選擇西河村,城南選擇泗店,城北選擇伏山。”
“糧倉建好後先收拾出來備用,等到收完了麥子再說。”
楊大知縣就算是現在開始建設預備倉,起碼也要等到收完了麥子再能有第一批糧食入庫,時間上倒是充足的很。
想了想,楊少峰又幹脆讓人劉三十二給喊了過來,開門見山的吩咐道:“縣裏要設立五個預備倉,你迴頭跟社裏的百姓們說一聲,今年收上來的麥子留下自己家吃的以及做麥種的,剩下的拿出一部分賣給縣裏。”
“以後收上來的其他糧食也都照此辦理,像是高粱大豆什麽的,除去留下自己家吃的,剩下的都拿出一部分來賣到預備倉去。”
“本官提前給你說明白,這個預備倉會按市麵上的價格購買你們手裏的糧食,等到了災年的時候就開會倉放糧,以免大家夥兒再因為幹旱或者水災而逃荒。”
劉三十二當即瞪大了眼睛,叫道:“可不行!我滴個大老爺啊,這寧陽縣好幾千口子人,你得囤下多少糧食才能夠這麽多人吃的?您老人家心疼俺們這些苦哈哈,小的們心裏清楚,但是小的們不是那沒良心的,可不能占大老爺的這個便宜!”
啥玩意兒?
你狗入的這是嫌本官活的太滋潤了,想把本官送到京師法場上讓人當烤鴨片著玩兒是吧?
楊少峰惡狠狠的瞪了劉三十二一眼,喝斥道:“你胡說八道些什麽,這個預備倉是當今陛下詔令天下各縣設立的,就是占便宜,也是你們占朝廷和皇帝陛下的便宜,跟本官可沒什麽關係。”
聽楊大知縣這麽一說,劉三十二才知道自己理解錯了,趕忙伸手抽了自己一巴掌,點頭哈腰的說道:“大老爺恕罪,是小的沒弄明白怎麽迴事兒就胡咧咧,小的一定跟百姓們說明白,讓大家夥兒多往這個預備倉裏賣糧食。”
說到這兒,劉三十二又咦了一聲道:“這皇帝倒還怪好的,去年給俺們賞賜了這麽多牛馬和種子農具,今年又要弄什麽預備倉,倒也是個疼愛百姓的聖明天子,活該他當皇帝。”
楊少峰再次瞪了劉三十二一眼,隨後又滿臉無奈的對跛五吩咐了一句:“算了,還是把各社各閭的社長閭長都喊到縣衙來吧,本官還是得跟他們說清楚才行,要不然一準被他們給坑死。”
等跛五再一次躬身應下後,楊大知縣也徹底沒有了留下來看劉三十二他們耕種的心思,而是直接從躺椅上起來,帶著跛五一塊兒迴了縣城。
……
朱重八朱皇帝最近很頭疼。
在參考了楊大知縣遞上來的寧陽縣五年規劃之後,朱重八朱皇帝才絕望的發現,楊少峰可以在寧陽縣玩的風生水起,各種亂七八糟的工坊可以說搞就搞,而整個大明卻不能像寧陽縣一樣。
說白了吧,寧陽縣有錢,楊大知縣折騰出來的那些工坊都賺足了錢,即便是給百姓開足了工錢,楊大知縣又拿走了一部分,剩下來分給縣衙的那部分也足夠寧陽縣各項工程支用。
但是大明朝廷的國庫不行,國庫裏根本就沒有那麽多錢,真要是像楊大知縣一樣搞什麽五年規劃,最先麵臨的一個問題就是上哪裏搞錢。
洪武通寶?
別搞笑了,朝廷要鑄造洪武通寶很容易,可是鑄造洪武通寶需要用到銅 ,偏偏大明現在又沒有足夠多的銅可供使用,洪武元年鑄造出來的洪武通寶,象征意義要遠大於實際意義。
紙鈔?
一想到拿著紙鈔當錢用,朱重八朱皇帝就有種怦然心動的感覺。
五小工業的想法確實是剛剛冒出來的,但是早在洪武元年七月的時候,楊少峰就已經給朱重八朱皇帝寫過一封奏本,已經提過要在寧陽縣修建冶鐵工坊的要求。
然後這封奏本就像是泥牛入海一樣消失的無影無蹤,朱重八那老登既沒有明確迴複說同意也沒有說反對,就連王瓊後來幾次來寧陽縣也沒有提起過冶鐵工坊的事兒。
是奏本被人給截了,那老登根本就沒有看到?
還是說老登已經看過了奏本,但是他現在也沒有多餘的鐵匠可以往寧陽縣安排,所以幹脆來了個沉默是金?
算了,這迴不折騰朱標了,那老登既然這麽不懂事兒,跟本官玩沉默是金的把戲,那本官就再給你上一封奏本提個醒。
而且本官這迴不光要給你提個醒,順便還得想辦法從你嘴裏摳一部分冶鐵工坊的好處,最起碼也得讓寧陽縣的百姓不缺鋼鐵製成的農具。
心裏打定主意以後,楊大知縣又開始琢磨著該怎麽弄一個預備倉。
其實早在洪武元年的寧陽大旱過後,朱重八就已經詔令天下各縣“設立預備倉,糴穀收貯,以備賑濟”,並且規定“一縣定為四倉,於境內居民叢集處設置,擇其地年高篤實者管理倉政”。
顧名思義,預備倉的最主要作用就是備災,平時以市價從百姓手裏收購糧食,等遇到了幹旱或者消災的時候再開倉放糧,賑濟百姓,以免百姓因為幹旱或水災而流離失所。
但是寧陽縣先是經曆旱災,緊接著又經曆了蝗災,再然後又是秋收和開荒等一係列亂七八糟的破事兒,而朱重八又蠲免了寧陽縣的賦稅,寧陽縣在三年之內不需要考慮往其他地方解運賦稅,所以整理官倉、設立預備倉這事兒就拖了下來。
眼下已經到了洪武二年的春二月,再過上一段時間就該到春三月,整理官倉和設立預備倉這個事兒也實在是不好往後拖了。
暗自琢磨一番後,楊大知縣便伸手招過跛五,吩咐道:“勞煩跛五哥,讓人從城南修路的那些個勞工裏抽調一些人手,在縣城和城外四個方向各修築一座糧倉。”
“嗯,城中選甲二閭附近建倉,讓王滿倉負責看管,城外東邊選擇大夏莊附近建倉,讓大夏莊的社長負責看管,城西選擇西河村,城南選擇泗店,城北選擇伏山。”
“糧倉建好後先收拾出來備用,等到收完了麥子再說。”
楊大知縣就算是現在開始建設預備倉,起碼也要等到收完了麥子再能有第一批糧食入庫,時間上倒是充足的很。
想了想,楊少峰又幹脆讓人劉三十二給喊了過來,開門見山的吩咐道:“縣裏要設立五個預備倉,你迴頭跟社裏的百姓們說一聲,今年收上來的麥子留下自己家吃的以及做麥種的,剩下的拿出一部分賣給縣裏。”
“以後收上來的其他糧食也都照此辦理,像是高粱大豆什麽的,除去留下自己家吃的,剩下的都拿出一部分來賣到預備倉去。”
“本官提前給你說明白,這個預備倉會按市麵上的價格購買你們手裏的糧食,等到了災年的時候就開會倉放糧,以免大家夥兒再因為幹旱或者水災而逃荒。”
劉三十二當即瞪大了眼睛,叫道:“可不行!我滴個大老爺啊,這寧陽縣好幾千口子人,你得囤下多少糧食才能夠這麽多人吃的?您老人家心疼俺們這些苦哈哈,小的們心裏清楚,但是小的們不是那沒良心的,可不能占大老爺的這個便宜!”
啥玩意兒?
你狗入的這是嫌本官活的太滋潤了,想把本官送到京師法場上讓人當烤鴨片著玩兒是吧?
楊少峰惡狠狠的瞪了劉三十二一眼,喝斥道:“你胡說八道些什麽,這個預備倉是當今陛下詔令天下各縣設立的,就是占便宜,也是你們占朝廷和皇帝陛下的便宜,跟本官可沒什麽關係。”
聽楊大知縣這麽一說,劉三十二才知道自己理解錯了,趕忙伸手抽了自己一巴掌,點頭哈腰的說道:“大老爺恕罪,是小的沒弄明白怎麽迴事兒就胡咧咧,小的一定跟百姓們說明白,讓大家夥兒多往這個預備倉裏賣糧食。”
說到這兒,劉三十二又咦了一聲道:“這皇帝倒還怪好的,去年給俺們賞賜了這麽多牛馬和種子農具,今年又要弄什麽預備倉,倒也是個疼愛百姓的聖明天子,活該他當皇帝。”
楊少峰再次瞪了劉三十二一眼,隨後又滿臉無奈的對跛五吩咐了一句:“算了,還是把各社各閭的社長閭長都喊到縣衙來吧,本官還是得跟他們說清楚才行,要不然一準被他們給坑死。”
等跛五再一次躬身應下後,楊大知縣也徹底沒有了留下來看劉三十二他們耕種的心思,而是直接從躺椅上起來,帶著跛五一塊兒迴了縣城。
……
朱重八朱皇帝最近很頭疼。
在參考了楊大知縣遞上來的寧陽縣五年規劃之後,朱重八朱皇帝才絕望的發現,楊少峰可以在寧陽縣玩的風生水起,各種亂七八糟的工坊可以說搞就搞,而整個大明卻不能像寧陽縣一樣。
說白了吧,寧陽縣有錢,楊大知縣折騰出來的那些工坊都賺足了錢,即便是給百姓開足了工錢,楊大知縣又拿走了一部分,剩下來分給縣衙的那部分也足夠寧陽縣各項工程支用。
但是大明朝廷的國庫不行,國庫裏根本就沒有那麽多錢,真要是像楊大知縣一樣搞什麽五年規劃,最先麵臨的一個問題就是上哪裏搞錢。
洪武通寶?
別搞笑了,朝廷要鑄造洪武通寶很容易,可是鑄造洪武通寶需要用到銅 ,偏偏大明現在又沒有足夠多的銅可供使用,洪武元年鑄造出來的洪武通寶,象征意義要遠大於實際意義。
紙鈔?
一想到拿著紙鈔當錢用,朱重八朱皇帝就有種怦然心動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