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知縣瞧著自己做出來的表格,心裏表示很滿意並且給自己點了個讚。
首先就是寧陽縣的人丁數量。
洪武元年,楊大知縣剛剛接手寧陽縣的時候有五百零一戶人家,城內城外加起來一共有兩千一百零六個百姓。
到了洪武元年的年底的時候,把從寧陽縣附近州縣遷過來的百姓,還有新出生的嬰兒全都算上,寧陽縣已經有五百六十三戶人家,城內城外加起來足有兩千五百五十人。
要是再將跛五他們這些被常遇春和徐達塞過來的傷殘士卒也全都算上,整個寧陽縣的人口數量就會暴漲到兩千七百多,直逼兩千八百點大關。
而寧陽縣的田畝數量也在同步增長,從楊大知縣剛剛接手寧陽縣時的幾千畝土地到現在的六萬多畝土地,數量可以說是暴漲十倍。
其他的各種工坊、商鋪數量、百姓收入等等亂七八糟的數據也都同樣是瘋狂增長,任誰看了都得誇一句楊大知縣治理有方。
當然,兩千五百多個百姓的數量對於一個縣而言依舊太少,田畝數量也同樣顯得寒酸,各種工坊和商鋪的數量要是跟寧陽縣附近的州縣比確實很喜人,可要是跟江南的一些州縣比就遠遠不夠看,整個寧陽縣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然後,楊大知縣就在維度表上的人口數量一欄裏填上了:洪武二年,三千一百,洪武三年,三千八百,洪武四年,四千五百,洪武五年,四千九百。
每年都以七百人左右的數字遞增,這個數字對比起寧陽縣現有的人口數量而言不算太誇張,要完成的難度也不是很大,尤其是朱重八那老登還會搞洪武大移民,說不定哪年就會暴漲到一兩萬人。
田畝數字也是一樣,洪武元年有六萬畝,那洪武三年填個八萬畝不多吧?洪武三年填個十萬畝似乎也很正常。
最好洪武二年再開墾出四萬畝荒地,到時候自己就報兩萬畝,剩下那兩萬留著洪武三年的時候再報,反正摸魚的空間一定事待要留好,千萬不能給自己定下一堆完不成的任務。
嗯,接下來就看朝堂上的官老爺們知不知趣了,要是知趣的話呢,自個兒就安安穩穩的待著寧陽縣摸魚擺爛,大家夥兒井水不犯河水,要是不知趣呢,那就再給他們搞個“雞的屁”和“楊知縣指數”一類的東西出來卷死他們。
要是實在不行了,就把舊港宣慰司和香料的事兒捅出來——這些混賬東西糊弄老登不識數,騙得老登搞了一大堆的不征之國,還定下了純屬瞎雞兒扯的海禁製度,到時候一股腦的全給他們掀了,然後忽悠著老常和老徐他們出海搶錢,直接給他們來個斷根!
勉強收迴再一次不知道飛到哪裏的思緒,楊大知縣又開始把目光放在維度表上的文化一項。
寧陽縣這個屁大點兒的小縣城就別扯什麽文化了,像修撰《洪武字典》、《洪武正韻》這種事情跟寧陽縣一點兒都不沾邊,寧陽縣唯一能搞的就是印刷。
至於說掃盲還有能培養出多少個讀書人……洪武二年基本上是沒什麽指望了,治下百姓的識字率能達到人均認識五百字就算是燒了高香,秀才級別的讀書人更是一個都不可能,童生級別的應該能搞出幾十個。
然後,楊大知縣就往文化那一欄裏填上了“洪武二年,人均識字……洪武四年,人均識字八百個,文盲率降至十之四五……洪武五年……洪武三年以前,紙坊一座,印坊一座。”
同樣還是留足了摸魚擺爛的空間。
嘖嘖,本官可是親自給你們演示了什麽叫做製定規劃,什麽叫做留出來摸魚擺爛的空間,上哪兒找像本官這麽善良的人?
再一次誇獎自己一番,楊大知縣才踱步出了書房,跑到院子裏的躺椅上麵開擺。
算了,再有兩天的時間就該過年,本官先擺上兩天,也讓朝堂上的袞袞諸公們安心過個好年。
隻是一想到過年,楊大知縣的心裏就多少有些不爽。
丈母娘走的時候可是把自個兒的兩個小媳婦也都帶走了,眼看著都已經是大年二十七,自己卻隻能一個人留在寧陽縣衙裏過年,真真是好不淒涼……
還有,寧陽縣這個小破縣城終究還是太窮了些,就算是想弄點兒煙花爆竹之類的玩意兒都沒有賣的。
難道還要讓本官親自弄火藥?
關鍵是本官也不懂怎麽弄煙花呀,唯一知道的就是一硝二磺三木炭,加點兒白糖大伊萬——這玩意兒跟煙花根本就不沾邊好嗎!
越想越是頭疼,楊大知縣幹脆搖了搖腦袋,把這些亂七八糟的想法全都趕出腦海,開始琢磨著年夜飯該怎麽弄,同時也在琢磨著等過完年之後該上哪兒去弄幾隻大雁。
擺爛歸擺爛,但是楊大知縣從來都不會把所有的希望全部寄托在陳忠和劉洋他們幾個人的身上。
……
正當楊大知縣在寧陽縣後衙當中擺爛時,陳忠和宗正寺經曆劉洋、禮部員外郎已經一路緊趕慢趕的跑到了鳳陽,然後直奔劉繼祖家而去。
剛一見到劉繼祖,陳忠就開門見山的說明了來意:“我等來鳳陽,是想請劉公在開春之後去一趟京城,以議婚使的身份替寧陽縣的楊知縣向上位提親,求取上位和皇後娘娘的兩位義女。”
自從朱元璋稱帝之後,劉繼祖雖然還沒有封侯,但是在鳳陽的江湖地位卻可以說是水漲船高,別說是鳳陽縣的知縣要捧著哄著劉繼祖,就算是劉繼祖的本家,原本比劉繼祖家還要富裕許多的地主劉德,現在也已經徹底認了慫,生怕哪天被朱皇帝給噶掉。
現在,這個死太監莫名其妙的跑過來,然後讓自己給一個千裏之外,連聽都沒有聽說過的知縣做議婚使?
而且還是替一個知縣求娶他朱重八的兩個義女?
好家夥,到底是我劉繼祖耳朵出了問題,還是眼前這個死太監的腦子出了問題?
又或者是那個知縣真有什麽了不得的地方,重八非得要把兩個義女嫁他?
劉繼祖睜著一雙略顯渾濁的老眼看了看陳忠,問道:“陳老公說的是,要劉某替一個知縣,求娶陛下的兩位義女?”
見陳忠點頭,劉繼祖便哈哈笑了一聲,說道:“好,好,那劉某就往京城走一趟,做這個議婚使。”
首先就是寧陽縣的人丁數量。
洪武元年,楊大知縣剛剛接手寧陽縣的時候有五百零一戶人家,城內城外加起來一共有兩千一百零六個百姓。
到了洪武元年的年底的時候,把從寧陽縣附近州縣遷過來的百姓,還有新出生的嬰兒全都算上,寧陽縣已經有五百六十三戶人家,城內城外加起來足有兩千五百五十人。
要是再將跛五他們這些被常遇春和徐達塞過來的傷殘士卒也全都算上,整個寧陽縣的人口數量就會暴漲到兩千七百多,直逼兩千八百點大關。
而寧陽縣的田畝數量也在同步增長,從楊大知縣剛剛接手寧陽縣時的幾千畝土地到現在的六萬多畝土地,數量可以說是暴漲十倍。
其他的各種工坊、商鋪數量、百姓收入等等亂七八糟的數據也都同樣是瘋狂增長,任誰看了都得誇一句楊大知縣治理有方。
當然,兩千五百多個百姓的數量對於一個縣而言依舊太少,田畝數量也同樣顯得寒酸,各種工坊和商鋪的數量要是跟寧陽縣附近的州縣比確實很喜人,可要是跟江南的一些州縣比就遠遠不夠看,整個寧陽縣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然後,楊大知縣就在維度表上的人口數量一欄裏填上了:洪武二年,三千一百,洪武三年,三千八百,洪武四年,四千五百,洪武五年,四千九百。
每年都以七百人左右的數字遞增,這個數字對比起寧陽縣現有的人口數量而言不算太誇張,要完成的難度也不是很大,尤其是朱重八那老登還會搞洪武大移民,說不定哪年就會暴漲到一兩萬人。
田畝數字也是一樣,洪武元年有六萬畝,那洪武三年填個八萬畝不多吧?洪武三年填個十萬畝似乎也很正常。
最好洪武二年再開墾出四萬畝荒地,到時候自己就報兩萬畝,剩下那兩萬留著洪武三年的時候再報,反正摸魚的空間一定事待要留好,千萬不能給自己定下一堆完不成的任務。
嗯,接下來就看朝堂上的官老爺們知不知趣了,要是知趣的話呢,自個兒就安安穩穩的待著寧陽縣摸魚擺爛,大家夥兒井水不犯河水,要是不知趣呢,那就再給他們搞個“雞的屁”和“楊知縣指數”一類的東西出來卷死他們。
要是實在不行了,就把舊港宣慰司和香料的事兒捅出來——這些混賬東西糊弄老登不識數,騙得老登搞了一大堆的不征之國,還定下了純屬瞎雞兒扯的海禁製度,到時候一股腦的全給他們掀了,然後忽悠著老常和老徐他們出海搶錢,直接給他們來個斷根!
勉強收迴再一次不知道飛到哪裏的思緒,楊大知縣又開始把目光放在維度表上的文化一項。
寧陽縣這個屁大點兒的小縣城就別扯什麽文化了,像修撰《洪武字典》、《洪武正韻》這種事情跟寧陽縣一點兒都不沾邊,寧陽縣唯一能搞的就是印刷。
至於說掃盲還有能培養出多少個讀書人……洪武二年基本上是沒什麽指望了,治下百姓的識字率能達到人均認識五百字就算是燒了高香,秀才級別的讀書人更是一個都不可能,童生級別的應該能搞出幾十個。
然後,楊大知縣就往文化那一欄裏填上了“洪武二年,人均識字……洪武四年,人均識字八百個,文盲率降至十之四五……洪武五年……洪武三年以前,紙坊一座,印坊一座。”
同樣還是留足了摸魚擺爛的空間。
嘖嘖,本官可是親自給你們演示了什麽叫做製定規劃,什麽叫做留出來摸魚擺爛的空間,上哪兒找像本官這麽善良的人?
再一次誇獎自己一番,楊大知縣才踱步出了書房,跑到院子裏的躺椅上麵開擺。
算了,再有兩天的時間就該過年,本官先擺上兩天,也讓朝堂上的袞袞諸公們安心過個好年。
隻是一想到過年,楊大知縣的心裏就多少有些不爽。
丈母娘走的時候可是把自個兒的兩個小媳婦也都帶走了,眼看著都已經是大年二十七,自己卻隻能一個人留在寧陽縣衙裏過年,真真是好不淒涼……
還有,寧陽縣這個小破縣城終究還是太窮了些,就算是想弄點兒煙花爆竹之類的玩意兒都沒有賣的。
難道還要讓本官親自弄火藥?
關鍵是本官也不懂怎麽弄煙花呀,唯一知道的就是一硝二磺三木炭,加點兒白糖大伊萬——這玩意兒跟煙花根本就不沾邊好嗎!
越想越是頭疼,楊大知縣幹脆搖了搖腦袋,把這些亂七八糟的想法全都趕出腦海,開始琢磨著年夜飯該怎麽弄,同時也在琢磨著等過完年之後該上哪兒去弄幾隻大雁。
擺爛歸擺爛,但是楊大知縣從來都不會把所有的希望全部寄托在陳忠和劉洋他們幾個人的身上。
……
正當楊大知縣在寧陽縣後衙當中擺爛時,陳忠和宗正寺經曆劉洋、禮部員外郎已經一路緊趕慢趕的跑到了鳳陽,然後直奔劉繼祖家而去。
剛一見到劉繼祖,陳忠就開門見山的說明了來意:“我等來鳳陽,是想請劉公在開春之後去一趟京城,以議婚使的身份替寧陽縣的楊知縣向上位提親,求取上位和皇後娘娘的兩位義女。”
自從朱元璋稱帝之後,劉繼祖雖然還沒有封侯,但是在鳳陽的江湖地位卻可以說是水漲船高,別說是鳳陽縣的知縣要捧著哄著劉繼祖,就算是劉繼祖的本家,原本比劉繼祖家還要富裕許多的地主劉德,現在也已經徹底認了慫,生怕哪天被朱皇帝給噶掉。
現在,這個死太監莫名其妙的跑過來,然後讓自己給一個千裏之外,連聽都沒有聽說過的知縣做議婚使?
而且還是替一個知縣求娶他朱重八的兩個義女?
好家夥,到底是我劉繼祖耳朵出了問題,還是眼前這個死太監的腦子出了問題?
又或者是那個知縣真有什麽了不得的地方,重八非得要把兩個義女嫁他?
劉繼祖睜著一雙略顯渾濁的老眼看了看陳忠,問道:“陳老公說的是,要劉某替一個知縣,求娶陛下的兩位義女?”
見陳忠點頭,劉繼祖便哈哈笑了一聲,說道:“好,好,那劉某就往京城走一趟,做這個議婚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