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到李善長說對百年規劃和五年規劃有點兒想法,朱皇帝才稍微壓製住心中的怒氣,微哼一聲後先是讓楊憲坐下,接著又望著李善長說道:“善長兄請說,咱洗耳恭聽。”


    李善長拱手道:“上位,臣記得楊知縣之前上奏本說要在寧陽縣文廟當中立社學,後來又聽聞楊知縣讓寧陽縣百姓也跟著識字。”


    朱重八嗯了一聲道:“是有這麽迴事兒,咱還聽說這狗東西為了讓百姓識字,不惜開出哪一社百姓能識得一千個字就獎賞一頭大肥豬的價碼,就是不知道有沒有哪一社的百姓能分到豬肉。”


    李善長點了點頭,繼續說道:“臣記得,楊知縣在奏本裏說百年之計,教育為本,又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倘若要製定百年規劃,除了百姓生計之外,首重的便該是楊知縣所說的教育為本,禮部須好生考慮該如何興辦學校,為大明培養更多的讀書人。”


    “除了教育,便是各地的道路橋梁。臣聞楊知縣修一條寧陽通往兗州府的路,占地足有十丈之寬,言說是修一丈要留九丈之地,為的是以後需要拓寬道路時可以直接修路,不需要再考慮占用百姓田地,如此亦是百年規劃,工部規劃天下道路橋梁之時,亦當有此考慮。”


    “……”


    李善長從教育說到交通,又從天下丁口說到徭役問題,再從現有土地數量一直說到開疆擴土等等問題,隻是越說越是心驚,越說也越是頭疼。


    僅僅隻是一個修路先占下十丈地,修一丈,留九丈,以後隨時可以加寬,就可以看得出這位楊大知縣的遠見——要是當初朝堂的文武大臣們有這份遠見,如今的京城又怎麽會天天堵的跟狗一樣?


    沒錯,大明的京城已經開始出現擁堵的現象了,不光是定淮門天天堵船,京城裏的許多街道也天天堵人。


    李善長有時候都恨不得直接把京城的人抽調出一半,打包送到寧陽縣或者揚州城,反正寧陽縣缺人,揚州城裏也沒有多少人。


    可是這話又說迴來了,五年的規劃啊,涉及到的事情方方麵麵,哪裏是一天兩天就能商議完的?真正落到紙麵上又需要多長時間?再具體實施起來呢?


    同樣是五年規劃,一個縣城的五年規劃,跟整個大明朝的五年規劃比起來,那難度能是一迴事兒?


    李善長說的頭疼,朱重八朱皇帝聽得也是同樣頭疼不已。


    而更讓朱皇帝頭疼的是,劉伯溫在李善長說完之後還特意補充了一句:“剛剛希武兄有一句話說的對,時移,事移。這百年長期規劃也好,五年短期規劃也罷,都有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有所變動,到時還需另外修訂,想來這也是楊知縣提出五年為一個規劃周期並加以審計的原因。”


    好嘛,楊癲瘋那個混賬一下子給整個大明朝堂的文武百官安排了足足一百年的工作,就算隻顧眼前也要考慮未來整整五年的事情,可是整個大明朝一十三個行省,一千多個縣,五千多萬百姓,哪怕是一天的時間都有可能發生一大堆亂七八糟的問題,現在再把這個時間尺度調整到五年……


    朱皇帝越想越頭疼,忍不住微微歎息一聲道:“這狗東西,淨給咱出難題!”


    李善長同樣是滿臉的蛋疼糾結之色,等到向朱皇帝告辭,剛剛離了乾清宮,李善長就望著劉伯溫問道:“青田兄,你知道最近有什麽人又得罪了那姓楊的?”


    劉伯溫捋著胡須笑了笑,笑容中滿是化不開的苦澀:“善長兄這可問錯人了,伯溫最近一直在家讀書,哪裏能知道楊知縣又與什麽人結怨?”


    說到這兒,劉伯溫又扭頭看向乾清宮的方向,意味深長的說了一句:“或許,單純的就是那位楊知縣忽然想到了這個五年規劃,所以上了這麽一份奏本?”


    李善長聞言,不禁在心裏狂罵劉伯溫老狐狸——通過前幾次的事情來看,若不是有人招惹了姓楊的,他倒也算得上老實,唯獨有人招惹到他的時候,他才會變著法兒的折騰。


    第一次,是孔希大招惹了他,然後他就捅出來《洪武正韻》和《洪武字典》。


    第二次,是京城裏傳言他“刮地三尺稱青天”,然後他又捅出來一個《洪武大典》。


    這迴直接捅出來一個五年規劃,估計又是有人招惹他了,然後這個狗東西心裏氣不過,就開始拿朝堂上的文武大臣們撒氣。


    或者說,他從來都不是直接針對朝堂上的大臣,而是隨便拋點兒什麽東西出來,先引起朱重八朱皇帝的重視,然後再借著朱皇帝的手來折騰其他人。


    李善長忍不住揉了揉額頭,低聲道:“迴去之後都說一下,以後誰也不要去招惹他,這一次是個百年長遠規劃再加五年短期規劃,沒有兩三年的時間做不完,誰知道他下一次又會再捅出什麽事情來?”


    ……


    一份完整的五年規劃,涉及到的東西方方麵麵,別說是李善長和劉伯溫他們頭疼,就連提出五年規劃的楊大知縣也是同樣頭疼不已。


    他娘的,當時光想著給朝堂諸公們添堵,卻忘了自己在折騰他們的同時也要做一份五年規劃出來才能交差。


    微微歎息一聲後,楊大知縣幹脆提起筆來,在紙上寫寫畫畫。


    既然是一整個縣城的五年計劃,那就幹脆從經濟、文化、民生三個大的角度出改來搞,然後再往下細分也就是了。


    比如說民生,無非就是洪武元年的時候有百姓多少戶、多少人,預計到洪武五年的時候有多少戶、多少人,洪武元年的時候有多少畝土地,到洪武五年的時候要存量多少畝土地。


    還可以結合民生談一下文盲率多少,如何掃盲,從洪武元年到洪武五年製定一個計劃,要搞多少所學校,培養多少個秀才,文盲率要降低到多少。


    經濟這個玩意兒就更簡單了,無非就是現有多少個商鋪和工坊,假如收商稅的話能收取到多少,到洪武五年的時候預計能收上來多少商稅,百姓能賺到多少錢。


    剩下的無非就是命案或其他案件的多少、道路橋梁以及水庫、水渠等各種亂七八糟的工程要搞多少、預算多少、預計使用人力多少,其實真要搞起來也就是麻煩了一些,要說多難還真就說不上。


    反正比朝堂上要搞的大明百年規劃和大明五年規劃要容易得多。


    再然後,就是把這些東西全都結合起來做成一個維度表,後麵五年的時間裏就按照這份維度表推進,最好是能提前完成然後壓著線往上報,這樣兒不僅能顯得自己工作認真負責,還能給自己充足的時間摸魚擺爛。


    嘖嘖,還得是本官呐,就是心善,哪怕是要折騰你們也會先給你們打個樣兒,先寫出一份作業來讓你們抄——這世上又有幾人能像本官一樣處處與人為善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鬥在洪武元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煌貴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煌貴胄並收藏奮鬥在洪武元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