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話音落下,張世澤走到文案坐定,老神在在。
“對,五千兩紋銀,一文不少。還有這個紡織機,按世子的要求做出來,獎勵五百兩,這裏有幾處要做修改,你們仔細看好……”
張世澤連比帶畫,在杜監事等四人沉重的唿吸下,跟他們一一介紹說明。
“世子,下官明白了,下官明白了……三天……三天後就給您拿出來。”
才講解幾個細節,一個叫吳成倫的郎中就兩眼發光,語無倫次一連聲說明白,可就不說明白什麽。
他是負責木匠組的郎中,其自身這方麵的造詣淺不了。
珍妮紡織機原理簡單,隻是平常沒想到也沒那個閑心操弄這些,時局越來越亂,活下去都不容易,有那工夫,還不如外麵接點私活,補貼家用。
望著亟不可待興衝衝離去的吳郎中,留在屋內的杜監事三人眼裏俱是豔羨。
這家夥撞大運了,五百兩銀子輕鬆到手。自己會做,叫上兩三個學徒,大方點每人幾兩銀子,摳搜點一頓有肉的酒席就打發了,總之看他當時心情去。
“不急,不急,那不算什麽。三位看過來,還有改進印刷術,不用膠泥,用鉛字代替,傳下去,有誰弄出來,獎勵一萬銀兩。”
把有些魂不守舍的三人心拉迴來,張世澤又拋出了另一個誘惑。
他沒有依據事物的實際價值來給獎金,而是依據難度程度來衡量。
要說起來,肯定是珍妮紡織機實用價值超過改進印刷術,可從製作工藝上,卻無疑是後者難度更大,這也是二者獎金如此懸殊的原因。
宋代的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用膠泥刻字,火燒成陶土活字,將活字排入兩塊鐵範,排滿為一版。
同時用兩塊排字版,一版印刷時,一塊排字,交替使用。若止印二三本,活字法並不簡易,如印幾十本以上,活字法十分快捷。
現在大明邸鈔普遍采用活字印刷,隻是因為用木活字印刷,印刷質量不佳。有的字體歪斜、墨色漫漶,
校對也不夠精確,錯字較多。
但用鉛字代替膠泥,無疑在清晰度上占據絕對優勢。
“世子,製造出鉛字印刷,真的有一萬兩賞銀嗎?”
另一個叫李欣的郎中整個人身體彎曲著,站都站不直,不敢相信有這等好事落在他們頭上。
這位年輕的世子出口就是五百一千,要不就三千五千,現在居然直接一萬,這好像越來越不靠譜啊!
隻要他一聲令下,他們這些低賤的工匠敢不拚死用力幹,至於如此大把大把的撒銀子嗎?
要說念他們辛苦,獎賞個幾十三五百他相信,可幾千上萬,他的心反而猶疑起來。
就拿這鉛字印刷來說,無非是雕刻活字工作量大一點,可畢竟沒有技術難度。
全局人手,加班加點半個月也就差不多了,四百多人,每人也能分到二十多兩紋銀,有這麽容易的好事嗎?
要按這樣算,那些官老爺月俸都沒他們這些低賤的匠工高,這完全顛覆他的認知。
“當然,本世子說過,分毫不少。”
張世澤臉上閃過一絲憐憫,示意旁邊的張健拿出一遝銀票,仍在桌子上說道:“這是三萬兩銀票,告訴匠工們,隻要拿出樣品,立馬來領賞。
還有,交代下去,若是誰缺少原材料,囊中又羞澀,可以向國公府預支一部分費用,用於前期的……
一樁樁一件件張世澤說得清清楚楚,一旁負責記錄的文書更是疾書不停,不敢漏掉一言。
“世子仁慈,世子秦督……”
噗通幾聲,在陳美春的帶領下,三人搗蒜般磕頭致謝,老淚縱橫,模樣好不淒慘。
委實怪不得他們如此行徑,實在是窮怕了。
生活艱辛不易不說,還要被人唿來喚去,猶如喪家之犬。那個府衙需要維修,哪位老爺修建新宅,這都是他們的事情。
幹活有他們的份,錢財就不關他們的事情了,更不要說什麽油水,誰叫他們的是賤役呢?
頂著一個朝廷監事、郎中的頭銜,地位卻不如府衙的衙役,好歹他們還有外快。
外邊接點私活補貼家用,還要偷偷摸摸,看看上官的心情如何?
朝廷軍器局不是邊關重鎮,武備早已鬆弛不堪,不要說一次性撥付三萬銀兩,就是十年也未必有啊!
如今驟然間反轉如此之大,說是從地獄到天堂也不過分,怎不讓人感慨萬千,涕淚縱橫?
“對,五千兩紋銀,一文不少。還有這個紡織機,按世子的要求做出來,獎勵五百兩,這裏有幾處要做修改,你們仔細看好……”
張世澤連比帶畫,在杜監事等四人沉重的唿吸下,跟他們一一介紹說明。
“世子,下官明白了,下官明白了……三天……三天後就給您拿出來。”
才講解幾個細節,一個叫吳成倫的郎中就兩眼發光,語無倫次一連聲說明白,可就不說明白什麽。
他是負責木匠組的郎中,其自身這方麵的造詣淺不了。
珍妮紡織機原理簡單,隻是平常沒想到也沒那個閑心操弄這些,時局越來越亂,活下去都不容易,有那工夫,還不如外麵接點私活,補貼家用。
望著亟不可待興衝衝離去的吳郎中,留在屋內的杜監事三人眼裏俱是豔羨。
這家夥撞大運了,五百兩銀子輕鬆到手。自己會做,叫上兩三個學徒,大方點每人幾兩銀子,摳搜點一頓有肉的酒席就打發了,總之看他當時心情去。
“不急,不急,那不算什麽。三位看過來,還有改進印刷術,不用膠泥,用鉛字代替,傳下去,有誰弄出來,獎勵一萬銀兩。”
把有些魂不守舍的三人心拉迴來,張世澤又拋出了另一個誘惑。
他沒有依據事物的實際價值來給獎金,而是依據難度程度來衡量。
要說起來,肯定是珍妮紡織機實用價值超過改進印刷術,可從製作工藝上,卻無疑是後者難度更大,這也是二者獎金如此懸殊的原因。
宋代的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用膠泥刻字,火燒成陶土活字,將活字排入兩塊鐵範,排滿為一版。
同時用兩塊排字版,一版印刷時,一塊排字,交替使用。若止印二三本,活字法並不簡易,如印幾十本以上,活字法十分快捷。
現在大明邸鈔普遍采用活字印刷,隻是因為用木活字印刷,印刷質量不佳。有的字體歪斜、墨色漫漶,
校對也不夠精確,錯字較多。
但用鉛字代替膠泥,無疑在清晰度上占據絕對優勢。
“世子,製造出鉛字印刷,真的有一萬兩賞銀嗎?”
另一個叫李欣的郎中整個人身體彎曲著,站都站不直,不敢相信有這等好事落在他們頭上。
這位年輕的世子出口就是五百一千,要不就三千五千,現在居然直接一萬,這好像越來越不靠譜啊!
隻要他一聲令下,他們這些低賤的工匠敢不拚死用力幹,至於如此大把大把的撒銀子嗎?
要說念他們辛苦,獎賞個幾十三五百他相信,可幾千上萬,他的心反而猶疑起來。
就拿這鉛字印刷來說,無非是雕刻活字工作量大一點,可畢竟沒有技術難度。
全局人手,加班加點半個月也就差不多了,四百多人,每人也能分到二十多兩紋銀,有這麽容易的好事嗎?
要按這樣算,那些官老爺月俸都沒他們這些低賤的匠工高,這完全顛覆他的認知。
“當然,本世子說過,分毫不少。”
張世澤臉上閃過一絲憐憫,示意旁邊的張健拿出一遝銀票,仍在桌子上說道:“這是三萬兩銀票,告訴匠工們,隻要拿出樣品,立馬來領賞。
還有,交代下去,若是誰缺少原材料,囊中又羞澀,可以向國公府預支一部分費用,用於前期的……
一樁樁一件件張世澤說得清清楚楚,一旁負責記錄的文書更是疾書不停,不敢漏掉一言。
“世子仁慈,世子秦督……”
噗通幾聲,在陳美春的帶領下,三人搗蒜般磕頭致謝,老淚縱橫,模樣好不淒慘。
委實怪不得他們如此行徑,實在是窮怕了。
生活艱辛不易不說,還要被人唿來喚去,猶如喪家之犬。那個府衙需要維修,哪位老爺修建新宅,這都是他們的事情。
幹活有他們的份,錢財就不關他們的事情了,更不要說什麽油水,誰叫他們的是賤役呢?
頂著一個朝廷監事、郎中的頭銜,地位卻不如府衙的衙役,好歹他們還有外快。
外邊接點私活補貼家用,還要偷偷摸摸,看看上官的心情如何?
朝廷軍器局不是邊關重鎮,武備早已鬆弛不堪,不要說一次性撥付三萬銀兩,就是十年也未必有啊!
如今驟然間反轉如此之大,說是從地獄到天堂也不過分,怎不讓人感慨萬千,涕淚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