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當然知道陳奇瑜的能力,也明白若是有他輔佐張世澤,勇衛營必然大放異彩值得期待。
可問題是他已被三法司公審問罪,朝廷的政令不能朝夕令改,這才是他感到為難的地方。
“愛卿,陳奇瑜被各省巡撫、朝廷言官交章彈劾,三法司已經把他除名戍邊廣西。
若是現在免其罪責,怕是影響極大,恐惹起朝臣非議呐!”
崇禎皇帝斟酌片刻,方才有些無奈說道。
說這話,他也有點不好意思。剛才還大言不慚說不管是誰,一律準許,可現在……
真是死腦筋,不懂變通,張世澤不禁有些腹誹。
不過,這就是崇禎皇帝性格的特點,方方正正認死理,一根筋。
否則,也不會當快遞小哥都打到京城了,他非但自己不跑,連老婆孩子也不安排逃生,寧可親手殺死。
沒辦法,對付這樣的帝王,必須適應他。
“陛下,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如今天下兵戈不止烽火橫行,正是國難思良將之時。
陳奇瑜雖然有過錯,卻也有大功在身,更是有大才。為國家計,臣懇請陛下允其戴罪立功將功贖罪。
若此,陳奇瑜必然誓死效命以報皇恩。
至於朝廷上的那些禦史言官,不過是一些腐儒而已,每日隻知無事生事,爭吵不休,哪管朝廷是否危及矣?
他們隻求道理上講得通,就是不看形勢的輕重。隻喜歡發表自己的見解,根本不考慮事情的發展。
朝堂上天天你爭我吵不說,統兵在外的將領一舉一動還要接受他們的遙控,一個人幹事,卻有許多張嘴巴在那裏議論,這那成呢?”
為了說動崇禎皇帝,張世澤也真是拚了,不惜把朝堂上的文臣數落一通。
隻是,張世澤的這番話,簡直說到崇禎皇帝心坎裏了。
尤其是那腐儒二字,崇禎皇帝覺得非常生動形象。
對朝堂上的那些禦史言官文臣,崇禎皇帝早已不勝其煩,隻是為了朝廷穩定,他才百般忍讓。
“好,就依愛卿之言,為國家計,朕就乾坤獨斷一迴,特赦陳奇瑜無罪,著其入勇衛營戴罪立功,具體職務由愛卿安排。”
終於,崇禎皇帝下定決心,做出了決定。
“陛下聖明!臣感謝陛下鼎力相助!”
張世澤大喜過望,急忙俯身謝恩。
有了陳奇瑜加入陣營幫忙,自己可以說如虎添翼,勇衛營也將綻放前所未有的光芒。
崇禎皇帝見張世澤一片公心,不禁喟然而歎:“有卿相助,朕如得子房也。”
張世澤聽了汗顏不已,他哪裏有張良那等本事,隻不過是知道時局發展,因而努力拚搏而已。
不過,望著崇禎皇帝誠摯的目光,張世澤能感受這是他的真心話。
說起來,張世澤覺得崇禎皇帝其實挺好相處的。
隻要不蒙騙他,能盡心盡職完成工作,他也對你掏心掏肺,無條件支持。
其實這也跟他成長環境有關係。
作為天潢貴胄,從小得到老哥天啟皇帝的寵愛,一輩子沒有經曆勾心鬥角,更沒有受到苦難的磨煉,因而保留了純潔的赤子之心。
也因此,那些經曆宦海腥風血雨廝殺的文臣,猶如老狐狸一般狡猾,他們話說得漂亮好聽,演技又高超絕倫,極易把崇禎皇帝哄得團團轉。
但是,話說得好聽沒用啊,最終還都要露餡,因為他們不做正事。
於是,眼裏揉不得沙子的崇禎皇帝知道受到文臣欺騙了,手段逐漸變得嚴厲起來。
但是,已然為時晚矣。
大明的政治風氣已經成型,並且每況愈下,欺騙崇禎皇帝成為普遍現象。
這從南明兵部尚書萬元吉總結給隆武皇帝的奏章中,就可以明白崇禎皇帝的心態變化。
“先帝天資英武,立誌振興國家,可事實上為何禍亂更加嚴重?
這是由於政策寬大、嚴厲二者的運用雙方麵都偏輕偏重了,聽取意見的方式太偏頗了。
先帝當初懲治不法宦官專權,任用群臣百官都力行寬大。
大臣們習慣於此,就爭論意見的異同,忽略了防患措施的準備,敵人打到京郊來,他們都束手無策了。
先帝這下極為惱火,壞人就乘機引導他采用嚴厲的政策。
於是廷杖用得越來越多,對地方上增派練餉,使得在朝官員救過不暇,下邊的百姓無複聊生。
朝廷說起來是振作了,但是敵人還是一樣的強大,盜賊的禍害更加擴大了……”
萬元吉的這篇奏章裏,分析了崇禎皇帝執政十七年的心態變化。
崇禎皇帝剛剛上台,鐵腕清除了魏公公的閹黨,迎來了“正人君子”東林黨的滿血複活。
東林君子有一個最大的本事,就是好忽悠。
東林黨魁韓爌上奏:“人臣不可以黨事君,人君亦不可以黨疑臣。總當詳核人品,辨別忠奸,然後舉措得當。
臣懇請陛下裁汰廠衛。”
純潔的崇禎皇帝欣然采納。
著名的東林骨幹袁嘟嘟上言稱:“隻要能給臣足夠的兵馬錢糧,臣一個人就可以鎮守山海關。
請陛下信任臣,臣五年平遼。
但是五年內,戶部轉運軍餉,工部供應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調兵選將,朝廷內外必須事事配合,才能成功。”
於是,純潔的崇禎皇帝讓四部的大臣按照袁嘟嘟的話照辦。
東林大佬錢謙益、錢龍錫、文孟震等聯合上書:“天下紛爭不止,民眾苦累久矣。臣懇請朝廷減免稅賦,少征商稅……不與民爭利。”
一樣的,純潔的崇禎皇帝依舊信任他們,照此辦理。
……
一件件,一樁樁,可以說,崇禎皇帝都相信東林君子們的品德,相信他們一顆為國為民之心。
可是,謊言總有被揭穿的一天。
但是,這個代價太大了。
崇禎皇帝用大明江山和億兆百姓的鮮血得出一個結論:文臣士子皆可殺!
可問題是他已被三法司公審問罪,朝廷的政令不能朝夕令改,這才是他感到為難的地方。
“愛卿,陳奇瑜被各省巡撫、朝廷言官交章彈劾,三法司已經把他除名戍邊廣西。
若是現在免其罪責,怕是影響極大,恐惹起朝臣非議呐!”
崇禎皇帝斟酌片刻,方才有些無奈說道。
說這話,他也有點不好意思。剛才還大言不慚說不管是誰,一律準許,可現在……
真是死腦筋,不懂變通,張世澤不禁有些腹誹。
不過,這就是崇禎皇帝性格的特點,方方正正認死理,一根筋。
否則,也不會當快遞小哥都打到京城了,他非但自己不跑,連老婆孩子也不安排逃生,寧可親手殺死。
沒辦法,對付這樣的帝王,必須適應他。
“陛下,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如今天下兵戈不止烽火橫行,正是國難思良將之時。
陳奇瑜雖然有過錯,卻也有大功在身,更是有大才。為國家計,臣懇請陛下允其戴罪立功將功贖罪。
若此,陳奇瑜必然誓死效命以報皇恩。
至於朝廷上的那些禦史言官,不過是一些腐儒而已,每日隻知無事生事,爭吵不休,哪管朝廷是否危及矣?
他們隻求道理上講得通,就是不看形勢的輕重。隻喜歡發表自己的見解,根本不考慮事情的發展。
朝堂上天天你爭我吵不說,統兵在外的將領一舉一動還要接受他們的遙控,一個人幹事,卻有許多張嘴巴在那裏議論,這那成呢?”
為了說動崇禎皇帝,張世澤也真是拚了,不惜把朝堂上的文臣數落一通。
隻是,張世澤的這番話,簡直說到崇禎皇帝心坎裏了。
尤其是那腐儒二字,崇禎皇帝覺得非常生動形象。
對朝堂上的那些禦史言官文臣,崇禎皇帝早已不勝其煩,隻是為了朝廷穩定,他才百般忍讓。
“好,就依愛卿之言,為國家計,朕就乾坤獨斷一迴,特赦陳奇瑜無罪,著其入勇衛營戴罪立功,具體職務由愛卿安排。”
終於,崇禎皇帝下定決心,做出了決定。
“陛下聖明!臣感謝陛下鼎力相助!”
張世澤大喜過望,急忙俯身謝恩。
有了陳奇瑜加入陣營幫忙,自己可以說如虎添翼,勇衛營也將綻放前所未有的光芒。
崇禎皇帝見張世澤一片公心,不禁喟然而歎:“有卿相助,朕如得子房也。”
張世澤聽了汗顏不已,他哪裏有張良那等本事,隻不過是知道時局發展,因而努力拚搏而已。
不過,望著崇禎皇帝誠摯的目光,張世澤能感受這是他的真心話。
說起來,張世澤覺得崇禎皇帝其實挺好相處的。
隻要不蒙騙他,能盡心盡職完成工作,他也對你掏心掏肺,無條件支持。
其實這也跟他成長環境有關係。
作為天潢貴胄,從小得到老哥天啟皇帝的寵愛,一輩子沒有經曆勾心鬥角,更沒有受到苦難的磨煉,因而保留了純潔的赤子之心。
也因此,那些經曆宦海腥風血雨廝殺的文臣,猶如老狐狸一般狡猾,他們話說得漂亮好聽,演技又高超絕倫,極易把崇禎皇帝哄得團團轉。
但是,話說得好聽沒用啊,最終還都要露餡,因為他們不做正事。
於是,眼裏揉不得沙子的崇禎皇帝知道受到文臣欺騙了,手段逐漸變得嚴厲起來。
但是,已然為時晚矣。
大明的政治風氣已經成型,並且每況愈下,欺騙崇禎皇帝成為普遍現象。
這從南明兵部尚書萬元吉總結給隆武皇帝的奏章中,就可以明白崇禎皇帝的心態變化。
“先帝天資英武,立誌振興國家,可事實上為何禍亂更加嚴重?
這是由於政策寬大、嚴厲二者的運用雙方麵都偏輕偏重了,聽取意見的方式太偏頗了。
先帝當初懲治不法宦官專權,任用群臣百官都力行寬大。
大臣們習慣於此,就爭論意見的異同,忽略了防患措施的準備,敵人打到京郊來,他們都束手無策了。
先帝這下極為惱火,壞人就乘機引導他采用嚴厲的政策。
於是廷杖用得越來越多,對地方上增派練餉,使得在朝官員救過不暇,下邊的百姓無複聊生。
朝廷說起來是振作了,但是敵人還是一樣的強大,盜賊的禍害更加擴大了……”
萬元吉的這篇奏章裏,分析了崇禎皇帝執政十七年的心態變化。
崇禎皇帝剛剛上台,鐵腕清除了魏公公的閹黨,迎來了“正人君子”東林黨的滿血複活。
東林君子有一個最大的本事,就是好忽悠。
東林黨魁韓爌上奏:“人臣不可以黨事君,人君亦不可以黨疑臣。總當詳核人品,辨別忠奸,然後舉措得當。
臣懇請陛下裁汰廠衛。”
純潔的崇禎皇帝欣然采納。
著名的東林骨幹袁嘟嘟上言稱:“隻要能給臣足夠的兵馬錢糧,臣一個人就可以鎮守山海關。
請陛下信任臣,臣五年平遼。
但是五年內,戶部轉運軍餉,工部供應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調兵選將,朝廷內外必須事事配合,才能成功。”
於是,純潔的崇禎皇帝讓四部的大臣按照袁嘟嘟的話照辦。
東林大佬錢謙益、錢龍錫、文孟震等聯合上書:“天下紛爭不止,民眾苦累久矣。臣懇請朝廷減免稅賦,少征商稅……不與民爭利。”
一樣的,純潔的崇禎皇帝依舊信任他們,照此辦理。
……
一件件,一樁樁,可以說,崇禎皇帝都相信東林君子們的品德,相信他們一顆為國為民之心。
可是,謊言總有被揭穿的一天。
但是,這個代價太大了。
崇禎皇帝用大明江山和億兆百姓的鮮血得出一個結論:文臣士子皆可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