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滬會戰鏖戰了兩個多月,日寇雖然一再增兵,投入上海戰場的兵力已經超過二十萬人,而且在武器裝備上占據了絕對優勢,但仍沒有取得戰略性的勝利。
日寇每占領一處陣地都要付出重大的代價,這對日寇想要速戰速決無疑是一個重大的打擊。日軍大本營急於在上海戰場速勝,決心采取新的大迂迴戰術。
1937年10月9日,日軍大本營決定再派遣一個集團軍在杭州灣北岸登陸,迂迴側擊上海國軍。
杭州灣北岸位於上海南側,離上海不過數十公裏,這裏水深近十米,海岸線平直,是淞滬地區最合適的迂迴戰術登陸地。
日軍登陸後如果能占領鬆江城,就可以切斷滬杭甬鐵路,攔截華國援軍的增援通道,與北線的上海派遣軍配合聯動,即可包圍淞滬地區的華國軍隊。
淞滬會戰初期,華國軍隊設置了杭州灣北岸守備區,第8集團軍4個師又1個旅的兵力在杭州灣北岸布防,防止日寇在這一帶登陸威脅到上海國軍。
後來,因上海戰事緊張,守備部隊先後被調到浦東作戰,杭州灣北岸幾十公裏長的海岸線,隻有第62師一部及少數保安部隊守衛,兵力相當薄弱,聊勝於無。
溫暖若上書自己判斷日軍將在杭州灣登陸進攻鬆江城,以他現在的身份地位,很有可能會被認為是無知小兒妄議軍國大事,若以獲得情報的方式上報,則被重視的可能大增。
溫暖致電戴春風:“獨立行動大隊隊員潛入日軍司令部,用望眼鏡看到司令部辦公室牆上掛著一幅地圖,其中有大箭頭指向杭州灣及鬆江城,敵人恐將登陸杭州灣,進而攻占鬆江城,需多加防範,若兵力不足,我獨立行動大隊願招募盡可能多的隊員前往防守。”
戴春風收到電報立即向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負責人匯報。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負責人開完軍事會議後,滿臉憂色,召見戴春風道:“雨農啊,你的情報很重要,問題是現在前線吃緊,已經很難抽調部隊增援杭州灣北岸守備區,溫暖上校在上海的表現很突出,你看他能招募多少人防守鬆江城?”
戴春風道:“卑職在溫暖上校前往上海之前答應他在上海作戰繳獲的物資可以不用上交,用以招募敢死隊員參與作戰,能招募多少人手可能和他手中有多少資金有關。“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負責人道:“我現在特批200萬銀元,你交給溫暖上校,讓他最少招募2萬敢死隊員駐守鬆江城,如果日軍在杭州灣登陸,最少要守住鬆江城七天。”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負責人對於日軍將在杭州灣登陸的情報將信將疑,溫暖在上海寶山縣城的阻擊戰打得非常好,本著小本生意的念頭,投資一把。
戴春風知道這個任務很艱難,但他隻能立正敬禮大聲迴答道:“是。”
10月23日,日軍以重兵直撲真太公路,威脅大場的左翼。劉行日軍渡過蕰藻浜後猛攻塔河橋,國軍第67師黃維部、第26師劉雨卿部、第18師朱耀華部經過艱苦奮戰,頂住了日寇的攻勢。
此時,華國軍隊在江灣以北的防守陣地成一半圓形,大場、廟行的位置突出,於是成為日軍要先行拔出的兩枚釘子,日軍調集各種火炮、飛機集火猛烈轟擊,方圓數裏都被炸成一片焦土。
接著日軍又派出40多輛戰車為先導,掩護步兵攻占了走馬塘、塔河橋、胡家橋等陣地,國軍為保存有生力量,向南轉移,日軍順勢占領了大場陣地。
大場失守全線撼動,整體防線實際上已被突破。第3戰區隻能放棄北站至江灣的陣地。
第4軍90師270旅少將旅長官惠民率部在清水顯一帶堅守,遭到日軍的瘋狂進攻,10月28日在前線組織部隊反攻時,兩發炮彈先後在他身邊爆炸,官惠民壯烈殉國,時年31歲,國民政府追授其為陸軍中將,又一位將星隕落。
至10月28日,華國軍隊被迫退入陳家行、瀏河、江橋、陳家行、廣福、徐家行、沈家橋、梵王渡至朝王廟北新涇的第二線防禦陣地。
溫暖和馬仔們帶領4萬敢死隊員正在鬆江城疏散民眾,溫暖到達此地後又招募了四萬民工幫忙挖掘地道、建造地堡和藏兵洞,一般的地堡來不及用混泥土澆築了,就大量使用枕木和鋼板,上麵覆蓋厚厚的粘土夯實。
鬆江城中央主要的炮台堡壘則用厚十米的鋼筋籠混凝土澆築,所有地堡之間用地道相連,並準備了防毒氣隔板。
城裏品字形修建了三座防空平台,也可以直射城外的目標,40毫米高射炮焊接了厚厚的防彈鋼板,給每位敢死隊員都配備了防毒麵具,這也是全國獨一份了。
溫暖為了給進攻的日軍來點驚喜,喪心病狂地從山寨係統裏弄了80萬枚反坦克地雷,在城裏城外埋得密密麻麻的,本來地雷是淺埋,但在山寨係統地圖使用範圍內溫暖可以使用地圖引爆,就讓隊員們深埋,給日軍排雷製造障礙。
把反坦克地雷深埋有個好處,人和牲畜在上麵行走根本不會引爆,除非是戰車、坦克或者溫暖用山寨地圖施加超過180公斤的力度引爆。
1916年,坦克出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上,反坦克地雷隨後誕生,第一顆反坦克地雷在1918年被德國人製造出來。
一般坦克前裝甲最厚,側裝甲次之,後部又薄一些,頂部和底部最薄的,這是經過實戰總結出來的最優坦克裝甲分布,因為坦克的正麵最易受到攻擊,所以前裝甲最厚。
坦克在設計時一般遵循“裝甲厚度與受到攻擊的概率成正比”這個規則,將最難受到攻擊的底部裝甲做得最薄,以求用最低的重量換取最高的防護力,而反坦克地雷就專門針對坦克的短板,一顆入魂。
反坦克地雷由發火裝置、引信及tnt炸藥組成,與反步兵地雷相比,反坦克地雷通常裝填更多的炸藥,裝藥量通常超過5公斤tnt。
因為要防止人踩到被引爆,所以觸發引信被設定為大於180公斤的力量時才會引發爆炸,如此巨大裝藥量的反坦克地雷要是用來炸人,波及範圍很大,可能會一炸一大片。
日寇每占領一處陣地都要付出重大的代價,這對日寇想要速戰速決無疑是一個重大的打擊。日軍大本營急於在上海戰場速勝,決心采取新的大迂迴戰術。
1937年10月9日,日軍大本營決定再派遣一個集團軍在杭州灣北岸登陸,迂迴側擊上海國軍。
杭州灣北岸位於上海南側,離上海不過數十公裏,這裏水深近十米,海岸線平直,是淞滬地區最合適的迂迴戰術登陸地。
日軍登陸後如果能占領鬆江城,就可以切斷滬杭甬鐵路,攔截華國援軍的增援通道,與北線的上海派遣軍配合聯動,即可包圍淞滬地區的華國軍隊。
淞滬會戰初期,華國軍隊設置了杭州灣北岸守備區,第8集團軍4個師又1個旅的兵力在杭州灣北岸布防,防止日寇在這一帶登陸威脅到上海國軍。
後來,因上海戰事緊張,守備部隊先後被調到浦東作戰,杭州灣北岸幾十公裏長的海岸線,隻有第62師一部及少數保安部隊守衛,兵力相當薄弱,聊勝於無。
溫暖若上書自己判斷日軍將在杭州灣登陸進攻鬆江城,以他現在的身份地位,很有可能會被認為是無知小兒妄議軍國大事,若以獲得情報的方式上報,則被重視的可能大增。
溫暖致電戴春風:“獨立行動大隊隊員潛入日軍司令部,用望眼鏡看到司令部辦公室牆上掛著一幅地圖,其中有大箭頭指向杭州灣及鬆江城,敵人恐將登陸杭州灣,進而攻占鬆江城,需多加防範,若兵力不足,我獨立行動大隊願招募盡可能多的隊員前往防守。”
戴春風收到電報立即向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負責人匯報。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負責人開完軍事會議後,滿臉憂色,召見戴春風道:“雨農啊,你的情報很重要,問題是現在前線吃緊,已經很難抽調部隊增援杭州灣北岸守備區,溫暖上校在上海的表現很突出,你看他能招募多少人防守鬆江城?”
戴春風道:“卑職在溫暖上校前往上海之前答應他在上海作戰繳獲的物資可以不用上交,用以招募敢死隊員參與作戰,能招募多少人手可能和他手中有多少資金有關。“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負責人道:“我現在特批200萬銀元,你交給溫暖上校,讓他最少招募2萬敢死隊員駐守鬆江城,如果日軍在杭州灣登陸,最少要守住鬆江城七天。”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負責人對於日軍將在杭州灣登陸的情報將信將疑,溫暖在上海寶山縣城的阻擊戰打得非常好,本著小本生意的念頭,投資一把。
戴春風知道這個任務很艱難,但他隻能立正敬禮大聲迴答道:“是。”
10月23日,日軍以重兵直撲真太公路,威脅大場的左翼。劉行日軍渡過蕰藻浜後猛攻塔河橋,國軍第67師黃維部、第26師劉雨卿部、第18師朱耀華部經過艱苦奮戰,頂住了日寇的攻勢。
此時,華國軍隊在江灣以北的防守陣地成一半圓形,大場、廟行的位置突出,於是成為日軍要先行拔出的兩枚釘子,日軍調集各種火炮、飛機集火猛烈轟擊,方圓數裏都被炸成一片焦土。
接著日軍又派出40多輛戰車為先導,掩護步兵攻占了走馬塘、塔河橋、胡家橋等陣地,國軍為保存有生力量,向南轉移,日軍順勢占領了大場陣地。
大場失守全線撼動,整體防線實際上已被突破。第3戰區隻能放棄北站至江灣的陣地。
第4軍90師270旅少將旅長官惠民率部在清水顯一帶堅守,遭到日軍的瘋狂進攻,10月28日在前線組織部隊反攻時,兩發炮彈先後在他身邊爆炸,官惠民壯烈殉國,時年31歲,國民政府追授其為陸軍中將,又一位將星隕落。
至10月28日,華國軍隊被迫退入陳家行、瀏河、江橋、陳家行、廣福、徐家行、沈家橋、梵王渡至朝王廟北新涇的第二線防禦陣地。
溫暖和馬仔們帶領4萬敢死隊員正在鬆江城疏散民眾,溫暖到達此地後又招募了四萬民工幫忙挖掘地道、建造地堡和藏兵洞,一般的地堡來不及用混泥土澆築了,就大量使用枕木和鋼板,上麵覆蓋厚厚的粘土夯實。
鬆江城中央主要的炮台堡壘則用厚十米的鋼筋籠混凝土澆築,所有地堡之間用地道相連,並準備了防毒氣隔板。
城裏品字形修建了三座防空平台,也可以直射城外的目標,40毫米高射炮焊接了厚厚的防彈鋼板,給每位敢死隊員都配備了防毒麵具,這也是全國獨一份了。
溫暖為了給進攻的日軍來點驚喜,喪心病狂地從山寨係統裏弄了80萬枚反坦克地雷,在城裏城外埋得密密麻麻的,本來地雷是淺埋,但在山寨係統地圖使用範圍內溫暖可以使用地圖引爆,就讓隊員們深埋,給日軍排雷製造障礙。
把反坦克地雷深埋有個好處,人和牲畜在上麵行走根本不會引爆,除非是戰車、坦克或者溫暖用山寨地圖施加超過180公斤的力度引爆。
1916年,坦克出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上,反坦克地雷隨後誕生,第一顆反坦克地雷在1918年被德國人製造出來。
一般坦克前裝甲最厚,側裝甲次之,後部又薄一些,頂部和底部最薄的,這是經過實戰總結出來的最優坦克裝甲分布,因為坦克的正麵最易受到攻擊,所以前裝甲最厚。
坦克在設計時一般遵循“裝甲厚度與受到攻擊的概率成正比”這個規則,將最難受到攻擊的底部裝甲做得最薄,以求用最低的重量換取最高的防護力,而反坦克地雷就專門針對坦克的短板,一顆入魂。
反坦克地雷由發火裝置、引信及tnt炸藥組成,與反步兵地雷相比,反坦克地雷通常裝填更多的炸藥,裝藥量通常超過5公斤tnt。
因為要防止人踩到被引爆,所以觸發引信被設定為大於180公斤的力量時才會引發爆炸,如此巨大裝藥量的反坦克地雷要是用來炸人,波及範圍很大,可能會一炸一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