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的黑暗中,不需要唿吸,沒有敵人,就連“我”的物質載體似乎也消失了,唯一可以念想的,就隻剩下內在之眼、山河圖和那如在腦海中紮根的聲音。
這聲音所言,馬恩過去也想過,正因為日益三省吾身,所以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總會想起自己的過去,去檢視過去的自己所留下的足跡。隻是,在他眼中還有迂迴之機的時候,這種種念頭都不過是一種參考罷了。這些念頭也不如現在的聲音那麽強烈,那麽清晰,而最讓馬恩自己感到驚訝的是,自己的心緒正在產生明顯的動搖。
在這片黑暗中,沒有人能看到馬恩的動搖,也許在平日裏,也從未有人見過他有過半點焦躁,可最了解馬恩的,就是馬恩自己。他比任何時候都要清楚地感到,自己的情緒,自己的想法,在這深邃的黑暗中,徹底暴露出來,在沒有一絲遮掩。
於是,那聲音就更大了,就如同從遠方一下子騰挪過來,湊在耳邊低語。那細碎的低語是如此的繁瑣,如此嘈雜,如此的令人不耐,就算試圖岔開注意力,將其扔到一旁也做不到。它就像是困擾無數病人的耳鳴,即便在聽不清的時候,也無法忽視它,也如耳鳴給病人帶來的痛苦,這聲音也讓馬恩開始感到痛苦。
嗡嗡嗡——嗡嗡嗡——絡繹不絕——嗡嗡嗡—
即便在這個無形的黑暗中,馬恩依舊感到一陣精神上的眩暈。這聲音已經不僅僅是在述說道理,用一種建議和交流的方式去鼓動,在馬恩的知覺中,它已經漸漸表露出了一種惡意。馬恩不認為自己是聰明人,也不太懂分辨太過複雜的正確和錯誤,但他一直都聽父母在說:當自己覺得不舒服的時候,肯定是有什麽地方出了問題。
現在,馬恩覺得就是這個聲音讓自己出了問題。它的話很有道理,很貼合實際,馬恩並不否認,自己之所以活著,僅僅是因為自己在生存危機的處理上,比過去的自己更有效。而這種生存傾向,確實是有代價的
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把個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亦或者說,在風起雲湧的大時代,有太多太多的人將許多事情放在比自己的生命更優先的位置上,認為這麽做會讓自己短暫的人生更加豐富多彩,能夠收獲更大的價值。馬恩毫不懷疑,這是一種偉大的情操,但是,如何才能讓自己的生命更廣闊,讓自己的生存變得更有價值,並不是單純地去做加減就能證明的。
馬恩已經充份理解了這個聲音的意思,但他不認為,它所言的道理是唯一的道理。從他生下來起,他的父母,他的老師,他的朋友,他的老師,他的工作機關,從來都沒有說過,更沒有暗示和倡導過,讓他在工作問題和生存問題之間做一個優先的選擇。
他所接受的教育,講究奉獻精神,但從來都沒有說過,為了處理當下的某個工作上的難點,就要當事人甘願付出生命的代價。所有的犧牲,都是在提高生存幾率的前提下,依舊無法做出完美的決策,所被迫產生的犧牲。而他的父母更告訴過他,一個人的生命是何等的寶貴,因為人生來隻有一次。
每個人的生命隻有一次,一個人在關乎生存的選擇中,如何做出決定?
——不要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要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
馬恩在捫心自問中,義無反顧地跳進了山河圖中。
卷軸漂浮在這黑暗的真空,它等待了太久,而在外麵的人們也等待了太久。馬恩知道這個聲音說得最正確的一件事:自己的效率確實低下。可正因為如此,所以才更要在這思維的冗餘之後,抓住一切機會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馬恩是個笨蛋,他能夠思考這些生存哲學的問題,卻無法準確權衡不同道理的優劣,但他有一個多次得到證明的法寶:用事實來說話,用實踐去檢驗真理。
所以,如果自己的冗餘是錯誤的,那就讓事實告訴他。馬恩從來都不是墨守陳規的人,正因如此,才有了現在的他。他如今是這個樣子,本就是事實博弈的結果。
那聲音是很有道理的,不管它來自於哪裏,也許它真的就是自己內心所想,所憂慮的表現,所以,如此的碎碎叨叨,如此的令人不耐。但是,一個人內心中最強烈的衝動,最焦慮的決定,並不總是最優選擇。
馬恩隻是想著,聆聽著,感受著自己心中,從未如此清晰展現的情緒,然後將這一切都帶入了山河圖中。他沒有身體,說是“一躍而去”也不過是心中的動作,當山河圖本就是他心中的“旋律”,是他的思想和身體中,最具備個人特質的那部分。尤其在這個真空的黑暗中,宛如自我完全暴露在外,麵對這卷已經被怪誕激發的山河圖,感受也比任何時候都要敏感。
所以,他這一躍,是如此的輕巧。就如同兩個世界之間的界限也不過是一個幻覺,是一個陳舊的觀念,他躍入其中就如敲碎了想象力的邊際。那個熟悉而廣闊的世界,千種聲音,萬家燈火,齊齊擠入他的腦海中。也就在這一刻,他猛然意識到了自己的身體所在。
身體就在這裏,仿佛自己從來都沒有失去這個身體。身體也不是濕氣,不是那片潮濕的黑暗,不是那無形之物。身
體是固態的,是有形的,是一個二十五歲的年輕男性。
馬恩仿佛可以感受到自己身體的每一個角落,乃至於連細胞的新陳代謝也沒有忽略。涼意和暖意宛如化作了無數的絲線,如春天的草根一般在體內滋生。他所感受到的,以及讓他有如此清晰感受的,僅僅是二十四個怪異符文當初孕育出來的力量。
那些銳意的氣態,沉如水銀的液態,陰陽緩和的所謂混元,都已經不存在了。紮根在這個身體中的,就隻有最初的涼意和暖意。涼意就如三伏天的涼水,暖意就如寒冬中的陽光,雖然稱不上強烈,卻讓他覺得滋潤和暢快。這怪誕的力量在這一年裏,不斷變質,深化,可到頭來卻仿佛隻是轉了一周,又迴到了原點,依舊是它們自己當初的模樣。可是,倘如用二十四節氣去解讀二十四個怪異的符文,這般周轉不才是正常的嗎?正如一年四季,二十四節氣,隻依賴於星球的轉動,固有其的規律。人們正是總結了這個規律,才有了二十四節氣,這是人類祖先們最早的最係統的星體科學結論之一。
二十四個怪異的符文尚未完全解明,二十四節氣卻已經在馬恩麵前展現了它的循環。
馬恩意識到了自己的身體的存在,便開始下墜。山河圖中似乎也有了真正的風,而不再僅僅是風的聲音。實際上,很多聲音在常識中的源頭,都已經在山河圖中有了體現,並不僅僅是“風”而已。這裏的景色,原本隻是在表述一個巨大的幻想,一種泛泛的哲學理念,可在那潮濕的黑暗中,圍剿了所有現神的怪物後,似乎就有了某些更為本質的變化。
山河圖的變化是複雜的,更是難以捉摸的。“旋律”的力量,以及“旋律”營造的午夜迴響,本就是和人們常識中的現實世界有巨大差異的環境。在這樣獨特的環境中,一件本就十分獨特的事物,發生難以捉摸的變化,並不是馬恩亟待了解的事情。
因為,他知道自己還沒有聰明到能夠鑽研出這其中的秘密。這本應該是由更善於此道的研究者去做的事情。在社會分工中,他有自己的定位,也有更加迫切,更加優先去解決的問題。
山河圖反映了自己的心聲,而這個心聲是有力量的——馬恩僅僅知道這一點,但已經足夠。那個聲音說得很對,他已經沒有底牌了,所以才更要打好手中的牌。
在一場牌局中,一張牌的價值並不是完全由牌麵上的數字決定的,而勝負也不會因為牌麵已經注定就有所定論。
馬恩下意識伸手抓了抓頭頂,他又一次反應過來,那頂深紅色的帽子已經不知何時,早就被吹飛了。“哼。”他發出聲音。他也不知道自己為何哼這一聲,但他覺得那個自己的情緒似乎被哼出去了,那喋喋不休的聲音也渺茫。他越是向山河圖中墜落,那聲音就好似緊緊追來,卻又越落越遠。
山河圖中如有二十四節氣輪轉,一切景色,都在褪色,那些令人心緒起伏的,美不勝收的一切,再次變得蒼白而單調。之後,馬恩的世界,再次迴到了他最熟悉的日常中。
這蒼白又單調,無比枯燥,沒有絲毫浪漫的日常,如畫在卷軸上,又伴隨卷軸一起收束,如一些走馬觀花的記憶,落入馬恩的腦海深處。
隻剩下一個馬恩了。
馬恩猛然睜開眼睛。仿佛在黑暗中發生的一切,都隻是一場夢,當他醒來,就再次看到了周遭的人們。自己的隊友危在旦夕,似乎隻剩喘息,而神社的巫女意圖從一個可怕的噩夢中掙紮醒來,馬恩幾乎沒怎麽多想,就覺得她一定能夠從這噩夢中醒來——她受到的創傷是真實的,因為,她的痛苦是真實的,但是,這裏是神社,她也是這支隊伍裏,唯一一個完全基於感性和責任,憑借以自身的意誌做出選擇,毅然去麵對這場災難之人。
在神社裏所遭遇的一切,都是她自己選擇的人生,從她從姐姐鷲峰紫苑手中接過傳承的責任開始,她就已經站在這個戰場上了。
既然如此,她就必須站出來——馬恩一直都能察覺到,她的這個意願是如此的強烈。哪怕麵對的是“神明”,這個神社對她的意義,依舊是她心中最堅實的力量。
若是在常識現實中,心靈和思想或許不能直接決定太多,但是,這裏可是午夜迴響呀。馬恩已經親身體會到了,心靈和思想在這個特殊環境下,所能產生的巨大力量。
隻要是在這個午夜迴響的神社裏,馬恩完全有理由相信這位年輕的巫女小姐。
而在眾人的前方,盤踞天地之間的“神明”已經掙脫了儀式的束縛。它的一小部分被割裂了,但它的總體量依舊如此驚人。或許儀式對它帶來的傷害,隻是被螞蟻輕輕咬了一下,或許更有不如,但它顯然意識到了這種敵意。它第一次讓人感受到,它的注意力已經開始集中,就如同一個人把自己散漫的目光專注於某個事物上。
這種針對性是明顯的,不需要去關注它的身體,也不需要過多猜測,這是一種發自本能的直覺。僅僅是一種關注上的轉移,就已經讓午夜迴響裏的神社湧現諸多奇形怪狀的輪廓,那些如怪物般的身影也是變幻莫測的,它們從廢墟中爬起來。空氣也變得幹燥,傳來一
陣陣令人心煩意亂的聲響,就如同春天田野裏青蛙蟾蜍泛濫,一個勁地叫喊。
馬恩不覺得這些怪物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但它們的數量太多了,直接就能把整個神社給填滿,這意味著每個人都會是它們的目標。而“神明”的目標則很潔晰,與儀式的執行者相比,馬恩等人是被殃及的池魚。
而作為儀式核心的兩人,安琪兒小姐和上原專務,彼此之間的關係和立場似乎正發生調換。馬恩陷入黑暗之前,安琪兒小姐已經抓住了上原專務的手,而掙脫黑暗之後,安琪兒小姐已經站了起來。她似乎擁有完整的神智,可是,她的目光炯炯,確實在這夜色的午夜迴響中發光。
被這雙異常的雙哏叮著,馬恩感受到了強烈的壓迫感,這目光太有針對性了,其中的情感更是灼人。如果可以,馬恩真想把深紅色的帽子壓一壓,可他現在已經沒了帽子,擋不住這如擇人而噬的視線。
“安琪兒小姐?”馬恩輕輕說著。雖然對麵的情緒是強烈的,但他並不是浪漫之人,他的世界是枯燥的,他的心緒也隻有平靜。他感到涼意和暖意充盈自身,連身體都容納不住,便穿透肌膚向外溢出。
這聲音所言,馬恩過去也想過,正因為日益三省吾身,所以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總會想起自己的過去,去檢視過去的自己所留下的足跡。隻是,在他眼中還有迂迴之機的時候,這種種念頭都不過是一種參考罷了。這些念頭也不如現在的聲音那麽強烈,那麽清晰,而最讓馬恩自己感到驚訝的是,自己的心緒正在產生明顯的動搖。
在這片黑暗中,沒有人能看到馬恩的動搖,也許在平日裏,也從未有人見過他有過半點焦躁,可最了解馬恩的,就是馬恩自己。他比任何時候都要清楚地感到,自己的情緒,自己的想法,在這深邃的黑暗中,徹底暴露出來,在沒有一絲遮掩。
於是,那聲音就更大了,就如同從遠方一下子騰挪過來,湊在耳邊低語。那細碎的低語是如此的繁瑣,如此嘈雜,如此的令人不耐,就算試圖岔開注意力,將其扔到一旁也做不到。它就像是困擾無數病人的耳鳴,即便在聽不清的時候,也無法忽視它,也如耳鳴給病人帶來的痛苦,這聲音也讓馬恩開始感到痛苦。
嗡嗡嗡——嗡嗡嗡——絡繹不絕——嗡嗡嗡—
即便在這個無形的黑暗中,馬恩依舊感到一陣精神上的眩暈。這聲音已經不僅僅是在述說道理,用一種建議和交流的方式去鼓動,在馬恩的知覺中,它已經漸漸表露出了一種惡意。馬恩不認為自己是聰明人,也不太懂分辨太過複雜的正確和錯誤,但他一直都聽父母在說:當自己覺得不舒服的時候,肯定是有什麽地方出了問題。
現在,馬恩覺得就是這個聲音讓自己出了問題。它的話很有道理,很貼合實際,馬恩並不否認,自己之所以活著,僅僅是因為自己在生存危機的處理上,比過去的自己更有效。而這種生存傾向,確實是有代價的
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把個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亦或者說,在風起雲湧的大時代,有太多太多的人將許多事情放在比自己的生命更優先的位置上,認為這麽做會讓自己短暫的人生更加豐富多彩,能夠收獲更大的價值。馬恩毫不懷疑,這是一種偉大的情操,但是,如何才能讓自己的生命更廣闊,讓自己的生存變得更有價值,並不是單純地去做加減就能證明的。
馬恩已經充份理解了這個聲音的意思,但他不認為,它所言的道理是唯一的道理。從他生下來起,他的父母,他的老師,他的朋友,他的老師,他的工作機關,從來都沒有說過,更沒有暗示和倡導過,讓他在工作問題和生存問題之間做一個優先的選擇。
他所接受的教育,講究奉獻精神,但從來都沒有說過,為了處理當下的某個工作上的難點,就要當事人甘願付出生命的代價。所有的犧牲,都是在提高生存幾率的前提下,依舊無法做出完美的決策,所被迫產生的犧牲。而他的父母更告訴過他,一個人的生命是何等的寶貴,因為人生來隻有一次。
每個人的生命隻有一次,一個人在關乎生存的選擇中,如何做出決定?
——不要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要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
馬恩在捫心自問中,義無反顧地跳進了山河圖中。
卷軸漂浮在這黑暗的真空,它等待了太久,而在外麵的人們也等待了太久。馬恩知道這個聲音說得最正確的一件事:自己的效率確實低下。可正因為如此,所以才更要在這思維的冗餘之後,抓住一切機會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馬恩是個笨蛋,他能夠思考這些生存哲學的問題,卻無法準確權衡不同道理的優劣,但他有一個多次得到證明的法寶:用事實來說話,用實踐去檢驗真理。
所以,如果自己的冗餘是錯誤的,那就讓事實告訴他。馬恩從來都不是墨守陳規的人,正因如此,才有了現在的他。他如今是這個樣子,本就是事實博弈的結果。
那聲音是很有道理的,不管它來自於哪裏,也許它真的就是自己內心所想,所憂慮的表現,所以,如此的碎碎叨叨,如此的令人不耐。但是,一個人內心中最強烈的衝動,最焦慮的決定,並不總是最優選擇。
馬恩隻是想著,聆聽著,感受著自己心中,從未如此清晰展現的情緒,然後將這一切都帶入了山河圖中。他沒有身體,說是“一躍而去”也不過是心中的動作,當山河圖本就是他心中的“旋律”,是他的思想和身體中,最具備個人特質的那部分。尤其在這個真空的黑暗中,宛如自我完全暴露在外,麵對這卷已經被怪誕激發的山河圖,感受也比任何時候都要敏感。
所以,他這一躍,是如此的輕巧。就如同兩個世界之間的界限也不過是一個幻覺,是一個陳舊的觀念,他躍入其中就如敲碎了想象力的邊際。那個熟悉而廣闊的世界,千種聲音,萬家燈火,齊齊擠入他的腦海中。也就在這一刻,他猛然意識到了自己的身體所在。
身體就在這裏,仿佛自己從來都沒有失去這個身體。身體也不是濕氣,不是那片潮濕的黑暗,不是那無形之物。身
體是固態的,是有形的,是一個二十五歲的年輕男性。
馬恩仿佛可以感受到自己身體的每一個角落,乃至於連細胞的新陳代謝也沒有忽略。涼意和暖意宛如化作了無數的絲線,如春天的草根一般在體內滋生。他所感受到的,以及讓他有如此清晰感受的,僅僅是二十四個怪異符文當初孕育出來的力量。
那些銳意的氣態,沉如水銀的液態,陰陽緩和的所謂混元,都已經不存在了。紮根在這個身體中的,就隻有最初的涼意和暖意。涼意就如三伏天的涼水,暖意就如寒冬中的陽光,雖然稱不上強烈,卻讓他覺得滋潤和暢快。這怪誕的力量在這一年裏,不斷變質,深化,可到頭來卻仿佛隻是轉了一周,又迴到了原點,依舊是它們自己當初的模樣。可是,倘如用二十四節氣去解讀二十四個怪異的符文,這般周轉不才是正常的嗎?正如一年四季,二十四節氣,隻依賴於星球的轉動,固有其的規律。人們正是總結了這個規律,才有了二十四節氣,這是人類祖先們最早的最係統的星體科學結論之一。
二十四個怪異的符文尚未完全解明,二十四節氣卻已經在馬恩麵前展現了它的循環。
馬恩意識到了自己的身體的存在,便開始下墜。山河圖中似乎也有了真正的風,而不再僅僅是風的聲音。實際上,很多聲音在常識中的源頭,都已經在山河圖中有了體現,並不僅僅是“風”而已。這裏的景色,原本隻是在表述一個巨大的幻想,一種泛泛的哲學理念,可在那潮濕的黑暗中,圍剿了所有現神的怪物後,似乎就有了某些更為本質的變化。
山河圖的變化是複雜的,更是難以捉摸的。“旋律”的力量,以及“旋律”營造的午夜迴響,本就是和人們常識中的現實世界有巨大差異的環境。在這樣獨特的環境中,一件本就十分獨特的事物,發生難以捉摸的變化,並不是馬恩亟待了解的事情。
因為,他知道自己還沒有聰明到能夠鑽研出這其中的秘密。這本應該是由更善於此道的研究者去做的事情。在社會分工中,他有自己的定位,也有更加迫切,更加優先去解決的問題。
山河圖反映了自己的心聲,而這個心聲是有力量的——馬恩僅僅知道這一點,但已經足夠。那個聲音說得很對,他已經沒有底牌了,所以才更要打好手中的牌。
在一場牌局中,一張牌的價值並不是完全由牌麵上的數字決定的,而勝負也不會因為牌麵已經注定就有所定論。
馬恩下意識伸手抓了抓頭頂,他又一次反應過來,那頂深紅色的帽子已經不知何時,早就被吹飛了。“哼。”他發出聲音。他也不知道自己為何哼這一聲,但他覺得那個自己的情緒似乎被哼出去了,那喋喋不休的聲音也渺茫。他越是向山河圖中墜落,那聲音就好似緊緊追來,卻又越落越遠。
山河圖中如有二十四節氣輪轉,一切景色,都在褪色,那些令人心緒起伏的,美不勝收的一切,再次變得蒼白而單調。之後,馬恩的世界,再次迴到了他最熟悉的日常中。
這蒼白又單調,無比枯燥,沒有絲毫浪漫的日常,如畫在卷軸上,又伴隨卷軸一起收束,如一些走馬觀花的記憶,落入馬恩的腦海深處。
隻剩下一個馬恩了。
馬恩猛然睜開眼睛。仿佛在黑暗中發生的一切,都隻是一場夢,當他醒來,就再次看到了周遭的人們。自己的隊友危在旦夕,似乎隻剩喘息,而神社的巫女意圖從一個可怕的噩夢中掙紮醒來,馬恩幾乎沒怎麽多想,就覺得她一定能夠從這噩夢中醒來——她受到的創傷是真實的,因為,她的痛苦是真實的,但是,這裏是神社,她也是這支隊伍裏,唯一一個完全基於感性和責任,憑借以自身的意誌做出選擇,毅然去麵對這場災難之人。
在神社裏所遭遇的一切,都是她自己選擇的人生,從她從姐姐鷲峰紫苑手中接過傳承的責任開始,她就已經站在這個戰場上了。
既然如此,她就必須站出來——馬恩一直都能察覺到,她的這個意願是如此的強烈。哪怕麵對的是“神明”,這個神社對她的意義,依舊是她心中最堅實的力量。
若是在常識現實中,心靈和思想或許不能直接決定太多,但是,這裏可是午夜迴響呀。馬恩已經親身體會到了,心靈和思想在這個特殊環境下,所能產生的巨大力量。
隻要是在這個午夜迴響的神社裏,馬恩完全有理由相信這位年輕的巫女小姐。
而在眾人的前方,盤踞天地之間的“神明”已經掙脫了儀式的束縛。它的一小部分被割裂了,但它的總體量依舊如此驚人。或許儀式對它帶來的傷害,隻是被螞蟻輕輕咬了一下,或許更有不如,但它顯然意識到了這種敵意。它第一次讓人感受到,它的注意力已經開始集中,就如同一個人把自己散漫的目光專注於某個事物上。
這種針對性是明顯的,不需要去關注它的身體,也不需要過多猜測,這是一種發自本能的直覺。僅僅是一種關注上的轉移,就已經讓午夜迴響裏的神社湧現諸多奇形怪狀的輪廓,那些如怪物般的身影也是變幻莫測的,它們從廢墟中爬起來。空氣也變得幹燥,傳來一
陣陣令人心煩意亂的聲響,就如同春天田野裏青蛙蟾蜍泛濫,一個勁地叫喊。
馬恩不覺得這些怪物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但它們的數量太多了,直接就能把整個神社給填滿,這意味著每個人都會是它們的目標。而“神明”的目標則很潔晰,與儀式的執行者相比,馬恩等人是被殃及的池魚。
而作為儀式核心的兩人,安琪兒小姐和上原專務,彼此之間的關係和立場似乎正發生調換。馬恩陷入黑暗之前,安琪兒小姐已經抓住了上原專務的手,而掙脫黑暗之後,安琪兒小姐已經站了起來。她似乎擁有完整的神智,可是,她的目光炯炯,確實在這夜色的午夜迴響中發光。
被這雙異常的雙哏叮著,馬恩感受到了強烈的壓迫感,這目光太有針對性了,其中的情感更是灼人。如果可以,馬恩真想把深紅色的帽子壓一壓,可他現在已經沒了帽子,擋不住這如擇人而噬的視線。
“安琪兒小姐?”馬恩輕輕說著。雖然對麵的情緒是強烈的,但他並不是浪漫之人,他的世界是枯燥的,他的心緒也隻有平靜。他感到涼意和暖意充盈自身,連身體都容納不住,便穿透肌膚向外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