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景德帝服用了丘道成的丹藥,覺得神清氣爽,就讓郭濤然陪著他在宮中到處走走。現在朝中政務大多交給澄如打理,澄歡和澄陽一同協助,總體上還是運轉正常,他也樂得清閑。


    不過,他對邊關的高笙書卻是比較上心,經常會向郭濤然問起那邊的情況。所以,郭濤然今天還沒陪著景德帝走上幾步,就趕忙說:


    “陛下,今日一大早,邊關笙王爺有折子奏報……”


    “啊,他在折子裏說了什麽嗎?”


    “陛下,大喜啊,笙王爺說,他在偶然的機會,發現軍中有蠻夷奸細潛伏,就故意來個將計就計,放出風聲,說自己要到晏城巡視。結果蠻夷中計,調集主力企圖伏擊笙親王,結果被笙親王來個李代桃僵,內外夾擊,共殲滅了三萬多蠻夷,還抓了五千多俘虜。高笙書不愧為將門虎子,陛下選他做大元帥,真是高瞻遠矚,英明非常。”


    景德帝一聽,心中暗笑,你這個死奴才知道個啥,他可是朕的嫡親血脈,這迴大勝更證明了咱們高家尚武的血脈在他身上延續而已。


    “哈哈,高笙書真沒令朕失望,看來他當初向朕提出的軍隊建製的調整不無道理,這迴他打了如此大勝仗,他有沒有提出對那些旅營指揮使任用的事?”


    “奴才看了幾遍,應該沒有,笙王爺在折子裏還說他們要乘勢而上,很快就要發動對蠻夷的進攻,直擊蠻夷腹地。”


    “好好好,如果他能徹底剿滅蠻夷,朕將在京城給他雕刻一個大大的石像,讓他的豐功偉績永垂青史。”


    景德帝正邊走邊說,一個小黃門迎上前來,說:


    “陛下,恕親王、誠郡王、英郡王等幾個王爺在宮外遞了折子,想求見陛下,陛下要見見他們嗎?”


    “嗯,他們肯定也是知道了邊關大捷的消息,過來陪朕開心的。就讓他們到西暖閣去吧。”


    景德帝逛了一圈,慢慢地迴到西暖閣,澄如等幾人已在那邊等候。他們見景德帝駕臨,趕緊上前見禮。景德帝一揮手,說:


    “都免了罷,老二,邊關大捷的事,你知曉了嗎?”


    “父皇,真是大喜啊,父皇派高笙書接任大元帥才幾個月,就取得如此大捷,真是可喜可賀。想當初,兒臣與朝中一幹眾臣,還對高笙書出任大元帥頗有異議,哪知道父皇高瞻遠矚,知人善任。用對了高笙書,真乃勝似百萬兵啊。父皇英明,父皇英明!”


    景德帝心中得意,但表麵不置可否,問:


    “高笙書說要挾著這場大捷的餘威,準備乘勢而為,直搗蠻夷腹地,你等怎麽以為如何?”


    還沒等澄如答話,一旁的澄歡說:


    “父皇,兵法有雲,因勢破之,而今我軍獲如此大勝,士氣正盛,反觀蠻夷肯定是人心惶惶,我軍此刻若是乘勝進軍,必定勢如破竹,踏破蠻夷王庭,指日可待矣。”


    “嗯,不錯,老三到宗人府呆了一些日子,果然長進不少。老二,高笙書還在折子裏說了什麽嗎?”


    “稟父皇,笙親王還在折子裏提出,由於他們進入蠻夷腹地,乃勞師遠征,途中消耗極大,要求朝廷給他們增加糧餉……”


    “不錯,兵不如者勿與挑戰,粟不如者勿與持久,蠻夷腹地,方圓數千裏大草原,一旦我軍進入,蠻夷初始避戰,拖上一些時日之後,待我軍糧草消耗殆盡之時,再發動攻擊,我軍如何應對?老二,你立刻讓戶部調集足夠銀兩,解到邊關,讓他們多多采購糧草。”


    澄如沒有立刻應承,而是猶豫著說:


    “父皇聖明,兒臣也是這麽想的,可是……可是……”


    “老二,朕就有些不明白了,眼下悠悠萬事,唯此為大,你還有如何不明白的?”


    “父皇,今年以來,連城、廣陵,楚州等地澇災嚴重,百姓幾無收成,而這些地方,本是我國產糧重地,而現在不但錢糧賦稅收不上來,這幾個地方的郡守衙門還連連上書,要求賑濟,如此此消彼長,戶部已是入不敷出。兒臣這幾日一直盯著劉宇涵大人,可他說自己也想不出好法子。今日,我也讓他來到宮中,父皇可否聽他說說?”


    景德帝“嗯”了一聲,問:


    “劉宇涵也來了嗎,你說,眼下戶部真的沒有銀子了嗎?”


    劉宇涵趕緊搶上兩步,來到景德帝跟前,低頭說:


    “正是如此,咱們大梁國一年錢糧賦稅收入大概滿打滿算大概是1000萬兩銀子。自從這兩年在西北與蠻夷重開戰火之後,每年都要安排至少400來萬兩銀子作為軍費用度,加上皇宮內帑,戶部一年能用的銀子也隻有400來萬兩,用於開支王爺公侯、朝廷眾臣、地方官吏的薪俸已是勉強,還有工部每年都要興修水利,這裏也是一大筆銀子。


    “現在連城、廣陵、楚州遭遇澇災,地方衙門接連上書,要求賑災,可戶部一時哪裏還有多餘的銀兩?臣無能,每日殫精竭慮,愁白了頭發,卻實在想不出該到哪裏籌集銀兩賑災。但賑災一事拖久了,萬一釀成民變,那就可能又是一場血雨腥風啊。”


    景德帝聽了神色凝重,過了許久,他問:


    “劉宇涵,照你如此說來,西北邊關需要增加軍費,你也拿不出銀子來嘍?”


    “不錯,按照眼下的情形,戶部不但不可能增加西北邊關軍費的開支,而且還要減少,不然,實在安排不出賑災所需的銀兩。”


    景德帝轉頭問道:


    “老二、老三,還有老六,你們有啥好法子嗎?”


    讓劉宇涵出來哭窮,想逼著景德帝減少西北邊關的軍費開支,讓高笙書難為無米之炊,本來就是澄如一夥人的主意,所以,他現在當然是裝著愁眉苦臉的樣子,搖頭歎氣。


    澄歡對戶部的賦稅收入不大清楚,他也沒開口。倒是澄陽開了口:


    “父皇,我朝自太祖帝立國伊始,為了更好的讓百姓和民間得到休養生息,一直采取輕徭薄賦的策略,田賦隻有三十稅一,丁稅每人每年也隻有百錢。這樣的賦稅,比當年漢文帝、漢景帝的時候,都要少了不少。現在既然西北邊關用兵,需要增加軍費開支,能不能開征征討蠻夷特別稅,田賦實行十五稅一,丁稅增加至每人兩百錢,這樣,戶部財政困難的窘境自然能得到化解。”


    景德帝不置可否,而是問道:


    “老二、老三、劉宇涵,你們以為老六的法子如何?”


    澄如見景德帝點到自己,心想不能再這樣繼續裝呆了,於是,裝著故作猶豫的樣子,說:


    “六弟的法子是向百姓口袋裏掏銀子,而且即使按照十五稅一的標準,比起曆朝曆代,確實也不算高,隻是……隻是我朝曆來提倡體恤民力,如果突然增加賦稅,這百姓的悠悠之口,咱們該如何向他們解釋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笙書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裏聽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裏聽雨並收藏笙書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