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鷺是一種體型中等的鳥,成年夜鷺身長大約五十公分,上身一般是藍灰色,下身全白,長相並不出色。由於是夜間覓食動物,且居於深山老林中的緣故,因此很多人隻是聽聞其聲未見其貌。


    說起鷺鳥,世人更容易想到夜鷺的表親:白鷺。


    白鷺的確鳥如其名,全身毛色潔白,樣子非常討人喜愛。而白鷺那優雅的飛行姿態,更加容易讓人駐足觀賞。


    在大吳,若問普通老百姓哪一類人容易讓人聯想到白鷺時?估計很多人都會想到身穿華服的錦衣衛;但若同樣的問題而關於夜鷺時?答案就很不一樣了,有人會說是身穿黑袍的獄卒,也有人說是晚上巡邏的打更人,其實幾乎沒有人知道最貼切的答案是夜遊。


    夜遊就是夜鷺的俗名,在民間是一種鳥。但在上位者的認知裏,夜遊是一個組織,一個隻有當今皇帝、皇太孫和謀士袁乾罡了解所有底細的一個組織。


    吳國要設立夜遊的原因很簡單。在孫世民一統中原之前,吳國隻是一個南方的邊陲屬國,一國之主孫世民在爭奪天下時,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無拘無束地應用自己的手段,比如策反、栽贓、刺殺等,總之手段是怎麽方便怎麽來,沒有光明灰暗之說。


    但是當孫世民入主中原後,若皇帝還明目張膽地做這些齷齪事情,就顯得上不了台麵了。雖然部分工作可以讓錦衣衛來秘密完成,但是錦衣衛畢竟依然還是一個官方組織,真的東窗事發時,皇帝臉上也掛不住。


    因此,孫世民在袁乾罡的提議下,建立了夜遊這個組織,它跟睦州的蜂巢有點類似,但是更神秘。


    如上文提及的,真正完全了解夜遊情況的,世上僅限三人。常年在大吳安插了大量樁子的睦州、東遼甚至前魏也僅僅模糊地知道大吳有一個隱秘組織,至於組織裏麵的彎彎繞繞就沒人搞得清楚了。


    夜遊組織能保持如此神秘,與其組織結構密不可分,夜遊組織是隻進不出,離開組織的唯一辦法就是死。同時,夜遊采用的是單線聯係製,裏麵的組員隻聽從自己的上級的命令。


    說起組員,這裏有必要交待一下。組織的成員除了核心成員由錦衣衛潛伏進去外,其餘絕大部分成員是從江湖招募的,招募的標準主要是看能力而不看出身,特別看重武功高低。這樣一來,成員就少不了作奸犯科、窮兇極惡、好勇鬥狠之徒。


    絕大部分的夜遊組員都以為自己服務的是一個江湖暗殺組織,他們的任務亦正亦邪,包括追殺江湖喪心病狂的采花大盜,也包括刺殺在當地名望不錯的官員或士大夫等。


    要長期保持夜遊的神秘及高效性,那麽夜遊的隊伍就不能太大,畢竟人多的話,隊伍就難免難帶,精兵簡政就是這個道理。


    現在的夜遊組織不過四百人,而其中的七成接近三百人此刻正在吳緬邊境的六莫高地附近。


    孫世民統一天下後,依然還有三個心腹大患沒有解除,從強至弱依次為東遼、睦州和小魏朝廷。雖然小魏朝廷的實力最弱,但要想清剿也非常不易。


    原因無他,地勢。


    暗樁遍天下的大吳早就察覺小魏朝廷在吳緬的邊境地帶流亡。孫世民一直希望派兵清剿,但那裏山高林密,外地士兵容易水土不服外;而最大的問題就是朝廷在這裏的統治力並不強,特別是各土司的割據勢力盤根錯節,若真的派兵圍剿,說不定會惹出很多禍事來。


    但出乎孫世民意料之外的是,自己還沒去找小魏朝廷麻煩,小魏朝廷居然就主動找上門來了,靜姝郡主被刺的事情,讓孫世民痛定思痛,決心除去這個毒瘤。


    在天時地利不占優的情況下,動用夜遊這支力量去刺殺、搗毀小魏朝廷就成為最優先的選項。


    此刻在六莫高地附近的一處小山坳裏。大約三百顆腦袋正在緊張地看著山坳口佇立的那道身影。


    “統領,據我們潛伏在高地的探子迴報,蔣集謀的房間已經按約定燃起了烽煙;同時,小魏朝廷的攝政王曹由校已經入宮。現在六莫高地情況一切安靜如常”。一個黑衣斥候恭敬地向那道身影匯報著。


    那個被稱為統領的身影的主人是一個中年男人。


    雖然在山坳裏待了十幾天,但這個男人的衣著依然得體,整潔大方,給人一種幹淨利落的感覺。男人的形象氣質與他的辦事風格相得益彰,讓人不禁對他產生信任和敬意。他的舉手投足間都透露著穩重和自信。他的步伐矯健而有力,仿佛每一步都蘊含著決心和目標。


    統領名為劉僑,曾是大魏帝國倒數第二任錦衣衛都指揮使,現在是夜遊的二把手,副統領。至於統領是誰,這個副統領都不知道,每次統領下達任務時,都是隔著一個門,劉僑並不知道對方的真實身份。此刻劉僑一邊聽著手下的匯報,一邊麵色陰沉地眺望小魏朝廷方向。


    黑衣斥候非常熟悉劉僑的脾性,他匯報完情況後,看到首領在思考,也識趣地站在一旁等待劉僑的最終指示,並不打擾。


    “山的那頭就是小魏朝廷了,李若璉你也在那裏吧,這麽多年你帶給我的屈辱,到了好好清算的時候了”劉僑眼中充滿了兇戾,他旋即轉過身來,向著低下黑壓壓的三百號手下,聲音低沉地道“按計劃行事,出發!”


    拉朵山口,是外界進入六莫高地的一處垛口,在眾多垛口中,這個垛口並不特別,既不特別寬闊也不特別的狹窄。因此,小魏朝廷對於這個垛口的防護,同樣是很不特別,既不會派重兵把守,也不會放任自流置之不理,平常時候隻是安排一百人左右的小隊在這裏守望。


    當然這個是平常的情況,今天的情況很特別。


    當施風雷帶領王泉、馬娟等眾弟子趕來拉朵山口時,著實被眼前的陣仗嚇了一跳。


    一個麵色土黃,身材瘦高,身穿戎裝的中年將軍正在緊張地巡視著各個伏擊點的準備情況。將軍看到施風雷趕來時,緊皺的眉頭仿佛輕微地有點鬆開,嘴上也浮出久違的笑意。他向施風雷招招手,示意施風雷過來。


    “李將軍”施風雷趕緊走了過去,壓低聲音道。對方正是小魏朝廷的皇城禁衛軍都統李若璉。小魏朝廷現在真正能算得上兵力的,隻有一萬多人,其中皇城軍大約三千人,是軍隊中的精銳,由李若璉指揮。其餘複國軍由施風雷統領。


    李若璉以前乃是大魏的武進士,錦衣衛最後一任都指揮使。


    “施都督終於迴來了,兄弟覺得肩上的千斤重擔終於有人一起扛了”李若璉聲音同樣低沉。


    “嗯,風雷的確剛剛才迴來,就接到密旨過來協防李將軍”施風雷道。


    “嗯,其實我比都督知道這事早不了幾個時辰,沒想到陛下如此隱忍,真的是我大魏之幸啊”李若璉聲音雖然低沉,但是語氣中依然難以掩蓋興奮。


    “嗯,真的是天佑我大魏,得此明君”施風雷也感慨道。


    “陛下剛才接見我的時候,親口對我說,為了瞞住敵人,所以陛下隻能將我們這些老臣子也瞞住,希望我們不要往心裏去”李若璉說到這,突然眉頭一皺道“但是我沒想到你居然不知道這事,畢竟這次輔助陛下完成如此布局的人,乃是風雷的弟子啊。”


    “我的弟子參與了此事的謀劃?”施風雷臉上滿是不解。


    “是啊,難道你不知道大江就是輔助陛下完成此事策劃的人嗎?”李若璉驚訝地道。


    “是他?這——我確實不知道,陛下身邊的謀臣居然是他,他是什麽時候獲得陛下如此重用的?”施風雷喃喃地道。


    李若璉看出施風雷的不自在,的確自己的弟子居然瞞著自己與皇帝謀局,將自己的師傅蒙在鼓裏,這樣的感覺的確不好受。


    因此李若璉出言寬慰道“風雷莫要責怪大江,也許是陛下要他保密呢?正如陛下所言,要騙過敵人,也要瞞過自己。待此間事了,你再好好跟大江溝通,我看得出來他一向對你尊敬,肯定會詳細向你匯報事情的經過的。”


    施風雷無奈地點點頭,心道也隻能這樣了。他岔開話題問道“李將軍,敵人情況如何?需要我怎麽配合?”


    “據陛下告知,此次大吳派來的是大約三百人的高手,目的是看到蔣集謀發出的信號後,立即潛入我們的根據地,殺人放火,製造混亂,並且趁亂刺殺陛下。隻要陛下一倒,那麽他們的目的就是完成了。”李若璉道。


    “此計甚毒”施風雷聞言大驚,他是知道大魏的防守能力的,要是敵人真的派出幾百號高手,在突襲及蔣集謀裏應外合的情況下,成功的幾率非常大。想到這裏,施風雷雙手手心都是冷汗。


    “是啊,這次真的是天佑我大魏啊!”李若璉也心有戚戚道,旋即興奮地道“既然知道他們會從這個山口進來,那麽這次就不要迴去了,城防軍的二千兵馬已經在各伏擊點埋伏好了,現在你們這些高手也來了,就更萬無一失了。”


    “可知對方是何人帶領?”施風雷再次發問。


    “你猜”李若璉臉上露出神秘的笑容?


    “誰?我認識?”施風雷迷惑地問道。


    “不僅認識,還是老相識了”李若璉笑道,他看到施風雷投來諮詢的目光,也不再賣關子,眼睛直視前方,一字一句道“是劉僑。”


    施風雷聞言起初一愕,但是旋即笑容也在嘴角勾起,自言自語道“原來是他啊,那真的是老朋友了。既然來了,真的要好好招待他了。”


    李若璉和劉僑真的是老相識,都是錦衣衛的核心人物。


    在世人的印象中,錦衣衛是一群驕蠻跋扈、除了好事什麽都做的人。但這樣的說法在當時的李若璉身上絕對不恰當,李若璉入職錦衣衛後,辦案時明察秋毫,鐵麵無私,從不冤枉一個無辜的人,所以李若璉在魏末的朝廷素有聲譽,在民間也是頌聲載道。


    這樣有能力的人,當然受到了重用。


    李若璉很快就升職成為錦衣衛副指揮同知,當時的指揮使同知有三人,李若璉第一順位。就當所有人都認為李若璉很快會升任錦衣衛指揮使時,李若璉受命審理了一件大案。


    當時朝廷在京城捉到了一個木工,木工在審訊過程中,因為抵不住嚴刑拷打,所以招認是吳國派來與阮崇煥聯係的奸細。


    對於這個審理結果,朝廷以施風雷為首的一眾忠臣提出各類質疑。為了平息質疑,魏末帝隻能派出最權威的機構,也就是錦衣衛來重審此案。


    作為皇帝最信任的組織,錦衣衛同知李若璉其實是知道皇帝內心的真實想法的,就是皇帝已經高度懷疑阮崇煥通敵。因此當時隻要李若璉順著皇帝的心意,實錘那個木工就是大吳與阮崇煥溝通的奸細,那麽龍顏大悅下李若璉升任指揮使將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但是,這麽簡單的一件事情,李若璉卻辦砸了。他兢兢業業地重新提審木工,最終通過抽絲剝繭還原了木工屈打成招的真相。但當李若璉將整個案件真相報告給皇帝時,招來皇帝、福王、蔣集謀等強烈質疑,甚至懷疑李若璉是收受了阮崇煥好處才顛倒黑白。


    為了還原真相,皇帝褫奪了李若璉本案正審的資格,提拔了另一名指揮使同知劉僑重審此案。最終劉僑不負帝望,確認了木工奸細的罪狀,最終李僑順藤摸瓜,尋找到阮崇煥通敵賣國的證據,自此阮崇煥被抄家。


    李若璉則因此案被蔣集謀參本,認為辦事不明,因此連降兩級。相反劉僑則憑借這個案子,順利地獲得錦衣衛都指揮使職位。


    後來阮崇煥被平反,作為當時的主審官劉僑不可避免受到牽連,施風雷他們恨不得生吃劉僑,哪裏會放過他。但錦衣衛畢竟是皇帝最親近的人,魏末帝不忍心誅殺劉僑,最終在眾官員的壓力下,將劉僑一降到底,直接變成一個普通錦衣衛,並沒有殺他。


    同時為平息官憤,魏末帝擢升李若璉為錦衣衛都指揮使,而李若璉也成為大魏最後一任錦衣衛都指揮使。後來都城城破後,李若璉盡忠職守保護三太子逃出京師,最終到了六莫高地這裏。


    而沒有因阮崇煥案獲罪的劉僑沒有一點感恩戴德,他將自己的遭遇怪罪於李若璉,並且一直在找機會複仇。老天爺也的確沒有讓他久等,在大吳圍困京城時,劉僑率先叛變,當日他帶領一眾狐朋狗友,打開了城門將吳兵引入京城,同日大魏滅亡。


    這些就是李若璉與劉僑的恩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星月伴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坑必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坑必填並收藏星月伴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