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鄭三桂完成了所有安排後,他有點疲憊地癱坐在太師椅上,這時他看到了桌上的兩份報告,不由得心中一動。
今天是他約見展光風的日子,辦事滴水不漏的他早就安排下人去收集這段時間關於展光風的最新消息。
放在最上麵的那個報告是他的管家給他的。
鄭三桂家大業大,嬌妻美妾不少於皇帝。要管理這樣的家,有一個忠心的管家非常重要。管家同樣姓鄭,名忠,按輩分而言,是鄭三桂的族叔,鄭忠人如其名,非常忠心,深得鄭三桂的信賴。
鄭三桂打開信封,看到裏麵的內容後,嘴巴不由得上翹,搖頭歎氣暗道“敗家的娘們,可以養活一郡之民一個月的十萬兩白銀就這麽白白送給別人了。”
笑歸笑,鄭三桂倒是不怎麽在意,他自己的私庫錢已經多得要另建庫房了,所以這個時候由妻女送十萬兩給展光風,無疑也助力於拉攏展光風,這倒是甚合他意。
鄭三桂看完信件後,把信紙塞迴信封,繼續看第二封。從信封的款式來看,那份報告是一個密函,是王府安插在全國的斥候死士送來的。密函先交到了侯龍那裏,侯龍看完後再呈獻給他。
鄭三桂打開密函,看著看著眉頭微皺。這個密函不是廟堂的事,而是江湖的事情。
江南馬家是大吳的百年武林第一世家。現代家主馬家聲可謂慧眼識英雄,在孫世民還不是大吳世子時,就將自己的妹妹許配給了孫世民,自此之後就一直堅定地站在孫世民這一邊。無論是大吳的奪嫡之爭,還是後來的吳魏爭霸,都傾力支持孫世民。
這樣的付出,當然會有迴報。當孫世民成為九五至尊後,開始論功行賞時,馬家主卻做了一個所有人都愕然的決定:功成身退。
不單單是家主自己身退,而是徹徹底底地要求全族身退。馬家聲嚴令所有馬家子弟不得入朝為官,推掉了皇帝的封爵賞賜,甚至要求馬家子弟不得無事覲見自己的妹妹,當今皇後。
按照馬家聲的說法,馬家隻是湊巧參與了改朝換代之戰。但馬家的立族根基依然是武林,若居功自據,一下子轉為朝廷的官紳將種,那麽肯定會因根底淺而導致覆族之禍。
後來發生的孫世民殺伐功勳之士時,馬家秋毫無傷,再次證明了馬家聲是一個偉大有遠見的家主。
馬家聲素來低調,很容易讓人忘記了他的存在。但是素來低調,不代表一直低調。這一次馬家聲就很高調。
馬家聲發函給其他武林世家,官宣了自己近期做的一件事情:擒殺了江南雙盜。這是武功多年早已進入七級高階秦定強和秦定勁兩兄弟。
罪名:違背‘江湖事、江湖了,禍不及妻兒’的公律,企圖向當年放他們一馬的展紹的家人複仇,意圖潛入睦州劫殺展光風。
看到這一條信息,鄭三桂陷入了沉默。鄭三桂知道展光風身份曝光後,朝廷內外受過南俠恩惠的有上書渠道的人,都請求當今聖上寬恕展光風,這些人就包括了戴一鳴和馬家聲。
馬家聲居然如此對展光風愛護有加,以至於以違背江湖公律的名義來擒殺江南雙盜?
對於馬家聲公布的江湖公律,鄭三桂是知曉的。在江湖中,由於大家秉承的是快意恩仇的道理,因此當打倒仇家後,為了永絕後患,往往會對仇家家眷進行趕盡殺絕,
這就是所謂的“斬草除根”。這是江湖人都信守的規則,這樣的江湖無可避免是一個血腥漫天的江湖。
對於這樣的江湖,有一個人很不滿,他想改變。恰好他有這個實力。這個人就是曆史上唯一一個跨入十級的烈陽劍吳頂峰。
吳頂峰武功非常高,曾與當時江湖十大門派門主問劍於華山之巔,曾一人一劍力壓十大門主的聯手。
吳頂峰很受江湖的尊重,都願意將他的說話奉為圭臬,之所以這樣,不是因為他的武功,而是因為他的品德,他的大愛。
其實吳頂峰童年過的非常淒慘。他出生於一個不大的武林世家,剛出生不久,父親就為仇人所殺。仇家秉承著“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的思想,對吳頂峰一家進行滅口。那一天,吳家一門七十三口全部被殺,其中包括了吳頂峰的母親。據說,吳頂峰的母親及其他家眷在死前更是受到了淩辱。
吳頂峰的母親其實隻是父親的通房丫鬟,地位並不高。導致吳頂峰在家族中的地位也不高,所以並沒有引起仇家太多的重視。據說,在滅門時,當時的吳頂峰是被自己的母親藏在一個狗窩裏,所以才幸免於難。
機緣巧合之下,吳頂峰獲救了,懷著報仇雪恨的心態,吳頂峰咬牙切齒地學武。他的天賦很高,在二十歲左右已經具備了碾壓仇家的能力,因此,如很多民間流行的肥皂版本那樣,吳頂峰走上了複仇的道路。
複仇很順利,但是劇情很狗血。當吳頂峰當著天下人的麵,踏破仇家門檻,並將仇家死死踩在腳下時。他悲劇地發現,他一生所愛的玉兒,居然是仇家的女兒。
玉兒孝很真,即使知道是自己父親不對,但是她依然不能躲在父親的身後;同時玉兒的愛很深,她知道吳頂峰這輩子最大的冤枉就是要手刃仇人。
愛孝兩難存,玉兒自身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玉兒很勇敢,她沒有讓所有人難做,偷偷地將愛人給他的定情之物——那把金釵插入了自己心窩。
吳頂峰當時悲憤到了極點,人在那樣的狀態,容易發瘋,當時他真的瘋了,唿唿喊喊、踉踉蹌蹌地抱著玉兒的屍體消失在所有人的眼中。所有人都以為武林已喪失了這麽一位天之驕子。
二十年後,吳頂峰又重新出現在世人的麵前,不知道那二十年發生了什麽事,但他悟了,不僅武學登上了頂峰,心態更加登上了頂峰。
他當眾許下不再追殺仇家的承諾,以身作則警醒世人,希望發生自己身上的悲劇不再重演。最後,吳頂峰說出了那句著名的期望“江湖事,江湖了,禍不及妻兒”。
這句話很有道理,江湖上所有人都認同,準確來說,江湖所有人都希望別人認同。在江湖混,無疑是刀口舔血。人生在世,總會有那麽一些自己牽掛的人,他們希望不受自己的行為拖累。因此所有江湖人都表態願意遵守這個規則,這成為江湖公律。
很有道理的話卻未必可行,因為誰都害怕自己的仇家孩子會找上門來,這個公律明顯行不通。
吳頂峰後來也發現了問題所在,因此他後來補充道“若對方的妻兒並不知曉事情,或者對方妻兒當眾說明絕不參與報仇,或明顯沒有報仇打算時,就應該停止滅殺仇家那些無辜的家人。”
事實證明,吳頂峰是有大愛的,但是有大愛未必就有大智慧,特別是思考出可行方案的大智慧。如何證明對方放棄報仇,或沒有報仇的能力?因此,這個江湖人都認可的江湖規矩,隻是一個美好的願望而已。
但是美好的願望不代表著沒有用,起碼有時可作為一些強者用強的理由。比如這一次馬家聲對江南雙盜的滅殺,用的就是這個理由。理由很牽強,但是說出來誰都不可以反駁。
“看來對於展光風的作用,要重新做評估了。”鄭三桂心裏暗暗地道。
展光風是在一個偏廳裏見到了鄭三桂,睦州已經進入寒冬,正是萬物蟄伏期,但這裏卻有濃鬱的生氣。
廳的四周擺放了好幾盤顏色各異的臘梅,鄭三桂酷愛淩冬盛開的花,比如山茶、一品紅、水仙等等,其中臘梅最受他歡喜。
鄭三桂經常自詡,那淩寒獨自開的臘梅就像自己一樣,環境越是惡劣,越是盛開。在他的心中,自己所在的睦州環境雖然惡劣,是一塊虎狼環伺的四戰之地,但他就如寒梅那樣孤傲地盛放著。
令展光風詫異的是,鄭三桂今天沒有穿那以金黃為主色調的親王服飾,相反隻是穿著一身淺白色禦寒便服,頭發也隻是用了一個褐色發冠束著,樸素的打扮給人一種容易親近的感覺。此刻的睦王正端坐在廳中的鎏金的八仙桌旁等著展光風的到來。
鄭三桂這樣平易近人的打扮與展光風那正兒八經的衣著形成了極強的對比。
顯然鄭三桂也沒想到展光風會穿成這樣來見自己,他稍微一錯愕,但旋即明白是怎麽迴事——不用問了,肯定是林媛媛的主意。想到麵前這個人,不僅從自己的妻女剛拿了十萬兩,還得到妻女的如此照顧,真的不知道是好笑還是好氣。
但睦王畢竟是做大事之人,並不太過介懷。他上上下下打量了眼前的展光風後,點點頭豎起一個大拇指笑道“嗯,不錯,不愧是南俠的後人,人中龍鳳。”
展光風連忙躬身行禮“卑——在下拜見王爺”。他從自己房間出來之時,已經打定了主意以上下級的身份拜見睦王的,但沒想到對方今天是如此隨和的衣著打扮,因此已經說了一半的“卑職”一詞,被生生吞下去,而換成日常常用的“在下”稱謂。
“好好,展公子請坐”鄭三桂滿臉笑容地指了指對麵的椅子和藹地說道。
“謝王爺”展光風拱手道謝落座,恭敬但不顯得卑微,應對極為得體。
看著展光風不卑不亢的應對,睦王暗中點頭,知道對方也算得上官宦出身,並非一般的草莽,心裏不由得更生招攬之意。
主客落座後,馬上有丫鬟上茶點。
倒茶時,展光風眼角瞥了一下,不由得心中大定,因為終於不是那個“郎心如痕”了,若睦王也用那種茶葉,自己真的恨不得要找個洞鑽進去。
睦王卻不知道展光風的心裏想法,他和藹地道“雖然本王未曾得幸相識令尊,但是心底依舊非常佩服令尊的俠肝義膽;想當初,本王乍聽聞名滿天下的南俠後人在我府裏時,心裏一直懊惱,若本王能及早發現你的身份,也不致讓你受了這麽多年苦”說話間,鄭三桂麵露無比懊惱的神情。
“王爺不必自責,能有幸投在王爺麾下,衣食無憂,是我的榮幸”展光風認真地道。
“那好,事情過去就讓它過去了,不必再提,我們著眼未來。”鄭三桂也不再客套。左手捧起杯,右手捏著杯蓋輕輕撥弄了一下杯中茶葉,茗了一口茶後問道“那麽說來,展公子就該是京城出生了?”
“是的,在下在京城出生,後來因戰亂與母親一同逃避到睦州,托庇於王爺封地內。”展光風客氣地道。
鄭三桂語帶惋惜地長歎道“唉,所謂寧為太平犬,莫為亂世人。戰爭從來受苦的都是百姓,這也是我不想參與天下爭霸的原因?公子是過來人,可否以你的觀察,跟我說一下當時百姓們的情況?”。在睦王看來,這段經曆對於展光風的影響很大,他要從中了解展光風對事物的態度。
展光風也不推脫,於是將自己與母親逃難開始說起,如何逃難到了睦州,最後進入死士營的經過較詳細地說了一遍。
因為涉及到死士營的選撥條件問題,展光風也很大方地把逃難途中遇到楊飛絮的經過也一並交代了。
睦王全程神情肅穆地聽著,表現對展光風母子所受的困苦感同身受的樣子。但暗地裏留心觀察的展光風,卻能敏銳地發現睦王聽到楊飛絮相關事情時,唿吸開始變得緩慢。
察覺這點後,展光風心裏不由得感謝佟敏,若非她提前提醒,展光風斷不可能發現睦王這個細微的變化。
聽完這段逃亡的故事後,鄭三桂悲天憫人地低語道“唉,俗話說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從爵爺你的經曆可以看出當時的中原大地的確是人間地獄啊”
“所以睦王您不參與中原的逐鹿之戰,為族人守國門,的確是為我們這些逃難百姓提供了一個寶貴的庇護場所”展光風正色道。
睦王聽到這句話時,臉色變得凝重,他定睛看著展光風,語氣稍微變得急促問道“此話當真?”
“這話是我的心裏話,不僅是我,當時跟我一起逃難過來的數百萬難民相信都這麽想。我們都是蟻民,其實並不關心誰當皇帝,隻求有一個安身立命之地,解決三餐一宿,平安喜樂就可以了”展光風真切道。
“好好,在前魏餘孽看來,本王是一個弑太子、坐視魏國滅亡拒不出兵之人,但現在看來本王當時的行為真的是為天下蒼生做了一件大好事啊,公道果然在人心”鄭三桂微笑點頭,發自內心的開心。
鄭三桂聽得出來,展光風作為一個過來人,是真心感謝自己為難民們提供了一個逃避戰爭的場所的。因此,展光風並不像施風雷那樣恨自己,與自己有不可調和的矛盾。
展光風也微笑頷首,他一直跟普通老百姓為伍,的確說出了很多難民們的心聲,在提供庇佑場所這點上,從逃難百姓看來,睦王的確做了一件大好事。
今天是他約見展光風的日子,辦事滴水不漏的他早就安排下人去收集這段時間關於展光風的最新消息。
放在最上麵的那個報告是他的管家給他的。
鄭三桂家大業大,嬌妻美妾不少於皇帝。要管理這樣的家,有一個忠心的管家非常重要。管家同樣姓鄭,名忠,按輩分而言,是鄭三桂的族叔,鄭忠人如其名,非常忠心,深得鄭三桂的信賴。
鄭三桂打開信封,看到裏麵的內容後,嘴巴不由得上翹,搖頭歎氣暗道“敗家的娘們,可以養活一郡之民一個月的十萬兩白銀就這麽白白送給別人了。”
笑歸笑,鄭三桂倒是不怎麽在意,他自己的私庫錢已經多得要另建庫房了,所以這個時候由妻女送十萬兩給展光風,無疑也助力於拉攏展光風,這倒是甚合他意。
鄭三桂看完信件後,把信紙塞迴信封,繼續看第二封。從信封的款式來看,那份報告是一個密函,是王府安插在全國的斥候死士送來的。密函先交到了侯龍那裏,侯龍看完後再呈獻給他。
鄭三桂打開密函,看著看著眉頭微皺。這個密函不是廟堂的事,而是江湖的事情。
江南馬家是大吳的百年武林第一世家。現代家主馬家聲可謂慧眼識英雄,在孫世民還不是大吳世子時,就將自己的妹妹許配給了孫世民,自此之後就一直堅定地站在孫世民這一邊。無論是大吳的奪嫡之爭,還是後來的吳魏爭霸,都傾力支持孫世民。
這樣的付出,當然會有迴報。當孫世民成為九五至尊後,開始論功行賞時,馬家主卻做了一個所有人都愕然的決定:功成身退。
不單單是家主自己身退,而是徹徹底底地要求全族身退。馬家聲嚴令所有馬家子弟不得入朝為官,推掉了皇帝的封爵賞賜,甚至要求馬家子弟不得無事覲見自己的妹妹,當今皇後。
按照馬家聲的說法,馬家隻是湊巧參與了改朝換代之戰。但馬家的立族根基依然是武林,若居功自據,一下子轉為朝廷的官紳將種,那麽肯定會因根底淺而導致覆族之禍。
後來發生的孫世民殺伐功勳之士時,馬家秋毫無傷,再次證明了馬家聲是一個偉大有遠見的家主。
馬家聲素來低調,很容易讓人忘記了他的存在。但是素來低調,不代表一直低調。這一次馬家聲就很高調。
馬家聲發函給其他武林世家,官宣了自己近期做的一件事情:擒殺了江南雙盜。這是武功多年早已進入七級高階秦定強和秦定勁兩兄弟。
罪名:違背‘江湖事、江湖了,禍不及妻兒’的公律,企圖向當年放他們一馬的展紹的家人複仇,意圖潛入睦州劫殺展光風。
看到這一條信息,鄭三桂陷入了沉默。鄭三桂知道展光風身份曝光後,朝廷內外受過南俠恩惠的有上書渠道的人,都請求當今聖上寬恕展光風,這些人就包括了戴一鳴和馬家聲。
馬家聲居然如此對展光風愛護有加,以至於以違背江湖公律的名義來擒殺江南雙盜?
對於馬家聲公布的江湖公律,鄭三桂是知曉的。在江湖中,由於大家秉承的是快意恩仇的道理,因此當打倒仇家後,為了永絕後患,往往會對仇家家眷進行趕盡殺絕,
這就是所謂的“斬草除根”。這是江湖人都信守的規則,這樣的江湖無可避免是一個血腥漫天的江湖。
對於這樣的江湖,有一個人很不滿,他想改變。恰好他有這個實力。這個人就是曆史上唯一一個跨入十級的烈陽劍吳頂峰。
吳頂峰武功非常高,曾與當時江湖十大門派門主問劍於華山之巔,曾一人一劍力壓十大門主的聯手。
吳頂峰很受江湖的尊重,都願意將他的說話奉為圭臬,之所以這樣,不是因為他的武功,而是因為他的品德,他的大愛。
其實吳頂峰童年過的非常淒慘。他出生於一個不大的武林世家,剛出生不久,父親就為仇人所殺。仇家秉承著“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的思想,對吳頂峰一家進行滅口。那一天,吳家一門七十三口全部被殺,其中包括了吳頂峰的母親。據說,吳頂峰的母親及其他家眷在死前更是受到了淩辱。
吳頂峰的母親其實隻是父親的通房丫鬟,地位並不高。導致吳頂峰在家族中的地位也不高,所以並沒有引起仇家太多的重視。據說,在滅門時,當時的吳頂峰是被自己的母親藏在一個狗窩裏,所以才幸免於難。
機緣巧合之下,吳頂峰獲救了,懷著報仇雪恨的心態,吳頂峰咬牙切齒地學武。他的天賦很高,在二十歲左右已經具備了碾壓仇家的能力,因此,如很多民間流行的肥皂版本那樣,吳頂峰走上了複仇的道路。
複仇很順利,但是劇情很狗血。當吳頂峰當著天下人的麵,踏破仇家門檻,並將仇家死死踩在腳下時。他悲劇地發現,他一生所愛的玉兒,居然是仇家的女兒。
玉兒孝很真,即使知道是自己父親不對,但是她依然不能躲在父親的身後;同時玉兒的愛很深,她知道吳頂峰這輩子最大的冤枉就是要手刃仇人。
愛孝兩難存,玉兒自身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玉兒很勇敢,她沒有讓所有人難做,偷偷地將愛人給他的定情之物——那把金釵插入了自己心窩。
吳頂峰當時悲憤到了極點,人在那樣的狀態,容易發瘋,當時他真的瘋了,唿唿喊喊、踉踉蹌蹌地抱著玉兒的屍體消失在所有人的眼中。所有人都以為武林已喪失了這麽一位天之驕子。
二十年後,吳頂峰又重新出現在世人的麵前,不知道那二十年發生了什麽事,但他悟了,不僅武學登上了頂峰,心態更加登上了頂峰。
他當眾許下不再追殺仇家的承諾,以身作則警醒世人,希望發生自己身上的悲劇不再重演。最後,吳頂峰說出了那句著名的期望“江湖事,江湖了,禍不及妻兒”。
這句話很有道理,江湖上所有人都認同,準確來說,江湖所有人都希望別人認同。在江湖混,無疑是刀口舔血。人生在世,總會有那麽一些自己牽掛的人,他們希望不受自己的行為拖累。因此所有江湖人都表態願意遵守這個規則,這成為江湖公律。
很有道理的話卻未必可行,因為誰都害怕自己的仇家孩子會找上門來,這個公律明顯行不通。
吳頂峰後來也發現了問題所在,因此他後來補充道“若對方的妻兒並不知曉事情,或者對方妻兒當眾說明絕不參與報仇,或明顯沒有報仇打算時,就應該停止滅殺仇家那些無辜的家人。”
事實證明,吳頂峰是有大愛的,但是有大愛未必就有大智慧,特別是思考出可行方案的大智慧。如何證明對方放棄報仇,或沒有報仇的能力?因此,這個江湖人都認可的江湖規矩,隻是一個美好的願望而已。
但是美好的願望不代表著沒有用,起碼有時可作為一些強者用強的理由。比如這一次馬家聲對江南雙盜的滅殺,用的就是這個理由。理由很牽強,但是說出來誰都不可以反駁。
“看來對於展光風的作用,要重新做評估了。”鄭三桂心裏暗暗地道。
展光風是在一個偏廳裏見到了鄭三桂,睦州已經進入寒冬,正是萬物蟄伏期,但這裏卻有濃鬱的生氣。
廳的四周擺放了好幾盤顏色各異的臘梅,鄭三桂酷愛淩冬盛開的花,比如山茶、一品紅、水仙等等,其中臘梅最受他歡喜。
鄭三桂經常自詡,那淩寒獨自開的臘梅就像自己一樣,環境越是惡劣,越是盛開。在他的心中,自己所在的睦州環境雖然惡劣,是一塊虎狼環伺的四戰之地,但他就如寒梅那樣孤傲地盛放著。
令展光風詫異的是,鄭三桂今天沒有穿那以金黃為主色調的親王服飾,相反隻是穿著一身淺白色禦寒便服,頭發也隻是用了一個褐色發冠束著,樸素的打扮給人一種容易親近的感覺。此刻的睦王正端坐在廳中的鎏金的八仙桌旁等著展光風的到來。
鄭三桂這樣平易近人的打扮與展光風那正兒八經的衣著形成了極強的對比。
顯然鄭三桂也沒想到展光風會穿成這樣來見自己,他稍微一錯愕,但旋即明白是怎麽迴事——不用問了,肯定是林媛媛的主意。想到麵前這個人,不僅從自己的妻女剛拿了十萬兩,還得到妻女的如此照顧,真的不知道是好笑還是好氣。
但睦王畢竟是做大事之人,並不太過介懷。他上上下下打量了眼前的展光風後,點點頭豎起一個大拇指笑道“嗯,不錯,不愧是南俠的後人,人中龍鳳。”
展光風連忙躬身行禮“卑——在下拜見王爺”。他從自己房間出來之時,已經打定了主意以上下級的身份拜見睦王的,但沒想到對方今天是如此隨和的衣著打扮,因此已經說了一半的“卑職”一詞,被生生吞下去,而換成日常常用的“在下”稱謂。
“好好,展公子請坐”鄭三桂滿臉笑容地指了指對麵的椅子和藹地說道。
“謝王爺”展光風拱手道謝落座,恭敬但不顯得卑微,應對極為得體。
看著展光風不卑不亢的應對,睦王暗中點頭,知道對方也算得上官宦出身,並非一般的草莽,心裏不由得更生招攬之意。
主客落座後,馬上有丫鬟上茶點。
倒茶時,展光風眼角瞥了一下,不由得心中大定,因為終於不是那個“郎心如痕”了,若睦王也用那種茶葉,自己真的恨不得要找個洞鑽進去。
睦王卻不知道展光風的心裏想法,他和藹地道“雖然本王未曾得幸相識令尊,但是心底依舊非常佩服令尊的俠肝義膽;想當初,本王乍聽聞名滿天下的南俠後人在我府裏時,心裏一直懊惱,若本王能及早發現你的身份,也不致讓你受了這麽多年苦”說話間,鄭三桂麵露無比懊惱的神情。
“王爺不必自責,能有幸投在王爺麾下,衣食無憂,是我的榮幸”展光風認真地道。
“那好,事情過去就讓它過去了,不必再提,我們著眼未來。”鄭三桂也不再客套。左手捧起杯,右手捏著杯蓋輕輕撥弄了一下杯中茶葉,茗了一口茶後問道“那麽說來,展公子就該是京城出生了?”
“是的,在下在京城出生,後來因戰亂與母親一同逃避到睦州,托庇於王爺封地內。”展光風客氣地道。
鄭三桂語帶惋惜地長歎道“唉,所謂寧為太平犬,莫為亂世人。戰爭從來受苦的都是百姓,這也是我不想參與天下爭霸的原因?公子是過來人,可否以你的觀察,跟我說一下當時百姓們的情況?”。在睦王看來,這段經曆對於展光風的影響很大,他要從中了解展光風對事物的態度。
展光風也不推脫,於是將自己與母親逃難開始說起,如何逃難到了睦州,最後進入死士營的經過較詳細地說了一遍。
因為涉及到死士營的選撥條件問題,展光風也很大方地把逃難途中遇到楊飛絮的經過也一並交代了。
睦王全程神情肅穆地聽著,表現對展光風母子所受的困苦感同身受的樣子。但暗地裏留心觀察的展光風,卻能敏銳地發現睦王聽到楊飛絮相關事情時,唿吸開始變得緩慢。
察覺這點後,展光風心裏不由得感謝佟敏,若非她提前提醒,展光風斷不可能發現睦王這個細微的變化。
聽完這段逃亡的故事後,鄭三桂悲天憫人地低語道“唉,俗話說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從爵爺你的經曆可以看出當時的中原大地的確是人間地獄啊”
“所以睦王您不參與中原的逐鹿之戰,為族人守國門,的確是為我們這些逃難百姓提供了一個寶貴的庇護場所”展光風正色道。
睦王聽到這句話時,臉色變得凝重,他定睛看著展光風,語氣稍微變得急促問道“此話當真?”
“這話是我的心裏話,不僅是我,當時跟我一起逃難過來的數百萬難民相信都這麽想。我們都是蟻民,其實並不關心誰當皇帝,隻求有一個安身立命之地,解決三餐一宿,平安喜樂就可以了”展光風真切道。
“好好,在前魏餘孽看來,本王是一個弑太子、坐視魏國滅亡拒不出兵之人,但現在看來本王當時的行為真的是為天下蒼生做了一件大好事啊,公道果然在人心”鄭三桂微笑點頭,發自內心的開心。
鄭三桂聽得出來,展光風作為一個過來人,是真心感謝自己為難民們提供了一個逃避戰爭的場所的。因此,展光風並不像施風雷那樣恨自己,與自己有不可調和的矛盾。
展光風也微笑頷首,他一直跟普通老百姓為伍,的確說出了很多難民們的心聲,在提供庇佑場所這點上,從逃難百姓看來,睦王的確做了一件大好事。